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浙江省丽水市辖县,位于浙南腹地、中南部丘陵山区,丽水东北部,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山脉大致以好溪为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体上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温暖湿润,冬夏略长,春秋略短,四季分明,总面积1503.52平方公里,辖7个镇、8个乡,3个街道,2018年户籍人口47.00万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缙云县常住人口为405318人。[7]

缙云县建于武周万岁登丰元年(696年),以境内古缙云山而得名。缙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号名。置县后,属括州。大历十四年(779年)改括州为处州,沿属处州,1949年5月,缙云解放,属丽水专区。1952年改属金华专区。1963年复属丽水专区。1968年丽水专区改为丽水地区,隶属不变,2000年丽水地区改为丽水市,隶属不变。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中文名

缙云县

下辖地区

7个镇、8个乡,3个街道

地理位置

浙江省南部,丽水市东北部

面积

1503.52平方公里

人口

405318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273.93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578

政府驻地

五云街道黄龙路38号

外文名

Jinyun County

车牌代码

浙K

邮政区码

321400

火车站

缙云站

著名景点

仙都风景名胜区

行政类别

行政区划代码

331122

所属城市

浙江省丽水市

人均生产总值

64034元(2018年)

历史沿革

今缙云地,《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属吴越,秦代分属会稽郡、闽中郡。西汉时为会稽郡地,分属乌伤县,东汉初改回浦为章安。汉末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缙云地区分属乌伤和松阳两县。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年),分乌伤县南境上浦乡置永康县,今缙云北部为永康县一部分。吴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松阳属之。吴宝鼎元年(266年),又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永康县属之。缙云地分属临海郡之松阳县和东阳郡之永康县。

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分林海郡东部置永嘉郡,松阳县属之。隋开皇九年(589年),分松阳县东部置括苍县,废永嘉郡置处州。开皇十二年(592年),又改处州为括州。隋初废东阳郡置婺州,大业初复改婺州为东阳郡,括州为永嘉郡。今缙云地北部仍属东阳郡永康县,南部属永嘉郡括苍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子通改东阳郡为婺州,升永康为丽州,分置缙云县,属丽州。八年,废丽州及缙云县,仍属永康县。万岁登封元年(696年),分括州括苍县东北界及婺州永康县南界再置缙云县,因境内缙云山而名,属括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括州为缙云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括州。大历十四年(779年)因避德宗讳(名适,音kuò),改括州为处州,缙云县属之。

五代时,缙云县为吴越国之地,仍为处州属县。宋时亦属处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蒙古军攻占处州,改处州为处州路。至正十九(1359年),朱元璋占处州,改处州路为安南府,旋改处州府。缙云县属之。顺治三年七月,缙云入清。

明、清时,缙云县属处州府。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光复处州,处州成立军政分府,缙云县属之。

民国三年(1914年),设钱塘、会稽、金华、瓯海4道,缙云县属瓯海道。十六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缙云县直属浙江省。民国十九年(1930年),浙江省实行县政督察专员制,全省分为12个区域,缙云县属第二特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分为9个督察区,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全省裁并为6个行政督察区,7月又改为7个,缙云县先后属第六区和第七区。

1949年5月,缙云解放。9月,浙江省分为7个专区,缙云县属第七专区。10月,第七专区改为丽水专区。1952年1月撤消丽水专区,缙云县属金华专区。1963年5月恢复丽水专区。1968年11月丽水专区改称丽水地区,缙云县属之。

2000年7月,撤消丽水地区,建地级丽水市,地域不变,缙云县属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10月,行政区域重新调整划定,至12月底,全县辖6个区,38个乡镇。详见下表:

区名乡镇名
城区五云镇、浣溪乡、崇文乡、正美乡、镇东乡
新建区新建镇、宅青乡、永乐乡、钟马乡
仙都区胪膛镇、靖仙乡、普仙乡、青川乡、黄龙乡
壶镇区壶镇镇、长合乡、雁门乡、景云乡、溪西乡、三溪乡、东金乡、漳溪乡
盘溪区舒洪乡、昆坑乡、双溪乡、溶溪乡、雅江乡、章村乡、胡村乡、南溪乡、前村乡、严溪乡、石笕乡
展开表格

