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隶属于陕西省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丹江上游,东与丹凤县毗邻,南与山阳县接壤,西以秦岭山脉为界,与蓝田、柞水二县相连,北与洛南县相接,介于北纬33°38′—34°11′,东经109°30′—110°14′之间,总面积2672平方千米,距西安117千米。是中共商洛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商州区境内7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周为若方国,春秋时为上鄀、上雒(晋、魏)、秦、汉、隋唐宋均有上洛建制。商州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森林覆盖率达68.6%。商州文化积淀丰厚,历史遗存众多,境内有江山景区、仙娥湖、秦王山、恐龙遗迹、紫荆遗址、大云寺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全区宜林地500万亩,林木覆盖面积200万亩,草坡可利用面积61万亩,以核桃、柿子、板栗等为主的经济树160多种,"商州核桃"、"孝义柿饼"在中国久负盛名。天麻、木耳等食用菌和药用菌产量名列全省前茅。全区野生中药材多达140余种,是陕西省天麻、桔梗、黄芪、二花等名贵药材的主要产地。全区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银、铅、锌、钼等21种,产地65处;水资源蕴藏量646万千瓦;野生动物50余种,其中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12种。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商州区地区生产总值151.57亿元。[6]

中文名

商州区

政府驻地

城关街道南街

别名

鹤城

地理位置

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丹江上游

面积

2672平方公里

人口

472978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方言

关中方言

气候类型

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山地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151.57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914

外文名

Shangzhou District

下辖地区

4个街道、14个镇

车牌代码

陕H

邮政区码

726000

机场

商洛机场(规划腰市镇)

火车站

商洛站

著名景点

文庙

行政类别

市辖区

著名人物

商高

行政区划代码

611002

所属地区

陕西省商洛市

历史沿革

商州,汉以名县,北周以名州。历代设州置县,或州县同设,交替沿革复杂。

远古为虞司徒契所封之国,夏属梁、豫之交;周属雍、豫。春秋战国,先是分属秦、晋(魏),后统属于秦。

秦代(前221—前207年)

地属内史南境。治所设咸阳,统辖境域相当于今关中平原及商洛地区,领42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商县,包括今商州区、丹风县、商南县、山阳4县,因商山而得名。早在前351年,秦国就在这里修了城,地址在今丹凤县城西2.5千米古城岭子,系商洛最早之城池,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000米。出土文物带有“商”字的瓦当,确认系前340年秦封给商鞅之封邑。商鞅变法,使秦国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兴旺景象,秦孝公为表彰商鞅变法之功而封地15邑。但秦太子驷继位后,听信谗言,诬鞅诲法,并车裂商鞅于郑(今华县)。

西汉

(前206—24年)

地属弘农郡,隶司隶校尉部,郡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伊河以西及淅川、丹江流域。其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貌略镇北),领11县,在陕西境内的上洛、商县两县,即大体相当于现今的商洛地域。上洛这一地名,因居洛河上游故名,战国时即有。汉朝忌水,将上洛改为上雒,这是用“雒”字的开始。包括今商州区、洛南县两地。今丹风、山阳、商南3县时为商县。旬阳县北部(今镇安、柞水县东南部)是汉中郡辖区;杜陵县南部:(今柞水县西北部)是京兆尹辖区。

东汉

(25—220年)

地属京兆尹,仍隶司隶校尉部,辖区相当于今关中平原西安以东、渭南及商洛地区。尹治设在长安,仍领10城,其中上洛、商两县的地域和今商洛地区大体相当。

三国

(220—265年)

地属曹魏之京兆郡,正始五年(244年)设,治所在长安,领11县。仍称上洛县,魏文帝曹还又将上洛的“雒”字改为“洛”字。辖今商州区、洛南两地。

西晋

(265—316年)

地属司州,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部、中部、西部和山西省西南部及陕西省商洛地区。州治设在洛阳,领12郡。泰始二年,晋武帝分京兆南部置上洛郡,治所在上洛,领上洛、商、卢氏三县(卢氏今属河南省)。

南北朝

(317—589年)

南北朝时期,中国呈分裂局面,行政建制混乱。郡县朝设夕废,统属复杂。由东晋开始的南朝,在辖区的北部侨设了上格的州、县,用的是上洛的地名,以安置南迁的上洛的百姓,包括上洛的巴民。这里不详叙。北魏时属洛州。太延五年(439年)于上洛城设荆州,太平真君二年(441年),上洛县北部划设拒阳县,太和三年(479年)将荆州迁往卢氏。太和十一年(487年)又迁往襄阳,撤上洛郡,于上洛城设立洛州,领5郡,其中3郡属今商洛:上洛郡,领上洛、拒阳2县;上庸郡,领商(今丹凤)、丰阳2县;苌和郡,领南商1县,即今商南。

西魏时属洛州和雍州管辖。洛州治所设上洛,领上洛郡(今商州区)、拒阳郡(今洛南县)、上庸郡(今山阳县西北部、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商县(今丹凤)及山阳漫川、商南县。柞水西北部属雍州管辖。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洛州为商州;治所设上格(即今商州城)领上洛郡(含今商州、山阳、丹凤;商南4县及镇柞部分地域);拒阳郡(今洛南地)。

隋代(589—618年)

开皇三年(583年)撤上洛、上庸两郡,保留商州;大业三年(607年)撤商州复设上洛郡,治所仍设上洛,领上洛县(今商州区)、商洛县(商洛即从前的商县,隋文帝改称商洛,这是“商洛”二字连用起来称呼地名的开始),洛南县、丰阳县(今山阳、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5县;大兴县东南部(今柞水县西北部)仍属京兆郡管辖。

唐代(618—907年)

武德元年(618年)改上洛郡设商州,贞观元年(627年)划归山南道,开元二十五年归山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撤商州又改为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年)撤上洛郡再改为商州,治所设上洛,领上洛(今商州区)、商洛县(今丹凤、商南两县)、洛南县(今洛南)、丰阳县(今山阳)、乾元县(今镇安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今柞水县西北部属京兆府。

五代十国

(907—979年)

五代十国的行政建制沿用唐制,但由于分裂割据,各国疆域均不辽阔,道一级遂废,为州(府)统县的二级制。当时陕南东部经历了后梁(907一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等5个期代。后梁时,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乾元、上津5县;洛南县改属华州;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后汉时,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上津4县;南县仍属华州;乾佑县(949年改乾元县为乾佑县)、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后周时,商州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5县;乾佑县、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

北宋

、金、

南宋

(960—1279年)

北宋时,商州初属陕西路,后属永兴军路,治所设上洛,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5县。金、南宋时,商州属金国京兆府路。金贞元二年(1154年)将商洛、丰阳两县降为镇,并入上洛、洛南两县;咸宁县东南部属京兆府;旬阳县西北部(今镇安县)属金州。金元光二年(1223年)五月改属河南路。领上洛(今商州区、丹风、商南、山阳4县及柞水县南部),至元元年(1264年)废上洛县,以州代县,由州直辖,定名商州。辖地包括今商州、丹凤、商南、山阳及柞水县南部,并统领洛南县地。

元代(1279—1368年)

商州先属安西路,后属奉元路管辖。元代实行省、路、府、县四级行政建制,商州下领洛南l县,原来的上洛为在郭,仍不另设县,由州直管,商州所辖的地域和今天大体相当。

明代(1368—1644年)

地属西安府,时称商州,辖今商州区、丹风县两地。明洪武七年(1374年)五月,降商州为县制。成化十三年(1477年)三月复升为州,领洛南、商南、山阳、镇安4县。天启元年(1621年)为避明兴宗朱常洛名讳,又改“洛”为雒”。

商洛有闯王建立政权的记载。祟帧十六年(1643年)十月,闯王军攻占了商州,第二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朝,称永昌元年,派鲁大儒为商州牧,给山阳也派了县令(其它各县不详)。永昌二年正月,闯王政权结束。

清代(1644—1911年)

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直隶商州,直属陕西省,领商南;雒南、山阳、镇安4县。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析咸宁、蓝田、镇安3县之地置孝义厅,属西安府,这是柞水县的前身。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改设商县(辖今商州区、丹风县西南部)、洛南县(今洛南及丹风县东北部)、柞水县(今柞水县西部及镇安县东北部)3县,属关中道;山阳、商南、镇安3县,属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撤销道制,以省直接领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商县城设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商县、雒南、商南、山阳、镇安、柞水6县,一度管辖蓝田县。是年在龙驹寨成立设置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949年5月,商洛地区各县陆续解放,在商县设置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主任分署第工分区,辖商县、雒南、商南、丹凤、山阳、镇安、柞水7县。1949年7月13日,商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改名陕西省商洛分区专员公署,仍辖以上7县。1955年,将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县人民委员会”。1958年12月,撤销丹风、柞水两县(丹风分属商南和商县辖,柞水与镇安县合并),商洛地区辖商县、洛南、商南、山阳、镇安5县。1961年10月又恢复为7县。1964年9月,因“雒”字生辟,经国务院批准,改“雒”为“洛”,时称商洛专区,行政公署驻商县城。1968年,商洛专员公署改称为“商洛专区革命委员会”,各县人民委员会易名为“县革命委员会”。1969年,商洛专区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商洛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更地区名为商洛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元月,改县革命委员会为县人民政府。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商县为商州市。200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商州市为商州区。

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地理环境

基本概况

商州区

商州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西邻西安,东通鄂豫,全区辖30个乡镇办事处,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人口54万,是商洛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商州历史悠久,古有商鞅封邑、四皓隐居、闯王屯兵,是革命战争年代鄂豫陕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商州交通便捷,是西北与东南的交通要道,312国道、银武、西合两条高速公路和西合铁路贯通全境;商州生态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实,森林覆盖率58.7%,是一片山绿水清的土地;商州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北方之粗犷,又兼南国之灵秀,商於古道自古到今曾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朽诗篇。

商州区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南麓,丹江源头。面积2672平方公里,人口54万人,辖30个乡镇、办事处,409个行政村,是商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试点示范区,又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

商州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生态环境优美,境内350余处自然、人文景观多姿多彩。全区宜林地500万亩,其中有林地200多万亩。有核桃、柿子、板栗等经济树种160多种,天麻、木耳等食用菌和药用菌产量居全省前列。中药材多达140余种,是陕西省天麻、桔梗、二花、黄芪等名贵药材的主要产地。

地质

商州境内地层除奥陶、志留系外,从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元古界分布于商州腹部地区及北部边缘地带。以中酸—中基性火山岩为主,间夹硅质硫酸盐岩、变质石英砂岩、片岩、砾岩等,为商州有色金属矿藏的主要赋存层位。

中生界三迭系分布在看山寺—大河面一带的断陷带内,岩性为砂岩、页岩、炭质板岩及中酸性凝灰岩,局部夹有劣质煤线;侏罗—白垩系,分布于金陵寺镇至大赵峪一带,以砂砾岩为主夹灰岩、炭质页岩及煤线。

新生界第三系为红色砂砾岩,主要分布于大荆、李庙、腰市、郭村以及城区沿丹江两岸至夜村一带。第四系为亚粘土、砂砾层所组成。[1]

商州地跨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以铁炉子一马角一线分界,北部属华北准地台西南缘商渭台缘褶皱带,南部属秦祁地槽东秦岭褶皱系加里东和华里西两个褶皱带。

地貌

商州区

商州地貌是东秦岭山地地貌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结构复杂的以中、低山为主体的土石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最高点秦王山海拔2087米,最低处两岔口刘一村南湾海拔543米,相对高差1544米。

境内主要山系,西北有秦岭主脊通过,北有蟒岭横亘,南有流岭逶迤,中有熊耳雄踞,构成了北、西、南三面高崇,向丹江河谷倾斜的趋势。登高远眺,由丹江河谷向两侧山脊地貌呈层状起伏。

山岭交错、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和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北部及西部是比较古老而坚硬的岩层地区,山势巍峨陡峻,不少地方出现悬崖峭壁;南部是质坚而脆的岩层地区,节理发育,地势突兀。黑山、北宽坪等地是花岗岩分布区,流沙严重,山势浑圆,状若馒头。丹江沿岸和大荆、腰市两处凹陷盆地分布的杂色砂砾岩,为丘陵地带,山势低矮和缓,岩石风化强烈,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丹江及主要支流南秦河、金陵寺河、大荆河、腰市河沿岸为河流堆积区,地面平坦,地势开阔,土地肥沃,为传统的主要农耕区之一。

沟大、沟多、沟深、石多、土薄的岭谷地貌,使商州农耕地分布零散,低产田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难度大,给发展农业生产带来困难。但山大、山多亦为发展林、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境内地形地貌按特征分为河谷川塬地貌区、低山丘陵地貌区和中高山地貌区3个类型。河谷川源地貌区分布于丹江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包括陈塬以东至孝义以及杨峪河、大荆、腰市、李庙等地川道和两侧坡塬,海拔900米以下,相对高程小于100米。川区地面平坦,以小于5度的坡度向河床倾斜,坡塬坡度一般小于10度。该区分布面积约588.6平方千米。低山丘陵为复合地貌类型,低山大致成马蹄状分布,丘陵为侵蚀切割而成,成为低山的下沿部分,主体位于境内北部和东北部及中部的广大地区,海拔800—1200米,相对高程100—300米,总面积约1211.8平方千米。中高山地貌分布于境内西北部和西部秦岭南翼、西南部和南部的流岭,东北部的蟒岭海拔1200—2000米,相对高程500—1000米。总面积约837平方千米。

