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隶属于上海市,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北部,是沪宁发展轴线的起点,也是上海连接长三角及内地的重要陆上门户和交通枢纽。西、北和嘉定区、宝山区相接,东、南和静安区、长宁区毗连。总面积55.53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陀区常住人口1239800人。

普陀区是上海市西部的水陆交通要道,以境内普陀路而得名。吴淞江(俗称苏州河)横贯全境,是西连太湖流域,东通黄浦江、长江的内河航道。19世纪末叶,中外商人凭藉吴淞江水运之便,纷纷在两岸兴建工厂,促进了境内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上海著名的老工业区。

2021年,普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26.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17]

中文名

普陀区

下辖地区

8个街道,2个镇

地理位置

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北部

面积

55.53平方千米

人口

1239800人(2020年常住人口)

方言

上海话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1226.49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21

政府驻地

真如镇街道大渡河路1668号

别名

普陀

车牌代码

邮政区码

200333

机场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著名景点

真如寺

行政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上海市

行政区划区划

310107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历史沿革

普陀区苏州河

早在唐代以前普陀区内部分地区就已成陆,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上海县,现区南境属之。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置嘉定县。

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宝山县,现区北境先后属之。

直至19世纪末,区域仍以西浜、李家浜、木渎港、蔡家浜、虬江等一线为界,南北分属上海县高昌乡、法华乡及宝山县真如乡、彭浦乡。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列强通商口岸。嗣后列强强占租界,且多次扩大区域,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区境苏州河以南之大部分地区被列强辟为公共租界,开始了城市化进程,逐步成为上海市区的一部分。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上海特别市建立后,辖有17个区。今区境之地,除公共租界外的其他地区分属闸北、彭浦、真如、蒲松、法华等区。

抗日战争期间,汪伪政府“接管”公共租界,重新划分政区,并在上海设立31个警区,苏州河以南之地被划为第十三警区,由普陀路警察局管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政府基本按旧时警区地段设区,苏州河以南之地域为第十三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一月改称普陀区,以境内普陀路得名。当时区界东、西、北三面俱沿苏州河,南界安远路、长寿路区域。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同月底成立普陀区接管委员会。

1950年6月28日,普陀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普陀区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21°39’,北纬31°25’,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北部。东起沪太路、彭越浦、苏州河与静安区交界,南沿苏州河、万航渡路、长寿路、安远路与长宁区、静安区毗邻,西至沪宁铁路、环浜与嘉定区接壤,北达真南路、薛家浜、灵石路与嘉定区、宝山区相连。辖区内苏州河东西穿越而过,距市中心人民广场7.5千米。总面积55.53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1.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普陀区境内地势平坦,属河口滨海冲积平原。由于长江携带大量泥沙入海,不断淤积,海岸线逐渐东移,境内在唐代以前已经成陆。由于处于吴淞江下游主河道范围内,陆地的消长演变,又异于邻近区县。南北两岸支河密布,纵横交错,构成水网。

普陀区境域地貌属堆积地貌类型,为滨海平原的老滨海平原区。按地貌分类的形态及成因原则,区境微地貌可分为2个类型:一为老滨海平原,主要由长江携带入海的泥沙,经海潮相互作用积淤而成,约占区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海拔3.0—4.5米;二为吴淞江冲积平原,古代吴淞江河道宽阔,由于长期江海泥沙的交织沉积,河床逐渐浅窄,形成冲积平原,今区境吴淞江两岸1—1.5千米呈条带状的地域,均属这一冲积平原,约占区境总面积的一半,海拔3—4米。

境内大部分地面海拔3—4米,最高地区在杨家桥一带和北新泾苗圃西部,海拔为4.0—4.5米,最低地区在曹杨新村、沙洪浜和长风新村3街道地境接壤处,海拔在2.5米以下。地势北部略高于南部,西部略高于东部。由于境内长期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使吴淞江沿岸部分地区地面由海拔4米左右沉降到2.5—3米,高潮时,造成河水高于地面的现象,这是区域微地貌的一大变化特点。

气候特征

普陀区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度5.5℃,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9℃,常年日照时数2150.7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3.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10℃活动积温5009.6℃,无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水文概况

普陀区地处长江入海口三角洲地区,属长江水系吴淞江流域,水流丰富。普陀区有大小河道等45条,长征、桃浦乡划入普陀区有大小河道、湖泊及其他水体104条(个),其中骨干河道22条,较大人工湖2个,一般河道及湖泊、水体80条个,水面积达272.2万平方米。

普陀区为长江三角洲感潮河网区,水域属吴淞江流域的水系。古代吴淞江称松江,源于太湖,是独流入海自成水系的宽阔大江,在明代治理中,改道黄浦江入海,始从属黄浦江水系。

吴淞江两岸支河众多,区境是该江下游支河最密集的地区。从河道分布来看,可划分为3个区域:一是虬江北岸,自东向西有彭越浦、新港、赵浦(亦称夏长浦)、桃浦、双浦等较大支河,水流均自北向南流入虬江。二是虬江与吴淞江之间连接的河道,自东向西有徐公浦北段、太浜、沙洪浜、林家港、木渎港、达长浜、蔡家浜、王民港、张家浜、西浜等,水流均自北南流,并引虬江水汇入吴淞江,其中部分河道原是今吴淞江南岸支河的北段。三是吴淞江南岸有徐公浦、东芦浦、草长浦、西芦浦等,水流多自南向北流汇入吴淞江。各支河之间,又多人工开凿的分支河浜;大部分村落傍水而聚,并开掘环村小浜,为密集的河网组成部分。

