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于1994年4月1日推出的晚间新闻评论类节目。

节目通过调查、追踪和隐性采访报道揭露社会生活多个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实现电视新闻节目舆论监督功能。

节目于1994年4月1日起每日19:4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首播。 2003年5月1日,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的试播,该节目每日19:4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并机播出。

中文名

焦点访谈

语言

汉语普通话

别名

东方时空•焦点时刻

节目类别

访谈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首播时间

1994年4月1日

播出时间

每日19:40

在线播放平台

央视网

播出状态

播出中

制作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节目中心央视新闻评论部

单集长度

15分钟(含广告)

外文名

FOCUS REPORT

开播频道

CCTV-1、CCTV-2、CCTV-3、CCTV-4、CCTV-7、CCTV-8、CCTV-11、CCTV-12、CCTV-13

播出方式

录播

重播时间

周二至周六1:20、3:44、5:17、周日至周一3:20(仅新闻频道)

图像制式

SDTV 16:9、HDTV 16:9

类型

深度新闻报道栏目

原演播室

央视旧址150演播室、央视旧址250演播室

现演播室

总台新闻中心N11演播室

备播演播室

总台新闻中心N07演播室

国家地区

中国

主持人

侯丰、劳春燕

节目形式

《焦点访谈》栏目开办于1994年4月1日[7],由央视新闻评论部创办,是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目多年来为人们所关注和喜爱,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审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推动了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节目背景

焦点访谈历年片头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丁关根又提出要加强评论性工作,他提出要对社会热点问题,请专家、学者、工人、农民、干部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引导社会舆论。

1993年,在中宣部宣传工作安排中,提出了加强新闻评论,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的要求。根据这个要求,创办了《焦点访谈》这个节目。

1994年2月初,《焦点访谈》的创业者们,在北京的梅地亚会议中心举行了第一次正式的筹备会议。刚刚担任新成立的新闻评论部主任的孙玉胜、副主任袁正明、制片人张海潮、梁建增、张步兵等人对这个即将创办的新栏目进行了首次把脉。

节目发展

1993年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设有新闻专题栏目《焦点时刻》,是《焦点访谈》的雏形。这一栏目的模式为后来的《焦点访谈》奠定基础。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作为晚间版的《焦点时刻》在CCTV-1(新闻·综合频道)正式开播,每日19:40播出。该片头传出一段浑厚的男中音:“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伴随着激昂的音乐,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矗立在地平线上的简洁的城市楼群,一只由蓝色、绿色、红色构成的大眼睛标志从中升腾而出。从此,这段为人熟悉的《焦点访谈》片头,每天呈现在亿万观众面前;而成为《焦点访谈》栏目标志的大眼睛,从此时刻注视着观众,关注着社会。同时《焦点访谈》分别在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戏曲·音乐频道)、CCTV-4(国际频道)设立重播。

1995年11月30日,随着CCTV-7(少儿·军事·农业·科技频道)的开播,《焦点访谈》在CCTV-7设立重播。

1996年1月1日,随着CCTV-8(文艺频道)的开播,《焦点访谈》在CCTV-8设立重播。1月20日,因《东方时空》转型为电视新闻杂志,《焦点时刻》更名为《时空报道》。  (以区别跟《焦点访谈》的关系,晚间版的《焦点访谈》名字不变)

1998年左右,由于150演播室重新装修,片头进场方式也有变化,一度不再显示“焦点访谈”动画标题。

1999年5月3日,因CCTV-8改名为电视剧频道,《焦点访谈》撤销在CCTV-8的播出。

2000年1月1日,《焦点访谈》更换黑色片头,片头曲重混,该片头增加配音“用事实说话,焦点访谈”开场白(由原央广播音员李易配音)。同年150演播室进行装修,背景墙为蓝色系,设有背投屏。

2000年11月27日,因《东方时空》改版,《时空报道》更名为《直通现场》。

2001年4月1日,《焦点访谈》更换彩色片头。

2001年7月9日,随着CCTV-11(戏曲频道)的开播,《焦点访谈》在CCTV-11设立重播。

2002年5月12日,随着CCTV-12(西部频道)的开播,《焦点访谈》在CCTV-12设立重播。

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试播,《焦点访谈》每日19:40在CCTV-1和CCTV-13并机播出,同时《焦点访谈》撤销在CCTV-3、CCTV-11的播出。