土壤

由于受山地地形高差变化的影响,以垂直分布为主,兼有以丹江河谷为中心的东西向条带分布规律。垂直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地,桦木林地,华山松及栎类混交林地多为棕壤。脚坡垦殖后为石碴土,两山之间的沟谷底部为淤土或潮土。海拔1000~1300米的油松与栎类林下,是粗骨性褐土向粗骨性棕壤的过渡地带,河道两侧为淤土、潮土或少量水稻土。海拔700~1000米为褐土地带,坡地多为褐土性土,塬地为淋溶褐土。海拔543~700米多为淤土、潮土和水稻土。由于地形切割破碎,人为经济活动程度不一,垂直分布规律无绝对高程界限,呈犬牙交错状分布。条带分布丹江自西北流向东南,形成全市最大的川道谷地。沿丹江两岸,由成土母质河流冲积物发育形成一条淤土带。川道人口密集,在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下,淤土发育成不同土种,以村庄为中心向四周呈现出水平分布的规律。近村土壤多因施用有机肥,精耕细作,土壤肥力高且颜色发黑。稍远则肥力降低,颜色发红或发黄。更远则为肥力瘠薄的红沙土或淤沙土。

商州区境内土壤分为水稻土、潮土、新积土(淤土)褐土、黄棕壤、棕壤、紫红土7个土类,16个亚类,29个土属,82个土种。

气候

商州地处中纬度,西北有秦岭天然屏障,冷空气不易侵入,向着东南开口的山川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伸进,因而形成了暖温带南缘过渡带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其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冬春长,夏秋短,水热同季,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风雹灾害多。受山地地貌影响,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递减。多年平均气温东南高,西北低。降水垂直差异显著,川道少于山地,高山多于低山。多年平均降水由东南及中部河谷川道向四周山区明显递增,具有显著的山地主体气候特征。商州地处中纬度,西北部有秦岭天然屏障,冷空气不易侵入,向东南开口的山川地形有利于暖温气流伸进,因而形成暖温带南缘过渡带季风性、半温润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长,夏秋短,水热同季,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风雹灾害多。年均气温12.8℃,最热月为7月,平均24.8℃;最冷月为1月,平均为0.3℃。

水系水文

商州区河流密布,流域面积在3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11条;10平方千米以上的72条;100平方千米以上的5条;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1条。流域总面积262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丹江、南秦河、板桥河、大荆河、会峪河。丹江横穿全境,经丹风、商南入汉江,全长443千米,境内87千米,流域面积2242平方千米。商州河流均发源于境内,上官坊河、闫村河、黑山河、砚池河向南入金钱河;牧护关境内的溪流向西入灞河,使商州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商州区境内水质多属低矿化重碳酸钙型,污染少,水色清亮,宜于人畜饮用和工农业生产使用。全区地表水年产约5.7亿立方米,枯水年产约3.5亿立方米,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蕴藏量3.4万千瓦。

地表水

水系商州境内河网密度为0.69—1.28公里/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11条;10平方公里的以上的72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5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条。

境内河流分属丹江、金钱河、灞河流域。丹江流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83.9%,金钱河流域占13.1%,灞河流域占3%。

丹江水系

丹江,一名州河,亦称丹水,为长江二级支流,发源于境内西北部的凤凰山南麓。由西北方向蛇行东去贯穿全境,境内长度87.5公里,流域面积2242平方公里。

商州区

据记载,唐代丹江即为沟通京城长安与东南地区的一条水运通道。明、清时期,丹江水运更为繁盛。“民国四、五年,龙驹寨为水陆码头。载重五、六千的大船,傍码头者日不下百艘。有时丹江水大时,可直达商县”。民国29年(1940)年,“龙驹寨以上岸阔水平,两岸无石,河床沙滩愈壅愈高,无法修浚,阴雨连绵时,舟楫尚可至县城南门外,水位稍落则节节搁浅”。五十年代初,每逢涨水货船可上溯县城南门外码头。1959年尚有小木船由下游溯至商县城。1961年后丹江河床淤高,再未通航。到1970年县城水门只剩1米多高,洪水可通进莲湖。从1973年二龙山水库建成拦洪至今,丹江河床又复冲刷下切,到1985年二龙山水库坝下已刷深3米多,城南刷深2米,东龙山至夜村深1米至0.5米。丹江河谷特征,二龙山上下截然不同,二龙山至河源,长42公里,属丹江河源段,海拔730—1500米,河道比降1/100—1/200。铁炉子以上,河床狭窄,谷坡陡峻。铁炉子以下,河谷逐渐开阔,注入本段的支流有板桥河、韩峪河、泥峪河;二龙山至两岔口刘一村,长45.5公里,海拔540—730米,河床比降为1/300,谷宽1—3公里,河床宽45—250米。主要支流有南秦河、王山河、会峪河、董家河(两水寺)、甘岔沟河等。本段河谷宽阔,地势平坦,干流蜿蜒,形成一系列开阔谷地,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之一。

丹江多年平均径流4.48亿立方米,径流模数6.3立方/秒平方公里,平均流量8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流量1520立方/秒。丹江年径流量多集中在5—10月,占总径流量的40—65%,最小流量在1—3月,占10%左右。多年平均含沙量5.67公斤/立方米,平均输沙率为42.3公斤/秒,年平均输沙量134万吨,侵蚀模数1390吨/平方公里。

丹江主要支流有:

南秦河又名乳水、楚水,是丹江一级支流,境内第二大河,发源于西部东岳庙乡鸡冠岭,流向由西向东,流程48公里,至刘湾乡汇入丹江。流域面积575.9平方公里,海拨702—1577.6米,总落差875.6米,平均比降0.83%。主要支流有林岔河、石道峪、赤水峪、石龙湾河、金陵寺河、刘峪河。南秦河谷除南秦水库至垭口一段较窄外,其余均较宽阔平坦,村舍农田分布两岸,是境内的川道地区之一,人称南秦川。

泉水

境内泉水较多,历史有记载和新发现的主要泉水如下:

花园泉在城内西南角,即今莲湖公园所在地。日涌水量为1678-2316米。

龙王泉在城西关龙王庙,有泉涌出,其水色清味美,可与江南惠泉相媲美。清顺治年间知州张道混曾于此立碑赞颂,并号曰甘雨泉,今碑无存。

文泉在城北上寺坡(原启秀阁前)。近阁原有二泉,东名“少峪”,西名“西平”。今均无迹可寻。

慈泉在城西大云寺(下寺庙)南,今称水泉巷。水源旺盛,其味甘美。

牛斜泉在成西牛斜村。有泉两处,其水最盛,涌水量一为4.959立方米/秒,一为8.583立方米/秒。

姚涧泉在市卫生纸厂东侧。今泉水甚小。

郝家泉在城东0.5公里处。当地群众以其引水灌园。

侯塬泉在南秦岭南侧侯塬村,南秦河一级阶地上。涌水量为3.124立方米/秒。

陈涧泉在东龙山东涧村南,水极旺,涌不竭。

拉林子泉在沙河子拉林村,丹江一级阶地上。涌水量2.243立方米/秒。

白涧底泉在沙河子白涧底村,丹江一级阶地上。涌水量1.25升/秒。

李家塬泉在白杨店李家塬公路旁,涌水量大,色清味美。

夜村泉夜村街南,丹江一级阶地上。涌水量1.25升/秒。

泉山泉在腰市乡泉山有泉水20余处。最旺的泉水有3处:一在上寺,一在玉皇庙后,一在寇村。以寇村较为有名,山脚石上有一天然窟窿,水流十分旺盛。周围群众多汲此水饮用,味极甘美。腰市旧时被称为“泉村“,即由此泉而得名。

李庙泉在李庙乡政府东侧。泉自平地涌出,水流旺盛。南流数百米进入黄川河,供附近村民淘洗之用。

泉源泉韩峪川乡泉源村有泉数处,均泉水清冽。乡政府向北数十米处,有一泉从山腰出,久泻不涸。

鱼官泉在杨十万山下,有穴大如斗,泉水从中涌出流入大河。

地下水

据1981年陕西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队对商丹盆地的地下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境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水和结晶岩类裂隙水3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即第四系沙卵石孔隙中的潜水,主要分布在丹江及其主要支流两岸的河漫滩及一级阶地,水量丰富,是境内可供开采的地下水源;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主要是第三系砂砾岩孔隙裂中存在的地下水,分布于丹江河谷两侧及大荆、腰市一带砂砾岩所组成的丘陵地区,范围较广,但水量很少;结晶岩裂隙水,分布在其余的广大地区,水量不大。

实际勘察显示,河漫滩最为富水,单孔涌水量大部分地区大于1000立方米/日。一级阶地富水性不如河漫滩,且变化不大,单孔涌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0-100立方米/日,部分地区为100-441立方米/日。二、三、四级阶地,虽属河谷部分,但因其位置较高,基岩被切穿出露,存水条件差,只有局部基石低凹处含水,水位埋深多在15米以上,含水层极薄,在开采利用上几乎没有价值。

境内地下水富水地段有:南秦河两岸杨峪河到刘湾段,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地下水位埋深0.71-0.67米,含水层厚度13.5米,单孔最大涌水量790.72立方米/日,单井涌水量1194.91-2130.71立方米/日;城区至沙河子段,面积27.88平方公里,水位埋深0.16-8.24米,含水层厚度8.57-11.24米,单孔最大涌水量6571.31立方米/日,单井日涌水量3886.7立方米。在地质断裂带附近,如具有水利的补给条件,可相对富水,日涌水量68.6立方米/日。据测量,商丹盆地、丹江两岸地下水总量为2017万立方米/年。

境内地下水为无色、无臭、无味,水色透明,水温13-19度。水的化学类型主要有重碳酸钙型、重碳酸钠型、重碳酸钠钙型,矿化度0.14-0.616克/升,属溶滤作用形成的低矿化淡水,符合工农生产、生活用水标准。

土壤资源

商州区山地棕壤面积112.83万亩,主要是森林土壤,分布于秦岭、流岭、蟒岭山系1300米以上的山地。石碴土面积216.44万亩,包括粗骨性棕壤、黄棕壤、粗骨性褐土,面积大,分布广,是境内主要农业土壤。黄瓣土面积19.78万亩,主要分布于丹江河谷及大荆、腰市等地的坡源地,是耕地中的低产土壤。黑瓣土面积17.49万亩,分布于丹江沿岸村庄周围,土层深厚,肥力高。红砂土面积3.71万亩,分布于丹江北部丘陵地带,系红色砂砾石发育而成,土层薄,质地粗,肥力差,怕早怕涝,属低产土壤。黄墡土面积2.65万亩,分布于丹江两岸坡地及一些残梁上部,土层深厚,但有机含量差。红胶土(俗称胶泥土)面积2.37万亩,分布于丹江北部以及大荆、腰市等丘陵地带,质地粘重,肥力较低,适耕性差,是亟需改良的低产土壤之一。淤泥沙土面积2.14万亩,分布于丹江及其支流两岸,含泥量较多,熟土层较厚,肥力较高,为优良耕作土壤。

植物资源

商州区境内有植物1079种,有利用价值的750余种,以暖温带为主,兼及亚热带种类。海拔1200米以上广大山区为油松、白皮松、华山松、红桦、栎类等用材林所覆盖;海拔1200米以下的河谷及两侧坡塬和山地为经济林适生区。野生气药材有140余种,是陕西省天麻、二花、五味子传统产地。

境内木本植物共有259种。草本植物发现的有820种,采集鉴定标本249种,分属58科。由于山地的影响,气候条件沿垂直方向变化。随着高度的增加,植被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形成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带。商州的植被分带(区),可分为低山河谷栽培植被区,(海拔1200米以下),低中山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200-1800米),中(高)山桦木林带(海拔1800米以上)。

低山河谷栽培植被区

此植被区主要分布于丹江、南秦河、板桥河、大荆河河谷川道及其两侧坡塬和山地,海拔1200米以下,山势较低,地形开阔平缓,水热条件较好,是境内主要的农作物、果树、用材树栽培区。本区的木本植物主要是落叶用材树、经济树。针叶树有天然的侧柏林,人工抚育的小片油松林。草本植物主要是各种农作物以及杂草。本区植被突出的特点是受人工影响大。

粮食作物3大类,20种,234个品种。

禾谷类玉米、小麦、水稻、大麦、谷子、糜子、高梁、荞麦、洋麦。

豆类大豆、小豆、扁豆、蔓豆、绿豆、豌豆、豇豆、黑豆。

经济作物油菜、蓖麻、大麻、芝麻、苎麻、花生、向日葵、烟叶、甜菜、荏子、仁罕、甜瓜、茴香、霍香、芦苇、黄花菜等。

蔬菜作物洋葱、春花白、夏花白、西红柿、黄瓜、辣椒、梅豆、南瓜、西戎芦、芹菜、香菜、韭菜、莴笋、菜花、冬瓜、笋瓜、丝瓜、葫芦、大白菜、白萝卜、大葱、秋花白、蔓青、莲菜、芥菜、热萝卜、苤蓝、茭白、大头菜、油白菜、胡萝卜、大蒜、菠菜、黑油菜、大青菜、刀豆、山药等。

