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和门始建于1420年,初名右顺门。1557年4月因三大殿火灾被焚毁,次年重建。1562年9月改名归极门。1597年6月再度烧毁,天启年间重建。1645年5月改名为雍和门,1736年为避雍正皇帝讳而改为熙和门1758年第三次毁于火灾,同年12月重建。

中文名

熙和门

别名

右顺门

所属地区

北京东城区

地理位置

外朝中路、太和门外西侧庑房正中

发现时间

1420年

类别

皇宫建筑

建造时期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票价

免费

简介

熙和门

熙和门是西六宫之一,位于养心殿后面。在明代曾先后名为长乐宫、毓德宫,明清两代都是妃嫔的住所。因其地近乾清宫与养心殿,也有皇帝曾暂居于此。晚清时则已被当作了收藏御用器物的库房。

历程

熙和门

熙和门位于外朝中路、太和门外西侧庑房正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右顺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因三大殿火灾被焚毁,次年重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九月改名归极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再度烧毁,天启年间重建。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改名为雍和门,乾隆元年(1736年)为避雍正皇帝讳而改为熙和门。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第三次毁于火灾,同年十二月重建。

特点

熙和门为屋宇式大门,西向,面阔5间,进深2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七檩中柱式大木结构,彻上明造,檐下单昂三踩斗栱,龙锦枋心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明次间脊步大门三槽,各安朱红宫门2扇,嵌鎏金铜钉。梢间前后檐为坎墙槅扇窗,侧面开门。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故与协和门形制相仿而略有差异,体现了清代中期官式建筑的特点。

特征

熙和门坐落在高2.62m的基座上,前后各出长17.75m的礓磋慢道。门东侧的慢道边缘向外倾斜,和内金水河走势取得一致。熙和门是由西华门进入前朝的必经之路,是外朝中路与西路武英殿、内阁等区域联系的枢纽。

用途

明代熙和门梢间曾为百官奏事之所。熙和门南北两侧各有11间庑房,黄琉璃瓦顶,连檐通脊,前出廊,后为风火檐。清代北侧庑房为翻书房,南侧为起居注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