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达克(藏语:ལ་དྭགས་;英语:Ladakh)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南有喜玛拉雅山脉,西南则是克什米尔山谷,全境居世界屋脊之上,介于海拔3000米至6000米。拉达克面积45110平方公里,首府是列城。[1]

中文名

拉达克

气候类型

高原气候

别名

小西藏、麻域

地理位置
面积

45110 km²

人口

26万人(2012年)

方言

拉达克语和巴尔蒂语(藏语分支)、乌尔都语

外文名

लद्दाख़(印地语)、لدّاخ(阿拉伯语)

下辖地区

列城(Leh)、巴尔蒂斯坦

机场

列城机场

行政类别

地区

建立时间

842年

海拔

3000米至6000米

民族

藏族

历史沿革

早在公元二世纪佛教传入以前,这里就和广阔的西藏一样,信奉着原始的苯教,在这里建立了藏族人的国家“象雄王国”。

公元七世纪,著名的吐蕃王松赞干布兴兵西扩,结束了“象雄王国”的历史,吐蕃王任命亲信为象雄总管,直接掌管阿里和拉达克地区。虽然其间唐朝也曾统治过这个地区,但多数时间还是掌控在吐蕃王朝之下。

公元九世纪中期,吐蕃内乱,国家分裂,各地贵族领主拥兵自立,在阿里和拉达克地区出现了新的藏族人国家古格王朝。后来古格国王的儿孙们又各自建立王朝,拉达克王朝就出现了。这个时期大量藏族人涌入了拉达克。佛教也传入了西藏,形成了藏传佛教。

公元十六世纪中叶,拉达克王朝被“胜利王朝”取代,这个王国的名称也被称为“纳姆加尔王国”。

1635年,“纳姆加尔王国”趁古格王国僧侣叛乱之际,派兵围攻古格都城,古格王国灭亡。拉达克吞并了古格王朝的属地,成为拉达克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

随之而来的是佛教的发源地,北印度一带,被伊斯兰化的突厥人的后代占领,这就是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信奉佛教的拉达克王国不断遭到来自北方、西方和南方的伊斯兰的压力,多次遭到袭扰和劫掠,由此开始逐渐衰落。面对莫卧儿帝国的压力,纳姆加尔国国王有时表现为臣服于印度,有时又宣称附属于西藏,变来变去几十年。时空转换,西藏成为了清朝的一部分,拉达克也成为清王朝的领地。

莫卧儿帝国在十八世纪中叶衰落后,印度陷入混乱状态。各个王公拥兵自重,称霸一方英国殖民者乘虚而入。1819年,锡克王国联合查谟王国夺取了原属阿富汗的克什米尔王国,并支持查谟国王侵占拉达克的纳姆加尔王国。拉达克虽然组织兵力对抗,居民也多次起义,西藏也派兵驰援,但都以失败告终,查谟国王用刺刀扶持了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纳姆加尔新国王。

在此后的几年里,拉达克地区不断发生起义,查谟国王不得不多次派军队镇压。当时拉达克曾派人到拉萨,要求西藏和清朝中央政府派兵援助,但驻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却拒之弗纳。

1839年查谟国乘锡克国王去世之机,出兵攫取了克什米尔;1840年又占领了拉达克西北的巴尔蒂斯坦。查谟国王成为克什米尔地区的霸主,被英国殖民当局封为查谟-克什米尔土邦大君。

1841年,膨胀的查谟发动了对西藏的入侵。这次入侵主要是为了控制西藏西部的羊毛产地,以及阿里地区传说中的金矿和寺院财宝,其远期目标是占领整个西藏、以及中国新疆的叶尔羌等地,建立一个幅员广大的多格拉帝国,从而控制整个喜马拉雅山西北地区的贸易。查谟部队分三路进军,击溃了派来阻拦他们的西藏军队。到夏末,他们就占领了包括兰戛错湖和玛法木错湖等圣湖在内的大片地区,即到达了现在的普兰县地区。

清廷驻藏大臣闻知查谟入侵的消息后,责令西藏地方政府派藏兵前去增援,后藏地区的领主和寺院们也动员起来,调集民夫赶在大雪封山之前把粮饷运到前线。在冰天雪地之中,藏军全歼查谟侵略军,并乘胜进入拉达克。查谟-克什米尔大君闻讯加派精兵,与藏军激战于班公河地区,他们利用“水淹七军”之法,大败藏军,藏军主帅被俘,士兵多被杀害。

