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镶黄旗有九大老姓,分别是: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乌喇那拉氏、哈达那拉氏、叶赫那拉氏、郭络罗氏、伊尔根觉罗氏。另外在入关前还另有两个重要的部族,一为董鄂氏,一为富察氏,此亦为外戚。

中文名

镶黄旗

政府驻地

新宝拉格镇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面积

4960平方千米

人口

3万

方言

蒙古语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电话区号

0479

外文名

Boarder Yellow Banner

下辖地区

2个镇、1个苏木

车牌代码

蒙H

邮政区码

013250

著名景点

金界壕

行政类别

旗(县级)

所属地区

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 锡林郭勒盟

建立时间

1960年

知名产业

畜牧

历史沿革

镶黄旗是清代八旗,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与“正黄旗”、“正白旗”并称上三旗。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后来又在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中设置镶黄旗。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和哲悯皇贵妃,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皇后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清代著名将领僧格林沁,名臣和瑛都是镶黄旗人。镶黄旗现有人口约33000人,政府所在地新宝拉格镇人口约为15800人。

主要姓氏

A.阿穆拉氏、阿舒里氏、阿鲁特氏

B.巴牙喇氏、巴雅尔氏、毕鲁氏、拜都氏、布尔机氏、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锦氏

D.大佳氏、戴佳氏、多拉尔氏

E.鄂穆它氏、鄂尔葛氏、鄂岳氏、鄂诺氏、鄂讷氏、鄂溪托氏、额素礼氏

F.傅察氏、富察氏、费莫氏

G.郭武尔氏、郭络罗氏、郭贝尔氏、高佳氏、瓜尔佳氏、瓜勒佳氏、噶吧喀氏

H.赫舍理氏、和色理氏、洪伊里氏、洪络氏、辉发那拉氏

J.觉罗氏

K.喀尔拉氏

L.禄叶勒氏、刘氏、李佳氏、喇库勒氏、勒第氏

M.穆奚氏马佳氏、孟鄂罗氏、蒙古里氏、莫尔济勒氏

N.钮祜禄氏、纳喇氏、尼马察氏、宁古塔氏、那拉塔氏、那穆都鲁氏

Q.奇特拉氏、邱氏

S.萨尔图氏、萨哈尔察氏、萨哈集里氏、萨克达氏、萨马拉氏、石莫勒氏、舒穆禄氏

T.佟佳氏、陶佳氏、托和罗氏

W.完颜氏、乌雅氏、乌扎拉氏、卫氏、温彻亨氏、吴查喇氏、吴讷虎沁氏、吴尔古宸氏、翁果尔金氏、稳赤亨氏

Y.伊尔根觉罗氏、伊里氏、伊图马氏、伊拉礼氏、岳诺托氏叶赫那拉氏、彦扎氏、俞窟里氏、音佳氏(殷佳氏)

Z.章佳氏、张佳氏、扎库塔氏、扎拉里氏

地区概况

镶黄旗是清代八旗之一。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全旗辖3个苏木、1个镇、60个嘎查、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1万人,其中牧业人口1.5万人,蒙古族占62.5%。总面积5172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400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322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260毫米,年均蒸发量2250.00毫米,平均气温3.1℃,无霜期126天。

2006年,镶黄旗辖2个镇、1个苏木:新宝拉格镇、巴彦塔拉镇和翁贡乌拉苏木。

镶黄旗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历史上水草丰美,曾为"皇室牧场",专门为皇室饲养和供应战马及牛、羊。境内最高峰鸿格尔敖包山海拔1650米。鸿格尔敖包旅游景区景观特独,植被资源丰富,天然杜松林面积位列国内前列。

旗所在地新宝拉格镇是镶黄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32平方公里。东南距北京380公里,距张家口200公里;西南距集宁170公里,距首府呼和浩特331公里;西北距二连口岸240公里;东北距盟所在地锡林浩特350公里。集通铁路、呼海大通道、省道208途经镶黄旗,交通运输便利。通讯网络覆盖全旗,程控电话全部实行光缆传输,已并入全国通讯网络。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通讯、互联网、无线电寻呼网络均已开通。

镶黄旗植被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的野生林木共有17科42种。其中乔木杜松2333公顷,黄榆、白榆等31.5公顷,灌木小红柳36.4公顷,锦鸡儿分布最广,覆盖面积达3.4万公顷。牧草种类繁多,其中优质高产牧草主要有:羊草、冰草等数十种,优质药材以麻黄草居多,年均产量2000万公斤。此外还有狐狸、草兔、獾子、草蛇等野生动物和20多种鸟类。