主要河道:

吴淞江:

习称苏州河,是黄浦江的最大支流,系上海市第二大河,全长125千米。下游一般河宽50—70米,河底宽仅20—30米,河底高程0-3米;水流平缓,每日受2次潮汐影响,潮流可上达黄渡附近,上游下来的清水流量每天约86万立方米,江口每天最大进潮量约为110余万立方米。可通航60—100吨级船只。

虬江:

是吴淞江下游故道,自宋代以后,由于海潮侵蚀,泥沙淤积,河宽递减,下游水涝灾害严重。明代中叶,开凿新渠引吴淞江水经宋家浜流入黄浦江,自此西起黄渡、东至入海口的吴淞江下游故道乃称旧江,习称虬江。桃浦以西河段,尚有通航功能,在1981年更名为西虬江。其中东起木渎港,西至中槎浦河段,为八级航道,全长5.8千米,河面宽13—14米,河底宽4—8米,标高+1.0米,枯水水深0.88米,高水水深2.83米,船载吨位10吨。

彭越浦:

南段位于境内东部,北段在闸北区境内。南段原为虬江河段,20世纪初,因辟筑铁路,下游阻断,遂并入彭越浦。总长7.745千米,境内河段长1.3千米,河面宽15—25米,底宽3—6米,水深:枯水1.5—2.0米,高水2.5—3.0米上下,水流平稳,全河能通航,为八级航道,船载吨位为10—20吨。除航运外,与其支河构成排涝系统,在流入吴淞江的河口处,有节制闸1座,控制海潮倒灌。

木渎港:

位于境内西南部,长风新村街道境内。是吴淞江连接虬江的支河,与1970年新开凿的新开河汇交于虬江。是西虬江、新开河贯连吴淞江航道的捷径。该河流经区境北新泾工业区,有水运之便。河长2.1千米,河面宽17—25米,河底宽7—10米,枯水时水深1.30米,高水时水深3.30米,河底标高+0.5米,全部通航,为八级航道,船载吨位为15吨。

苏州河十八湾全景

新开河:

又名曹杨河、朝阳河,位于境内西部与西北部,曹安路街道和真如镇境内,北段在嘉定县境内。60年代,桃浦日益淤浅,为改善沪西航运和排灌设施,于1970年利用双浦、小浦等河道加宽取直,开凿而成。该河北接秦公浦等支河,南连西虬江,全长3.2千米,河宽15—18米,水深1.3—2.0米左右,水流平缓,仍有排涝和运输的作用。因与西虬江相连,水质污染不洁,在连接虬江处有水闸1座。

桃浦:

位于境内西部和西北部,北段在嘉定县东南部,南段纵贯真如镇和曹安路街道,北接走马塘,南达虬江,经木渎港,通连吴淞江,古代曾是吴淞江36纵浦之一,亦称桃树浦、桃溪,是真如镇的最大干河。该河与梨园浜相交处是真如镇的中心区,昔时真如镇的兴盛与发展,该河起过重要的作用。今该河受吴淞江污水倒灌等原因,河床日渐淤浅,河水严重污染,虽经多次浚治,未见好转,今已不能通航,仅通行小木船、水泥船,运送蔬菜、废品、垃圾等。全河长7.517千米,河宽15—25米,水深1.5米左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普陀区境内第二含水层水量丰富,水温为19℃,1965年前,区内开采量仅次于杨浦区,年开采量达2000—3000万立方米。

1965年上海地矿局为控制地面沉降,于泸定路南端吴淞江岸边钻探埋设基岩标,发现地下隐伏白云岩裂隙溶洞中贮存岩溶水,经抽水测试,出水量为60立方米/时,水温30℃。1985年,上海地矿局对天厨味精厂2口白云岩井进行特殊化学成分监测,并经国家矿泉水评审技术组确认为饮用天然矿泉水,作如下鉴定:井水中未检出有害物质或检出未超标,未遭受人为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符合国家卫生部发布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属于优质地下水。

地热资源

为勘查上海地区地热资源,自20世纪70年代始上海地矿局在全市各区县建立地热观测井,在普陀区境内西南部白云岩状凸起地区,以及揭穿火山岩系下部白云岩、灰岩,其温度梯度较高,达0.040—0.045℃/米,即每深100米增加4.0—4.5℃,属于地热异常地区。从上海化工研究院白云岩井抽水,水温达30—35℃。

土地资源

普陀区统计局发布普陀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3960.73公顷(59410.95亩)。

(二)园地1164.63公顷(17469.45亩)。

(三)林地20465.81公顷(306987.15亩)。

(四)草地1179.92公顷(17698.80亩),全部为其他草地。

(五)湿地6932.73公顷(103990.95亩)。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286.72公顷(124300.80亩)。