查谟-克什米尔大君的行动也超出了英属印度自己的目标,由于双方互有胜负,英国指派克什米尔与西藏在拉达克列城展开了和谈。在最终签订的条约规定双方承认旧有的边界。1846年夏天,在没有清朝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英国单方面划定了查谟-克什米尔土邦的东界,并将拉达克划入克什米尔版图。臣服于查谟-克什米尔的拉达克王国从此被正式并入克什米尔土邦之内。

独立后的印度承接了英属印度的衣钵,他们感谢英国殖民者把拉达克变成印度的领土。中国政府能接受这个事实吗?

从1911年到1949年,国民政府没有答案。新中国成立后,1963年中巴两国边界划线,实质上是巴控克什米尔和中国之间划界。双方同意“以传统习惯边界线为基础,并参照自然地形,本着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精神予以划定”。其中的“自然地形”,就是按喀喇昆仑山的分水岭划界,流入中国河流的流域划入中国,流入巴基斯坦河流的流域划入巴控克什米尔。在这次划界中双方都做出了妥协,巴方同意按分水岭划界的原则,将喀喇昆仑山走廊531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中国;中方同意按分水岭划界的原则,将罕萨(坎巨堤)地区194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巴控克什米尔。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拉达克地居世界屋脊之上,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南有喜玛拉雅山脉,西南则是克什米尔山谷,全境介于海拔3000米至6000米。

地形地貌

拉达克的首府是列城(Leh),也是拉达克最低的地方,大部分的居民住在海拔3000米的拉达克河(印度河上源)的山谷里。

人口民族

人口26万,不到印控克什米尔人口的5%,是一片地广人稀的地方。居民主要是藏民,流行藏族语言,主要信奉藏传佛教。

政治

领土争端

印方曾声称,中印边界西段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划定,遭到中国方面的驳斥;直到今天,中国和印度的划界仍悬而未决。

2019年8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印度宣布成立“拉达克中央直辖区”涉中国领土问题表示,中方一直反对印方将中印边界西段的中方领土(白石滩,音译是阿克塞钦)划入印行政管辖范围。这一立场是坚定、一贯的,从无任何改变。近日印方以单方面修改国内法律的形式,继续损害中方的领土主权,这一做法不可接受,也不会产生任何效力。我们敦促印方在边界问题上谨言慎行,严格遵守双方达成的相关协定,避免采取导致边界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的举动。

文化

拉达克是个藏语名词,意思是“喇嘛之地”。拉达克的建筑风格是藏式的,首府列城的地标性建筑与拉萨的布达拉宫基本相同,以“小西藏”来形容拉达克是最贴切的。

拉达克是藏族的传统居住区,历史上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现绝大部分由印度实际控制。

藏传佛教

拉达克等地信仰噶举派佛教。Thiksey(提可色)的宗堡,被国际媒体称为修道院,其实它与日喀则的江孜古堡、桑珠孜宗堡一样――位于海拔3600米,是藏传佛教黄帽子教派的机构,后来成为寺庙,建筑格式和西藏江孜古堡、桑珠孜宗堡、布达拉宫相似,是拉达克中部地区最大的寺庙。

地区介绍

拉达克位于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一个峡谷地带,印度河的最上游就穿越了整个峡谷。拉达克的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约占印控克什米尔的45%。

气候特征

拉达克气候干燥,温差甚巨,拉达克因地处高山深谷,以致气候相当干燥。北方为喀喇昆仑山脉所阻挡,南边以喜马拉雅山为屏障,所以北方的湿气和雨水无法吹过来,而南方每年定期吹向印度大陆的季风也无法进入。

拉达克南北气候差异很大,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气温自南而北递降,查谟1月平均为14℃,列城在0℃以下。夏季最高温度可高达38℃,入夜后可降到7℃左右,冬天天气寒冷,平均气温零下25℃左右,最冷时会到零下30℃,即使是在列城也会降到零下20℃,冬夏的温差可达60℃﹝冬天则常处于-30℃以下﹞,所以每年的9月至来年的6月,拉达克可以说完全与世隔绝。

夏天很短,虽然它们长得足以种植庄稼。夏天的天气是干燥和愉快的。夏季温度范围为3〜35℃,冬季最低温度范围为-20〜-35℃。

拉达克为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使得太阳的热量更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