镶黄旗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15个品种33个矿点及石油矿区,矿种有金、银、铜、铁、钨、煤、花岗岩、高岭土、石英石、石灰岩、萤石等,其储量和品位均属上乘。其中:钨矿石储量11万吨,优质无烟煤储量近3000万吨,石英石储量近2.7亿吨,花岗岩石中以白、红、黑三色为主,已探明的和远景储量近70亿立方米。勘探油田含油量上亿万吨,目前已开采数百口。

畜牧业是全旗的主导产业。2004年牧业年度牲畜62.2万头(只)。2003年产绿色牛、羊肉5281吨,奶类2467吨,绵羊毛610吨,山羊绒49吨,牛羊皮29万张。

区划人口

镶黄旗

镶黄旗辖3个苏木、1个镇,60个嘎查,6个居委会;480个浩特(自然村)。其中新宝拉格镇是旗政府所在地。全旗总面积496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7300人,其中城镇人口12226人,牧区人口15074人,人口密度为6人/平方公里(按4960平方公里算),有蒙、汉、回、达斡尔、壮、满等十几个民族。

历史沿革

镶黄旗的历史,应追溯到公元15世纪北元达延汗时期。1480——1517年,北元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为巩固汗位,达延汗调整封建统治秩序,把以前蒙古各封建主的小领域合并为六个万户,其一是察哈尔万户。达延汗驻帐于察哈尔万户境内(今锡林郭勒盟地域),统领左翼三万户,派其第三子驻帐鄂尔多斯万户境内,统领右翼三万户。

达延汗以后,五传至林丹。林丹汗力图继承达延汗的事业,统一蒙古各部。1631年冬,率军进攻阿鲁科尔沁部抵兴安岭东南的西拉木伦河北岸。1632年,后金汗皇太极援助阿鲁科尔沁部,林丹汗战败,退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

清初,皇太极征服察哈尔蒙古后,为满足宫廷、王公们对肉食、奶食的需要,在察哈尔蒙古牧地上建立小型的马群、牛群、羊群。1675年以后,清朝政府从察哈尔各旗抽调牧户,把清初建立的小型马群、牛群、羊群扩大为4个大型牧场。即:商都牧群(初称大马群)、明安牧群(初称牛羊群)、太仆寺左翼牧群和太仆寺右翼牧群。清末,清朝政府在蒙古地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将内地的大批汉族农民迁移到边疆地区垦殖,希望通过屯垦,充实边防。因此察哈尔草原被大量开垦为农田,草场越来越小,牧民不得不逐渐北移。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暴发,清朝政府被推翻,1912年4月,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1914年,中华民国把内蒙古划分为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别区。同时,继续向察哈尔草原迁移大批农民,进行大面积垦殖,并成立招垦设治局,作为招募内地农民和组织开垦的管理机构。到20世纪30年代初,原镶黄旗和商都牧群已迁移到今商都县和化德县以北。

1928年,国民政府把察哈尔特别区改为察哈尔省。同年,张家口都统府把察哈尔地区的牧群改为省立模范牧场,其中的商都牧群改为省立第一模范牧场。1934年3月,以德穆楚克栋鲁为首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成立。1935年,蒙政会改商都牧群为商都旗。同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察哈尔地区。1937年10月。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成立。之后,改明安牧群为明安旗。

镶黄旗

1945年8月15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12月,共产党员陈炳宇等人被派到商都旗和镶黄旗开辟工作。1946年初,商都旗和镶黄旗分别成立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支会和民主政府。1947年5月,原镶黄旗总管穆格登宝与商都旗上层喇嘛罗卜生却吉尼玛在国民党支持下发动叛乱,两旗支会和民主政府被颠覆。7月,中共察哈尔盟工作委员会派副盟长拉木扎布带领部分干部和战士来到镶黄旗,组织革命积极分子,建立旗人民政府。8月,在内蒙古自卫军骑兵十一师帮助下,商都旗也建立旗人民政府和自卫队。同时,由于工作需要,察哈尔盟工作委员会把商都旗、镶黄旗和明安旗第三、第四佐(原镶黄羊群)划分为一个工作区,派共产党员奇鲁巴根和扎木苏荣到商都旗和镶黄旗负责党务工作。