1950年6月,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建乡建镇方案,全县划分7个区,72个乡镇。详见下表:

区名乡镇名
城区五云镇、水南乡、镇东乡、正美乡、天美乡、崇文乡、东溪乡、浣溪乡、黄店乡、吴岭乡
新建区新建镇、碧溪乡、新东乡、槐川乡、小筠乡、正等乡、双桥乡、河阳乡、凝碧乡、新马乡、谷川乡、鱼川乡、汇川乡
仙都区靖岳乡、胪膛乡、沐田乡、仙岩乡、周村乡、黄龙乡、雅施乡、碧川乡、碧虞乡
壶镇区壶镇镇、漳溪乡、景云乡、三溪乡、东金乡、白陇乡、括麓乡、岭背乡、赤岩乡、上王乡、雅湖乡、雁门乡、新民乡、潘潭乡
盘溪区舒洪乡、昆坑乡、胡村乡、章村乡、溶溪乡、双溪乡、上周乡、雅江乡
展开表格

1951年5月,严溪乡划归丽水县。

1952年9月,水南乡并入五云镇。

1953年4月,东金乡分建东金乡、石井乡;9月,潘潭乡划归磐安县,五云镇改为县直属建制镇。

1956年3月,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城区、仙都区,全县划分为6个区,3个镇、35个乡。详见下表:

区名乡镇名
县直属区五云镇、城南乡、吴岭乡、城东乡、新美乡、城北乡、城西乡、仙都乡、东方乡、新碧乡
壶镇区壶镇镇、白六乡、三合乡、三溪乡、东金乡、三联乡、雁岭乡、新民乡
新建区新建镇、东川乡、碧河乡、新川乡、双川乡、溪南乡
盘溪区昆洪乡、胡源乡、溶江乡、双溪乡
缙仙区新化乡、章源乡、岭后乡、陈岭乡、安岭乡、溪港乡
展开表格

1958年9月,撤销区、乡镇建制,以原来的区为基础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以原来的乡为基础建立管理区;管理区以下设生产队。以县直属区为基础建立红旗人民公社,辖10个管理区;以原壶镇区为基础建立幸福人民公社,辖8个管理区;以原来新建区为基础建立卫星人民公社,辖6个管理区;以原盘溪区为基础建立英雄人民公社,辖4个管理区;以原缙仙区为基础建立红星人民公社,辖6个管理区;以原大洋区为基础建立上游人民公社,辖4个管理区。12月,分别改称五云、壶镇、新建、盘溪、缙仙、大洋人民公社,习惯称“大公社”。

1961年6—10月,贯彻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撤销“大公社”,恢复区建置;以38个管理区为基础建立36个人民公社,习惯称“小公社”。

1962年5月,撤销缙仙区,将所辖陈岭公社、溪港公社、安岭公社划归仙居县,其余3个公社归并盘溪区。同年6月,木南公社分设木栗公社、南溪公社,溶江公社分设溶溪公社、雅江公社。至此,全县辖区4个区、35个人民公社。

1978年9月,五云公社恢复为县直属建制镇。

1980年4月,溪南公社分设溪南公社、小筠公社;8月,城南公社分设城南公社、长坑公社。

1981年2月,增设城郊区,辖原直属公社及大洋区的方溪公社、石笕公社。3月,撤销三合公社,建立浣溪公社、前路公社;撤销雁岭公社,建立雁门公社、岭背公社;白六公社分设白六公社、括苍公社。10月,新民公社、岭背公社、双溪公社、红旗公社分别改称白竹公社、唐市公社、双溪口公社、舒洪公社。

1982年12月,撤销胡源公社,建立胡村公社、桃源公社;撤销新美公社,建立兆岸公社、方川公社;仙都公社分设仙都公社、城东公社。

1983年2月,壶镇公社改为建制镇。

1984年6月,完成政社分设,撤销公社建制,恢复乡镇建制。11月,城西乡分建城西乡、黄店乡;双溪口乡分建双溪口乡、上周乡;撤销东方乡,建立胪膛乡、靖岳乡。是年全县辖5个区、2个镇、44个乡。详见下表:

