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由利川灯歌《种瓜调》整理改编而成。[2]

利川灯歌是利川土家族逢年过节,以彩龙船为道具的民间演唱形式。它发韧于清初,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1]清末,灯歌在利川日益兴盛,花灯有“前八出”、“后八出”及“杂灯”等多种。《种瓜调》在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利川市柏杨、谋道、汪营一带传唱,利川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中文名

龙船调

外文名

Dragon-boat melody

别名

种瓜调

语言

汉语

音乐风格

民歌

发源地

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一带

收集改编

周绪卿、黄业威

歌曲体裁

灯歌

重要传唱着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人

歌曲类别

土家族民歌

演唱形式

对唱、合唱

创作背景

土家族地区玩灯的历史,十分悠久。同治版《增修施南府志》记载:“上九后,乡城有龙灯戏,杂以狮、象、麟、鱼,竞出驱疫。”清同治《利川县志》记载:“上九夜,龙灯、狮灯索室驱疫,灯火花爆相竞,至元宵止。”可见,土家族地区早期的玩灯,事实上是土家族区域的一种傩事活动,巫师带着龙灯、狮灯,炸着鞭炮,浩浩荡荡,沿途主持法事,打鬼驱疫。

热爱歌舞的土家族人,喜爱一边观灯,一边歌舞。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地玩灯的习俗未改,正月玩灯,种类繁多,有龙灯、狮子灯、彩龙船、蚌壳灯、地龙灯、花灯,灯歌由此大兴。正如同治版《咸丰县志》记载:“上九后,乡城有龙灯戏,杂以纸制狮子戏,及纸糊龙船、车子等戏,沿门舞蹈、唱歌。”目前,利川传统灯歌仍保留下近百首,《龙船调》就是由利川灯歌《种瓜调》整理改编而成。

1953年春夏,利川文化馆音乐干部周叙卿听农民歌手丁鸿儒哼唱而记录的《种瓜调》歌词为:

正月是新年(咿哟喂),

瓜子才进园(哟喂)。

二月起春风(咿哟喂),

瓜子才定根(哟喂)。

三月是清明(咿哟喂),

瓜苗成了林(哟喂)。

四月是立夏(咿哟喂),

瓜儿上了架(哟喂)。

五月是端阳(咿哟喂),

瓜儿把新尝(哟喂)。

六月三伏热(咿哟喂),

瓜儿正吃得(哟喂)。

七月秋风凉(咿哟喂),

瓜儿皮色黄(哟喂)。

八月中秋节(咿哟喂),

要把瓜儿摘(哟喂)。

九月是重阳(咿哟喂),

瓜子已下场(哟喂)。

十月瓜完了(咿哟喂),

瓜种要留到(哟喂)。

从歌词可知,《种瓜调》分十个月叙述种瓜的经过,是一首标准的农事歌。

1956年,经过进一步整理的《龙船舞》,参加恩施专区第一届民间歌舞文艺表演,被评为优秀节目。

1958年,《龙船调》(又名《龙船曲》)列入湖北群众艺术巡回辅导演出团演出节目,《龙船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传唱到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被评为世界最流行的曲之一。几十年来,有独唱、对唱、合唱、领唱合唱、歌舞、舞蹈等多种形式广泛地活动于国家以及很多省、市文艺团体的舞台上,利川市更是以《龙船调》故乡引以自豪,无论是业余还是专业剧团至今都满腔热情地反复对它进行多种文艺形式的改编和再创作。

有学者研究,《龙船调》的旋律美妙而动听,其旋法与西汉年间《宋玉对楚王问》中“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巴人”(土家族祖先)歌有关,这是鄂西地区最典型的传统歌曲特点之一。

歌曲歌词

正月是新年(哪咿哟喂)。

妹娃子去拜年(哪喂)!

金哪银儿梭银哪银儿梭!

阳雀叫(哇咿呀喂子哟,那个咿呀喂子哟)!

(女白)妹娃要过河哇,哪个来推我嘛?

(男白)我就来推你嘛!

艄公你把舵扳哪!

妹娃(儿)请上(啊)船!