1949年3月,根据察哈尔盟工作委员会决定,商都县、镶黄旗与盟安旗第三、第四佐合并,成立商都镶黄旗联合旗。1956年9月,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商都镶黄联合旗人民政府改为人民委员会。195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改商都镶黄联合旗为商都镶黄旗。1958年9月,察哈尔盟撤销建置,并入锡林郭勒盟,商都镶黄旗归属于锡林郭勒盟管辖。1960年6月,商都镶黄旗与化德县合并,称镶黄旗。1963年6月,镶黄旗与化德县分设。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1月和6月,旗人委被“造反派”两次夺权。1968年4月,镶黄旗成立革命委员会。1981年6月,撤销革命委员会,再次成立人民政府。至1992年5月,镶黄旗先后成立的旗级领导班子有:旗委、政府、人大、政协、武装部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下辖二级职能部门共70个,其中旗委下辖14个,旗政府下辖40个。通过2002年机构改革,目前共设置旗直党政群机关42个。其中党委系统7个工作部门,政府系统23个工作部门,司法机关2个(法院、检察院),人大、政协各1个,群众团体4个,社会团体4个。另设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2个(信访办、扶贫办),部门管理机构1个(老干部管理局)。通过机构改革,现全旗行政人员定岗人数共345人,其中党政群机关232人,占核定编制数的87.5%,政法系统113人,占核定编制数的84.3%。

自然条件

镶黄旗

地区降水年降水量267.9毫米,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6--8月份),在牧草生长的关键季节(5——8月份)的有效降雨量不足150毫米,降水量少是镶黄旗牧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全旗可利用的地表水基本没有。由于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冬季常有黑、白灾出现,春季常有沙尘暴发生。

地区日照年日照时数3031.6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68%,辐射能143.84卡/平方厘米。

地区风力全年盛行西、西北风,年平均风速4.7米/秒。月平均最大风速6.1米/秒。年大风日数平均59天,年最多大风日数121天,各月均有大风出现。瞬间最大风速达26米/秒(10级)。

地区气温年平均气温3.1℃,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20.4℃,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6.5℃。终霜晚,初霜早。无霜期较短,平均为12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154厘米。

经济建设

镶黄旗加快基地建设,构建优良的石材加工发展平台,为石材工业的发展增强了凝聚力。为认真落实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遵循“超前规划、区域布局、集中发展”的原则,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在新宝拉格镇东1公里处规划建设石材加工园区,总规划面积为8平方公里,可容纳中小型花岗岩石材加工企业1OO家以上,并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总体要求,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工业园区布局和指导园区建设。目前园区《总体规划》正在由资质部门进行评审,按照规划,园区建设一期工程,到2008年入驻石材加工企业要达到60家,安装锯石机600台套,年开采荒料30万立方米,加工板材500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到2010年入驻石材加工企业要达到100家,安装锯石机1000台套,年开采荒料50万立方米,加工板材1000万平方米。

同时,在巩固、提高普通板材等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异型板材、碑石、精雕艺术品、艺术装饰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目前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首期开发面积为4平方公里,水、电、路、通讯、绿化等“五通一平”工程基本完成。截至2006年底,引进企业31家,其中矿山已开采企业17家,加工厂开工投产企业13家,全年开采荒料12.8万立方米,加工板材342.6万平方米,实现产值36815万元,占镶黄旗工业总产值的45%,主导产业为扩充经济总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6年12月26日,镶黄旗在扩大石材加工规模、引进大企业集团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突破,镶黄旗政府与上海塔星集团成功签署了投资超亿元的花岗岩石材加工业合作开发协议,这一项目的签订将对镶黄旗石材加工业实现集团化、园区化运作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过去不曾被人们所认知的“石头”,今天已成为镶黄旗人引以自豪的经济发展顶梁柱。展望未来,“黄旗石材”将引领镶黄旗工业经济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名优特产

黄旗帅牛乳制品厂坐落在镶黄旗新宝拉格镇,于2000年1月成立,2000年6月正式投产,占地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40万元,拥有生产设备20台。本厂设有配料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化验室、生产设备配套齐全,工艺安排合理。管理人员4人,职工60余人,年生产加工鲜牛奶380吨。主要产品有“帅牛乳酸奶”、“帅牛酸奶”、“帅牛鲜牛奶”和“奶食大全”(黄奶油、奶皮、奶酒、奶酪),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具有草原民族特色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