区(镇)名乡镇名
五云镇五云镇
城郊区城南乡、城东乡、城北乡、城西乡、黄店乡、方川乡、仙都乡、兆岸乡、长坑乡、方溪乡、石笕乡
壶镇区壶镇镇、白竹乡、雁门乡、唐市乡、三联乡、白六乡、括苍乡、浣溪乡、前路乡、东金乡、胪膛乡、靖岳乡、三溪乡
区(镇)名乡镇名
新建区新建镇、新川乡、新碧乡、碧河乡、东川乡、双川乡、溪南乡、大筠乡
展开表格

1985年1月,新建乡改为建制镇;8月,舒洪乡改为建制镇。

1991年,新碧乡、前村乡分别改为新碧、大洋两建制镇。

1992年5月,撤区并乡扩镇,全县设9个建制镇、15个乡,具体是:五云镇(其中原仙都乡部分改设仙都农村管理处)、壶镇镇、新建镇、舒洪镇、大洋镇、东方镇、东渡镇、大源镇、七里乡、前路乡、三溪乡、双溪口乡、溶江乡、胡源乡、方溪乡、石笕乡。

2008年2月,部分乡镇行政区调整,撤销新碧镇、城北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五云镇;将新建镇的岩沿、西岩、梅溪3个行政村划归五云镇管辖。撤销新川乡、双川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新建镇。撤销雁岭乡、白竹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壶镇镇。撤销南溪乡、木栗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大洋镇。此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设8个建制镇、8个乡(包括2个农村管理处),具体是:五云镇(包括仙都农村管理处、新碧农村管理处)、壶镇镇、新建镇、舒洪镇、大洋镇、东方镇、东渡镇、大源镇、七里乡、前路乡、三溪乡、双溪口乡、溶江乡、胡源乡、方溪乡、石笕乡。

2010年12月,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由644个调整为253个。

区划详情

截至2019年1月,缙云县设7个镇、8个乡,3个街道。具体是:壶镇镇、新建镇、舒洪镇、大洋镇、东方镇、东渡镇、大源镇、七里乡、前路乡、三溪乡、双溪口乡、溶江乡、胡源乡、方溪乡、石笕乡、五云街道、新碧街道、仙都街道。县人民政府驻五云街道黄龙路3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414次播放01:13浙江缙云:千年古民居绽放新活力

缙云县地处浙江省中南部丘陵山区,位于北纬28°25′-28°57′,东经119°52′-120°25′之间,缙云县东临仙居县,东南靠永嘉县,南连青田县,西接丽水市,西北界武义县,东北依磐安县,北与永康市毗邻。东西宽54.6公里,南北长59.9公里,县界全长304.4公里。总面积1503.52平方公里,北距杭州175公里(公路262公里)。

缙云县

地形地貌

缙云县地处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地带和寿昌-丽水-景宁断裂带的中断。地貌类型分中心、低山、丘陵、谷地四类,其中山地、丘陵约占全总面积的80%。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山脉大致以好溪为界,东部为括苍山脉,西部为仙霞岭余脉。东半部群峰崛起,地势高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43座。其中东北部为大盘山所延伸,以低中山地貌为主;东南部为括苍山盘踞,为中山地貌,南部的大洋山主峰海拔千米以上主峰3座。北部地层陷落,构成壶镇、新建两块河谷盆地。中部丘陵广阔绵延,为仙霞岭与括苍山的过度地段。全境地形具东南西三面环山,北口张开呈“V”型特征。

气候

缙云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体上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温暖湿润,冬夏略长,春秋略短,四季分明。由于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气温差异明显,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山后不同天”的垂直立体气候特征。冰雹灾害主要出现在3--8月间,为全省多雹中心地带之一。降水梯度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地域分区明显,夏秋季多雷雨,雨量特别丰沛,但因山坡地多,保水能力差,仍有干旱。全年全县平均气温为18.3℃,与上年相等。全年降水量1387.7毫米,比上年减少了90.1毫米。全年日照总量为1504.3小时,比上年增加77.6小时。

