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龙区(Luolong District),隶属河南省洛阳市。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南部,背靠邙山,面对伊阙,东望嵩岳,西倚周山,东与偃师区相连,西与宜阳县毗邻,南接伊川县,北与孟津区及瀍河回族区、老城区、西工区、涧西区诸区接壤。总面积约180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面积90.19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洛龙区常住人口为643625人。 

洛龙区是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城市新区,是洛阳市六大主城区之一,也是全市的经济、文化、金融和商贸中心。

2021年,洛龙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2.2亿元。

中文名

洛龙区

车牌代码

豫C

别名

洛龙

面积

约180 km²

人口

643625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方言

洛阳话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379

政府驻地

开元大道212号

下辖地区

龙门、关林等10街道7镇

外文名

Luolong District

邮政区码

471000

火车站

洛阳龙门站

著名景点

龙门石窟、关林、中国国花园、香山寺、洛阳博物馆

行政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河南省洛阳市

著名学校

河南科技大学

行政区划代码

410307

地理位置

洛阳市洛河以南

机场

洛阳北郊机场

GDP

522.2亿元(2021年)

历史沿革

龙门石窟

居洛阳城周围之郊区,在行政上一直隶属洛阳管辖,其归属随洛阳归属之转移而变化。

据《尚书·禹贡》载,大禹划定九州,河洛为豫州,辖区属之。

西周(前11世纪中期至前771年)洛阳称作雒邑或成周。为西周之东都。辖区为成周之郊。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迁都雒邑王城,史称东周。辖区为京郊。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置河南县、洛阳县,辖区为两县城郊,归三川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初都洛阳,后迁长安,废秦三川郡,改置河南郡。辖区所在河南县、洛阳县归河南郡。王莽天凤元年(前14年),废河南、洛阳,改称宜阳县,改河南郡为保忠信乡,辖区属之。更始元年(23年),刘玄移都洛阳,复称河南郡洛阳县、河南县,辖区属之。

东汉都雒阳,复西汉建制。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改郡为尹,辖区属河南尹之河南、洛阳二县。

三国曹魏,都洛阳。省河南县。辖区属河南尹洛阳县。

西晋都洛阳,改尹为郡,恢复河南县。辖区归河南郡,分属河南、洛阳二县。316年,汉刘曜、匈奴石勒联军攻占洛阳。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立都建康,史称东晋。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后赵石生、石虎等攻入洛阳,定为南都,改河南郡为洛州,置行台,县如故。晋废帝海西公太和四年(369年),前秦符坚攻入洛阳,改洛州为豫州,辖区为豫州河南、洛阳县地。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迁都洛阳改洛州为司州,置河南尹,辖区为尹属河南、洛阳县地。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迁都邺城,复改司州为洛州,置洛阳郡。二年,改河南县为宜迁县,辖区属之。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年),以洛阳为东京,设洛州总管府撤洛阳县、置河南县,辖区属之。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以洛阳为河南道行台尚书省,三年废。文帝仁寿四年(604年)定洛阳为东京。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迁都洛阳,改洛州为豫州,再改为河南郡。五年(609年),改东京为东都。辖区属河南郡河南县、洛阳县。

唐初以洛阳为东都。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东都,设洛州总管府。不久罢总管府,改设陕东道大行台。九年,罢行台,恢复都督府。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撤陕东道,改为河南道。十一年(637年),改洛州为洛阳宫。高宗显庆二年(657年),李治徙居洛阳,以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国号“周”,以洛阳为神都。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唐国号,以洛阳为东都。玄宗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都畿道,河南府属之。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东都为东京。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复称东都。其间,辖区属都畿道河南府之河南县与洛阳县。

五代之时,后梁、后唐、后晋三代均曾以洛为首都。辖区属河南县、洛阳县、同归洛州河南府。

北宋以洛阳为西京,辖区分属河南、洛阳二县,归河南府。太宗至道三年(997年),辖区属京西路。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改属京西北路。五年,省洛阳县并入河南县。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复设洛阳县,辖区仍属河南县、洛阳县。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占洛阳。金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撤销河南县,并入洛阳县,宣宗兴定元年(1217年),定洛阳为中京,设金昌府。辖区属金昌府洛阳县。

元时,洛阳为县制,属河南府。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辖区属河南府路洛阳县。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置河南布政司。辖区属河南府洛阳县。