经济树核桃、柿子、板栗、漆树、苹果、梨、桃、杏、葡萄、樱桃、猕猴桃、花椒、李梅等。

用材树侧柏林是此植被区内唯一的林带、分布于丹江及其主要支流沿岸坡地。一般为幼龄林,总覆盖度40-50%,平均树高4-8米,胸径一般为20厘米以下。林中星散分布的其他乔木有山刺柏、油松、黄连木等。林下有灌木和草本植物。刺槐呈零散分布,也有人工栽植的小片林,分布于谷坡及低山丘陵的坡面上。“四旁“栽植的用材树主要有红椿、白椿、中槐、白杨、泡桐等。

灌木藤木类马桑、酸枣、胡颓子、沙棘、锦鸡儿、榛子、黄栌、苦木、马皇梢、荆条、忍冬、柴穗槐、五味子、葛藤、南蛇藤、二花、卫茅等。

药用植物桔梗、白术、黄芪、红参、沙参、半夏、当归、生地、远志、白芍、瓜蒌、天麻、茵陈、薄公英、地丁、金银花、白芨等。

草本植物铁杆蒿、白茅、白羊草、黄菅草、野菊、茵陈等。

菌类木耳、银耳、蘑菇、香菇、平菇等。

动物资源

商州区野生动物有5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羚羊、猫头鹰、大鲵、水獭、梅花鹿、黑熊等。

商州区自然地理结构具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两个地带边缘地区的特点。在动物区系组成上,既有南方种类,也有北方种类,以北方种类为主。同时,境内地质结构复杂,植物种类较多,为多种动物生存提供了复杂的生活条件。据记载,境内野生动物有50种。国家公布的一类、二类、三类保护动物,在境内有金钱豹、青羊、羚羊、红角鸨、大鲵、水獭、锦鸡、金雕、林麝、山猫、岩羊、老鹰、鹞子、灰鹭、梅花鹿等。

兽类

人工饲养动物主要有牛、羊、猪、马、驴、狗、猫、貂、兔等。野生动物主要要木猬(刺猬)、草兔、狼、狐、黄鼬、獾、水獭、豹子、野猪、狍子(黄羊、野羊、羊鹿子)林麝、青羊、黑熊、豺、花面狸、豹猫、蝙蝠、豪猪、草鹿、麂子、艾虎、岩松鼠、中华鼢鼠、巢鼠、黑线鼠、大林姬鼠、橙足鼯鼠、红白鼯鼠等。

禽类

家禽主要有鸡、鹅、鸭、鸽子。野禽有环颈雉、锦鸡、长尾雉、珠颈斑鸠、豆雁、扇尾沙雉、鸢、灰喜鹊、喜鹊、红隼、猫头鹰、家燕、啄木鸟、麻雀、山雀、翠鸟、乌鸦、小嘴乌鸦、提壶鸟、伯劳鸟、布谷鸟、杜鹃、黄鹂、鹌鹑、鹇。此外还有鹤、鹳、鹭鸶等水鸟。

昆虫类

境内昆虫种类较多,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农作物害虫

小麦吸浆虫、小麦潜叶虫、麦秆蝇、麦水蝇、金龟甲、叩头甲、麦茎叶甲、麦皮蓟马、麦蚜、麦茎谷蛾、麦叶蜂、蝼蛄、麦蜘蛛、玉米螟、地老虎、粘虫、玉米鹅、玉米蟓、稻苞虫、稻眼蝶、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稻叶蟓子、稻蝗、马铃薯茎蛾、苷薯麦蛾、豆荚螟、大豆食心虫、大豆卷叶螟、豆天蛾、豆蚜、菜青虫、菜螟、斜纹夜蛾、银纹夜蛾、菜蚜、芜莆叶蜂,黄守瓜、黄条跳甲、猿叶虫、种蝇。

农作物益虫

瓢虫、食蚜蝇、草蜻蛉、蚜寄生螨、步行虫、稻田蜘蛛、赤眼蜂。

人(畜)体昆虫虱类、跳蚤、臭虫、蚊类、蝇类、虻、蠓等。此外还有蚂蚁、蜂类、蝉类等昆虫。

矿产资源

商州区境内查明的矿产有21种,产地65处,其中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铝、锌、锑、钨、钼、金、银10种,产地42处;非金属矿产有煤、萤石、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花岗石、石膏、黄铁矿、透闪石、蛭石、粘土11种,产地23处。商州矿产资源中,非金属矿产占绝对优势;非金属矿产中,建筑材料用矿占绝对优势。境内储量大,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矿产有:铜矿,主要是两水寺和三十里铺矿点,矿石储量26.08万吨,金属储量2437.27吨;铅锌矿,主要有铁炉子道岔沟矿床和龙王庙银厂沟矿点,道岔沟矿床铅锌金属储量78.16万吨,金532.5公斤,银56.7吨,硫6.7万吨,属中型工业矿床;萤石矿,主体分布于松树嘴、麻池河赤水峪一带;石灰岩,主要有金陵寺水泥灰岩和大赵峪灰岩,储量约500万吨;大理石、花岗石探明的有21个品种,主要分布于黑山至杨斜、大荆至腰市、北宽坪等地,地质初探圈定矿体可采储量2100万立方米;透闪石矿,位于韩子坪,已圈定7个矿体,储量500万吨;蛭石矿,位于杨斜至管坪一带,矿带长度3000多米,厚度1—2米。

商州漫长的地质史中,经历了多次沧海桑田的变化,海水进退、生物繁衍,复杂的褶皱和断裂活动伴随着岩浆的侵入,构成了多样的成矿条件。目前已经查明的矿产有21种,产地65处;其中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铝、锌、锑、钨、钼、金、银共10种,产地42处;非金属矿产有煤、萤石、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花岗石、石膏、黄铁矿、透闪石、蛭石、粘土等11种,产地23处。商州的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占相对优势。在非金属矿产中,建筑材料用矿又占绝对优势,其储量大,前景可观。主要矿产如下:

铜矿

主要有两水寺和三十里铺矿点,矿体较大,品位较高。两矿矿石储量为26.08万吨,金属储量2437.27吨。

铅锌矿

商州区

主要有道岔沟矿床和龙王庙银厂沟矿点。道岔沟铅锌矿为一多金属矿床,除铅锌外还有黄铁磁铁矿、黄铜矿、毒沙、砷黝铜矿、水针铁矿以及铅矾,并伴生有金、银等。经多次普查,铅锌金属储量78.16万吨,金523.5公斤,银56.7吨,硫6.7万吨,为一中型工业矿床。

萤石矿

主体分布于松树嘴、麻池河赤水峪一带。主要有玉石坡矿床和祠堂沟、曹湾、拉鸡庙、赤水峪等矿点。

石灰岩

主要有金陵寺水泥灰岩和大赵峪灰岩,储量约500万吨。东沟垴矿体质量较好,优质矿石。

大理石、花岗石

经多年地质勘探,已知商州大理石、花岗石资源有21个品种,主要分布于黑山至杨斜、大荆至腰市、北宽坪至韩子坪等地段。其中,黑山至杨斜一带属花岗石矿,主要品种有黑山花、秦玉红、菊花青等,经地质初探圈定矿体采储量有1500万立方米。大荆至腰市属大理石矿,主要品种为玫瑰红、马角灰、奶油、鱼鳞石等,矿体储量500万立方米。北宽坪至韩子坪一带属大理石矿,主要有蛇纹石化大理石、冰花石、肉红、雪花白等品种,矿体储量100万立方米以上。

透闪石矿

位于韩子坪分水岭,已圈定7个矿体,总储量500万吨。

蛭石矿

位于杨斜至管坪一带,矿带长度3000多米,厚度1-2米。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0年,商州区辖4个街道、16个镇、10个乡:城关街道、大赵峪街道、陈塬街道、刘湾街道、孝义镇、夜村镇、白杨店镇、张村镇、沙河子镇、杨峪河镇、金陵寺镇、黑山镇、杨斜镇、麻街镇、黑龙口镇、牧护关镇、大荆镇、腰市镇、板桥镇、北宽坪镇、上官坊乡、砚池河乡、麻池河乡、阎村乡、三岔河乡、洪门河乡、西荆乡、李庙乡、蒲峪乡、龙王庙乡。

2011年7月7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商洛市商州区红门河乡并入黑龙口镇,撤孝义镇、白杨店镇并入夜村镇,撤张村镇并入沙河子镇,撤李庙乡并入腰市镇,撤蒲峪乡、龙王庙乡并入板桥镇,撤砚池河乡、麻池河乡、西荆乡、三岔河乡、上官坊、阎村乡乡的建制,相应设立镇的建制,商州区辖4个街道、19个镇。

2015年2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麻池河镇、砚池河镇,并入杨斜镇,撤销上官坊镇,并入闫村镇,撤销西荆镇,并入大荆镇,撤销黑龙口镇并入牧护关镇、在原麻池河镇、砚池河镇、黑龙口镇、上官坊镇、西荆镇所在地分别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商州区并镇后辖1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撤并130个村,保留255个村。保留31个社区居委会不变。

区划详情

2014年8月,商洛市商州区下辖4个街道、14个镇:城关街道、大赵峪街道、陈塬街道、刘湾街道、夜村镇、沙河子镇、杨峪河镇、金陵寺镇、黑山镇、杨斜镇、麻街镇、牧护关镇、大荆镇、腰市镇、板桥镇、北宽坪镇、阎村镇、三岔河镇。

4个街道城关街道大赵峪街道陈塬街道刘湾街道
14个镇夜村镇沙河子镇杨峪河镇金陵寺镇
黑山镇杨斜镇麻街镇牧护关镇
大荆镇腰市镇板桥镇北宽坪镇
阎村镇三岔河镇

2019年,商州区下辖4个街道、14个镇。商州区人民政府驻城关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名称
611002001000城关街道
611002002000大赵峪街道
611002003000陈塬街道
611002004000刘湾街道
611002101000夜村镇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商州区公安户籍总户数19.8238万户,比上年同期18.7256万户,增加10982户。户籍总人口人56.0374万人(男29.5888万人,占总人口52.8%;女26.4486万人,占总人口47.2%),比2017年末(56.4767万人)减少4393人,下降0.78%。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5.3517万人,非农业人口20.685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323人,出生率11.24‰,比上年下降3.0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517人,死亡率6.25‰,比上年下降6.6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加率4.99‰,比上年减少3.62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为54.0542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250人。其中城镇人口25.513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7561人,城镇化率达到47.2%,比上年同期增长1.4个百分点。

2019年末,公安户籍总户数197497户,比上年同期198238户减少741户。户籍总人口557332人(其中:男294062人,占总人口52.76%;女263270人,占总人口47.24%),比2018年末560374人减少3042人,下降0.54%。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40243人,非农业人口217089人。

全年出生人口5911人,出生率10.58‰,比上年下降0.6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357人,死亡率9.59‰,比上年上升3.3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减少率0.99‰,比上年下降4个千分点。

2019年末,辖区常住人口540300人,同比增加242人。其中城镇人口267200人,同比增加12064人。城镇化率49.5%,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商州区常住人口为472978人。

政治

政府机构

区政府工作部门

[10]

政府办发改局科教体局
工信局民政局司法局
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局
城管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
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旅局
卫健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应急局
展开表格

直属事业机构

[10]

供销社

中省驻商单位

[10]

生态环境商州分局气象局自然资源局商州分局
税务局公安商州分局

镇办

[10]

城关街道办事处刘湾街道办事处大赵峪街道办事处
陈塬街道办事处北宽坪镇夜村镇
沙河子镇板桥镇大荆镇
腰市镇麻街镇三岔河镇
牧护关镇杨峪河镇金陵寺镇
杨斜镇黑山镇闫村镇

经济

综述

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156.74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2%。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第一产业15.904亿元、第二产业47.511亿元、第三产业93.333亿元。同比增长4.5%、4.6%和4.0%。三次产业构成为10.16:30.31:59.53。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0.46、1.38和2.36个百分点;三产业贡献率分别为:10.89%:32.78%:56.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9006元,同比增长8.3%。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桃核、板栗、蔬菜、烤烟、食用菌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以医药化工、矿产开发、建筑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四大工业体系,以生态旅游、餐饮服务、劳务开发为主的第三产业,以道路交通、流域治理、扶贫开发、城镇建设等为主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十五”末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7.01亿元,年均增长10.9%,顺利实现了翻一番经济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积极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产业富区、科技兴区、开放活区”五大战略,强力推进“稳定农业调结构、主攻工业上项目、强化基础抓三产、改善环境争投入”四项工作重点,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突破发展,力争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3亿元,实现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四个翻一番的目标,为建设小康商州、和谐商州奠定坚实基础。

2021年,商州区地区生产总值151.57亿元。[6]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商州区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98个,当年新纳统99个,同比增长27.7%和-7.5%。亿元以上项目119个,增长48.8%,当年新纳统亿元项目67个,增长32%。其中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法人单位66个,当年新增30个。全社会投资额完成137.4亿元,增长12.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134.3亿元,增长13.3%(民间投资额增长8.2%,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下降3.7%);农村农户投资额3.14亿元。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9.2%。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二三产业增速分别为415.4%、-26.5%和29.2%。受国家扶贫政策带动,一产投资增长迅猛,二产受国际大环境及市场波动的影响,投资下降,三产保持平稳增长。

财税收支

2018年,商州区财政总收入6.8亿元,同口径增长8.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085亿元,同口径增长6.5%;税收收入2.6043亿元,增长15.5%。地方财政支出36.69亿元,增长20.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832亿元,下降5.2%;教育事业费支出7.2528亿元,增长6.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9717亿元,增长115.5%;农林水事务支出7.6109亿元,增长44.6%;科学技术支出371万元,下降53.6%;医疗卫生支出4.8741亿元,增长11.3%;节能环保1.1191亿元,下降35.4%;城乡社区事务9755万元,下降68.5%;文化体育传媒支出5514万元,下降9.3%。