(哪个喂呀ZUO,哪个喂呀ZUO)!

把妹娃推过河哟喂!

二月里是春分(哪咿哟喂)!

妹娃(儿)去探亲(哪喂),

金哪银儿梭银哪银儿梭,

阳雀叫(哇咿呀喂子哟,哪个咿呀喂子哟),

(女白)妹娃要过河哇,哪个来推我嘛?

(男白)还是我来推你嘛!

艄公你把舵扳哪,

妹娃(儿)请上(啊)船,

(哪个喂呀ZUO,哪个喂呀ZUO),

把妹娃推过河哟喂!

三月里是清明哪咿呦喂

妹娃我去探亲哪呵喂

金哪银儿索银哪银儿索

阳雀叫咿呀喂子哟

白: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

答:还是我来推你嘛/艄公你把舵扳哪妹娃子我上了船

啊喂呀唑啊喂呀唑

将阿妹推过河呦呵喂

歌曲鉴赏

《种瓜调》主要流传于利川市柏杨坝一带,主歌歌词有十段,从“正月瓜子才进园”、一直唱到“十月的瓜种要留到”。。瓜多子,历来被视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在土家族地区,瓜更是生殖崇拜的隐语,体现了土家人浪漫的天性。

《种瓜调》通唱的唱法是,一男一女领唱,众人帮腔。演出时,用竹篾彩纸扎成彩龙船,“么妹”立于船中,船尾一男性丑角称“艄公”,两侧数女伴舞。每到一地,划地为台,么妹领唱,唱完一曲踩着鼓点扶船起舞,艄公前后划桨,动作滑稽,博取观众一笑。

经过改编的《龙船调》,在音乐保留了土家族地区民歌的传统音乐特点,一是旋律下行,首句是全曲高音出现次数最多的乐句,之后乐句全呈下行趋势,这种旋律风格虽然很难表现波澜壮阔的气势,却很能表现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的细腻情绪。二是旋律级进。江汉平原民歌旋律一般具有音域较宽,音程较大,音符跳进的风格,而《龙船调》最高音和最低音相距只有八度,形成以级进为主的特征。三是调式主音不被强调。土家族民歌大多数都有[612]为骨干音行腔,《龙船调》旋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6],共35次,其次是[1],共30次,再就是[2],共18次。而调式主音[5]只有11次。调式出现不多,正是土家族民歌的一个显著特点,不仅没有不稳定的感觉,反而形成一种对比强烈的徵羽交替调式。全曲从羽调式开始,中部成对比性展开,结束在徵羽交替调式的[5],表现力丰富,层次分明。

从文体上看,《龙船调》基本上保留了《种瓜调》的副歌,主歌歌词则由十段压缩为二段(亦有三段版本),去掉铺陈,“种瓜”这一历史悠久的生殖意象被弱化,使爱情主题更加突出,反而更体现了土家族民歌的场景化特点,一听到《龙船调》,我们就仿佛就看到清江渡口发生的一幕浪漫故事。

《龙船调》是利川民间划龙船唱腔的主体。《龙船调》之所以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主要由于它词曲都很有特色。歌词通俗又洗炼,以浅显质朴的词成功地塑造艺术形象。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它的音乐特色在于旋律起伏较大,单域较宽,节奏较自由,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

所获荣誉

CCTV到《龙船调》的故乡

《龙船调》是世界优秀民歌,荣获湖北传世金曲之首,是湖北“十大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历史沿革

龙船调[民歌]

清代以来,《种瓜调》一直在利川市城和汪营、柏杨等地广为流传,在歌唱间伴有打击乐器。

1955年夏,利川县文艺馆举办全县农村业余文艺汇演,周叙卿建议柏杨坝排练他由《种瓜调》改编的《龙船舞》参演。排练中,文化馆舞蹈干部黄业威建议去掉彩龙船等实物道具,以二人表演唱的形式演绎此曲,获得好评。