清初实行保、里、甲制。县下设21保,以保统里、计86里,里下设甲,计680甲。县辖村751个。清末废保、里设区,按八卦方位,全县共设9个区。辖区分属乾、坎、艮、离、兑等区。

民国元年(1912年)初年,实行道尹制。辖区所在之洛阳县属河洛道。民国3年(1914年),属道尹公署。民国16年(1927年),道尹制废,改属豫西行政长官公署。其时县下设乾、坎、艮、震、离、兑、中等七个区。次年,除坎、中二区未动外,分设乾东、乾西、艮东、艮西、震中、震东、震南、震北、离东、离西、兑南、兑北等15个区。民国20年(1931年),改设督察区,洛阳县属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中区为第一区;乾区为第二区;坎区为第三区;艮区为第四区;九贤为第五区;李村为第六区;离区为第七区;兑区为第八区。辖区分属二、三、四、七、八区。民国21年(1932年),国民党南京政府迁洛,定洛阳为行都。同年12月,复迁南京。民国24年(1935年),将涧河以东,马坡以西各村,以及唐寺塔湾等村,划归一区;瀍河以西各村,划归二区;原四区、七区合并。民国28年(1939年),划辖区潘寨一带为第六区。民国29年(1940年),洛阳县开始实行“新县制”。县下设6区,9镇、33乡。民国30年(1941年)冬,撤区并镇合乡,全县设城关5镇,余为19个乡。

民国33年(1944年),5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洛阳,成立伪“洛阳县政府”。同年11月,中共洛阳县工委、洛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国34年(1945年)3月,根据上级指示,将洛阳县划分为洛南、洛北二县。同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受降,恢复洛阳县政府。同时,中共洛阳县委、洛阳县民主政府宣布成立。

民国37年(1948年)3月,洛阳解放,中共洛阳县委、县民主政府迁驻邙山簿姬岭,后改称洛北县民主政府,迁邙山冢头村,属太岳五专区;豫陕鄂三地委决定在洛河以南成立龙门县民主政府,驻洛南练庄村。4月5日,陈赓兵团再克洛阳。8月25日,洛北、龙门二县合并为洛阳县,归豫西一专署。[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洛龙区地理坐标东经112°16′-112°37′、北纬34°33′-34°46′。南北宽21.5公里,东西长33.5公里。[2]

地貌

地貌特征属伊洛河冲积平原,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的簸箕形开口盆地,境内海拔最高为394米,最低为126米。 

地质

洛龙区地处断陷堆积盆地现代河床之中,绝大部分范围被新生带沉积物所覆盖。第四纪前基岩的分布:南部丘陵山区,龙门一带,有残缺不全的古生代基岩出露,并呈东西走向,以缓倾角(15°~35°)向北倾斜;在西部的秦岭顶部有零星出露,其它多是第四纪松散岩层。

气候

洛龙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季风显著为其主要特征。1月多西北风和东北风,在其作用下,极地大陆气团占据优势,寒冷干燥;而7月则多西南风和东南风。由于偏南风的影响,热带海洋气团居统治地位,炎热多雨。低空气流和气团的这种季节性变化,显示了本区具有季风气候特征。从而形成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日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的一般特征。

自然资源

野生动物

洛龙区常见的兽类有野兔、狐狸、黄鼬、岩松鼠、狗獾、狸猫、褐家鼠、小家鼠、田鼠、大仓鼠等。

洛龙区常见的鸟类有环颈雉、山斑鸠、石鸡(俗称呱呱鸡)火斑鸠、灰鸽、喜鹊、山雀、乌鸦、燕、绿嘴啄木、星头啄木、布谷鸟、鸳鸯,睢鸠、黄鹂、鵊鸡、鹌鹑、红嘴鸭、雁、灰喜鹊、雀鹰、鸢(俗称老鹰)、金雕(俗称兔鹰),麻雀、桃虫(俗称槐串、小鸟)、鹭鸶、猫头鹰、戴胜、鸦雀、鸽子、白鹳等。