(七)交通运输用地1341.62公顷(20124.30亩)。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953.43公顷(59301.45亩)。[16]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上海解放初期,普陀区区域范围很小,只有2.65平方千米。

1950年7月,普陀区第一次扩区,从新泾、真如、闸北3区划入苏州河以北、中山北路以南地域。1956年,真如、大场、西郊、宝山等区县部分地域又陆续划入。随着行政区域的调整扩大,区内街道行政区划及其办事处的设置,亦相应多次调整。

1959年正式定名为街道办事处,年内,区内设置7个街道,即宜川新村、普陀路、林家港、东新村、沙洪浜、胶州路、曹杨新村街道。

1963年5月区辖调整为8个,建立中山北路街道。

1964年区辖街道调整为9个,建立朱家湾街道。

1982年2月,从宜川新村街道划出部分地区,建立甘泉新村街道,从曹杨新村街道划出部分地区建立曹安路街道,此时,区辖街道调整为11个。

1984年10月,嘉定县的真如镇划入区境,行政区辖为11个街道1个镇。

1987年,随着沪太、管弄大型居住区的建成,宝山、嘉定县部分地域再次划入,同年7月,建立沪太新村街道。是年10月建立石泉新村街道,区辖为13个街道1个镇。

1991年9月,由于社会管理的需要,撤销普陀路、胶州路街道、建立长寿路街道;撤销甘泉新村、沪太新村街道,建立甘泉路街道;撤销朱家湾、石泉新村街道,建立石泉路街道,行政区辖10个街道1个镇。

1992年7月,嘉定县的长征、桃浦2个乡划入区内,行政区辖为10个街道、1个镇、2个乡。

1993年3月,东新村街道更名为东新路街道。是年5月,沙洪浜街道更名为白玉路街道。同年12月,撤销长征、桃浦2个乡,建立长征镇和桃浦镇。行政区辖为10个街道、3个镇。

1996年3月,新建真光路街道、白丽路街道。行政区辖为12个街道3个镇。

1997年7月,撤销宜川新村、中山北路街道,建立宜川路街道。行政区辖11个街道3个镇。

2000年4月27日,普陀区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撤销曹安路、白玉路、东新路、真光路、白丽路等5个街道。在撤并调整过程中各街道、镇行政区划也相应调整,调整后的行政区辖为6个街道、3个镇。

2014年12月,撤销真如镇建制,设立真如镇街道办事处;万里街道从长征镇析出,设立万里街道办事处。调整后的行政区辖有曹杨新村、长风新村、长寿路、甘泉路、石泉路、宜川路、万里、真如镇8个街道,长征、桃浦2个镇。

普陀区

区划现状

截至2021年,普陀区下辖8个街道,2个镇。普陀区人民政府驻真如镇街道大渡河路1668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10107005000曹杨新村街道
310107014000长风新村街道
310107015000长寿路街道
310107016000甘泉路街道
310107017000石泉路街道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普陀区常住人口128.47万人,比上年增加0.24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33.8万人,增加0.39万人。户籍人口89.55万人。其中,男性44.3万人,女性45.25万人。户籍出生人口6362人,死亡人口8474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2.4‰。外来人口出生2588人。

2021年5月18日,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普陀区常住人口为1239800人。[6]

经济

综述

2016年,普陀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11.62亿元,可比增长5.7%。[7]

2017年,普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33.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4.36亿元,下降6.1%;第三产业增加值829.1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88.82%,比上年提高0.47%。按常住人口计算的普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2660元。

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29.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9.25亿元,下降5.8%;第三产业增加值1020.26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90.3%,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12]

2021年,普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26.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19.60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106.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90.3%,与上年持平。[17]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普陀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42.26亿元,增长14.7%;建设改造投资38.1亿元,增长42.1%。建设改造投资中,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56亿元,下降9.6%;商业投资3715万元,增长2.53倍;社会事业投资4.41亿元,增长1.68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24.1亿元,增长3.34倍。

财税收支

2017年,普陀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35.66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08.1亿元,增长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74.46亿元,增长13.5%。全年民生投入82.34亿元,增长14.1%。实现区级税收18.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占全区区级税收比重为20.4%,比上年提高4%。

第一产业

普陀区为上海市中心城区,故无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2017年,普陀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1.89亿元,可比下降18.4%。实现区级税收7.37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全区区级税收比重为7.9%,比上年提高0.51%。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6.1亿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42亿元,下降15.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0.7%,比上年提高0.97%;出口交货值13.38亿元,下降5.8%。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完成总产值31.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8.1%,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3.7%,比上年提高4%。其中,生物医药完成产值3.35亿元,下降45.9%;新一代信息技术完成产值24.33亿元,增长3.3%;新材料完成产值5.97亿元,下降1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19亿元,比上年下降0.4%;实现利润21.28亿元,增长6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盈利企业70家,亏损企业17家,亏损额2.6亿元,亏损面达到19.5%。

