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徒何(今辽宁锦州市)人出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隋唐时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

隋朝时期先后任左光禄大夫、亲卫大都督等职,曾参与征讨高句丽、平定杨玄感叛乱,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薛举父子、王世充。

贞观元年(627年)改封洛州都督,进左光禄大夫。不久病故,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永徽年间,重赠司空。

中文名

屈突通

性别

出生日期

0557

去世日期

0628

籍贯

徒何

民族

鲜卑族(先世为库莫奚种人)

国籍

隋朝→唐朝

出生地

长安(今陕西西安)

主要成就

从平杨玄感平定王世充

追赠

尚书左仆射

所处时代

北周-隋朝-唐朝

地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封爵

蒋国公

职业

将领

官职

左骁卫大将军

谥号

字号

字坦豆拔

坦豆拔

人物生平

直言敢谏

屈突通之父屈突长卿,是北周的刺史。屈突通自幼性格刚直、坚毅,擅长骑射,且颇好武略。年轻时仕隋为虎牙郎将,后任右亲卫大都督。

屈突通画像

开皇十七年(597年)三月任亲卫大都督,奉隋文帝杨坚之命到陇西一带(今甘肃陇西)巡查直属朝廷的牧群。

平定叛乱

大业中期屈突通转任左骁卫大将军。

大业九年(613年)六月,杨素之子杨玄感趁隋炀帝第二次征高丽之机,举兵造反。由于杨玄感不善用兵,错误地攻打东都洛阳,结果遭到政府军的顽强反击。这时,远在辽东的隋炀帝已率隋军主力回师,命虎贲郎将陈棱进攻据守黎阳的元务本,屈突通与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驰援东都洛阳。在东莱的来护儿也停止进攻高丽,还师西进,对包围洛阳的杨玄感形成反包围态势;七月杨玄感接受李子雄、李密的建议,率军西进,准备夺取关中。待杨玄感军到达阌乡(今河南灵宝西北文乡)时,耽误了宝贵的三天时间,此时屈突通、宇文述、卫文升、来护儿等各路隋军已经追上,隋军且战且进,一日内三胜;八月隋军在皇天原(即董杜原,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北)与杨玄感决战,大胜,杨玄感仅率十余骑逃往上洛(今陕西洛南东南)。杨玄感自知大势已去,乃命杨积善将其杀死,起兵遂告失败。屈突通以功迁左骁骑卫大将军。

大业十年(614年)任命为关内讨捕大使,发关中兵进讨。志,很多将领皆战死。惟有屈突通与农民军作战时非常慎重,所以虽然没有大捷,但是从没战败过。

大业十二年(616年)令率部随代王杨侑镇守长安。

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率兵征讨刘武周,屈突通也随军前往。

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屈突通与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营,猝与王世充军遭遇,交战不利,李世民即率玄甲队驰赴救援,大败王世充军,俘其骑将葛彦璋,斩俘六千余人,王世充逃回洛阳。

几年后召屈突通回朝拜为刑部尚书。屈突通以不熟悉法律条文为由,再三辞谢,后转为工部尚书。

生荣死哀

大唐开国二十四功臣——屈突通

贞观元年(627年)行台制度被废除,屈突通为洛州都督,进左光禄大夫。

贞观二年(628年)突通病逝,享年七十二岁。唐太宗痛惜良久,赠予尚书右仆射,谥忠。屈突通有二子:屈突寿、屈突诠,屈突寿袭爵。后唐太宗至洛阳,想起屈突通的忠节之事,拜屈突诠为果毅都尉,并赐予粮食布帛表示抚恤。屈突诠后官至瀛州(治河间,今属河北)刺史。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屈突通名列其中,位于第十二名。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房玄龄配列太宗庙庭。

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十四日,高宗重新追赠屈突通为司空。

家族成员

关系人物备注
父亲屈突长卿
弟弟屈突盖
长子屈突寿
次子屈突诠
孙子屈突仲翔屈突诠之子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九》

《新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十四》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旧唐书》:

“或问屈突通尽忠于隋而功立于唐,事两国而名愈彰者,何也?答云,若立纯诚,遇明主,一心可事百君,宁限于两国尔!被稠桑之擒,临难无苟免;破仁杲之众,临财无苟得,君子哉!”赞曰:“屈突守节,求仁得仁。”

《新唐书》:

“屈突通尽节于隋,而为唐忠臣,何哉?惟其一心,故事两君而无嫌也。”

历代评价

时人:

“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李子雄:

“屈突通晓习兵事。”

李渊:“清以奉国,名定不虚。”“烈士徇节,吾今见之。”“徇义之夫,一至于此!”

魏徵

“今号清白死不变者,屈突通、张道源。”

中国地情网评:

通性刚毅,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1]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时间剧名饰演者
1993年《唐太宗李世民》汪洋
2006年《开创盛世》张国生

《开创盛世》中的屈突通,张国生饰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