1956年春节,利川召开全县文化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994人,演出节目39个。随后,举办骨干训练,对《龙船舞》等节目进行进一步润色改编;1956年2月,利川以《龙船舞》的形式,参加《恩施地区第一届民间歌舞文艺会演》,评为优秀节目。同年,湖北省举办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王国胜、张顺堂以二人对唱后一个唱、一个吹木叶,最后再合唱的方式演唱。获得好评。

1957年03月,利川汪营农民歌手王国盛,张顺堂在北京怀仁堂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大会”上首次奉献给首都观众《龙船调》,获得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1958年01月01日,在全国举行的“通美杯”歌曲大赛中竟出现北京和湖北两个组都选中《龙船调》这首歌的动人场面。

1958年,《龙船调》(又名《龙船曲》)列入湖北群众艺术巡回辅导演出团演出节目,受到观众喜爱。

1958年9月,《湖北省群众艺术巡回辅导演出团演出节目之一:歌曲集》印行,收录了由《种瓜调》整理的《龙船曲》。

1958年《长江歌声》第12期,发表《龙船调》歌谱。

1959年《长江歌声》第1期发表文章,盛赞湖北群众艺术巡回辅导演出团演唱的《龙船调》,有着浓重的湖北乡土气息。

1959年9月,恩施地区歌舞团参加在湖北剧院举行的全省音乐舞蹈曲艺汇演,《龙船调》是汇演的第三个节目,演出取得成功,《湖北日报》发表了相关摄影报道。

1959年,湖北群众艺术巡回辅导演出团到北京进行汇报演出,杨青云演唱了《龙船调》。

1961年,湖北省启动《中国民歌集成·湖北民间歌曲集》编辑计划,周叙卿先生参与该书的编辑;1962年《湖北民间歌曲集》出版,收入《种瓜阎》。

1962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湖北民歌20首》,收入《龙船曲》。

1979年《种瓜调》收入《中国民歌集成》。[3]

1980年至1989年,《龙船调》被众多王玉珍等国内众多知名歌唱家、歌手演唱,或录制唱片,其中有刘家宜(1981年)、王洁实、谢莉斯(1983年)、郁钧剑(1983年)、《群星璀璨电视歌会实况乡音集》(1983年)等。

1980年代,关于《龙船调》的研究文章开始涌现。如宋运昭《关于〈龙船调〉——兼谈民歌创作的集体性》 、张汉卿《龙船调、竹枝词、流徽曲》(1988年《音乐研究》第3期)。

1994年5月30日,中央电视台地方台30分钟节目专题报道了由柏杨民间老艺人演唱的《龙船调》,《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柏杨坝为世人瞩目。

1998年9月,湖北省第四届民运会在利川召开,五千人在开幕式上表演了名为《龙船调的故乡》的大型歌舞。

1999年,湖北电视台专程到利川为《龙船调》拍摄MTV。

1990以来,关于《龙船调》的研究论文日益增多,如邹婉华《简论恩施土家民歌“龙船调”的音乐特征》;潘顺福《论龙船调的民族属性》;匡传英、赵娜《合唱曲龙船调:传承基础上的再创作》;张灵腾《论土家族民歌龙船调的艺术形态》;张潋《从民歌的多种改编看当代民歌的传播——以利川民歌龙船调为例》;范心恒《符号学视野下“妹娃儿”身份仿拟萌属性研究——以湖北恩施利川《龙船调》为个案研究》。

2000年8月,中央电视台在韩国釜山参加“第二届奥林匹克国际合唱比赛”,《龙船调》获得银奖。

2002年12月20日,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音乐厅举行独唱音乐会,将《龙船调》唱响世界。

2002年,武汉星海合唱团一行50余人家情韵》,再推利川《龙船调》。8月,利川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了由著名歌星汤灿演唱的MTV《利川民歌龙船调》在“魅力12”等栏目播放。

2003年06月,中央电视台录播电视专题片《土以《龙船调的故乡》为名到利川拍摄专题片。

2003年-2006年,《龙船调》连续三次作为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肯尼迪艺术中心几个世界顶尖级艺术殿堂唯一固定的选曲唱响,再次将“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的唱词推向世界。