水文

缙云县河流均为山溪性河流。主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三条,分属瓯江、钱塘江、灵江三个水系。其中好溪为县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自东北向西南斜贯穿境入丽水,干流在境内长66.11公里,流域面积791.8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缙云县水资源丰富,年平均径流量13.69亿立米方,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总蕴藏量8.3万千瓦,人均0.2千瓦。水和水力资源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年水资源总量9.63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2.5%。全年总用水量1053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5%,其中:生活用水1958万立方米,农业用水643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546万立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1.0%、下降6%和下降7.1%。

植物资源

缙云县受垂直气候因素影响,境内自然林带分布,海拔由低到高,一般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混交、针叶林、荒山灌木草丛。除蕨类植物外,共有种子植物1126种,分属于136科,540属。

动物资源

缙云县境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一类4种:豹、云豹、黑麂、黄腹角雉;二类19种:猕猴、穿山甲、豺、水獭、小灵猫、獐(河麂)、鬣羚(山牛)、青羊(山羊)、鸳鸯、游隼、红隼、苍鹰、雀鹰、鹊鹞、草鹗、长耳鹗、白鹇、虎纹蛙、大鲵(娃娃鱼)。动物936种,分属7纲、41目、173科、556属。

矿产资源

缙云县境内非金属矿产极为丰富,已发掘的有沸石、凝灰岩、珍珠岩、澎润土、石英砂、萤石等。其中,沸石贮量约3亿吨,居全国第四,质量第一。建材矿产以凝灰岩、花岗岩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为丽水市主要产粮区之一。

土地资源

2022年1月,缙云县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一)耕地17464.21公顷(261963.15亩)。

(二)园地10343.05公顷(155145.75亩)。

(三)林地105800.63公顷(1587009.45亩)。

(四)草地411.61公顷(6174.15亩)。

(五)湿地65.84公顷(987.60亩)。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493.88公顷(97408.20亩)。

(七)交通运输用地2355.59公顷(35333.85亩)。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499.91公顷(52498.65亩)。[14]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8年底,缙云县户籍总人口47.00万人,比上年增长2.2‰。其中,男性人口24.18万人,女性人口22.82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4%和48.6%。全年出生人口5688人,出生率为12.1‰;死亡人口3169人,死亡率为6.8‰;全年自然增长人口2519人,自然增长率为5.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7.20万人,比上年增加0.36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1.0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即城市化率)达到了56.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民族以汉族为主。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缙云县常住人口为405318人。

经济

综述

2018年,缙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7.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7.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9.36亿元,分别增长3.4%、11.5%和9.8%。人均生产总值6403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9677美元),比上年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5.0:48.7:46.3调整为4.5:49.4:46.1。

2018年,缙云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4.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4亿元,增长17.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15亿元,增长22.4%。

2018年,缙云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5.1%。其中:非国有投资增长10.7%,占49.9%;民间投资增长13.6%,占49.9%。基础设施增长77.9%、服务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下降1.2%、36.3%。

2018年,缙云县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52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55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1元,增长10.5%。全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568元,比上年增长9.3%。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30452和16944元,增长9.0%和9.2%。

2020年,缙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4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06.7亿元,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24.7亿元,同比增长5.7%。三次产业比重从去年的4.9:45.2:49.9调整为5.0:43.8:51.2。出口总额达77.1亿元,同比增长26.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6亿元,同比增长6.9%。

2021年,缙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93亿元。[16]

第一产业

2018年,缙云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3.4%。其中:农业增加值7.3亿元、林业增加值1.5亿元、牧业增加值1.6亿元,分别增长3.3%、4.9%、1.9%。

2018年,缙云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357公顷,比上年增长2.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8141公顷,比上年增长3.3%;中草药材播种610公顷,比上年增长8.0%;油料种植面积543公顷,增长0.4%;蔬菜种植面积6761公顷,增长0.8%;花卉苗木面积201公顷,增长8.6%。