人民生活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35元,比上年同期(22706元)增加1929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20元,比上年同期(8981元)增加839元,增长9.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64元,比上年同期(14023元)增加1341元,增长9.6%。

2018年,商州区物价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5%,衣着价格下降0.6%,居住价格上涨4.3%。

第一产业

商州区

2018年,商州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7676亿元,同比增长4.4%(可比价),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8775亿元,同比增长3.4%。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479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认证4个。

种植业

2018年,商州区粮食产量90416吨、同比增长4.3%。其中,夏粮30830吨,秋粮59586吨。种植烤烟207亩,实现产值87万元。

林业

2018年,商州区绿化造林全年完成各类造林42000亩,其中飞播造林4.2万亩。森林覆盖率68.5%。核桃、板栗、花椒产量分别为6300吨、1917吨和44吨。中药材产量达到32608吨,设施大棚2153个,面积达到2583亩。

畜牧业

2018年,商州区畜牧业产值完成45971万元,同比增长(可比价)1.0%。

生产条件

2018年,商州区农用机械总动力104657千瓦;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572.13公顷;化肥施用实物量24593吨,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1152千克;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696.8千克/公顷;油料单位面积产量2052.8千克/公顷。

第二产业

工业

2018年,商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其中当年新纳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91.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工业产品销售率96.8%,比上年同期降低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39.81亿元,同比增长14.1%。规下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3.2%。(增加值为快报评估数,其余为年报上报数据,下同)。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0.34亿元,占总产值的89.0%。其中,有色金属冶金和压延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1.38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25亿元;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05亿元;医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66亿元。

建筑业

2018年,商州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2家,其中当年新增企业3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45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38.27亿元,增长3.1%。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9.92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5%。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84.78亿元,增长1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9.13万平方米,增长19.9%;房屋竣工面积122.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8年,商州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7家,当年纳新3家。其中批零企业36家,当年新增纳统企业3家;住餐企业11家,与上年保持稳定。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7531亿元,增长10.9%。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分别为92.4755亿元、36.5587亿元,分别增长4.0%、12.1%;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为1.7914亿元、11.0677亿元,分别增长11.2%、14.3%。

房地产业

2018年,商州区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19家,完成房地产投资额9.3297亿元(占城镇投资额总量的6.9%),比上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207.41万平方米,增长17.5%;商品房销售面积37.95万平方米,下降7.0%;商品房销售额12.9822亿元,下降10.9%。

旅游业

2018年,商州区累计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89.7万人次,增长21.7%;旅游总收入44.2亿元,增长25.1%。

金融业

2018年,商州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3.6375亿元,增长10.7%。其中:住户存款223.4311亿元,增长10.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9.8732亿元,增长3.1%。其中短期贷款47.1212亿元,下降14.9%;中长期贷款145.3748亿元,增长13.2%,票据融资7.377亿元,下降26.1%。

文化

简介

商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秦时为商鞅封地,汉为四皓隐居之处。美丽的商山水曾养育过刘蜕、张海、郭邈山、王焕猷等一代名流;白居易留下了“我有商州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的千古名句;秦头楚尾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创造了商州大地丰富独特、深厚多彩的人文自然景观。

新中国成立以后,商州的文化艺术取得了瞩目的发展。50年代创作演出的商洛花鼓戏《夫妻观灯》走进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五十年代初,由商州推出的《一文钱》轰动了陕西文化界,影响到全国,获得了省和国家级大奖,并被搬上银幕,使山区文艺走出了大山,深受全国人民喜爱。

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在文艺重新振兴的80年代初,一炮打响,红遍三秦大地,从而使“商洛花鼓”这一山区剧种成为陕西文艺界一颗耀眼的名星。该剧被全国各地的地方戏移植达20多个,创下“一个剧本救活了一个剧团”的奇迹。《刘海戏金蝉》、《闯王寨》、《山乡小店》、《泉水清》、《月亮光光》等剧在中国也得到各种奖项。商州赢得了“戏剧之乡”的美誉。

作为三秦文化重地的商州,文艺创作名作名人不断,文坛空前活跃,京夫的短篇小说《手杖》、《娘》、报告文学《人的正名》、《在治安办公室里》相继在全国获奖,李高信的《鲁迅笔名探索》填补了鲁研方面的空白,鱼在洋的儿童文学在全国获奖,南河的散文集引起读者关注,李克昌、李志贤、崔来隽、崔学民等人为代表的书画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商州目前已有作协、书协、美协、摄协和戏曲研究等专业机构,各类作品在省上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获奖。

戏剧

商洛花鼓

俗称“花鼓子”、“锣鼓戏”。起源于湖北、安徽等省。清咸丰年间传入商洛,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形成别具特色的商洛花鼓。商州为其形成、流布的中心地域。花鼓戏的唱腔主要以流传于秦楚山地的山歌民歌、民间小调和劳动号子曲调为基础音乐,其曲牌为小调、八岔、筒子3种。小调全由民歌组成。八岔分为阴八岔、阳八岔两种。筒子戏以惯常使用大筒子胡胡而得名。常用曲调有紧板、慢板、阴调和老生调、小生调等。筒子戏结构较完整,调性较统一,富有细腻缠绵的抒情色彩,适宜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为商洛花鼓的主体音乐。

商洛道情

为陕西“三大道情”(陕北道情、关中道情、商洛道情)之一,商州为其中心流布区域。旧时多与皮影戏配唱,无演员挂衣化装演唱者。一般以清唱为主要演出形式。一人领唱,数人帮和。此外,还有站唱、坐唱、单口唱、对口唱等讲究。伴奏乐器主要有渔鼓、简板,后逐渐配以丝弦和吹管乐器。因皮影戏多于晚间演出,故道情又有“夜戏”之称。道情音乐属于板腔体,即梆子戏类。其特点是有说有唱,形式活泼,节奏自由明快,曲调开阔、优美、细腻、幽雅。尤其是主唱、合唱配合默契,此伏彼起,余韵连绵、感染力较强。其剧目题材可分为4类:一是神仙道化戏;二是神仙故事戏;三是历史故事戏;四是生活故事戏。

二簧

又名“汉调二簧”,商州人俗称“土二簧”,与弋阳、昆腔、梆子一起,被称作中国古老的“四大戏曲声腔”。四五十年代在本地影响较大的是大荆、腰市一带的“十大股”剧团,是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演唱形式。今境内已无演唱此声腔的专业表演团体。二簧何时传入,已无史籍可考。据《陕西戏曲剧种志·第一辑》记载,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商洛活动期间,军中已有戏班存在。清同治、道光年间,商州二簧班社颇多。其音乐属板腔体,唱腔主要有二簧(即“上把”)和西皮(即“下把”)两种。二簧曲调具有平稳、肃穆的特点,惯于表现沉痛、抑郁、悲愤、婉惜的情绪,多用于正剧悲剧的演唱。西皮旋律起伏较大,欢快流畅,善于表达舒畅、豪迈、洒脱、愉快的气氛和情绪。二簧戏做工细腻,表演认真传神,道白唱腔婉转与粗犷并存。表演程式灵活自如。主要流行剧目有《二度梅》、《二进宫》、《芦花荡》、《八义图》、《六月雪》、《田才吃馍》等。

秦腔

是以秦声为声腔体系的一种歌舞戏。因为用梆子击节,所以又叫“梆子戏”,或叫“桄桄子”、“乱弹”等。该剧种唱腔朴素、明快、粗犷、豪放、激烈、昂扬,气势雄浑,字字真切,刚柔相济,迂回悠荡,感染力强。其表演程式融文学、音乐、舞蹈与技艺于一炉,即唱、做、念、打浑然一体。脸谱讲究庄重、大方、干净、生动和美观。其图案壮丽,寓意明确,性格突出,格调豪放明快。尤其是秦腔剧目有着自己鲜明、深刻的现实主义传统,它对现实生活及时的反映与表现,使之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青春活力。

秦腔在商州起源于何时,缺乏可靠资料考证。据有关文章记载,清末民初,大荆的石佛爷戏班,东乡的“十大股”戏班都是以上演秦腔剧目为主的有名班社。另据《陕西戏剧史料丛刊(第一辑)》载:“在陕西易俗社成立后三年,即1915年,西安出现了一个秦腔班社,名长庆班(后更为三意社),它是秦腔艺人苏长泰创办的个人剧团。苏长泰,陕西商县人,原系榛岑社演员,本为二流须生,后兼任教练。因与社长不和,遂退出榛岑社,自立长庆班。”被西安观众誉为“活周仓”的王绿林(商县人),即为长庆班的第一班学生,他擅演花脸,工架甚好,所唱《水淹七军》中的周仓,几个身架都有雕塑之美。可见,商县秦腔艺人当时演技已具相当水平。

商州秦腔师承易俗社等,并有所创新。既有南路秦腔的古朴粗豪,又有北路秦腔的翻高遏低,东路秦腔的高亢圆润,西路秦腔的平和细致。

秦腔音乐属于板腔体音乐,是以板式的变化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和内容的戏曲音乐结构。其音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唱腔的板腔体;二是伴奏性的曲牌音乐;三是打击音乐(即锣鼓点)。唱腔又叫板歌,是秦腔在声腔上的主要标志。

商州市文工团上演的秦腔传统大型剧目有50余种,其中优秀古典剧目有《周仁回府》、《花打朝》等。新编剧目有《商山口》、《闯王破寨》和《松云树下》等。

曲子

亦名眉户(迷胡)戏。早期的“眉户”只是单一的民间小曲,如《绣荷包》、《银纽丝》、《哭五更》等。之后,经过长期实践,将许多唱曲接连组成套曲,一人或多角唱奏一个完整的有情节的故事。这种形式文人称之为“清唱”,群众俗叫“地摊曲子”。清咸丰、同治年间,兴盛于渭南、大荔、富平等县,并波及全省城乡。商州曲子即始于其时。由于地域相距较近,班社之间来往较多,所以演唱风格也受“东路曲子”的影响较大。据艺人相传,民国时期,商县三十里铺、石鸠河、会峪、夜村、板桥、北宽坪以及西乡麻街一带,广兴曲子戏,演唱班社也多,常有“秦腔”、“二簧”不敢同曲子对台演出的情况。至今,民间还流传有“一清(曲子)、二簧、三桄桄(秦腔)”的说法。曲子戏是最具大众化的表演形式,富有优美、淳朴、幽雅的地方特色,大本戏少,生活小戏多。内容多是劳动人民自己歌唱自己的生活故事,表演程式也极为大众化。所以,有善于表现现代题材的特点。

报纸

商州区

《四区民报》国民党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政报(社址即今市工商业联合会址)。民国三十年(1941)元旦创刊,商县解放前夕停办。初为间日刊,后因纸张短缺改为三日刊。由报社自办发行,月销售量700份。今行署档案馆收藏19期。

《丹江日报》中共商县委员会机关报。1956年2月3日创刊,名《丹江报》,为五日刊(逢三八出版),八开两版。1956年5月交商县邮电局代办发行,1958年6月改为三日刊(逢三、六、九日出版),八开两版,社址由城内南街160号迁至西街154号。为贯彻省委、省人委《关于文教工作十二条奋斗目标》精神,实现“更大跃进”,1958年9月1日,由三日刊改为日刊(八开两版),并命名《丹江日报》。1961年2月4日奉命停刊,与《商洛报》合并。历时5年,出刊907期。月发行量5984份。

头版通常是国际时事和省、地、县要闻,社论、专论、综合消息等。二版是农村工作、工业通讯、文化科学知识、党团生活和文艺副刊等。专栏有《时事讲话》、《政治理论学习讲座》、《农业技术指导站》、《新农民》、《新工具》、《红榜》、《鸣放会》、《新鲜事》和《山间歌声》等。

1993年,《丹江日报》复刊,更名为《商州报》。

《商洛报》中共商洛地委机关报。1959年3月2日创刊,初为日报,后改为周二刊。1959年10月交商县邮电局代办发行。1963年,月发行量4000份,1965年增至7000份。1967年更名《红色电讯》,月发行量2000份。1971年5月停办。

1988年6月,《商洛报》复刊,为周三刊。

民乐

除春节社火、花灯、锣鼓以外,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也各有风格迥异的音乐场面。旧时城内乐户分东、西两坊,主要服务于红、白事。红事音乐有《大开门》、《小开门》、《摆场》、《寿宴开》等;哀乐曲调有《柳青娘》、《祭灵曲》、《化钱曲》、《上路》等。民间唢呐艺人中也蕴藏着许多珍贵的演奏曲调,其中《百鸟朝凤》、《雁落沙滩》两曲,1957年由本地艺人胡舍、何长寿在省民间艺术汇演时登台演奏,得到同行和专家们的高度赞赏。民歌商州有自己独特的民歌。其歌虽不免野声野调,却纯从胸臆中自然涌出,不仅语言朴实无华,表情坦率真挚,而且取喻新颖,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其类型大体可分成劳动歌、时政歌、礼仪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统歌和杂歌7种。收入《商县歌谣集成》(1988年4月商县文化局整理编辑)有500余首。其中《女想娘》、《看石榴》、《十二辰》、《马马歌》、《拜年》等被《中国民歌集成·陕西卷》收录。