水生动物有草鱼、鲢鱼、鲤鱼、虾、鳖、蟹、河蚌等。

两栖类有青蛙、黑斑蛙、蟾蜍等。

虫类有蚕、蜂、蝉、蝴蝶、螳螂、蜻蜓、棉蚜虫、棉蛉虫、椿象(俗名臭斑斑)、樗鸡、蜘蛛、蚊子、白翎子、蝎子、蜗牛、萤火虫、蚯蚓、土鳖、飞蛾、扑灯蛾、百足虫、七星瓢虫、金龟子、蚂蜂、叩头虫、跳蚤、臭虫、长蛇、蚰蜒、天牛、蚱蜢、狗蝇、蝇、蝇虎、牛虻、蟋蟀、纺织娘、蚁、斑毛、衣鱼、蜣螂、守宫、蝗、蠓、麻蜥等。

珍贵动物有豆雁、鸳鸯(国家二级保护)、红腹锦鸡(省级保护)等。

植物资源

乔木与灌木

洛龙区的树种有:

松树类共5种,即油松、华山松、落叶松、白皮松和雪松,分布在洛龙区各处。

柏树类有侧柏、桧柏、塔柏、龙柏、千头柏、竹柏、镇柏,分布于全区各地,龙门山、关林庙为侧柏的集中区。

杨树有15种,即大(小)叶杨、毛白杨、箭杆杨、加拿大杨、银白杨、沙兰杨、加龙杨、哈佛杨、克鲁斯杨、意大利杨、新疆杨、晚花杨、枫杨等。其中白毛杨多在公路两旁,其余全区各处均有栽培。

柳树有4种,即龙柳、垂柳、银叶柳、旱柳,分布于洛河及伊河两岸,其它地区的渠道两旁也有零星分布。

榆树有5种,即榔榆、南阳白榆、襄樊白榆、厢铺榆、本地白榆,分布于洛龙区各地,邙山丘陵一带较多。

槐树有国槐、刺槐、无刺洋槐、紫花刺槐、盘槐、垂槐等6种,洛龙区各地均有零星分布。

桐树有泡桐、梧桐、法国桐3种,法国桐多在公路两旁种植,泡桐遍布洛龙区,梧桐在洛龙区有零星分布。

椿树有两种,即臭椿和香椿,分布于洛龙区各地。

除此而外,还有金狮楸、合欢、王角枫、鸡爪槭、银杏、柿树、红枫、重阳木、杜仲、皂角、黄楝、苦楝、构树、桑、榕、唐槭、山胡桃、水冬瓜、白玉兰、水杉、文冠果、刺楸、樱花、红叶李、黄山栎、广玉兰、枇杷、棕榈、黄连木等29种,多在各园林内种植,柿树、皂角、桑、构、榕等,在各地有零星分布。

花灌木类

牡丹、芍药、月季、小月季、十姊妹、紫荆、花石榴、丁香、玫瑰、刺瑰、木芙容、棣棠、迎春、麻叶绣球、溲疏、郁李、木槿、腊梅、榆叶梅、红绿梅、碧桃、垂枝桃、无花果、花椒、探春、臭八仙、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爪海棠、木本夜来香、大叶黄杨、雀舌黄杨、瓜子黄杨、金心黄杨、海桐、石楠、桂花、刺桂、女贞、小叶冬青、南天竺、十大功劳、窄叶十大功劳、蚊母、头棘、凤尾柏、孔雀柏、米真柏、翠兰柏、枸骨冬青、夹竹桃、茉莉、忍冬等。