2018年,缙云县实现粮食总产量42084吨,比上年增长4.6%,其中谷物产量32685吨,增长8.2%;肉类总产量8857吨,下降0.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944吨,增长1.2%;禽蛋产量4135吨,增长4.0%;生牛奶产量17吨,下降41.4%;生猪出栏6.98万头,增长0.4%;家禽出栏121.3万羽,增长2.1%。水产品总产量3125吨,增长16.5%。

第二产业

2018年,缙云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0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下降2.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

2018年,缙云县实现建筑业产值43.99亿元,增长20.5%,建筑业增加值14.21亿元,占全县GDP的6.0%,较上年增长2.1%。

第三产业

2018年,缙云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41.5%,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10.6%。商品房销售面积29.12万平方米,增长16.2%;商品房销售额31.45亿元,增长26.9%。

2018年,缙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见图6)。批发业销售额91.38亿元,增长23.7%;零售业销售额102.76亿元,增长17.4%;住宿业营业额0.99亿元,增长13.1%;餐饮业营业额19.61亿元,增长15.0%。年末已登记商品交易实体市场14个,交易额为14.6亿元。其中,亿元级市场5个。

2018年,缙云县完成进出口总额5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出口总额50.25亿元,增长13.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91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3.8亿元。

2018年,缙云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

2018年,缙云县邮电业务收入3.46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70亿元,增长7.7%;电信业务收入2.76亿元,增长4.5%。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5.37万户,下降8.2%;移动电话用户42.18万户,增长3.4%。全县常住居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14.4部/百人和113.4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4.17万户,增长13.3%。

2018年,缙云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58.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40.14万美元,增长62.7%。仙都景区接待游客489.26万人次,增长17.9%;门票收入4292万元,增长20.9%。

截至2018年底,缙云县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80.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年末较年初新增各项存款25.91亿元,比上年多增5.1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28.77亿元,比年初增加16.02亿元,增长了7.5%。

2018年,缙云县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98亿元,比上年增加0.20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2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97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0.74亿元。其中寿险赔款及给付0.20亿元;财产险赔付0.54亿元。

2019年,缙云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增速高于全市1.4个百分点,居于全市第3位。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亿元,增长18.9%,比全市高出10.2个百分点。

社会

科学技术

2018年,缙云县专利申请受理数2434件,其中发明538件、实用新型1322件、外观设计574件;专利授权数1329件,其中发明42件、实用新型720件、外观设计567件。全年获得中国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底,缙云县共有普通中学1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高中2所、小学42所、幼儿园72所,在校学生分别为23349人、88人、5032人、28899人和12875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都达到100%。全县高考一段上线679名,占全市30.1%,比上年增加22人;高职单考单招共上线415人,上线率达97.0%。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底,缙云县共有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8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体育场馆7个,剧场、影剧院3个,完成建设文化馆分馆2个、图书分馆1个。县图书馆通过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县博物馆完成展厅布展改造工程。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年共计完成送戏586场、送电影4934多场、送图书38165册,组织文化走亲活动19场。举办“乡村春晚”166场,达到行政村覆盖率64%。

2021年10月14日,辛丑(2021)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在浙江省缙云县举行。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底,缙云县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医疗机构352家,其中医院11家(公立医院3家),乡镇(街道)卫生院18家,村卫生室222家,诊所96家。年末全县实有床位数1928张。全县卫技人员数2545人,其中医师1031人,注册护士966人,其他医技人员548人。

社会保障

2018年,缙云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17555人,新增12202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74421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1545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5196人,基金累计结余8544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2494个,参保人员51695人,基金累计结余43028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60503人,参保率98%,基金累计结余3504万元;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达87581人,基金累计结余1100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34682人,基金累计结余181万元。

城镇建设

2020年5月29日,缙云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交通

缙云县内330国道、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纵贯南北,穿城而过,台金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北到省会杭州为2.5小时路程,到上海为4小时路程,已纳入上海四小时交通圈,到台州为2.5小时。到周边市所在地仅1—3小时路程。

2018年,缙云县实现公路货运量599万吨,货运周转量97902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251万人,客运周转量12888万人公里。铁路旅客运输量101.41万人,增长25.9%,铁路货物运输量82.22万吨,增长20.2%。

旅游

风景名胜7863次播放02:12楚乔传拍摄地,偏僻的山区小镇,却是名副其实的仙境!