歌谣

民国时期成书的《陕西谣谚初集》中,辑有商县民谣四首。其篇名是《龙渠水》、《放牛歌》、《白白手,红指甲》、《作孽验》。据《商县歌谣集成》记载,旧时流传于境内的民谣大约有三四百首之多。其代表作品有:劳动歌谣《担起担子豁起风》、《种田苦,种田乐》等;革命歌谣《要翻身,当红军》、《饭碗一摔打游击》等;生活歌谣《贤良女》、《缠脚苦》、《脏婆娘》、《小女婿》等;儿歌《蛋蛋笼》、《雁儿雁儿摆铧角》、《娘的脚,媳妇的脚》、《豆芽菜》和《月亮爷爷跟我走》等;其它歌谣《十对花》、《颠倒歌》、《说“悬”》等。《盼天亮》、《红军会师商州城》、《坚决跟着徐向前》等40余首歌谣被辑入《商洛红色山歌》、《川陕苏区红色歌谣》、《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歌谣三百首》等书。

故事

商州民间故事大致可分为神怪故事、寓言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以及笑话故事等类。收入《商县民间故事集成》一书有150则。代表作品有:神怪故事《阎王爱戴二尺五》、《刘秀撒金钱》、《四精救善婆》等;寓言故事《狼谢恩》、《鬼拔毛》、《长虫有心龟无心》等;生活故事《傻女婿拜年》、《侠盗张老三》、《财东娃订亲》等;人物故事《温八叉板桥留题》、《韩湘子蓝关戏文公》、《王禹称学诗》等;笑话故事《人长人短》、《德政碑》、《三残学戏》等。七十年代以来,新编故事有《民兵英雄任君善》、《救牛记》、《送羊》、《沤肥记》、《情深如海》、《戒烟》、《换娃》、《黄蛤蟆算卦》等,这些作品多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传说

传说是大众的文学,存在面广,其特点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生动,地域特点鲜明。神话传说反映了先民们早期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希望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理想和愿望。代表作品有《风婆和雨祖的亲事》、《老道的铁铲》等。地名传说颇多,几乎所有村庄河流山川洞穴古树都附有一个或几个美丽而又动听的民间传说,如《孝义湾的传说》、《松云寺的传说》、《大荆来历的传说》、《牧护关因何而得名》等。人物传说主要是围绕历史上一些地方名人,如邵布政(可立)、牛监军(如晃)、郝贡爷(景星)等,讲出来的一些小故事。其中不乏“文曲星下凡,神仙庇护”之类的迷信色彩。动、植物传说和风俗习惯传说,则清新可爱,饶有风趣,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如《稻草、豆子和石头》、《煨柏朵烟》、《死后要给三年饭》等。红军的传说给古老的商州民间传说注入了新的内容,其中《一匹大白马》、《山地鞋》、《刘老汉发财》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歌颂了红军在商洛同老百姓结下的骨肉情谊。收入《商县民间故事集成》一书的传说共74则。

社火

一般于农历正月十三日下午“龙泄城”之后为始。所谓“龙泄城”,即此日城关各社社火龙灯队伍,按照“喜神方位”依次登上城头,逆时针方向游行一周,然后沿街玩耍,取道回社,活动也即结束。解放以后城墙废弃,此仪式也随之消失,唯社火龙灯活动照旧。社火不只在城里进行,农村多由较大村镇牵头组织,参与者不计较报酬的多少。白天的表演项目一般有高跷、芯子(即“高台”)、马社火(后代之以自行车)、大头娃、红猴等。其节目多取材于戏曲回折,如《三战吕布》、《唐僧取经》、《田才吃馍》、《拾玉镯》、《天仙配》、《断桥》等。夜晚则有采莲船、龙灯、狮子、走马、云云(也称“魔女”)等。演出时,以牌灯围场,上演节目出场有固定程序,锣鼓点随节目的不同而变化,节奏也各有快慢张驰。

工艺

民间工艺名目繁杂,主要有花灯、蓝印花布、针黹品和雕塑等4类。

花灯

民间花灯品种较多。按制作材料可分为竹木灯、铁丝灯、玻璃灯和盒子灯4类;按表现内容和造型可分为宫灯、人物灯、动物灯、果菜灯、器物灯等。宫灯有球型、圆柱型、四方型和六棱柱型(俗称“裤腿灯”)4种。一般均由竹篾、铁丝或木条制作灯筋,铁丝做灯提,灯提下端安以圆型木制灯座。灯围皆使用朱红绸缎或绫绢,上下两端贴有绿色或黄色的云纹剪纸,灯座缀以黄色丝织穗子。近年来,市面有中小型塑料宫灯应市,上镌“五谷丰登”、“福”、“囍”等阴文金字。春节时,一对宫灯高悬门楣,充满热烈、喜庆、吉祥的气氛。

蓝印花布

印花布传入商州约有200余年历史。清末民初,为其兴盛时期。嗣后,随着花纱布的大量输入,印花布的销路受到影响。但是花纱布较之土产的印花布价格昂贵。抗日战争后期,外来物资运输困难,物价陡涨,使一度衰落的印花布生产出现生机。当时,城内染坊发展到7家,年产印花布约三百匹(每匹长四五丈,宽一尺二寸至一尺四寸)。其花型图案,初传入时有“七点梅”和“菊花”(两个散点的四方连续图案)。三十年代后期,原有花型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生活要求和审美需要,为了增加花色品种,艺人们便在吸收借鉴花纱布图案特点的基础上,向庙宇绘画、石刻艺术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学习,创造出许多适宜于印花工艺的新花色品种,如各种卐字、蔓草、方胜、盘缠、佳禾、蝙蝠、云纹、角花以及柔锦等。在整匹花布图案设计之外,艺人们还专门为被面、床单、门帘、裹肚、围裙、枕布等精心设计颇富民族特色的花型图案。被面、床单图案有“五谷丰登”、“喜庆丰收”、“莲鲤生子”、“麒麟送子”、“凤凰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门帘图案有“富贵平安”、“福禄寿”等,檐水图案多是“出门见喜”、“喜气盈门”等词语构成的图案。裹肚则在花边装饰图案中刻一“胖娃寿桃”、“胖娃石榴”等。四十年代,印花布工艺发展成多色套版印刷,不仅色彩斑澜,而且图案设计也较前更为精细。

针黹品

具有鲜明的地城特色。枕头顶缝合于长方体枕头两端,样式为正方形,底色多为红、蓝、黑、白等,上以各色丝线绣成石榴、牡丹、荷花、鲤鱼等图案。其绣工精细,色彩纷呈,是颇富地方特色的装饰物。

花鞋垫鞋垫面料多为蓝阴丹布,上用五色丝线(或棉线)绣花。周匝围以万字、灵芝、水波浪等花边,垫心绣梅花、鸳鸯、松竹、麒麟之类,前后绣双凤、双石榴、双蝴蝶、菊花、牡丹等。姑娘们为未婚夫精绣的鞋垫图案里还藏以“白头偕老”或“囍”等字样。

布老虎黄布为皮,布鞭为尾,四蹄以黑丝线勒成爪子。其工艺技术主要集中头部。无论耳、鼻、眼、嘴以及胡须都与虎酷似,额皱绣以“王”字。既是儿童枕头,又是儿童玩具。

香包为端阳节的一种民间避邪物。用各色花布屑拼成,内装香草、苍术等香料,外型花样繁多,凡各类动物植物形象皆可摹拟。绣工精湛,维妙维肖,上有系线,下配穗子。旧时姑娘出嫁后第一年端阳节前,要赶制大量香包,到时分赠姑璋叔侄,以示新妇心灵手巧。

针扎以布、绸、缎等料做成,分盖、底两部分,内腔呈窝状,主要用以藏针,也为妇女衣襟饰品。外型如鱼或石榴、葫芦、鸡等,并绣以花草图案。

此外,尚有老虎童帽、猫娃童鞋、绣花裹肚、布围裙、包袱皮等。

雕塑

主要有泥塑和木雕。

泥胎胖娃学名阿福。系薄壳半浮雕泥塑,多悬于墙壁以供观赏。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先在木模中托出泥胎,然后涂粉赋彩即可。胖娃造型较为奇特,坐身短而体胖大,呈横向夸张状。盘脚搭手,憨态可掬,怀抱物多核桃、石榴、鲤鱼、公鸡等。也有做成面具,专供儿童玩乐者。

雕花屋脊有陶制品和水泥制品两种。陶制品又分为脊身(双面花纹浮雕俗称“云瓦”)和脊首(麒麟狮兽或龙头龙尾)。中脊以蓝土、石灰、水泥拌和成泥,拓出“二龙戏珠”或“福”字等图案。水泥制品为近时兴起,图案与陶制品相似。

寿材顶子为棺材大头浮雕,一般园形图案居多。雕刻内容有重阁殿宇、鹿鹤同寿、八仙过海、福禄寿星、夜观春秋、麻姑献寿、松竹梅兰、流云蝙蝠等,也有单刻“福”、“寿”字样。边花有万字、云纹、回纹等。墨底金描,富丽堂皇。

狗娃咪胶泥烧制,小仅盈寸,中空吹之发声,既是儿童玩具,又是具有一定欣赏价值的民间工艺品。主产于城郊东龙山村。造型不仅有小狗,还有小狮、小猴和人骑狮,猴骑狮等。狗娃咪造型重相似,小狗和小狮的区别,仅在于头上两丫和四丫。经过民间艺人大胆的夸张变形,狗与狮均昂首挺胸,四腿分立,显得分外精神。其色分黑、红两种,淳朴、粗犷、乡土气息浓厚。

节庆活动

介绍

商州人一年十二月,月月都有节。辛亥革命后,公历通行,元旦、女妇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等皆从公历,节日活动与全国大致相同。春节、清明、端阳节、中秋节等仍从农历,但习俗不同于外地。

春节

正月初一至初五为春节,俗称过年,是商州人最重视的节日。从上年腊月初,家家就忙着备粮备菜,添碗购蜡,缝制新衣。俗话说,“过了五豆,糊里糊涂”,“过了腊八,见啥买啥”。腊月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九日),家家贴对联,挂红灯,放鞭炮,全家老幼围坐一桌吃团圆饭,谓之“全年”。正月初一寅时起床,燃放鞭炮,祭天地祖先,老幼衣着一新,论辈次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发压岁钱。早餐吃水饺。水饺馅中包一枚钱币,吃着钱币者,当年财源茂盛。从初二开始到亲戚家拜年,先丈人,后舅家、姑姨、世交好友,礼物多为点心、馍、挂面、酒,俗称“四色礼”。俗云“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访老邻。”移商的客藉人,初一由德高望重者(即族长)执族谱率全族人轮流到某家吃年饭,讲家史,传礼仪。初五称“破日”,取“破土动工”意。早亦放鞭炮,吃水饺,示年节过毕,各执其事。此日将春节间扫积的垃圾倒到十字路口,焚以香表,谓送五“穷”,即韩愈《送穷文》中所说的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山阳县岭北自初六起,长辈到给自己拜年的晚辈家族玩一日,谓“送礼”(回礼中有小孩玩的花灯笼)。

人日

正月初七谓“人日”。晋代董勋《答问礼俗说》:正月初一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九日为豆,十日为麦。俗逢人日,全家团聚,吃好饭,夜间点檐灯。人日后,开始扮社火、花鼓、狮子、竹马、龙灯,走村串户,一直耍到二月二,今到正月十五。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旧时十四开始,十六结束,后只十五一日。午餐丰盛,晚上必吃元宵,户户点红蜡,挂红灯,各村灯、狮、竹马、旱船会赛,通宵达旦。俗于是日将出嫁姑娘接回娘家团聚,称之“躲灯”。

中和节

二月初二为中和节,又称“龙抬头”。民国前于是夜玩龙灯,现为当晚炒包谷花吃,谓为“憋疙蚤”。白天用草木灰在记屋周围撒放,在院落撒画人、农具等形状,征兆人丁兴旺、房屋安全、五谷丰登、虫害绝迹。

花朝节

二月十五为花朝,又称百花生日,俗多于是日结婚。山阳县岭南“下湖人”有于花朝带小孩栽红棒树之举,传说此日之植之椿木做成的家具,装粮虫不蛀,盛水不变馊。

清明节

俗称寒食节,相传由晋文公追悼介子推而得名。清明前一日,与寒食节合并举行。此俗到了商州,习成扫墓祭祖活动日。此日,本族五服以内的男性到坟冢扫墓。旧时扫墓毕,举行族会,轮流吃饭,俗称“吃节桌”。现时清明节前几天,各家各户祭祖,修补坟冢,在坟冢上悬挂白纸绺,放鞭炮,谓之“清明吊”。农民多于此日植树,种瓜种豆。学校师生和城市机关干部到烈士陵园纪念先烈。

四月八

本为佛教节,传为释迦牟尼生日。山阳县则传为城隍生日。城隍为道教所传守护城池之神。明代山阳城建后,俗例于四月八日过城隍会,抬城隍像游街,会期有戏剧、杂耍县兴。此时临近夏收,关中农民多进商山买牛,届期耕牛交易量很大。新中国成立后,城隍庙会变为物资交流会。