建筑业

上海天地软件园

2017年,普陀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2.67亿元,可比增长11%。实现区级税收2.61亿元,比上年下降27.7%,占全区区级税收比重为2.8%,比上年下降0.97%。年末有建筑业资质等级企业193家,其中一级以上资质企业40家。全年建筑业资质企业完成总产值419.09亿元,其中,建筑工程完成产值364.9亿元,安装工程完成产值44.3亿元。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98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51万平方米。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7年,普陀区批发零售业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21.99亿元,可比增长9.2%。完成商业销售额10818.41亿元,增长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6.04亿元,增长3.6%。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318.78亿元,穿的商品零售额23.76亿元,用的商品零售额257.69亿元,烧的商品零售额5.82亿元。年末各类市场成交总额6607.9亿元,其中生产资料市场成交6440.56亿元,消费品市场成交167.34亿元。曹家渡花鸟市场关闭。完成2家示范性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全区布局智慧微菜场80个。年末,经工商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6.86万户,比上年增长6.8%,其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4002户,减少1.7%;外商投资企业2009户,增长12.3%;私营企业4.5万户,增长9.5%;个体工商户1.76万户,增长1.9%。

对外经济

2017年,普陀区引进外资项目184个,合同外资17.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实际引进资金8.62亿美元,增长4.7%。进出口总额263.69亿元,增长10.1%。其中,进口138.76亿元,增长17.2%;出口124.93亿元,增长3.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出口23.42亿元,下降1.2%;国有企业出口26.4亿元,下降14.1%;私营企业出口75.12亿元,增长12.9%。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13.82亿元,增长8%;加工贸易出口5.88亿元,下降4.8%。机电产品出口39.29亿元,下降2.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91亿元,下降7.8%。出口市场以亚洲、欧洲为主,出口亚洲市场52.15亿元,出口欧洲市场25.57亿元。

房地产业

2017年,普陀区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00.18亿元,可比下降18.7%。实现区级税收42.61亿元,比上年下降17.7%,占全区区级税收比重为45.8%,比上年下降8.36%。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2.26亿元,增长14.7%。按用途分,住宅投资65.28亿元,增长19%;办公楼投资33.87亿元,增长1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8.37亿元,下降11.9%。住宅施工面积108.77万平方米,下降16.7%,其中新开工面积16.36万平方米,下降55.5%。住宅竣工面积35.15万平方米,下降7.9%。年末在区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75家。商品房预售930套,比上年下降71.7%;预售面积13.75虿平方米,下降69%;预售金额112.63亿元,下降47.9%。商品房出售2642套,下降34.8%;销售面积20.58万平方米,下降44.8%;销售金额60.19亿元,下降40%。2017年,普陀区存量房成交1.01万套,下降56.3%;成交面积76.24万平方米,下降54.8%;成交金额292.16亿元,下降46.7%。

旅游业

截至2017年末,普陀区共有旅行社8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8家。全年旅行社完成营业收入24.21亿元,增长8.3%;接待游客65.95万人次,增长4%。全区旅游景点6个,其中A级旅游景点2个。旅游景点全年完成营业收入2.15亿元,增长3.4%;接待游客840.57万人次,下降7.6%。全年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2.21亿元,可比增长3.4%。实现区级税收8730万元,比上年下降27.2%,占全区区级税收比重为0.9%,比上年下降0.32%。全年住宿业完成营业收入8.9亿元,增长5.8%;住宿接待130.1万人次,增长6.2%。年末星级宾馆4家,完成营业收入4.34亿元.增长6.6%;住宿接待27.33万人次,增长6.1%。

海上清风——老明信片上的苏州河

金融业

2017年,普陀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9.31亿元,可比增长9.8%。实现区级税收2.01亿元,比上年增长3%,占全区区级税收比重为2.2%,比上年提高0.12%。年末区内主要商业银行各项存款2213.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978.94亿元,居民储蓄存款1110.77亿元;各项贷款1392.92亿元,其中短期资金贷款142.39亿元,中长期贷款773.86亿元,个人住房担保贷款307.92亿元。

文化

普陀区图书馆

截至2017年末,普陀区拥有公共图书馆12个,其中区级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50万册,图书流量362万人次。其中,普陀区图书馆藏书72万册,图书流量199万人次。拥有影剧院(厅)17个,共放映电影18.85万场次,观众497.56万人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个,营业性卡拉OK厅54家,出版物经营单位及个体42家。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6万户,发行《新普陀报》101期,累计发行296万份。开展2017年上海市民文化节、苏州河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互联网电影系列活动、上海市艺术创客大赛、《海上风华》当代海上书画名家艺术展等活动。区图书馆通过公共图书馆标准化服务试点全国验收,完成区文化馆三期装修工程建设和功能打造,成立海上印社艺术中心。区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普陀区文物保护单位13处。举办各类文化活动8.35万场次,累计吸引327万人次群众参与。

交通

武宁路桥

截至2017年末,普陀区实有道路长度244.98千米,车行道面积403.71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152.95万平方米,桥梁127座,排水管道长度749.5千米。

普陀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北部,是沪宁发展轴线的起点,也是上海连接长三角及内地的重要陆上门户和交通枢纽。