藤木类

爬墙虎、灵霄、紫藤、葡萄。

药材

地骨皮、五加皮、白藓皮、枣核、白蒺藜、野菊花、透骨草、大力草、防风、苍耳子、蒲公英、远志、白头翁、木回头、南沙参、全瓜萎、地丁、首乌、白丑、柏子仁、杏仁、桃仁、女贞子、薄荷、旱莲草、青蒿、旋复花、扁畜、天花粉、生地、连翘、车前、桔梗、丹皮、白芍、金银花、荆芥、柴胡、枸杞、蓖麻子、桑白皮、艾叶、大服子、小茴、独叶莲、细辛、龙葵、败酱、合欢、鸡内金、鸡冠花、土蟹虫、马齿苋、泽泻、白茅根,冬瓜子、冬瓜皮、丝瓜络、地龙、麦冬、西瓜皮、血余、花椒、瓜蒂、皂角刺、侧柏叶、茵陈、柿蒂、韭菜、荷叶、桑叶、黑芝麻、槐米、蜂房、蜂蜜、蝉蜕等。药材分布于邙山、秦岭丘陵地、龙门山及伊、洛河两岸。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1月,洛阳县与洛阳市合署,县领导市。辖区属洛阳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1月,洛阳县、市分治。县下设9个区:一区驻地麻屯,二区驻地海资,三区驻地平乐,四区驻地谷水,五区驻地军屯,六区驻地佃庄,七区驻地丰李,八区驻地李村,九区驻地寇店。
1952年12月,洛阳县增加3个区:十区驻地龙门,十一区驻地凤凰台,十二区驻地辛店。
1950年5月,为管理四关农村工作成立洛阳市郊区公所,辖塔湾、马坡、岳村、小屯、金谷园、下池、西工镇。
1954年2月,划洛阳县四区(谷水)归洛阳市。
1955年11月,洛阳县建制撤销,将原洛阳县所辖的五区、十区、十二区(合计55个乡镇)划归洛阳市领导。
展开表格区划详情
截至2017年12月,洛龙区辖11个街道、7个镇:安乐路街道办事处、龙门石窟街道办事处、龙门街道办事处、关林街道办事处、太康东路街道办事处、辛店街道办事处、古城街道办事处、科技园街道办事处、镇北路街道办事处、翠云路街道办事处、学府街道办事处、丰李镇、诸葛镇、李村镇、白马寺镇、安乐镇、李楼镇、寇店镇。

人口民族

截止2012年7月,洛龙区有人口40.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80人。[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洛龙区常住人口为643625人。

经济

综述

2020年,全年全区在地口径(含市直单位)生产总值45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97.3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350.6亿元,增长3.8%。属地口径生产总值39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94.0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294.8亿元,增长4.1%。[9]

2021年,洛龙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2.2亿元。[13]

第一产业

1948年洛阳解放后,洛龙区农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新民主主义革命,广大贫下中农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的体制改革,激发了广大贫下中农的积极性,使洛龙区农业不断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政治、经济体制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使郊区农、牧、渔业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1990年全区农业、牧业、渔业产值达8096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换算,下同),比1977年的5421万元,增长1.49倍,比1949年的1222万元,增长6.63倍。为城市生活、生产服务的蔬菜、瓜果、鲜肉、鲜蛋、建材等商品

洛龙区街道夜景

基地,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从1984年至1990年,共为城市提供蔬菜1046978吨,瓜果103947吨,鲜肉38867吨,鲜蛋23473吨,鲜奶19886吨。其中提供的蔬菜和鲜奶总量占城市所用量的85%以上。1990年,郊区农民的人均收入为626元,是1983年238.5元的2.44倍。

建国前畜牧业生产为农户个体经营,少数富裕人家饲养骡马,一般中等户多养驴喂牛,广大贫穷农户食不裹腹,生活困苦,根本养不起牲畜,养猪、家禽饲养也为数不多,养鸡虽较普遍,但数量不大。由于缺乏饲料,缺医少药,疫病传染,畜牧业发展缓慢。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生产,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猪、羊、鸡、鸭、兔等畜禽发展最快。1990年猪存栏数达80316头,比1949年的11364头,增长7倍多。山绵羊13341只,比1949年增长7倍多。

2013年,洛龙区全年完成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8500亩,新增花卉苗木林果基地6300亩,新发展蔬菜基地1100亩。李楼万亩苗木花卉基地、龙门西山万亩林果基地、丰李万亩核桃基地初具规模,15个农业专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国豫花博园组培中心建成投用,双赢高科生态农业园区成功举办首届葡萄采摘节。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7家。[4]

第二产业

洛阳市郊区在建国以前,没有近代工业,只有分散在各村、镇的小手工业作坊及个体手工业工匠,被称为“四坊”(磨坊、油坊、染坊、鞭炮坊),“五匠”(铁匠、木匠、泥水匠、石匠、砖瓦匠)。