2003年10月20日,因CCTV-2改名为经济频道,《焦点访谈》撤销在CCTV-2的播出。

2003年12月28日,因CCTV-7改版后,《焦点访谈》撤销在CCTV-7的播出。

2004年12月28日,因CCTV-12改名为社会与法频道,《焦点访谈》撤销在CCTV-12的播出。

2006年1月30日,因CCTV-4改名为中文国际频道,《焦点访谈》撤销在CCTV-4的播出。

2009年9月28日,因CCTV-1实现高标清同播,《焦点访谈》在高清版播出格式为16:9的左右黑边。

2010年4月3日,焦点访谈更换高清版片头,特效升级,动画不变。(在高清版播出格式也是为16:9的左右黑边)

2011年7月27日起,栏目背景改为第二次改造后的150演播室大屏。

2013年1月1日,焦点访谈大改版,片头有所变化,片头曲微调,开场白重录。由原来的坐播改成站立播报,时间延长至15分钟,每天播两条消息。

2019年6月底起,《焦点访谈》及新闻评论部其他栏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节目中心管理(但仍然由新闻评论部承制)。

2019年10月9日,因CCTV-13在19:40直播2019北京世园会闭幕式,这是自2003年新闻频道开播以来首次没有与CCTV-1并机播出19:40的《焦点访谈》。

2020年4月4日,因4·4全国哀悼日,央视各频道及全国多个频道并机播出《焦点访谈》。

2020年7月18日,《焦点访谈》全新改版,更换为16:9的片头并在总台新闻中心N11演播室录播,并实现高清制作,同时由原来的站立播报恢复为坐立播报。

2022年9月12日起,《焦点访谈》推出七集特别策划《我这十年》,讲述十年来发生在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故事。[6]

节目制作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采用了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先以演播室主持人引出当天节目的主题或话题,通过现场采访的形式完成对事实主体的叙述,再回到演播室由主持人实现对事件本身的评论。

《焦点访谈》在演播室布置上,以朴素、稳重为主,以大屏幕为背景,提示当天节目的主要内容,主持人以坐的形式出现,整体上给人以沉稳、踏实的感觉,充分衬托了整个栏目的内涵和风格。

2020年7月18日,《焦点访谈》调整了包装镜面、主持形态和节目形象。

节目特色

《焦点访谈》特色是“用事实说话”来构建内容及其逻辑结构,强化事实论证和细节描写。通常是观点先行,然后用事实为观点立论。“深度在事实之中”是《焦点访谈》制作的宗旨。与其他栏目不同,《焦点访谈》具有多样化的述评结构。

创作团队

制作团队

总制片人

何绍伟、孙杰

制片人

再军、李作诗

摄像

邢旭东、于滨

配音

姚宇军

技术监制

胡英

监制

李毅

责编

李景梅、姚丹阳

制作主管

秦卫华、杨礼波

总监制

李挺

出品公司

中央电视台

编辑

姚宇军、郭一淳、殷一元、徐昊
主持团队
现任主持人侯丰、劳春燕
曾任主持人改在其他节目白岩松、董倩、水均益、章伟秋
已辞职柏杨、陈大惠、关海鹰、王利芬、王志、武卿、再军、翟树杰、张泉灵、张羽、李小萌
已退休敬一丹
已故方静、肖晓琳
其他康平、赵微方宏进(涉嫌诈骗)梁建增(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总召集人)李挺(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节目中心总召集人)庄殿君(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总召集人)

获得荣誉

时间

活动

奖项名

1999年11月第一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中国新闻名专栏奖
2001年08月23日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中国新闻名专栏奖
2007年8月28日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名专栏大奖
参考资料:[1][2][3]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播出日期播出时间网络播放播出状态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陆版)1994年4月1日起每日19:40央视网首播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03年5月1日起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香港RTHK版)2017年5月29日起每日21:10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周二至周六1:20、3:44、5:17、周日至周一3:20重播
参考资料:[4]

说明:每天19:40-19:55在CCTV-1、CCTV-13播出(除每年农历除夕)(特殊情况延时播出、停止播出)。

备注:正常情况下每日19:40,如遇特殊情况(包括新闻联播延时、播出特别纪录片、特别新闻报道、每年农历除夕的一年又一年特别节目),节目将延时播出或停播一期节目。

节目评价

正面评价

人民网评:

《焦点访谈》坚持“用事实说话”,挖掘独家题材深度报道解读,出色发挥自身的新闻舆论导向作用,创造了新闻舆论监督的艺术化样板,创下了中国新闻界舆论监督的一个“奇迹”。

反面评价

节目评价

人民网评:

《焦点访谈》的批评力度严重不足,应景选题逐年增加,选题缺乏针对性,与很多节目雷同,内容空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