普陀区距虹桥综合交通枢纽10千米,距浦东机场50千米,沪宁城际铁与轨道交通11号线、规划15、21号线在上海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实现“零换乘”,形成区域综合立体交通,G2京沪高速入城段横贯区内,S5沪嘉高速与之南北呼应;G204线、G312线从区内起始可达长江流域、东北、西北地区。

普陀对内交通便利,内、中、外三条环线均从区内穿过,轨道交通3、4、7、11、13号线(14、15号线在建),连接上海各中心区和邻近郊区。

截至2016年年末,普陀区实有道路长度241.64千米,车行道面积398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151.65万平方米,桥梁121座,排水管道长度739千米。配合完成轨交13号线站点建设,配合推进轨交14、15号线和北横通道普陀段等重大工程建设,武宁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开工,苏州河“深隧”工程试验段进入开工准备阶段。新开7条公交线路,调整24条公交线路走向,新建停车泊位2000余个。完成新建、改建道路5条,礼泉路(真华路-静宁路)竣工,宁川路(石泉路-铜川路)、静宁路(真华路-礼泉路)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改建西康路桥、江宁路桥,金沙江路人行天桥投入使用。真北路、云岭西积水点改造项目基本完成,真南路积水点改造部分进场施工,杨柳青路积水点改造进入招投标。

运输

中国飞人——刘翔

2017年,普陀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9.66亿元,可比增长9%。实现区级税收1.64亿元,比上年下降10%,占全区区级税收比重为1.8%,比上年下降0.14%。

社会

科技

截至2017年末,普陀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15家,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含培育)61家。2017年,普陀区登记技术合同178份,技术合同额8.8亿元。申请专利3278项,专利授权1667项。制定《科技创新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华师大“工业控制安全创新服务平台”和电科所“机器人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列入全市首批18家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化工院等3家单位和个人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5个项目荣获201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4家。

2020年3月26日,普陀区政府与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关于共同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合作协议》,将以智慧教育为切入点,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全球智慧教育示范区。[1]

教育事业

上海市曹杨中学

截至2017年末,普陀区共有普通小学24所,在校小学生3.88万人;普通中学47所,在校学生2.67万人;幼儿机构81所,在园儿童2.88万人。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8.5%,高考录取率99.1%。学校教职员工达到1.02万人,新增市特级教师10名。推进以“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完成一年8次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收益10.56万人次,全区市一级以上幼儿园比例达到74%。曹杨中学获评全市第一所特色高中,长征中学成为市特色高中项目校。建成8个创新实验室、20所学校图书馆以及24个安全体验教室。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统编教材上海实验区、全国数字教材试验区和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达到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体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普陀区共有公共体育场2个,体育馆1个,游泳馆2个,健身苑9个,健身点505个,社区公共运动场所11处。推进万里、宜川、石泉和曹杨等4个街道健身中心选址工作,完成长征、桃浦、万里三个公共运动场翻新工作。更新健身苑点80处,完成10处益智健身苑点改建工作。新建30条市民健身步道。普陀区水上运动中心竣工。举办2017年“闻天下杯”全国桥牌公开赛、上海国际10千米精英赛等赛事。举办区级各类比赛活动79场次,参赛人数达9.2万人次。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比赛获得奖牌32枚,其中金牌17枚,银牌10枚,铜牌5枚。向市体工队输送11名运动员,向市少儿体校输送45名运动员,培养等级运动员54人。普陀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区青少年业余足球学校女足教研组被评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销售电脑型体育彩票1.78亿元,销售即开型体育彩票761万元。

医疗卫生

同济大学-上海天佑医院

截至2017年末,普陀区共有医疗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86所,其中医院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9所。全区卫生工作人员1.09万人,卫生技术人员923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45人,注册护士4216人。年末卫生医疗机构实有病床6956张,病床使用率达到94.6%。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1372.39万人次,其中门急诊1308.26万人次。市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83.7岁。其中,男性81.29岁,女性86.24岁。出台《“健康普陀2020”实施方案》,制定健康普陀20项专项行动分年度计划。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长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修工程竣工。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10.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劳动就业

2017年,普陀区建立零就业家庭的动态管理和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新增就业岗位2.13万个,帮助成功创业659人,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436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85万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82万人,其中中高级技能培训1.37万人。开展农民工培训2.12万人。促进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达到1.48亿;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42人,办理居住证转常住户口191人,受理区级创新就业人才各类补贴申请14家单位21人。累计入住人才公寓307人,累计享受青年人才租房补贴265人。

社会保障

2017年,普陀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11.94万人,互助帮困参保人员2.63万人。2017年,普陀区发放医疗补助金102.05万元。社保卡服务中心共受理社保卡申领6.19万张,其中新办理1.16万张,补换5.03万张;敬老卡办理2.23万张。

社会福利1163次播放01:182022年普陀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出炉!