1954年,合作化运动高潮中,各村、镇的个体手工业者及各业工匠,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帮助下,纷纷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几年之后,这些合作社经过合并、扩建及重新组合,有许多发展成为地方国营和集体所有制的小型工厂。30多年来,经历了发展、“跃进”、整顿、提高的历史进程,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形成了今天郊区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1990年《郊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载:区属及各乡(镇)、村已办有机械、铸造、化工、建材、食品、印刷、纺织、木器、服装等各类工业2758个。1990年区、乡(镇)两级集体工业完成总产值11540万元,其中区属工业完成产值3929.2万元,乡(镇)属集体工业完成产值7610.8万元;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产值8861万元(以上统计均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全区有4个村办企业,1个区属企业被洛阳市政府命名为“明星企业”,69种工业产品获省、市级优质产品奖。与此同时,国家和省、市的工业部门,也先后在郊区地域内,兴建了一些较大的工业企业。如嘉陵摩托车厂、邮电部电话设备厂、铁道部十五工程局所属各厂、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第一建设公司、洛阳钢厂、洛阳合成洗涤剂厂、洛阳震动机械厂、洛阳龙门水泥厂、洛阳卷烟厂等。它们的产品,在全国、全省同行业中,都占重要地位。

郊区工业的发展,大体经过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初创阶段

(1954年~1958年)

1954年,根据党中央提出的“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郊区的手工业者纷纷组织起来,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生产、共同富裕的道路。李楼铁业社、关林铁业社、安乐修配社等是最早成立的一批手工业合作组织。到1956年,又先后成立了关林木业社、被服社。1958年,又兴建了安乐铁业社、龙门铁业社、邙山机械厂、耐火材料厂、龙门面粉厂。至此,郊区的手工业生产走上集体化道路,并开始了机械化起步。

超速发展阶段

(1959年~1961年)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郊区刚成立不久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纷纷合并建厂,由集体所有制转为地方国营。当时有铁业社、修车社、白铁社3家合并,建立郊区农业机械厂,石灰社转为石灰厂,木业社转为木器厂,缝纫组转为服装厂,硫黄社转为硫黄硫酸厂。同时还新建了化肥厂、水泥厂、草绳厂、草袋厂。区属各公社都各自利用自己的条件,大力创建社办工业,全区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内,先后建立了农机、化肥、木工、铸造、砖瓦、陶瓷、石料、棉织、服装、印刷等工厂4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产值达到231万元。

调整、压缩阶段

(1962年~1969年)

由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缺乏认识,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造成了全局性的国民经济发展比例的严重失调。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和工业的盲目超速发展,使郊区的经济发展也遭受了严重挫折。郊区新发展的地方国营工业,除农机厂收归市管理外,其余全部退为集体所有。大部分集体企业又“下马”,实行“关、停、并、转”。全区社办工业,只剩下工农、邙山两个公社的3个厂,继续维持生产。

缓慢发展阶段

(1970年~1979年)

文化大革命后期,毛泽东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在这个号召下,郊区的工业特别是社、队办工业,又缓慢发展。原区属的几个厂,由市、区增加投资,有的扩大生产,有的转产;另外还新建了化肥厂和水泥厂。1970年,全区13个公社都建立了农机修配厂,普遍配备了车床、刨床、钻床,为农业生产服务。1973年到1977年底,区属工业已发展到12个,年总产值达到1529.2万元。1979年,社、队工业发展到35个,年总产值达1130.5万元。

蓬勃发展阶段

(1979年~199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郊区的工业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除有关部门对区属工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和增建新厂外,还积极发展社、队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后,各乡(镇)及村、组办工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它们努力发挥各自优势,利用自身条件,争取与市内大厂和科研单位挂钩,开展横向联合,引进大厂的扩散产品或零部件加工,接受科研单位的产品试制或成果转让,这就使乡(镇)村组工业如虎添翼,走上了腾飞的康庄大道。自80年代以来,郊区的乡(镇)村组集体工业在全区工业大军中,已成为一支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坚力量。

2013年,全年共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结构调整项目24个,完成投资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6亿元,同比增长6.5%。全年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05个,总投资71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3个,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恩梯恩LYC轴承等43个项目竣工。惠中生物疫苗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38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市定年度投资任务。 

文化

历史文化

曹屯排鼓自明代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排鼓伴随社会民俗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对社会形式与民间习俗的依存性特征。最初,曹屯排鼓主要用于祭典、朝拜神灵,除参与祭典隆重的庆典活动外,概不参与其它活动,以示神社的神圣。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曹屯排鼓已走入民众的生活当中。目前曹屯排鼓所演习的鼓舞套路、曲牌多为300多年前形成,并经历代艺人传承下来。表演中所用道具如:排鼓、铜器、火铳等,极富民族传统特色。曹屯排鼓分为演员(狮舞、鼓舞)、仪仗、后勤三类,分工明确,表演时,人员众多、出社庄重、威风凛冽、声势浩大、甚为壮观。[6]