端阳

五月五日端阳节,又称“端午”。《本草纲目》上说,“今佐五月五日,以粽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做此投江,以饲龙也。”商州古习,此日家家插艾叶、草蒲,贴门符,有时还写对联:“艾叶为旗招百福,草蒲似剑斩妖魔。”吃粽子,喝雄黄酒,并用雄黄酒涂耳、鼻,相传可防毒虫入窍。小孩带香包,并用五色线搓成的绳儿套在手腕上,“五花绳”象征“五龙”,以降“妖邪”,可长命百岁。这天,外婆要给外孙子送新“肚兜”。1949年,商南县道观较多,此日僧、道给各家送端午符,以企消灾驱邪。

六月六

又称天贶(Kuang,音况,音赐)节。此时正值伏日,家家必晒衣物,俗云“六月六,晒丝绸”。此日物可防虫蛀。相习此日吃冷食,新女婿给岳丈家送新(新麦面馍)。岳丈家赠其扇子、草帽子、背心、凉鞋等物,并给带“囫囵”(中间有空、带有花鸟图案的圆形锅盔馍)。山阳县地处商洛南部,六月最热,该县农家至今重视此节,藉之休息一日。

巧娘节

七月初七为“七夕”,源于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又因商州姑娘手巧,亦名为“巧娘节”。这天中午,姑娘们把长好的豆芽摘掉豆瓣,扔茎(巧芽儿)于水盆,在阳光下照影,看谁的“巧芽”奇特“如针、剪、花、鸟、鱼、虫),谁的手就会越来越巧。晚上,姑娘们以瓜果祭织女,祈求心灵手巧,并躲在葡萄树下,倾听牛郎织女谈情说爱。相传偷听了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出嫁后夫妻更加恩爱。

中元节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道经》以正月望日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此日商州农家祭土地爷,多用黄表制成三角小旗,上写“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插于包谷杆和田埂上,预祝丰收。晚上,在场边、十字路口以草木灰围圈化纸祭祖,并专设一圈,为赈济孤魂野鬼。佛教传说:目连之母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这他说盂兰盆经,教他在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后人将中元视为“鬼节”,有施饿鬼的迷信活动。此日,又有一些想积阴德的有钱人,买少许鱼鳖放于河中,故此日又叫(放生节)。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唐诗人韦庄有“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之句,可见唐代已有中秋尝月之习。相传元末时,泰州张士诚趁中秋夜,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的纸条藏于圆馍中串连起义,因之后习八月十五吃月饼,亲朋互赠月饼。嬉戏者当晚偷邻人葫芦,送给缺儿人家,谓之“偷子”,瓜主不怪。此节亦与嫦娥奔月故事有关。人们把悲欢离合与月圆月缺相联,故圆月成为亲人团聚的象征,此节为商州民间一大节。全家团圆,午饭丰盛,晚吃月饼、鲜果,并于庭院设香案,陈月饼、瓜果敬月神,饮酒尝月,欢庆丰收。在商南县,此夜还有“摸秋”之俗,小孩个子矮的去摸高梁,没有男孩的去摸茄子,没有女子的去摸辣子,不聪明的去摸葱。1949年后,此举不存。

重阳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人以九为阳数,双九而称重阳。吴均著《续齐谐记》载:在汉时费长房对汝南友人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地方有大灾难,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晚归,桓景见未带走的犬鸡俱死。这大概是后人九登高饮酒之来源。商州农家休息半日,就近登山,午餐必酒必新米饭。丹凤县龙驹寨人登鸡冠山,商镇人登商山。今民多不沿登高饮酒旧习,师生常登山秋游、登山比赛。近年定此日为老年节,敬老活动广泛开展。

民间传说

仓颉

留步造“商”字

商州区

仓颉在洛南洛河北阳虚山造字之后,因嫌不足,来到丹江源头,自西而东访问乡老。一日,他走到距丹江源头近百公里的地方,被一座锦乡峰峦吸引,即走近狩猎捕鱼人群。当人们知道仓颉造字少而烦恼时,便劝慰道:“一个人识见有限,字要造得多,得造众人商量。”仓颉从而受到启发,随即当众造出“商”字。这“商”字不是一个口,而是三个口。《古尚书》等篆字中的商字就是三个口,表示众人商量之意。由于商字是在山前商量造出的,所以三口之后以起伏的山峦为背景合成商字。为纪念商字的问世,人们便将仓颉留步造字的那座秀丽山峦取名商山(坐落在今丹凤县商镇丹江之南)。其山形颇似商字,特别是大雪初晴,活像一个银镶玉嵌的巨大商字,即《商州八景》之“商山雪霁”。

中国教育鼻祖契,封商后使商国的经济、文化都发达起来,契传位给儿子昭明,昭明又传位给了契的孙子相土。相土具乃祖风,不仅是位英明国君,而且发明了中国第一辆马拉车。商国人本来就善做买卖,有了马拉车,提高了运载量,生意更是越做越红火,人们遂将商国人熟操之业,称作商业。因为商品交换,是以“贝”作为货币流通的,所以商字便由“众口”商变为“贝”心商。《说文》贝部,即保留了“贝”字心的商字。

由于世风变化,一些商人信口要价,单凭一张口字买空卖求,龙驹寨的一位读书人写对联时,首次将商字由“贝”字心变为“单口”心。此后因一些奸商见钱心黑,尽做此没心肝买卖,这位读书人又在过年写对联时,故意写个无心商字。商人们不察其意,反因此字用起来方便,便日益流行开来。

大禹治水

历商山

大禹治水时,曾“导洛至熊耳”。然历来对“熊耳”之实指尚存争议。一指河南省卢氏县之熊耳山,一禹应是陕西省商州市(古称上洛县)西南之熊耳山。北宋理学家邵雍(字尧夫,号康节),寓居商州城南之天柱山达八年,即持后一种意见,并为此题写了一首《辩熊耳山》的“五律”:

昔禹别九州,导洛自熊耳,东者近成周,西者隔丹水。

熊耳自有两,未知孰为是?书传称上洛,斯言得之矣。

“书传称上洛”,即是禹《尚书》《左传》所说的“导洛自熊耳”,系指上洛县(今商州市)之熊耳山。而且又强调了一句“期言得之矣”,就是说这话说对了。

熊耳水患治理之后,大禹又治水商山。商山,在今陕西省丹凤县城西南7.5公里处,因形若商字而得名。《商州八景》有“商山雪霁”,且因秦末“四皓”(四博士)隐居此山而名噪书史。治理商山水患,要比治理熊耳水患难得多。在大禹正犯愁的当日,有位名真行子(或贞行子)的奇人,为指点大禹治水取得成功,登门馈赠给大禹两部“宝书”:《九畴书》及《灵宝五符治水真文》。大禹正是读了这两部书才将神州划为“九州”,分区疏导,不仅降服了丹江“妖龙”,而且治住了全国洪水之灾。这便是“月儿弯弯照九州”之“九州”的肇端。

后来,和大禹一起治水的契(音薛)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于商,赐姓子氏”。商地古称商国,即契之封国。商洛人,为祭祀这些古代治水英雄,曾在境内多处修筑“禹王宫”、“契庙”。

四皓相聚在商山

四皓,是战国时秦国传授《诗经》的四位博士,即,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角里先生周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四人因见秦政暴虐,怀着“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的情志,相继隐于终南深山,后同隐商山(以称地肺山,在今丹凤县城西南,秦时属商县),过着“岩居穴处”,采草木这英以充饥的清贫隐逸生活。角里先生初隐在秦岭深山的商南县城北双峰山,本地人民看到角里先生辞官不做,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十分敬佩,遂将先生隐居之“双峰”改称“角山”,称谓至今。

相传,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六月的一天,商南县知县罗文思信步东门上了东岗(东门外一小山丘),突然发现面前站着一位老翁,红颜白须,神采奕奕。罗问:“老翁贵姓高名?”老翁笑呵呵地答道“角里”。罗又问“家住哪里?”老翁用手指向城北双峰山,转眼间,老翁不见了。罗知县请工匠在见到老翁的地方竖一石碑。碑文横额“北望双峰”,中间为“角里先生隐处”6个大字。右边刻注“先生秦时人姓周名术字元道隐城北双峰今角山。”左边注“大清乾隆十三年六月上浣商南县西蜀罗文思立”(石碑现存商南县文化馆),以示尊崇。此传说虽有点奇妙,但与碑文对照,确是该县知县罗文思所立。

后角里先生与其三人联系考察,认为商山地处丹江南岸,山高而不显陡,地阔而易隐身,依山傍水,森林茂密,山青水秀,风景迷人,且盛产商芝等草木本食物,是适宜隐居之地。他们同隐商山后,借山穴建茅舍,日间在弯弯曲曲的深山幽谷中采摘商芝、野果充饥,吟诗作歌(即《采芝歌》,每人一句,上对下联:皓天嗟嗟,深谷逶迤。树林莫莫,高山崔嵬。岩居穴处,以为幄茵。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四人合言]唐虞往矣,吾当安归?”)倒也无忧无虑,安闲自得。

汉高祖刘邦闻此,曾派使臣进山请四皓出山辅佐,他们认为刘邦“轻士善骂”,拒而不受。四皓先生不贪官禄,高风亮节,博得了世代人们的敬仰。

三角池边三叉柳

商州区

沐河,从商南县城之北山曹营向城南弯弯曲曲流去,流至今天的三角池地带,同龙窝河、甘露沟河汇合,转折向西南。三河交汇处,旋涮成一个三角形的水潭,大约有一亩地大小,深黑莫测,乱树丛中紧靠边有一棵巨大的红柳树,分枝三股,斜罩着半个潭面,山风吹来,发出刺耳惊心的呼啸,令人毛骨悚然。

相传,就在这柳树笼罩的深潭里,经常有一只碾盘大的三脚蟾蜍出没其间,伤害生灵,吞噬了不少过往行人。当时,虽有勇敢的猎人,也不敢冒险捕射,因此,这里路断人稀。为了避免恶蟾的伤害,附近居民就利用藻木、葛藤扎篱编笆,截隔险区,并于较远山梁上另辟小道。因恶蟾怕火,又在潭罔岩壁上錾成臼状石洞,注入桐油,夜间点火示警,名曰“天灯”,以防侵扰。若干年后,双河口有个名叫鱼龙的猎人,智勇超群,能徒手伏虎擒豹。夜梦有人相约除蟾。至期,乌云密布,鱼龙持火枪来潭边如约潜伏。一阵雷鸣电闪,潭水翻滚如沸,见怪物惊出潭,疲惫至极,憩息仰卧于红柳丫间,鱼龙乘机瞄准,火发蟾坠,庞然大物浮尸,随波逐流,不知所止。自此这一带得以平安。

多年来,洪水夏涨冬落。沿潭下游常发现有火镰、铜纽、金银首饰等物出于泥沙之间,据认是恶蟾吞人后的排满泄之物,后人听之咂舌。因地形三角,红柳三叉,蟾生三脚,又与鱼龙故事相关,使人念念不忘。此后三角池这一地名逐渐传开。

孝爷湾里孝子多

商州市城东35公里的孝义湾,原名“孝爷湾”,其来历故事为同其产“孝义柿饼”一样,闻名遐迩。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居住着一户由父亲、儿子、孙子三代人组成的人家。儿子不孝敬父亲,认为老人年老多病,是个累赘。这些孙子看在眼里,气在心头,总想找机会说服父亲。一天,儿子自制了一副担架,让孙子帮忙,言说抬着爷爷去医院看病。儿、孙俩抬着爷爷,来到丫环崖畔歇息时,儿子对孙子悄悄耳语,要将爷爷同担架一起从陡崖上撂下去,落个零干。这时孙子以为机会已到,便不慌不忙地说:“不,爹爹。这副担架是些作的,不能撂,等将来你也走不动时,我还要它抬你呢。儿子听了孙子的话,大为震惊和羞愧,便说:“快将你爷爷抬回,不能撂了!”就这样儿子又抬回了爷爷,从此万分孝敬,被方圆群众传为佳话。孝爷湾就由此而得名。

罗汉洞前香火旺

距洛南县城25公里的柏峪寺街对面的洛水北岸,有一悬崖,名叫洞儿崖。洞儿崖的山腰峭壁上,古柏苍松间密布着36处大小不同、纵横交错的石洞,在祥云飞渡中时隐时现,十分可观,人们称它“罗汉洞”。登罗汉洞,可远眺白云、兰天和连绵起伏的山恋,近看田园、村舍和洛水蜿蜒,鱼游浅底,鸭浮水面。在通往罗汉洞的石门下边,竖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有“汉唐古迹”四个大字。

相传,在汉唐时期,柏峪寺附近有18个乞丐。白天,他们分头沿门乞讨,夜晚腹中无食,加之身上衣单,饥饿难耐,便常常围坐在一起,生火取暖。一天,他们从山上取来了檀香树的枝叶,燃起了熊熊大炎。倾刻,香气四溢,香烟袅袅,飘上云天。此时,玉皇大帝正在天宫休息,闻到浓浓香气,十分惊奇。心想:人间什么人破费,香火这样旺盛?他拨开云头,往下细看,原来是18个衣衫破烂、蓬头垢面的乞丐在燃烧檀香。玉皇大帝误以为他们在焚香拜佛、乞求上苍,便生也一片怜悯之心,传令土地,封他们为“十八罗汉”,令其在石洞里长期安身,享受人间香火供品。石洞也因此而得名“罗汉洞”。后人为纪念这18个罗汉,特铸造了18个体高5尺、面貌不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铁罗汉,现石洞里1110个小罗汉为伴。