仙都风景区

仙都风景区在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境内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由仙都、黄龙、岩门、大洋四大景区组成,由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峡、黄帝祠宇等三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为166.2平方公里。其中,鼎湖峰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黄帝祠宇作为仙都风景名胜区最主要的人文景观,与陕西黄陵遥相呼应构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倪翁洞又名初阳谷,相传是老子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历代摩崖石刻达60多处,是仙都风景区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于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出时任缙云县令、李白族叔、著名小篆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

文化

缙云方言属于汉语方言中南部吴语金衢片。缙云方言除了体现南部吴语的一般特点之外,还有许多独特的语音现象。缙云有句俗语“缙云三乡,讲话七十八腔”形象地描绘了缙云方言内部的差异性。缙云的东乡以壶镇为中心,区内语音大体一致,但是边远山区受相邻县的语音影响较大,特别是白竹,与永康音接近。南乡以舒洪和大源为中心,区内语音大体统一,但南溪、木栗、石笕一带明明显带有永嘉口音。西乡以新建镇为代表,区内语音与城内接近,但新川夏嘉畈一带明显带有武义口音。语调上则是东乡腔轻扬婉转,南乡腔生硬重浊,城内腔与西乡腔较接近。

地方特产5586次播放03:04传承300年,浙江一个小县城把精细养鸭做到了极致,吃鸭也讲究611次播放02:04“茭”你致富——缙云茭白大王李春萌的故事200次播放02:45天目地理志鸭子界的运动健将——缙云麻鸭

缙云麻鸭

缙云麻鸭,浙江省缙云县特产,因全身羽毛浅棕灰色似麻雀而得名,俗称草子鸭,水鸭。缙云饲养麻鸭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明朝成化棕卯(1471年)版的《处州府志》中就有记载。清乾隆年间,在缙云新建一带就已开设有孵坊,采用泥缸、木柜,以木炭加温孵化,具有体型小、耗料省、早熟高产、抗病力强孵化适应性广、蛋个适中等特点。缙云麻鸭有炖、烤、炸、蒸等多种做法,由于缙云麻鸭体型较小且肉质结实,炖后鸭肉肥嫩酥烂,汤清香味鲜美。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缙云麻鸭”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缙云茭白

缙云茭白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元朝(公元1348年)《仙都志》中有明确记载“菰根”,兴于上世纪80年代初,盛于当今。1986年缙云县东渡镇吴岭村首先开始商品茭白的种植,品种为“美人茭”(当时称为“吴岭茭”)。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缙云茭白也进入规模生产。1996年大洋镇开始较大规模种植茭白,1997年,前路、壶镇、大源等乡镇陆续开始规模种植。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缙云茭白”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代表人物

潜说友(1216—1288)字君高,号赤璧子,缙云塘头(今舒洪姓王村)人。南宋淳祐元年(1241)进士,官至代理户部尚书,封缙云县开国男。任临安(今杭州)知府期间,重视疏浚西湖,修葺名胜,整修道路。主修《咸淳临安志》。后迁任平江(今苏州)知府。德祐元年(1275)元兵逼平江时弃城逃跑,在福州降元,任福州安抚使,被部将李雄杀死。

赵顺孙(1215—1277)字和仲,缙云北门人。南宋淳祐十年(1250)进士,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经常与奸臣贾似道对抗,为贾所忌。度宗欲封赵为相,辞谢。蒙古军南侵,襄阳危急,贾似道匿而不报,他竭力与之争论,忿然出朝,因忧愤成疾而猝。著有《四书纂疏》、《孝宗系年录》、《中兴名臣言行录》等书。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时,如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随僖宗入蜀,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10]

获得荣誉

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2020年5月,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8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2年6月,位居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第58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