方言

洛阳市郊区方言属中原官话。声母方面尖团分明、微母仍带唇擦。照二知二念法是有规律性的。开口呼读如精组、合口呼转为卷舌。止摄连章组字也不卷舌。

交通

养护方面:洛龙区交通运输局主管辖区内县、乡、村三级公路,有县道六条,计57.024公里;乡道13条,计48.101公里;村道123条,计285.964公里。另外2011年又接收了丰李镇道路,县道两条11.7公里,村道35.58公里。共列养路段有438.369公里。

工程方面:2012年的工程项目是两路一桥,暨洛龙区X024龙山线(丰李段)、洛龙区Y020西山线(龙门镇王山村段)、洛龙区白马寺镇白扁线中州渠桥改建工程。

路政方面:路政大队设有路政一中队和二中队,路政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主要负责公路的路产路权,保障道路畅通,通行安全。 

社会

教育

洛阳郊区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西周时周公创立“成周”学制,都城始设国学在京郊则有乡学。此后,至北宋建立河南府学,而明代洛阳县学建于县城东郊,社学、书院相继发展。至清,设府学1所,县学1所,有涧西、洛浦等书院和谷水镇、唐屯、孙旗屯、枣园村计4处私塾,义学遍布城乡。

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河南府和洛阳县奉谕改建中学堂和小学堂,到宣统三年(1911年),洛阳县有高等小学堂3所,初等小学堂45所。

民国以后,教育逐渐发展。民国6年(1917年)在关林庙创办尚斌高小,高等小学堂增至6所,国民小学亦达200余处。民国16年(1927年)李屯樱麓初小成立。次年,高等小学发展到15所,义务小学已达291处。延至民国36年(1947年)秋,中、小学增至46处,保国民学校多达576所。

洛阳解放后,全县农村小学531所。县人民政府为改变过去中等学校多集中于县城的状况,面向农村发展农村中等教育,先后在关林创办初级师范学校,在平乐、李村、麻屯各设中学1所,使农村学生就近入学。1955年县制撤销后,辖区完小17所,220多个行政村都设有初小。

1957~1965年,教育工作一度受到“左”的思想影响,走过曲折的道路,特别在“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时期,中小学停课闹革命,使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步完善了教学法规,使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1985年经河南省检查验收给郊区颁发了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1990年全区有小学199所,初中35所,完中3所,高中5所,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计有学生73000多人,教职工3300多名。育红班198处227班,幼儿班8377人,幼儿教师319名。教学工作中评出优秀党员19名,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50名;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125名。在改善校容校貌达标活动中,有94所学校达标,23所学校达到区级标准。此外,郊区境内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语学院、洛阳师范专科学校等11所院校,每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2013年,龙盛中学、龙盛小学、一实小龙康校区建成投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3所,成功引进百年名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涉及近4万名中小学生的取暖降温工程全部完成,荣获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区称号。[5]

文化发展

1950年,洛阳县人民文化馆成立,为加强农村社会主义宣传,文化馆迁址关林。文化馆除设有图书室对农民开展借阅外,根据党在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利用每月逢三关林庙会举行图片展览。对民间传统文艺,进行发掘和辅导,废除封建迷信活动,保留和发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健康文艺。土地改革以后,农村业余剧团、狮舞、龙灯、挠阁、高跷、旱船、海蚌等群艺活动蓬勃地发展起来,逢年春节佳日,自演自乐。

1979年,根据中央文件精神,13个公社陆续地建起了文化站,配有专职干部。1980年以来,各文化站设有图书室、游艺室、电视室等文化设施。1980年文化馆组建民办公助曲剧团1个,豫剧团1个,上山下乡巡回演出。农村业余剧团设立23个。1985年,整个农村文艺队伍5000余人,喜庆节日,自娱自乐,呈现欢天喜地和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1978年以来,文化馆每年举办春节文艺调演大会,农村各式的业余文艺,有计划地按顺序参加了表演。1989年民间狮舞发展到13架,龙灯两架,排鼓4组,秧歌队、骑黑驴、旱船等,村村皆有。1990年,三官村群众集资万余元,把停止活动30余年的“挠阁”社重新组织起来。

