科摩罗群岛是一个印度洋岛国,具体位于非洲东侧,莫桑比克海峡北端入口处,由大科摩罗、昂儒昂、莫埃利和马约特四个主岛和诸多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国名大号科摩罗联盟(Union of Comoros),总面积约2236平方公里。

中文名

科摩罗群岛

外文名

Comoros

地理位置

非洲东南莫桑比克海峡北端

面积

2236平方公里

所属地区

非洲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地方特产

寇拉侃兹鱼、鹰爪和毕尼拉等

地理地貌

火山岛群、多山地

地理环境

气候

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

地质地貌

科摩罗群岛是一组火山岛群,岛上大部分为山地,地势崎岖,广布森林。由于这是一个火山国家,它的各个岛屿上基本上都是火山岩,没有泥土。这些树木水果都是靠自然野生野长,人类基本无法种植。科摩罗群岛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

大科摩罗岛的卡尔塔拉(Karthala)火山曾多次喷发。附近数万居民不得不面临撤离和重建家园选择。卡尔塔拉火山距莫罗尼15公里远,位于科摩罗最大的岛大科摩罗岛上,至今还在活动,海拔2361米,为科摩罗全国最高峰。2005年年底,火山喷出的灰云柱造成大科摩罗岛上25万居民暂时失去了饮用水。

政治外交

科摩罗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各岛自治。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由直接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两届;任何政党都不能单独组阁,必须组成多党联合政府;总统主持内阁会议,任命全国主要官员,在征得总理、议长同意的情况下,可解散议会;总理是政府首脑,总统在联邦议会占多数席位的党内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的提议任命部长;政府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是共和国最高立法机构。

奉行独立、睦邻友好、不结盟和全方位的务实外交政策。谋求与经济强国建立特殊关系,重视与印度洋邻国的团结与合作,主张建立印度洋和平区,积极发展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1975年11月13日,科摩罗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人口情况

科摩罗群岛全国共有49.7万人。主要由阿拉伯人后裔、卡夫族、马高尼族、乌阿马查族和萨卡拉瓦族组成。通用科摩罗语,官方语言为科摩罗语、法语和阿拉伯语。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科摩罗群岛伊斯兰文化引人入胜,科摩罗受阿拉伯文化影响较深,保持阿拉伯人的习俗,纪念伊斯兰教节日,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科摩罗是印度洋西部岛国,位于非洲东南莫桑比克海峡北端入口处,东、西距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各约500公里。由大科摩罗、昂儒昂、莫埃利和马约特四个主岛和一些小岛组成。科摩罗群岛是一组火山岛群,岛上大部分为山地,地势崎岖,广布森林。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1]

莫罗尼:科摩罗首都,位于大科摩罗岛西南沿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海港。人口4.2万。市内有清真寺、近代抵抗外来侵略修筑的城堡和要塞。也是香料的加工中心和出口港。有定期班机和班轮通往马达加斯加岛。

1591年,英国海员抵达该岛。

人文历史 4世纪,马来-波利尼西亚人迁往马达加斯加岛途中到达该群岛。12世纪下半叶,波斯设拉子移民南下东非沿岸,其中一批定居该群岛和基卢瓦等地,并于12世纪末在基卢瓦建立王朝。15世纪,科摩罗群岛已有来自东非、印度尼西亚和阿拉伯的居民定居。阿拉伯人的势力及其文化在岛上居支配地位。

1591年,英国海员抵达该岛。16~19世纪初,科摩罗群岛名义上由昂儒昂岛的苏丹统治,但各岛仍由当地苏丹分治。群岛一度成为东非的奴隶市场。1841年法属留尼汪岛总督派官员到马约特岛与苏丹谈判,1843年迫使苏丹把该岛割让给法国。法国随即从留尼汪岛向该岛移民。1886年后,其他 3个岛也陆续被置于法国保护之下,整个群岛成为法国殖民地。

1961年通过议会投票取得内部自治。1973年与法国签订协定,法国承认科摩罗独立。1975年7月6日,正式宣布独立。但马约特决定继续接受法国的统治。在之后1974年和1976年的两次公投中,马约特依然反对从法国独立。 1997年,安荣和莫赫利分别宣布从科摩罗独立,科摩罗政府之后试图以武力维护统一的行动未能成功。非洲联盟进行调解后,各方同意每个岛都有一个自治政府,而之上则有一个三岛联合政府。2005年初,科摩罗通过了一部法律以界定三个自治政府以及联合政府的职责,该法律目前已在实施。