截至2017年末,普陀区养老机构59家,床位7279张。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20家,社区助老服务社9个。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受助老年人2.12万人,居家养老护理人员5099人。老年学校10所,学员4.89万人;老年大学l所,学员4766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长护险试点工作,2017年,普陀区受理长护险申请1.18万人,完成评估1.11万人,开展居家服务27.72万人次。新增养老床位372张,新建8家长者照护之家,实现长者照护之家街道、镇全覆盖。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新建3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2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建6家、改建12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累计为20.66万户籍老人发放老年综合津贴3.28亿元。

截至2017年末,普陀区城镇低保覆盖人数11.6万人次,累计发放救助金9747.85万元。其中,重残无业人员2.59万人次,发放救助金3167.97万元;失业人员家庭6.73万人次,发放救助金5447.98万元。医疗救助5.08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113.02万元;帮困助学834人次.发放帮困助学金112.06万元;粮油帮困5.77万人次,发放帮困金377.55万元。销售福利彩票2.3亿元。末有持证残疾人3.5万人,其中女性1.58万人,多重残疾998人,6—14岁儿童131名。持证精神残疾人5816人。累计安排4259名城镇残疾人就业,其中分散安置残疾人2643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393例,低视力配用助视器人员667人,低听力配用助听器人员140人。年末有社会福利企业17家,共安置250名残疾人就业。

基础建设

苏州河深隧项目试验段开工,轨道交通14、15号线、北横通道普陀段等项目稳步推进。完成同普路苏州河防汛墙达标性改造。开展环华师大地区、中环百联地区等城市更新研究。吉镇路桥、新会一延平路、连亮路区区对接道路建成辟通。完成西乡路工程性积水点改造。保障性住房新开工19.07万平方米。廉租住房新增租金配租321户,累计发放配租租金6577.15万元;新增实物配租家庭147户。至年末全区享受租金配租家庭2852户,实物配租家庭1887户。第六批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审核工作有序推进,共受理4604户,其中3774户完成初审公示并进入复审阶段。有序推进公共租赁住房申请供应,市筹公共租赁住房审核通过755户,区筹审核通过1082户。完成“市三类”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小区24个,改造面积62.9万平方米。俞家弄地块完成二次征询签约;东新村4期南块(西片)2号地块、东新村4期北块2号地块启动二次征询签约;光新路423弄地块完成一次征询。启动新会路延平路道路工程、轨道交通14号线东新路站工程(武宁路74弄部分)、北横通道工作井(筛网厂部分)、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新建工程、桃浦智创城中央绿地工程等房屋征收补偿签约工作。旧区改造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征收7.41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266户。

环境保护

2017年,普陀区实施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完成70项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专项工程。完成28条河道生态修复,区内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15.66亿元,比上年下降7.4%。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相当于普陀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为72.3%。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0.01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0.047毫克/立方米,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0.062毫克/立方米,平均降尘量4.88吨/平方千米·月。有序推进绿化建设。累计新建绿地80.52公顷,完成立体绿化3.28公顷,完成绿道7千米。创建桃浦路(祁连山南路一定边路)、骊山路(华阴路一延长西路等2条市级林荫道,全区累计市级林荫道达到21条。创建以月季为主题的泸定路(云岭东路一金沙江路)和以紫薇为主题的新村路(真华路一真南路)等2条绿化特色道路。年末全区绿地面积1391.3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669.26公顷,附属绿地722.09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561.89公顷,绿化覆盖率28.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6平方米/人。新增行道树596株,累计5.23万株。全区免费公园20个,公园面积86.04公顷。有扫路车71辆,垃圾车182辆,洒水洗路车53辆,环卫公厕99座,垃圾箱786只,废物箱3400只。清运垃圾68.06万吨,其中生活垃圾42.11万吨,建筑垃圾25.95万吨。清运粪便21.93万吨。清扫道路682段,清扫道路总面积650.89万平方米。环卫设施投资716万元。

安全生产

2017年,普陀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8起,死亡12人,伤残32人,财产损失886万元。发生火灾事故107起,财产损失141万元,死亡5人。发生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伤亡事故5起,死亡4人,受伤1人。食品监督抽检1.04万件,总体合格率99.3%;药品抽检591件,总体合格率98.6%。没有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旅游

普陀区有文物点40余处,涵盖工业遗产、宗教建筑、文教建筑、民居宅邸、革命史迹等各种类型,普陀区段苏州河畔是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拥有中央造币厂旧址、福新面粉厂旧址、江苏药水厂旧址、上海啤酒厂旧址、天利氮气厂旧址等近20处工业遗产。

文化古迹

普陀区

真如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399号,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僧永安在官场(今宝山区大场镇附近)改建后名真如院,元延祐七年(1320年)僧人妙心从宝山大场旧址移建现址,明洪武、弘治年间两次重修,清光绪重修,1963年1月落架大修,1964年10月竣工。真如寺大雄宝殿为元延祐七年所建,历经六百多年沧桑,至今仍保持着元朝寺院建筑风貌,被列为国家级文物。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位于普陀区延长西路633号,2001年5月发现,是迄今中国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下水利工程遗址。遗址地处宋元时期的苏州河故道上,面积1300平方米,距地表深7米,平面呈对称八字形。水闸以青石闸门为中心,闸门内宽6.8米;水闸底部过水石面长32米,最宽处30米。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对于了解苏州河历史变迁、水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玉佛禅寺

