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借咏西施而抒发现世感愤不平,语意深微,很有普遍性。

开始两句从通常世态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问题:“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这两句是说:天下人好德者少,重色者多,有这种社会习俗,像西施那样的人物,不可能长久地处于微贱之地。因此生活中像西施这样的人物,会有被尊贵的一天,只是时机之遇的早晚。这两句是对取人不重德能的当政者的讥讽,并同时表明,那些得势者一朝之内便娇骄得判若两人,根源还在于重色者。

三四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是前两句中的有“重”而不“微"的一个突出的事实证明。一个越国的山村中的普通女子,一朝之间身价十倍,原因就是因为遇到了重艳色的人,重色人有多大权力,有色者就有多么贵重,如此的逻辑适合于说明历史上的一切权臣和宠姬。王维就是借宠姬而抨击权臣的,鄙视权臣并不是以自身的德能显出贵重的意义,而是借“重”而“贵”的,王维提醒当权的不要忘乎所以,用意是很尖刻的。

第五句从“贱日岂殊重”开始,到“莫得同车归”,连续八句,是对西施的讥刺,针对性是世俗心理和那些得宠后便殊众自贵、颐指气使的娇骄者。在王维看来,有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个美的事物,被埋没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的“殊众”之处,而一旦被人发现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宝贝。诗人认为西施就是这种心理的一个代表对象。诗人好像要问一问西施:“当年你在苎萝村溪边浣纱时,你意识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吗?比所有的浣纱姑娘都美吗?可为什么一进吴官,成为贵人,便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对于自贵自稀的人,王维最鄙夷那种“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得幸者,得幸者愈宠愈娇,借高权保护,唯己为是,非己为非,以致到了没有是非的程度。王维在仕途里不乏坎坷,接触了不少炙手可热的权臣,诗人很憎恶这种人,此刻诗人指着西施,一点也不客气地针砭了这些小人。

最后两句:“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这是归结性的道德评价,这里包含的意义是很复杂的。在时间上,诗人回到了西施的时代,找到了那个被人传为笑柄的东施,向东施致语。向西施效颦学不到真西施的样子,又告诉她:这样的西施怎么可能学得了,况且她“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再不屑与当年浣纱伴为伍了,没有什么可效之处。王维的话当时的人是听得见的,诗人的真正的“邻家子”乃是现世人,不可效的是那些“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衮衮诸公。

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2]

创作背景

《西施咏》作于天宝时期。王维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3][1]

作品评价

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语有讽味,似浅似深(“贱日”二句下)。妙(“君宠”二句下)。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状出肉眼如画(“贱日”二句下)。蒋仲舒曰:娇情如画。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情艳诗到极深细、极委曲处,非幽静人原不能理会,此右丞所以妙于情诗也,彼以禅寂、闲居求右丞幽静者,真浅凡浮矣。谭云:写尽暴富人骄态(“不白”句下)。谭云:冶情中入微之言。钟云:宫怨妙语(“君怜”句下)。钟云:说得荣衮变态,咄咄逼人(“莫得”句下)。

明代黄克缵、卫一凤《全唐风雅》:黄绍夫云:写出新贵人得意之状,讽在言外。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讽刺亦褊,其转折浑成,犹有元韵。

清代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托意深远(“艳色”句下)。寓意在言外,甚妙。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入后人手,征引故实而已。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直为俗眼写照(“贱日”句下)。

清代吴瑞荣《唐诗笺要》:摩诘极描暴贵娇养气象,不加褒贬,神致自肖。[4]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西施咏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王向峰 . 古典抒情诗鉴赏 . 沈阳 :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4 . 80-82 .[3] 邓安生 等 . 王维诗选译 . 成都 : 巴蜀书社 ,1990 . 12-14 .[4] 陈伯海 . 唐诗汇评(上) . 杭州 :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 290 .[5] 米骏主编 . 唐诗三百首:九体硬笔书法字帖 第2版 . 北京 : 金盾出版社 ,2019 . 20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