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还版籍,又称版籍奉还(日本语:はんせきほうかん),是日本政府(即明治政府)于明治2年6月17日(1869年7月25日)实行的一项中央集权政策。意指各大名向天皇交还各自的领土(即版图)和辖内臣民(即户籍)。

中文名

奉还版籍

日文名

はんせきほうかん

实施国家

日本

简介

这是明治政府采取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之一,1869年(明治2年)6月实施。采取各藩主奉还版(土地)、籍(人民)于朝廷的方式,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藩的控制力量。1868年10月曾制定藩治职制,统一藩的官制,打开了政府干涉藩政的道路。从这时起,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等就进行策划。1869年1月,萨、长、土、肥四藩的藩主提出“奉还版籍”的建议,大部分藩皆在3月以前效法奉还。5月向上局会议和公议所进行谘询,6月进行改革,藩主依次被任命为知藩事(日本语:

ちはんじ

又称

藩知事

)。藩的重臣执政、参政各自成为大参事、少参事。

奉还版籍之藩政分离 文件

表面上看或许没有什么不同,然而版籍归还之后,土地和户籍集中到政府手里。对不愿意归还的藩主,政府强制他们归还。274名藩主归还了版籍。后又不断命令各藩改革藩政,藩的独立自主性逐渐消失,另外,政府为了掌握全国诸藩的实况,命令各藩提供藩政资料。1871年正式废藩置县(日本语:

はいはんちけん

)。

庆应4年(1868年)4月,在江户幕府解体后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在其政体书规定的地方制度中确立了以大名领土为藩,任命各大名为各藩知事,明显带有大名统治色彩的府藩县三部制。同年10月,政府设立了分离藩行政与家臣的藩治职制,实行由政府主导的藩统制体系。次年的明治2年(1869年)1月,对建立新政府作出重要贡献的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和肥前藩共同提出了建议书,于同年5月在公议所举行咨政,并在同年9月实行了藩制布告。明治4年(1871年),在以萨长土为主体的御亲兵支持下,正式实行废藩置县,确立了府县制。

此外,尽管幕藩体制被人们认为似乎是江户幕府时期的制度,但严密地说,江户幕府体系下并不存在“藩”这种说法。但是,在幕府末期,逐渐出现了将大名领地称为“藩”的说法。“藩”这一名词来自中国历史。在明治维新后,首次正式出现了“藩”这一官方称呼,但在废藩置县后,这一存在了短短2年的行政区名称便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奉还版籍奏文

萨、长、土、肥四藩主奉还版籍奏文

(明治二年一月二十三日)

臣某等顿首再拜,谨念朝廷不可一日失者大体也,不可一日假者大权也。天祖肇临开国立基以来,皇统一系万世无穷,普天率土无不为其所有,无不为其臣子,此即大体。或予或夺,则以爵禄维系下属,尺土不得私有,一民不得私匿,此为大权。往昔朝廷统驭海内,一遵此道。圣躬亲之,故名实并立,天下太平。中叶以降,纲维一度松弛,争权弄柄者接踵而至朝廷。私其民窃其土者,天下过半,逐成博噬攘夺之势。朝廷无所守之体、无所秉之权,因而不能制驭。奸雄迭乘,弱肉强食,其大者并十数州,其小者犹养士数千。如所谓幕府者,土地人民擅颁与其所私,以扶植其权势。于是朝廷徒拥虚名,甚至喜乐忧戚皆仰幕府之鼻息。横流之极,滔天不回者,于兹六百有余年。然其间往往假天子之名爵而掩其私并土地人民之秽迹,是固由于有万古不拔之君臣大义、上下名分之故也。方今大政新复,亲理政务,实千载一时之机,不可有其名而无其实。举其实则莫先于明大义,正名分。昔德川氏兴起,故家旧族半于天下,因而兴家者亦多。然不问其土地、人民是否受之于朝廷,因袭已久以至今日。世或谓此为祖先锋镝所得。呜呼!此何异于拥兵入官库,掠夺财货。而谓是乃冒死所得者哉?入库者,人知其为贼。至于掠夺土地、人民者,则天下不之怪。甚哉,名义之紊乱也!如今正求丕新之治,大体所在、大权所系,不应有丝毫宽假。臣等所居即天子之土,臣等所牧即天子之民,安能私有乎?今谨收集版籍奉上,愿朝廷处置。其应予者予之,其应夺者夺之。凡列藩之封土,更宜下诏改定。而后,自制度典刑军旅之政,乃至戎服器械之制,皆应出自朝廷,天下之事不分大小,皆应使其归于一途,然而名实相得,始可与海外各国并立。此为朝廷今日之急务,又为臣下之责也。故臣某等不顾不肖谫劣,敢献鄙衷。天日之明幸赐照临!臣某等诚惶诚恐,顿首再拜上表。

正月

(长州藩主)毛利(敬亲)宰相中将

(萨摩藩主)岛津(忠义)少将

(佐贺藩主)锅岛(直大)少将

(土佐藩主)山内(丰范)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