商山人参与桔梗

很早以前,商山人参和商山桔梗都成了“精”,化为人形,而且长相、装扮十分相似。一群身穿绿袄红裤子的幼童,常常追逐嬉戏于商山山麓花草丛中。

秦末汉初之际,““四皓先生”为躲避秦始皇焚书坑儒,来到商山隐居。这四个老头,读书多,见识广,一看到这些穿红着绿的幼童,便知道是人参、桔梗变的。更奇的是,他们还能辩得出哪是人参娃娃,哪是桔梗娃娃。从此,商山人参越来越少。好多人参娃娃都被“四皓”吃了。人参娘娘害怕在商山再往下云会断子绝孙,便毅然地迁到辽东。此后,东北参便取代商山参成为上乘佳品。人参娘娘率子女搬家前,找桔梗娘娘曾对天盟誓:“绝不泄露人参搬家秘密,如若违背誓言,就黑心烂肝。”的确几百年间,从未违背诺言。

到唐代,唐玄宗生病求药,夜梦服了商山土地进献的药材,第二天果然病愈,便要下旨封赏商山土地和所进药材。谁料,唐玄宗误认商山桔梗为商山人参,准备封赏商山人参。这时,商山桔梗娘娘再也沉不住气了,急忙上殿辩白,说治愈陛下贵恙的是商山桔梗,不是商山人参,商山人参早跑到辽东去了。这句话脱口而出,因违背当初诺言,便开始黑心烂肝(今商山桔梗大多黑心)。唐玄宗当时因判不清此案,也没封商山人参,也没封商山桔梗。只封了务药有功的商山土地为“都土地”(相当都城土地神),并赐王者冕服(给予王子王孙的冠带),建庙于商山怀中,与四皓并祀。

地方特产

商州柿子糖

商州区

商州大山里的人,每到金秋十月间,都把摘下的鲜柿子储藏起来,到了春节前取出来熬糖稀,正二月用它来招待宾朋。这种柿子糖颜色鲜红,味香柔绵,跟蜂糖差不多,它的做法是:

先把柿子把摘掉,倒入锅里捣成糊糊,然后用豆腐包过滤,挤压出汁液,去渣,放在锅里反复熬炼,直到汁液熬干成糊状,就成了紫红飘香的柿子糖了。然后,把它装进罐子里封严,一年四季不变质。吃时割一疙瘩,放在黄酒里或放在洋芋糍粑上蘸着吃,醇甜可口,风味优雅。

商州柿饼,孝义镇的柿饼是商州区孝义湾乡的名产,这里盛产的干帽盔柿子无核或少核,油质重,糖分足,色调鲜,味甜绵润。用之制成柿饼品质,体大霜厚,甘甜绵软。

交通

简介

商州区

商州境内通航河流唯丹江。据记载,唐广德初,“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至商山,达京师。”“于时周郑路塞,东南贡赋之入,漕汉江,转商山。”可见当时长安的粮食供应,除依靠运河外,汉水至商山一线亦为重要通道,所以唐代称此路为“贡道”,是唐京城与东南各地的一条交通运输动脉。唐人对商山道上的纲运情况载述颇多。明、清两代,丹江水运更形繁盛。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由华山南及云、贵、两广考察,即于龙驹寨觅舟而下。

康熙三十三年(1694),“以关中、西凤饥,将襄阳存仓米二十万石由丹水运至商州,转运西安减粜济民。命学士德珠、楚督丁思孔、襄镇殷化行董其事,造舟浚流,二月六日自襄装发,三月杪达龙驹寨即转递,四月初抵西安开粜。会时和麦登谷价骤平,流散者悉归,始报罢。

计自襄阳府城溯汉江,历谷城、光化至均州之小江口,二百八十里。入小江口经河南内乡境至淅川一百六十里。又百五里至淅属之荆紫关。又百一十五里竹林关。百一十里龙驹寨。自襄迄寨水路凡八百七十余里,其间多支河流入,其滩之险而可名者一百三十有奇。

1990年3月,政府决定,将312国道穿过市区部分移于丹江北岸二道沙堤,称为过境路。工程于1990年4月开工,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修筑。

省道商州市境内省道包括洪箭公路(商州段)和商沙公路(商州段)。商州段全长75.9公里。

洪箭公路起自商州洪门河、蒲峪乡,经洛南县城,至陕西、河南两省交界的箭杆岭,全长110公里。商州段30.3公里(洪门河—葡萄岭)。

民国27年(1938)自黑龙口迤东洪门河至洛南县城段通车,初称商(县)洛(南)公路,后改称黑(龙口)洛(南)公路,为长坪公路支线。民国33年(1944),国民党三十六集团军驻守洛南箭杆岭,为保证军事运输,国民党政府投资400万元,组织军工兴筑,使黑洛公路展至箭杆岭。因系军用临时专线,线型不顺,路窄坡陡弯急,加之长期失修失养,至解放初已许久不通汽车。

1955年,商县、洛南两县先将洪门河至洛南段修复通车。1956~1957年商县段两次进行整修,其中红土岭盘坡公路120米,纵坡由13%降至4%~5%,使路况有了较大改观1959年11月至1960年4月,对洪门河至洛南县城段(49.85公里)进行大的改建,投工30万个,投资65万元(商县段50万元),完成土方量20万立方米,路基加宽到8米,路面铺以砂石,最大纵坡降至9%,平曲线最小半径加至15米,基本达到三级公路标准。1973年6月试铺渣油。1987年全线均整修为黑色渣油路面。1990年日交通流量755车次。

商沙公路又名商向公路。起点商州丹江桥北端,中经山阳、镇安、柞水3县,终于宁陕县向阳街(即沙沟,也称广货街),全长313.7公里,商州段45.6公里(丹江桥-下官坊),为新中国成立后商洛地区修建的第一条干线公路。

1956年4月17日,商(县)山(阳)段简易公路开始施工,同年12月10日完工。国家投资34万元,民工建勤折价28万元,投工35万个。完成土石方67万立方米,修建桥涵72道。1959年11月10日至1960年4月15日,商县段按六级甲简易公路标准改建,新线改经三十里铺、岔子岭、殿岭、沙河湾、安武至下官坊,与旧线投合,全程67.1公里。

2018年,商州区境内等级公路里程2494.3千米,其中高等级公路(高速路)143千米。

公交

1路东龙驾校-商洛学院(西校区)(25站)

2路中心广场-比亚迪厂(18站)

3路金凤路站-金陵寺镇站(7站)

5路金凤路站-夜村镇站(9站)

6路车管所-收费站(13站)

8路商洛学院站-杨峪河镇站(18站)

9路杨台站-刘湾站(14站)

10路水库站-静泉山(16站)

11路比亚迪厂-仙娥湖(22站)

12路商洛国际会议中心-商洛职业技术学院(17站)

15路商洛汽车站-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16路环城南路建成开通

17路设计:四皓街办(华阳区)至望江楼广场

旅游线路仙娥湖站-静泉山(9站)

运输

2018年,商州区完成公路货运量350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3450万吨/千米;全年公路客运量620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2950万人/千米。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622万人。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01辆,实有出租汽车319辆。

社会

文化建设

三十里铺曲子班民国初也称“同顺班”,后因箱主屡易,班名屡更,遂无定名。作过箱主的有于忠才(即“老连长”)、古世珍、罗金山等。该班初创时为本乡自乐班,人员仅有10余人。

抗建剧团创建于民国30年(1941),隶属“商县社会服务处”,演出剧种为“汉调二黄”。民国31年(1942),为进一步活跃地方文化生活,士绅王廷飏、王寿亭、侯自安联名发起并担任董事,集资扩建,招募艺人,使剧团声名大振。演出场地初借十字口老戏楼售票演出,后将北门内山西会馆改建为露天戏园。除赶会演出外,平素每天午、晚演出两场。

夜村剧团1981年成立,创办人王世珍(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现有团员54人,戏箱价值14000元。有两层楼房一座(房间28间),开办旅社、食堂和小卖部,由演员自行经营,收入作为剧团活动经费。1983年,夜村镇拨出专款,在街南建起一座规模较大的剧场,供剧团演出之用。剧团组织较为严密,演员素质较高,名角较多,在方圆百里影响较大。剧种以秦腔为主,兼演眉户。演出剧目有《五典坡》、《大保国》、《铜台破辽》、《法门寺》、《劈山救母》、《狄杨合兵》等。1984年,为褒扬剧团的演出成绩,省电视台、广播电台将其演出的秦腔古典戏《劈山救母》(片断)和自编现代戏《一只羊》录音录像,向全省播映。

张村剧团1954年开始演出,自后时聚时散时演时辍。现有演职人员36人,经费较为充裕,行头价值13000余元。地方秦腔老艺人郭德斌为导演。上演的传统剧目有《铡美案》、《卷席筒》、《三滴血》、《状元与乞丐》等,现代剧目有《梁秋燕》、《向阳商店》等。主要活动地区是张村、北宽坪、黑山及山阳县部分地区。

王山底剧团1958年成立,自后演出活动时断时续,但剧团终能坚持。现有演员40人左右,戏箱价值万元。剧种以秦腔为主。排演剧目有《游龟山》、《徐九经升官记》、《屠夫状元》、《张古董借妻》等。除在本地演出外,还赴黑山、北宽坪及洛南县部分地方演出。著名演员有王珍、冀福记、费庆民、闫亚民、杨君、乔培荣等。有成就的编剧有陈正庆、田井制、刘安民等。

2018年,商州区广播综合覆盖人口55.8万人,综合覆盖率为98.81%;通有线电视村(居委会)284个,有线电视用户49505户,有线电视入户率38.52%;电视综合覆盖率99.34%,卫星地面接收站12座,其中收转站2个,单收站53364座。[8]

教育

商州区

明清时期,儿童启蒙教育分家塾、私塾两类。家塾,是在家中雇请教师教育子弟或由家中有文化者自任导师,训诲子弟,有时也吸收亲友子女为学子。1904年岳保长在今蒲峪乡岳村创建里仁中学(蒲峪九年制学校)。学子人数一般为3~5人,多则7~8人。商州家塾载于志书的有明代的周正、南镗和刘征壁3家。明末清初,城内巨商“逢源合”、“致和昌”和仇大顺等家中设有家塾。私塾,是由地方士绅出资创立,或提拔公款营造,大多以乡村庙宇、祠堂为校舍,清末较为流行。

商县城内设私塾的地方有大清观、东背街致和昌院内、西关老爷庙、西背街牛家祠堂、南街大成殿和背街半芥园等。村镇私塾也有不少,大荆镇有后村、青桥、孟村、口前、湘子殿、施王村、白岭村7所私塾。三贤乡有东陈秀里、枣园、杨巷、张塬和郭墹私塾。其中东陈秀里塾学创办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经清至民国初年,为商州塾学创办较早,历时最长的塾学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颁布“废科举、兴学堂”令。次年,商州小学堂开始创立。民国初年,由于小学堂和农村初级小学发展缓慢,私塾依然存在。直至民国25年(1936)前后,城乡小学陆续成立,私塾才逐渐被废除或改良。

教改试验始于1960年。当年,教研人员在进行“中小学八年制”试验的龙驹中学、进行“小学五年一贯制”试验的城关小学和龙驹寨西关小学蹲点,指导、研究试验工作。1975年在城关等4所小学进行“三算”(珠算、口算、笔算)试验教学,后推广到全县8区、41个公社、47所小学、76个教学班。1979年在县城东街小学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试验,在全县各校开展。1980年,在商县中学进行语文教改,在城关、大荆小学进行语文“双基”、“作文程序”,各年级语文、数学年段“过关”试验。同年11月,县上召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城关小学介绍“三类课文”教学试验情况,改变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讲的多、提问多、板书多和学生读的少、思维少、练习少的现象。1984年后,分别在一些乡(镇)中学、小学和教学班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数学“单元备课教学”、“初三几何过三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法改革”以及初中物理、英语教学试验等10余种项目的试验。有些试验取得成果,在全市或部分区、乡、学校推广应用。

教研室还开展学科竞赛,优质课赛讲活动,组织观摩教学,组织论文交流。创办《商州教坛》刊物,1973~1990年,共办381期,促进了全市的教学教研活动。

截至2018年末,商州区共有小学138所,比上年减少8所,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其中女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人数3766人,同比减少499人;初中毕业升学率98.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高中升学率97.0%,与上年同期持平;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比上年同期提高一个百分点。各类学校在校学生73144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986人,增长0.4%;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009人,同比下降26.4%;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7352人,同比增长15.1%;小学在校学生33797人,较上年同期上升6.5%。中等职业专任教师126人,同比减少4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764人,同比增加76人。小学专任教师1905人,同比增加36人。[8]

科技事业

截至2018年末,商州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0家,全年科技研发投入11041.6万元,完成专利申请420项,专利受权228项,其中1项获奖。实施科技成果专项2个,累计签订技术交易合同5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2360万元。[8]

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末,商州区共有各类医院45家,市直医院7家。辖区病床床位数4131张,每万人拥有床位73.71张,比上年同期增加2.34张/万人。全区卫生技术人员4469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450人,注册护士2018人。防疫人员256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75‰,其中婴儿死亡率1.54‰,下降0.55个千分点。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农合疗参保人数40.5732万人。 [8]