独特的动植物

科摩罗海是寇拉侃兹鱼(coelacanth)的栖身处,它是一种稀有鱼类,曾一度被认为已绝种,直到1938年才抓到一头活的,这种史前鱼能生活在一般鱼类不能生存的深洞与幽黯的地下层。科摩罗群岛还有另一种独特动物,名叫马考〈macao〉的狐猴,只在其中一个名为马霍(Mahor)的岛上才有。这些岛上还生长着稀有的水果蝙蝠与鸟类。

这里盛产制造香料的鹰爪和毕尼拉(一种香料作物),产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故其得雅号“非洲香料岛”。

卡尔塔拉火山爆发,在火山口形成一片红云 大科摩罗岛上的卡尔塔拉火山(Kartala Volcano)是世界最活跃的火山之一,科摩罗最高山。在莫桑比克海峡北部的大科摩罗岛南部。1900-1965年间曾喷发11次,最近一次喷发在1977年。火山口周长15km、最大直径3.2km。海拔2560m。附近多死火山锥、火山湖和熔岩流。西侧迎风坡受栈道西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高达5400mm以上,是印度洋降水量丰沛的地方。原热带森林广布,因过度砍伐,森林面积锐减。山麓有国家首都莫罗尼。

教育

实际上,学生大约都从五岁开始去古兰经学校学习两到三年。他们学习伊斯兰信仰的基础教义以及一些古典的阿拉伯语。当乡村的孩子上学后,他们往往都搬离了自己的家庭去老师那里帮助其工作。

法国在科摩罗建立了一套以法国模式为基础的小学和中学的学校系统,目前依旧在运行中。科摩罗法律规定全体儿童必须在7至15岁间完成八年学业。这一系统为6至12岁的学生提供小学教育,之后是七年的中学教育。最近几年,入学人数迅速扩张,尤其是在小学。1993年大约有20750名小学生,或大约有75%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20世纪70年代末时大约只有4%。约有17%的中学适龄人口已入学,二十年前约只有7%。生师比同样有了提高,小学的生师比从47:1升至36:1,中学从26:1升至25:1。用以改善教育设施的资金来源于1993年向欧佩克组织和非洲开发银行的贷款。尽管教育已经普及,但1993年的成人识字率预计只有50%。

科摩罗没有大学,但其拥有中学后教育,可提供教师培训、农业教育培训、健康科学以及商业,1993年时有400名学生。若想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则需出国学习。由于很少的学生毕业后愿意返回祖国,这便导致了人才流失。M'Vouni高等教育学校提供教师培训和其他的一些专业课程,该学校于1981年在莫洛尼附近成立。科摩罗的教师很少有海外学习的经历,但是国内却不能提供教师他们所需的培训。一些国际援助组织在科摩罗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教师培训。例如,1987年,联合国国际开发协会投资790万美元来培训3000名小学教师和350名中学教师。1986年,政府开设了技术培训中心来提供高等中学阶段的三年文凭课程。国家教育和职业培训部负责教育政策的制定。

与其他地方一样,科摩罗政治上的动荡影响了其教育系统的稳固。财政改革带来的国际压力使得经常性的公务员裁员,这时常会导致教师的罢工。当公务员裁员导致课程或考试取消,学生们有时便会被带上街来抗议。学生们也会抗议,甚至是以暴力的形式来抗议政府资金不足,或学校的管理不善:世界银行在1994年表明教育质量是导致高重复率和辍学率的直接原因,学生们需要花费14年来完成六年的小学教育。

在学生14岁之前,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然而政府并不执行考勤记录,男孩常常被优先重视。2002年,小学毛入学率为90%,1999年(可获取数据的最近的一年),小学净入学率为55%。毛入学率和净入学率是以正式注册入学的学生人数为基础,因此并不一定反映了实际的入学人数。2000年,有44.2%的5至14岁学生入学。学校普遍都缺乏硬件设施和设备,合格教师,教科书以及其他资源。教师工资常常拖欠,所以多数人都拒绝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