位于普陀区安远路170号,因寺内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由普陀山法雨禅慧根法师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从缅甸请得玉佛在沪募化造寺,初在江湾,1918年迁今址,1928年建成。玉佛寺为仿宋代宫殿式建筑群,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布,现有殿堂楼屋二百多间,占地面积7337平方米。玉佛寺是上海的三大宝刹之一,1963年初周恩来总理考察玉佛寺,使得玉佛寺成为上海唯一在“文革”中未遭破坏的寺院。
爱国景点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军部遗址

位于桃浦路127号车站新村38—40号处。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驻防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率领下奋起抗击,前敌临时总指挥部设于真如站范庄。范庄系广东人范肖1920年所建之别墅,为2幢西式平房,每幢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1937年“八·一三”抗战中毁于炮火。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军部遗址1989年9月公布为普陀区第一批革命纪念地,并在遗址立碑纪念。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顾正红烈士殉难处

位于澳门路原国棉二厂内。1925年5月,日本资本家撕毁与工人达成的协议并借故停工,顾正红率领内外棉七厂工人冲进工厂与日方评理,惨遭日方枪击英勇牺牲。1959年5月在其殉难处以北的广场西侧塑建了高2.5米的顾正红烈士像,并有原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魏文伯“顾正红烈士精神不死”题词,烈士像北设置厂史陈列室介绍顾正红烈士斗争史迹。顾正红烈士殉难处1989年9月公布为普陀区第一批革命纪念地。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沪西工友俱乐部遗址

位于安远路278—280号德昌里内。1924年9月,在中共中央委员、工运负责人项英指导下,在这里成立了沪西工友俱乐部,项英、邓中夏、李立三、刘华、瞿秋白、恽代英等经常到俱乐部讲课。1924年底俱乐部在19个纱厂中建立了工会小组,成员发展到近千人。俱乐部旧址现已不存。沪西工友俱乐部1987年公布为上海市级革命纪念地,1989年9月公布为普陀区第一批革命纪念地。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沈寿昌墓

位于真南路500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原上海铁道大学)。沈寿昌(1855—1894),上海洋泾人,系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派出的第一批留美幼童,北洋海军爱国将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沈寿昌任代理舰长并指挥部下英勇抗击,英勇牺牲。清政府为表扬其忠勇,追赠总兵头衔,并定制“金头”完整入殓,将灵柩运回原籍,安葬于真如镇北三千里村。解放后几经移迁,1998年安葬于现址。
文教旧址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南林师范学校旧址

位于光复西路复兴村180号,原为清末著名昆曲艺术家徐凌云的别业徐园中“桃李园”的主体建筑,是上海最早的昆曲传习所旧址。1943年,旅法化学博士宋梧生集资在此创办了大中化学化工厂,即后来的上海葡萄糖厂,1963年后在此开办学校,后为南林师范学校。现存建筑为一幢清末民初时期外观为巴洛克风格的砖木结构院落,可谓中西建筑精髓完美融合的典范。2009年该建筑向苏州河岸平移约80米,现已成为苏州河滨河景观带的一部分。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暨南大学真如旧址

位于真南路以东、交通路以北区域,现有科学馆、暨南新村一号、学生宿舍等历史建筑。科学馆旧址位于交通路3965号,是暨南大学真如时期的重要建筑。暨南新村一号,位于真南路交通路路口,由暨南大学为教职员工及家属所建,大部分毁于1937年“八·一三”战火,现仅存习称暨南新村一号的一幢。暨南大学学生宿舍,位于交通路3891弄内。校区被日军炸毁后此处曾用作汪伪时期的警察局,解放后为西郊区电话局,后作为民房居住至今。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新会路华童公学旧址

即薛家花园,位于新会路25号,染料商薛宝润建于1933年。华童公学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1938年因校舍在抗日战争中被毁迁往此处,1943年汪伪政府接管后改名市立模范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更名为晋元中学,后又易名陕北中学,晋元中学迁走后为新会中学。现存老大楼建筑面积2682平方米,2006年按原样修复,现为长寿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圣约翰大学河东旧址

圣约翰大学是华东政法大学前身,创办于1879年,主校区位于长宁区的苏州河湾西岸,与对岸校园遥相呼应,现有历史建筑包括理科楼旧址、美籍教师宿舍、四尽斋、小教堂、操场等。理科楼旧址位于光复西路1347号内。理化楼2007年大修,外观仍基本保持原有历史风貌。圣约翰大学理科楼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光复西路1437弄1—2号住宅,建于民国初年。
工业遗产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阜丰机器面粉厂旧址

位于莫干山路120号的苏州河叉袋角区域,现存原厂房和办公楼等历史建筑。厂房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占地面积227.1平方米,建筑面积1045.92平方米;办公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占地面积641.6平方米,建筑面积1241.39平方米。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级优秀历史建筑,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江苏药水厂旧址

位于在建的镇坪路桥西南堍,宜昌路550号原同济大学二附中校园内。江苏药水厂1874年由英商美查开办,是上海第一家化工企业,1907年开始迁至现址,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占领,战后由英商收回,1954年改地方国营,1963年关闭,结束了其90年的历史。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中央造币厂旧址