2013年,免费演出戏剧120场、放映数字电影2031场。 

卫生

解放前城镇大都设有私营中药铺(店),兼顾诊治。农村的中医大夫,都属半农半医。病患者随来随治,重病者请大夫到家诊治。农村名医很多,如李楼李八先妇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美国人傅一民在兴隆街创办福音堂医院,洛阳始有西医西药。

民国时期随着社会动荡,经济凋零,卫生事业发展迟缓。

洛阳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洛阳市(县)及其郊区的卫生事业获得了相应的迅速发展。

1948年,洛阳县人民政府卫生科,首次对农村中西医人员进行政治、业务考试,合格者发放开业执照,计发西医证40人,中医证68人。1952年县卫生科设防疫股,同年在老城阜安街创办县医院。1955年洛阳县置撤销,县医院改称区人民医院。1962年恢复郊区建置,成立卫生科,恢复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到1968年全区13个公社均设有卫生院,各生产大队设有卫生所。到1982年13个企事业单位建了卫生室,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1958年9月,国家卫生部和河南省卫生厅拨款,以平乐郭氏正骨术为基础,在白马寺兴建洛阳正骨医院,1983年在辛店公社徐家营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150中心医院,1984年在瀍河乡创办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中心医院。是年洛阳市肿瘤医院创建,1989年洛阳市乳腺病医院以及洛阳市烧伤科医院相继开诊,使人民的疾病得到及时治疗。

由于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防疫工作,危害人民建康的霍乱、白喉、回归热、黑热病、天花、疟疾、鼠疫等23种传染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氟病得到控制。

体育

古代武术,多为拳击、剑击和棍、棒、射、骑等自发的武功锻炼活动。明末,洛阳县军屯村已有人练八方通臂拳。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洛阳县马坡村回族马学礼开创心意六合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洛阳县中、小学堂,始设体育课。辛亥革命后,随着学校的兴办,体育事业相应的有所发展,中小学校均辟操场,设体育课,开展各种球类、田径等体育活动。民国27年(1938年),洛阳县在西北体育场举办首次农民篮球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体育事业。1954年洛阳县田径代表队,参加了洛阳地区运动会获总分第一。1955年洛阳县建置撤销后,由于建置多变,于1974年成立了郊区体育运动委员会。通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使全民的体育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1973年,成立业余体校,向北京、武汉、开封等体院输送学生25名。1974年区田径队参加市三届运动会获总分第二。1978年区体育代表队参加市四届运动会获总分第3名,女篮第5名,乒乓球第3名,1982年参加市广播操比赛获第3名。1986年举办各种运动会6次,参加比赛2690多人。在市六届运动会上,获摔跤、柔道等项目13枚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

1988~1990年,除举办一年一度迎春长跑赛外,还举办全区首届农民运动会,历时10天,9个体育项目,参加29个代表队1400余人。郊区体育代表队曾4次参加省、市体育比赛,计获金牌14枚、银牌15枚、铜牌19枚。 

旅游

景点

白马寺、关林、新区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龙门海洋馆、邵雍故居、神州牡丹园、中国国花园、开元湖音乐喷泉、分金沟金银器博物馆、安乐牡丹瓷博物馆、洛阳新区体育中心、狄仁杰墓、苏秦故居、隋唐洛阳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7]1103次播放00:41洛阳白马寺攻略来了,想去的朋友赶紧保存收藏#白马寺#白马寺攻略452次播放00:42龙门石窟夜游攻略上线了#龙门石窟#景点#旅游景点#洛阳旅游306次播放00:42#洛阳 这才是夏天该有的样子,洛龙区梦桃源水城19.9一票畅玩,能玩水能游泳能坐滑滑梯还能荡网红桥,趁着知道的人不多,来凉快一把!!80CM以下免票,80~120cm是10元儿童票!!#夏季玩水 #水上乐园 #亲子游玩好去处 #洛阳探店 @DOU+小助手 283次播放00:42龙门石窟攻略来啦#洛阳导游 #洛阳 #龙门石窟 #河南美好推荐官 #洛阳旅游 #世界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获得荣誉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6月,洛龙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8]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11]

2021年12月,入选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