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殿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位于北京紫禁城内廷外西路西北,初曰隆禧殿,隆庆元年(1567年)更为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

中文名

英华殿

外文名

Hall of Flower

类别

佛教建筑

朝代

明清

地理位置

北京紫禁城内廷外西路西北

建造时期

明朝

占地面积

7800㎡

景区等级

国家AAAA级景区

著名景点

迎客松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用途

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

始建于

明代

建筑外形

英华殿

整座院落南北长108米,东西宽约73米,占地7800平方米左右。分为南北两进院,南院中部辟山门,门后为宽敞的庭院。第二进院门为英华门,正北即英华殿,门、殿之间有一碑亭,。殿后宫墙西北隅辟门,北出可至神武门内西横街。英华殿院落东西两侧原各有一座跨院,东跨院及内诸旗房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拆除,改为西筒子路北段,西跨院至今尚存。

建筑特点

英华门

英华殿坐北面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明间开门,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4扇,次间、梢间为槛窗,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各4扇。殿内设佛龛(fó kān)7座,供西番佛像。殿前出月台,上陈香炉1座。台前有高台甬路与英华门相接。甬路两侧菩提树各1株,为明万历皇帝生母圣慈李太后亲手所植。殿前碑亭内石碑上刻乾隆御制英华殿菩提树歌、菩提树诗。殿的左右有耳殿各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均明间开门,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4扇,次间为槛窗,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各4扇。

历史沿革

英华殿碑亭

明代每年万寿节、元旦于英华殿作佛事,事毕之日有人扮作韦驮,抱杵面北而立,其余僧众奏诸般乐器,赞唱经文,并于当晚设五方佛会。每逢夏历四月初八“浴佛日”,供糕点“大不落夹”200对,“小不落夹”300对,供毕分别赐予百官。明慈圣皇太后薨(hōng),万历皇帝上尊号曰“九莲菩萨”,奉御容于殿中。

清代皇太后、皇后俱以此处为礼佛之所。祀神日于案下设小桌,供奉“完立妈妈”。平时每月供乳饼及水果,设太监专司香烛、扫洒、坐更等事。咸丰二年(1852年),咸丰帝亦曾亲诣此殿拈香礼拜。

殿内菩提树

英华殿以殿内有七株菩提树(初为两棵,另五棵为它俩的孩子)而被人们了解,实际上殿内种植的并不是菩提树,而是椴树,只因椴树和菩提树相像,乾隆也默认英华殿内种植的是菩提树,并在英华殿碑文上有所体现,导致人们的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