即现上海造币厂,位于光复西路17号,1922年经北洋政府核准后开始建造,1930年竣工,占地面积7958平方米,现存原铸币厂房(办公楼部分)、水塔、辅助仓库、原厂门门柱等历史建筑。1994年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2004年公布为第一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福新第三面粉厂旧址

位于苏州河北岸光复西路145号,建于1926年,原占地10亩多,解放后曾作为上粮一站的仓库,现仅存临河主体建筑的主体部分。因道路拓宽之需,按规划该建筑需往西北方向平移55米,平移后将在恢复外观原貌的基础上,改变原有功能进行商业运作。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宜昌路救火会大楼旧址

位于宜昌路216号,1932年日商集资,公共租界工部局建造。大楼由兼作办公、住宿和车库用的四层大楼(后局部加盖为六层)和火警瞭望塔两部分构成,占地约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30平方米。大楼为现代派风格,竖向线条构图,内廊式,窗间墙上下通贯,长方形窗户,褐色面砖饰面,局部砖墙加白色勾缝。塔高40余米,方形,向上逐渐收拢,四周设竖向窄长窗,顶部为八角形敞亭。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2004年公布为第一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上海啤酒公司旧址

位于宜昌路130号,前身为1912年德国人创办的顺和啤酒厂,即联合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上海第一家啤酒厂,生产“友啤”(“UB”)牌啤酒,厂址在江宁路1420号。1935年英商并购后更名为上海啤酒有限公司,继续使用“友啤”商标,并发展成远东最大的啤酒工厂。现址1933—1934年建造,1935年建成投产。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展开表格民居建筑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沈宅

位于江宁路1325号,建于1935—1937年,属晚期独栋石库门建筑精品。沈宅占地约600多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布局,为三开间两厢房三合院式形制的石库门建筑,由南往北依次为外天井、石库门、内天井和东西厢房、客堂间、过道天井、灶披间。建筑外墙为青砖清水墙,屋面为机平瓦,南立面厢房二层设小型阳台,东西山墙有西式装饰,所有窗户均有精美的铁艺防盗窗。该石库门住宅的二层屋面除正屋为坡顶外,东西厢房和后楼屋顶均为晒台,通过建在二层东西山墙的露天楼梯可达厢房上部的晒台,后楼晒台则由过道天井两侧的水泥楼梯到达,这种大面积的晒台在传统的石库门建筑中较为少见。

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蔡宅位于安远路294号、300号,由蔡氏家族于1935年建造。蔡宅坐北朝南,南临安远路,砖混结构,有两个对称并列的三合院式的石库门院落组成,平面呈“山”字形。该住宅面阔6间,进深3间,局部假三层,南北立面各有两个出入口,其中南面石库门为主入口,内有天井,北面后门有西式雨棚。安远路300号住宅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代表人物

徐虎

徐虎

1969年参加工作,1975年分配到普陀区房管系统工作,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与雷锋、黄继光、钱学森、王进喜等并列,成为全国知名的新闻人物。徐虎是中共十五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从1989年开始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刘翔

刘翔1983年7月13日出生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栏运动员。中国体育田径史上、也是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室内室外世锦赛冠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秒的成绩追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夺得冠军。2006年,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保持13年的世界纪录夺冠。

严裕棠

严裕棠号光藻,沪西严家宅人。清光绪三十二年独营大隆铁工厂,民国初改修配纺织机件为主,代制美商恒丰洋行纺织机、面粉机的传动装置,迁厂平凉路。民国13年在光复西路购地6建造厂房,业务由纺织机件修配向机器制造方向发展。民国23年,收购上海隆茂纱厂,改名仁德纱厂,并投资常州民丰纱厂、戚墅堰通成毛纺厂和郑州豫丰纱厂,成为上海、苏南著名实业家。民国38年严氏至台湾,逐渐形成拥有汽车、纺织、机器、金融等业的裕隆集团,为台湾十大财团之一。1958年9月在台湾定居,10月18日病逝于台北。

陆昱霖

陆昱霖1980年7月31日生于上海市普陀区,内地影视男演员。2003年正式进入演艺圈,并拍摄第一部作品《101次求婚》,饰演哲民。2005年参与拍摄3D史诗片《解礼民》,饰演汪浩一角。2009年主演青春爱情励志电视剧《大约在冬季》,饰演顾小凡。2011年与安以轩、冯绍峰合作领衔主演历史古装剧《后宫》,饰演袁放。2012年主演年代剧《嫁入豪门》,饰演曹锐。2013年在黄建勋导演的都市情感剧《金玉满堂》中饰演刘祥。

获得荣誉

2017年,普陀区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0年5月24日,“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的发布,普陀区排名第52位。[2]

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3]

2020年8月5日,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4]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1年2月,入选“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 

2021年9月2日,入选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

2021年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5]

2021年8月,普陀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8]

2021年8月,普陀区上榜2021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直辖市以及副省级城市市辖区),位列第48位。[15]

2021年10月25日,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确定为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