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镇,位于福建省霞浦县西南方,面积103平方公里,辖23个村民委员会、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人口32705人(2020年)。溪南镇人民政府驻溪南街,距县城46公里。溪南属沿海丘陵平原,三面临海,沿海16个村委会分布在76公里的海岸线上,东有“蓝色宝库”东吾洋,南濒我国著名的大黄鱼天然产卵场“官井洋”,与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相对,西临盐田港与福安市相望。

海域面积13.92万亩,其中浅海面积7.1万亩,滩涂6.82万亩,适宜发展海带、紫菜、对虾、弹涂鱼、牡蛎、蛏、蚶、蛤、蟹等。2010年以来,溪南镇的水产养殖业,特别是大黄鱼等珍贵鱼类网箱养殖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闽东地区最大的官井大黄鱼繁育养殖基地之一,全镇水产品总量年均达5万吨,产值超4亿元,成为宁德市的水产养殖大镇。

溪南,古称蓝溪,亦称“小南区”,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霞浦县的产粮区和全县六大万亩蔬菜生产片之一,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年产量1.7万吨;盛产大白菜、四季豆、花椰菜、马铃薯、食用菌等蔬菜和晚熟荔枝、龙眼等名优水果。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5100公顷,常住人口39667人。

中文名

溪南镇

机场

霞浦水门乡机场

地理位置

霞浦县西南部

面积

15100公顷

人口

32705人(2020年)

地区生产总值

5.55亿元(2002)

电话区号

0593

车牌代码

闽J

邮政区码

355107

别名

小南区

火车站

霞浦站

著名景点

蓝溪

行政类别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福建省霞浦县

特色产业

水产养殖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政府驻地

福建霞浦县

历史沿革

宋代,境域分属安东乡新南、连海里。元至清光绪年间,境域分属四十六七都、四十八都、四十九五十都、五十一都。清宣统元年至民国中期,境域分属中南(洪江)区和小南(盐田)区。民国25年,成立溪南、台江、砚江、青山联保,隶属第三区,下辖29保、295甲。民国29年,溪南、青山联保并为溪南镇,台江、砚江联保并为台江乡。溪南镇辖溪南、南岸、张厝、镇江、长兴、霞洋、芹头、梅坂、白坑、牛岭、青山、谢边、岱岐、霞塘、傅筑、高楼16保;台江乡辖富足、仙东、巷头、南山、台江、厚慕、东安、关门、溪梅、西江、砚湾、砚江、官厝、七星、甘棠15保。民国32年,溪南镇、台江乡撤并南江镇。民国34年,复设溪南镇,辖溪南、芹洋、长青、砚棠、台澳、关东、仙港、围德、厚首、南水、傅筑、霞岐12保。

1949年10月,废溪南镇建制,境域属第三区。1950年,改属第六区,境内设溪南、台江、仙东、左湾、长兴、下砚、东安、霞塘8乡。1956年2月,第六区改称溪南区,辖溪南、下砚、仙东、牛胶岭、霞塘、东安、沙江、水潮、涵江、台江10个乡镇。1958年,撤销溪南区,成立溪南人民公社,1959年辖溪南、东安、傅竹、七星、牛胶岭、青山、下砚、台江、猴屿、芹头、仙东11个大队。1961年5月,溪南公社复为溪南区,下辖7个公社、37个大队。1966年10月,溪南区再改为溪南公社。1984年,恢复溪南镇建制,辖23个行政村、1个街道。

1990年,溪南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南、西濒临东吾洋、官井洋、盐田港,北连沙江镇,行政区域102.9平方公里。境内设溪南、左湾、南岸、甘棠、南门山、下砚、七星、西安、东安、溪尾、台江、后慕、仙东、白露坑、芹头、长兴、青山、岱岐头、霞塘、傅竹、长腰、猴屿、关门23个行政村和1个溪南街道,下辖225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小组、104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溪南街下街34号。 

行政区划

霞浦县辖乡镇,1950年设溪南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南临东吾洋。距县城22.9公里。面积102.1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辖溪南、左湾、南岸、洋棠、南门山、下砚、七星、西安、东安、溪尾、台江、后慕、仙东、白露坑、芹头、长兴、青山、岱岐头、霞塘、傅竹、长腰、猴屿、关门23个村委会和溪南居委会。

统计用区划代码名称
350921103001溪南社区
350921103201 溪南村
350921103202 长兴村
350921103203 南岸村
350921103204 左湾村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总人口40164
22264
17900
家庭户户数10130
家庭户总人口(总)39613
家庭户男21848
展开表格

2017年,常住人口39667人。

2021年7月2日,霞浦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溪南镇人口数为32705人。[2]

经济

2010年以来,溪南镇党委、政府坚持实施“科技兴海”、开发“海上田园”的战略,不断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投资环境日臻完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村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先后获得了“六个好乡镇党委”、“党建工作先进镇”、“争创小康先进镇”、“财政增收先进单位”、“文明镇”等光荣称号。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5.5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29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元、财政收入500万元。

2021年4月28日,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