劳动就业

2018年,商州区辖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人,失业率控制在2.96%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334人,比上年同期(78964人)增加8370人。城镇职工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62409人,比上年增长0.2%;其中国有单位35653人,下降10.8%。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分别为3139人和23583人。平均人数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60318人,下降0.9%,其中国有单位34767人。劳动报酬全区城镇单位全部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3.2378亿元,其中国有单位20.7104亿元、集体单位1.5016亿元、其他单位11.113亿元。全区城镇单位全部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55104元,增长13.8%。其中国有单位59569元。 [8]

社会保障

2018年,商州区城镇失业保险职工参保人数39694人;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3539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85704人。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46864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参保人数304196人。年末城镇就业人员358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6%。 [8]

社会福利

截至2018年末,商州区拥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个,床位38张;社会福利院12个,床位1368张;社会服务设施数85个。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年末城市居民全年保障1557人;农村居民全年保障14622人,“五保”人数2361人。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现了城乡医疗救助的全覆盖。 [8]

环境保护

2018年,商州区环境质量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1天。辖区污水池处理厂2个,全年工业化学需氧排放量4301吨;化学需氧量消减率60%;二氧化硫排放3419吨;二氧化硫消减率25%。辖区能源消费总量81.97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降低率6.07%。 [8]

安全生产

2018年,商州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1起,死亡12人。按事故标识分:依法登记注册单位发生事故8起,死亡3人。其他单位发生事故13起,死亡9人。按行业分:道路运输业发生事故15起,死亡6人;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业发生事故4起,死亡5人;冶金行业发生事故2起,死亡1人。[8]

旅游

综述357次播放01:12Magic|飞阅陕西商洛——俯瞰商州新地标

商州区坐落于丹江之北,背靠金凤山,面对龟山,形如鹤翔,故有“鹤城”之称。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由于制备覆盖率高、依山傍水等特点,旅游景点众多。

主要景点
大云寺大云寺坐落在商州城西街北侧。负阴抱阳,依山临水,原有上寺与下寺之分。上寺在城北金凤山,清代易名“启秀阁”,后被拆除,现址为下寺。大云寺建于唐代,武则天借《大云经》中有关“弥勒下生做女王,威伏天下”等话,声称她自己就是“弥勒转世”,可以作“阎浮提主”,于是便改唐为周,作女皇帝,诏两京各州基本都建起了大云寺。16年后李显复唐,诏毁大云寺,一时间,两京各州大云寺基本毁尽,唯商州大云寺被地方官改名“两岩院”而幸存下来。到元至正年间,商州大云寺修复。保存下来的这座大云寺尚有基地面积8000平方米,4座大殿几经维修,仍然保持着历史的风貌。1992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系全国仅存,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牧护关生态旅游度假区牧护关生态旅游度假区牧护关地处秦岭之巅,位于商州区的西北部,处于中国南北分水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0.3℃左右,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有“天然园林”和“天然氧吧”的美称,是理想的避暑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景区分为四大功能区:一是牧护关避暑度假区,包括湘子苑、文公斋、刘秀阁、牧童乐4中风格的别墅群;二是天屏沟生态旅游娱乐区,包括滑雪(草)场、攀崖、射击、射箭、垂钓园、匹特博(彩弹气枪)、徒步观光游览;三是韩愈祠、湘子洞人文景观游览区,包括韩愈祠森林公园、湘子洞、商州人文历史民俗博物馆、秦巴山区生态博物馆;四是绿色农业观光区,主要包括畜牧小区以及玉米、脱毒洋芋、反季香菇、大棚蔬菜等。
牧护关滑雪场牧护关滑雪场牧护关滑雪场牧护关滑雪(草)场位于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天屏沟生态旅游娱乐区内。这里地处秦岭之巅,距西安绕城高速58千米,距商洛市区46千米。牧护关属黄河流域,暖温性山地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0.3℃,夏季平均气温约26℃,冬季零摄氏度以下时间长达85天。植被覆盖率85%以上,生长着数百种草木本植物。
莲湖公园莲湖公园位于州城西南隅低凹处,东西长近里许,南北宽百丈余,水陆总面积共121亩。莲湖西、南围以商州古城墙,广植刺槐、垂柳。漫步城墙,湖北旧有文庙古建筑群,湖东有拱桥绿林,游船码头;湖西北角有一泉,名“慈泉”,俗称“水泉”,终年溢水成湖;西南角有一泉眼,深不可测,泉眼吐水,莲湖之水即源于此。莲湖公园分东、中、西三个景区,各具特色。东区广植莲藕,中区儿童乐园,西区碧波荡舟。据考证,莲湖的前身是明朝邑人黄某开辟的花园,名“黄家园”。到清代,“郡人治以为园,种莲蓄鱼,游钓其中。后在湖心筑起了“饮霞亭”,在中区建起了“观鱼亭”和五彩缤纷的儿童乐园。
商鞅广场商鞅广场商洛市最大的广场——商鞅广场,坐落于广场中心的大型主题性城市雕塑“商鞅”也成为标志性雕塑。广场中心的商鞅雕塑高9米,“商鞅”左手持简,身佩宝剑,刚毅果决,庄严威峻,雕塑背后是一堵总长33.8米的浮雕文化墙,主要讲述商鞅变法前后的历史风云。从雕塑辐射出一个面积达80亩的广场,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各种健身器材、小型浮雕群以及从全市各县区移栽来的14棵景观树。商洛曾是战国时期商鞅的封地,“商鞅封邑”遗址至今尚存,以商鞅作为商洛的城市雕塑最合适。
仙娥湖旅游区仙娥湖旅游区仙娥湖原名仙娥溪,位于商州城西5华里处。仙娥溪是丹江河水在岸边悬崖峭壁下聚集可泛舟的溪水。1973年此地建成二龙山水库,全溪积水成湖,人们称此水库为仙娥湖。水库大坝高63.7米,水系面积为96平方千米,湖区水面6000余亩,湖面成“丫”字形。
展开表格

牧护关生态旅游度假区

商州区

牧护关地处秦岭之巅,位于商州区西北部,是商洛市西大门。西邻西安市蓝田县,东接我区黑龙口镇,312国道穿境而过。距世界旅游名城西安绕城高速近58公里,距商洛市区46公里。牧护关属于黄河流域,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0.3℃左右,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适宜于各类动植物种类的生长,有“天然园林”和“天然氧吧”的美称,是理想的避暑休闲之地。

景区一期工程占地39亩,总面积26800平方米,现已建成30栋欧式别墅,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会议中心(餐饮、娱乐)楼一栋,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目前,滑雪(草)场、度假村及会议中心于2005年12月18日正式开业。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层次,我们还推出了“农家乐”项目,已有20户挂牌营业,这里有极富牧护关地方特色的一系列餐饮食品:牧护关洋芋糍粑、秦岭之巅红豆稀饭、牧护关豆腐干、秦岭腹地酸菜杂面、牧护关紫豆角干面、文公乐大烩菜、湘子笑杠子馍、秦岭散养鸡蛋、家养野味等。

按照旅游整体规划,牧护关生态旅游区西可与蓝田的水陆庵、王顺山,东与商州的仙娥湖、静泉山、丹凤的丹江漂流、商南的金丝大峡谷形成旅游资源共享,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成为秦岭之巅的旅游亮点。牧护关滑雪场

牧护关滑雪(草)场位于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天屏沟生态旅游娱乐区内。这里地处秦岭之巅,距西安绕城高速58公里,距商洛市区46公里。牧护关属黄河流域,暖温性山地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0.3℃,夏季平均气温约26℃,冬季零摄氏度以下时间长达85天。植被覆盖率85%以上,生长着数百种草木本植物。春夏山花烂漫,百花争艳;秋天满山红便;冬天雪景飘浮云端,好一幅银装素裹的美丽画卷。景区内生态环境十分优越,风光秀丽,泉水清澈,峰岩竞秀,树木繁茂,花草林立,是你理想的避暑休闲娱乐圣地。

牧护关滑雪场于2005年12月18日正式对外营业。现拥有680米初级滑雪道1条,50米雪圈道1条,牵引式索道1条,进口雪具、雪服500余套,其辅助设施建有欧式别墅30栋,会议中心及雪具楼各一栋,包括雪具大厅、特色火锅居、垂钓苑、VIP休息室、棋牌室、KTV及茶秀等,是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会议、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射击俱乐部的即将开业也将进一步完善景区配套功能,成为该景区的又一亮点。

牧护关滑雪场2006年雪季于12月22日开始对外营业,经过设施不断完善,规范化管理和更热情的服务欢迎八方宾客。

静泉山风景旅游区

商州区

静泉山旅游风景区交通便利,山下有寺庙,山上有石窟等景点。该区未来的游览内容较为丰富,1985年静泉山及山下关帝庙被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目前商州度假旅游避暑之首选佳境。近年来静泉山旅游景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景区供水工程建设,完成了送子观音殿和财神殿的屋面上瓦和消防设施维修等工作。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假日旅游的兴起,拟在原有历史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新建以科技培训、现代种植、水上游乐、珍禽异兽饲养为重点的集生产、科研,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园区。该区还可形成功能独特的旅游区,游览内容不断丰富,可发展游客进行果园自由采摘、种植纪念树、品尝绿色食品等参与性旅游项目。

仙娥湖旅游区

商州区

在这如此广阔的水域和周边土地上,分布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大大小小的人文景观。仙娥湖四周山崖峭壁,风光旖旎,松柏常青,山道如带,气候宜人,天然的风景秀丽而壮观。二龙山、仙娥峭壁、王母梳妆台、百云洞、古驿站绕湖散布,古代文雅人士在此留恋吟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商贾驿站在此留恋忘返,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神仙美女在此驻留,留下了许多美丽传说。以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又可分若干旅游观光小区。有湖心岛小区。石神峰碑林风景区、戴云山度假小区、风云洞小区、闯王寨游览小区、凤凰沟鸟语林区、胭脂关砭、西山寺、刘秀山、恐龙足迹化石、其中湖心岛小区尤为突出。湖心岛总面积18亩,高出水面约18米,岛上建有平台、风景林带、恐龙馆、馆内展出恐龙脚印化石、恐龙蛋化石及恐龙雕塑,陈列唐宋诗人的咏商诗作,以及当代商洛作家画家的作品。此岛有“四龙戏珠”之称,三月桃花,引人入胜,乘舟游览者无不到此领略大自然的绮丽风光。

闯王寨古代军事旅游区

登寨远眺,东临商州八景的“仙娥峭壁”,俯视山下,6000多亩的仙娥湖山光水色美不胜收,西望为商州八景的“熊耳晚霞”,南瞧商州古城新区新貌尽收眼底。环顾四周,轻松翠柏似茫茫林海,白云朵朵缠绕山腰,使游客有“一览众山小”和心旷神怡之感。

项目旨在利用闯王寨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沉淀等丰富的人文军事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借助现代旅游的营销理念和引入闯王为推翻明王朝八进八出商洛山,用闯王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闯王在商州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也可作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争取4-6年时间将闯王寨古军事旅游区依照旧有军事要塞的布局建设成为自然与人文生态,恢复与建设的高标准的军事旅游区。

闯王李自成征战在商洛所创的战绩、轶事、传说、故事甚多,内容丰富,创建一座雄伟壮观的“闯王寨”,塑造、陈列、布展他的业绩,为游客提供一个古朴、典雅、观光、游乐的场所。

代表人物

商高

商高黄帝二十五子之昆孙,以地得姓。周成王时,封爵商子。在《周髀算经》中,他首次提出在直角三角形中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为世界最早引用勾股定理者。

商山四皓

唐秉字宣明,号东园公。

崔广字少通,号夏黄公。

吴实字子景,号绮里季。

周术字元道,号角里先生。

四人为秦博士。后因逃避秦始皇焚书坑儒共入商山隐居。刘邦称帝之初,曾召“四皓”佐政,不应。后刘邦欲废太子刘盈,盈母吕后用张良计,派盈舅至商迎“四皓”,出山佐盈,未被废。刘盈即位后,欲封“四皓”,不受。仍回商山隐居。

李西华

唐贞元七年(791)商州刺史。任职期间,蓝田县至河南内乡间700余里道路,崎岖难行。小遇暴雨,交通阻断,行人叫苦不迭。他不辞辛苦,动员全线民众进行整修,使昔日砭路变为通途。

杜无业

俗姓杜,法号无业,商州人。唐代名僧,13岁登坛讲经,被人称为神童。先从学玄素,后游访长安。长安众僧敬慕其才学人品,推举其任“两衔大德”,他不肯接受,北游上党(今山西省境内)。宪宗两次召见,他都未去。长庆元年(821),穆宗备礼,派使者多次邀请,他实在难以推辞,笑对使者说:“行即行矣!”当夜端坐而逝。穆宗得悉后,深表哀怜,追封其为“大达禅师”。佛门后世将他尊奉为无业宿尽尊。

邵可立

字三立,商州人。幼贫苦学。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后镇守山海关时,建文昌书院,购古今藏书以教诲当地优秀子弟。多次减免赋税,减轻民众负担。廉直刚断,屡次上奏弹劾权贵。后任山西布政司,为官清廉,家居淡素。晚年居商州,宦官魏忠贤的同党崔呈秀诱其出山,邵谎称有病予以拒绝。商州遭灾后,他捐出皇帝授给的金带,赈济灾民。70岁去世。康熙慕其贤名,曾授金匾予以褒扬。

获得荣誉

2017年12月,入选首批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商洛市商州区脱贫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摘帽”。[2]

2020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平安区”荣誉称号[4]

2020年12月,荣获陕西省双拥模范区。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被水利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择优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2022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 

2021年12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