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古代书体之一。历来籀篆书法成规禁用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字。缺失之字,毋宁替代,讳以自造。胡立新作了大胆的尝试。笔

中文名

籀篆

注音

ㄓㄨㄢˋ ㄓㄡˋ

释义

篆文和籀文

出处

《魏都赋》

拼音

zhuàn zhòu

引证解释

篆文和籀文。晋 左思 《魏都赋》:“讎校篆籀,篇章毕覿。”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接雄词於章句,窥逸踪於篆籀。”《新五代史·杂传十九王仁裕》:“﹝ 仁裕 ﹞喜为诗。其少也,尝梦剖其肠胃,以 西江 水涤之,顾见 江 中沙石皆为篆籀之文,由是文思益进。”黄质 《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诗:“笔参篆籀字树石,行年穉弱气超迈。”[1]

字体介绍

籀篆 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但唐张怀瓘《书断》卷上分列'籀文'和'大篆',认为'籀文者,周太史籀之所作也,与古文大篆小异'。明赵宦光《寒山帚谈》卷上《权与一》亦持此见,以为篆书中'一曰《籀篆》,《诅楚文》,《钟鼎识》、及《啸堂录》,以至杨氏《书统》所载及古篆诸韵,取其合于许氏所取作"籀书"者采焉。一曰"大篆",《石鼓文》是也。'据此,则赵氏所言'籀篆'多同'金文'。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叙》注中曾力辨其谬,认为'籀篆'实即'大篆'也。近时学者折中两说,以为从字体上说,'籀篆'与'大篆'(主要指《石鼓文》)尚有差别。故如赵宦光等分列'籀篆'于'大篆'之外,其说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