2006年07月,《龙船调》入选中国探月搭载候选曲目。

2009年06月21日,《龙船调》荣获湖北传世金曲之首。

2009年10月,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和利川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龙船调”艺术节在清源体育场隆重开幕。

信息

汤灿翟俊杰联

打造世界民歌《龙船调》

“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经过5天的拍摄,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音乐电视,2009年8月9日下午在其故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杨镇封镜。

大型音乐电视片《龙船调》由中央电视台和利川市人民政府联合摄制,曾执导过《血战台儿庄》、《大决战》、《惊涛骇浪》等影视剧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翟俊杰任艺术指导。被称为“新民歌的领军人物”的国家一级演员汤灿担任主唱。中央电视台文艺综合部编导张东辉任总导演。总政话剧团高级舞美设计师余景新任美工。恩施州民俗专家谭宗派和《龙船调》的收集整理者周绪卿的儿子周华担任顾问。期间,汤灿和张东辉为柏杨李子小学捐款1万元。

周叙卿和《龙船调》的由来

周叙卿1934年1月出生在长江之滨的郝穴镇码头。1951年被选拔到江陵县文工队工作,从此与音乐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2年深秋,他国动提出到鄂西山区的利川县支边,被安排到县文化馆任音乐创造干部50年代,周叙卿走遍了利川的山山水水,他惊奇地发现,清江源头的各族儿女不奋创造着物质财富,而且养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薅草锣鼓、茶山山歌、石工号子、连湘、花灯等形式多样,仅山歌就有四句子、五句子、连八句、喊喊调等不同的句式、调式之别。此外,还有扬琴、灯戏等多种曲艺形式。周叙卿完全沉醉在利川的民间音乐海洋中,一气搜集整理了《盼红军》、《筛子关门眼睛多》《柑子树》、《女儿十八春》等数十首民间歌曲。1953年仲夏,周叙卿在柏杨采风。一天傍晚,突然一阵悦耳的歌声传送到他的耳朵月里是清明啦(咿唷喂),瓜苗成了林哪(哟喂)…,,,·”他循声望去,看到山脚下的小塘边有位村姑正在一边洗衣服,一边忘情地歌唱。周叙卿全神贯注地听她唱歌,激动不已,他转身飞奔到农民歌手丁鸿儒家,请教他这是一首什么歌。丁鸿儒笑着说:“这是一首种瓜调,玩彩龙船时唱的,都是唱的瓜儿,没什么新鲜的。”在周叙卿要求下,丁鸿儒放开歌喉完整地唱起了《种瓜调》。周叙卿在采风本上记下了主旋律和一年四季种瓜得瓜的10段歌词。丁鸿儒唱完后,周叙卿根据记谱唱给他听。此后又反复修改,从而整理出了《种瓜调》的词曲脚本。

1955年,周叙卿再次深入柏杨,找到文化站工作人员和当地的民间艺人,将《种瓜调》加工排练出来,参加全县农村业余文艺汇演,并被推荐参加了恩施地区的调演。利川县文化馆的舞蹈工作者黄业威对《种瓜调》的表演进行了大胆创新,去掉彩龙船这一实物道具,以夸张虚拟的表演增加了歌舞的情趣,给观众留下更好的审美视角。周叙卿也再次对脚本进行修改润色,除衬词外,全部重新创作了歌词,并定名为《龙船曲》到恩施参演,获当年全地区文艺调演一等奖。

1956年,湖北省举办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周叙卿想起了汪营小溪口的农民歌手王国盛、张顺堂。他在《龙船曲》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词曲修改,定名为《龙船调》,积极推荐王国盛、张顺堂赴省演出。

文革”结束后,中国大地再一次响起《龙船调》的男女对唱歌声,无数歌家在不同的场合演唱了周叙卿当年整理出来的那首《龙船调》。2002年9月,中央视台《魅力12》演播大厅录制了《龙船调》的节目。也就是这一期的《魅力12)播出后,进一步提高了利川的知名度,也使《龙船调》再度掀起新的浪花不久,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将《龙船调》唱到了澳大利亚,唱到了世界音乐之都维纳。《龙船调》载着鄂西南土家人对爱情与生命和礼赞,走进了世界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