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于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封庶子刘胜为中山王而立,割常山郡北部诸县所置,汉昭四年(前35),中山王修薨,死而无后中山国废除。国都卢奴位于今河北定州市区。

历史沿革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的封庶子刘胜为中山王,中山国传六世:靖王刘胜-哀王刘昌-康王刘昆侈-顷王刘辅-宪王刘福-怀王刘修,五凤四年(前54年)刘修死,无子中山国除。中山国国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

汉初元二年(前47)宣帝刘询子刘竟被立为清河王。三年(前46),徙封中山王,建昭四年(前35),薨,无后中山国废除。中山国国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

汉建昭二年(前37年)六月,汉元帝立子刘兴为信都王。阳朔二年(前23年),改封信都王刘兴为中山王。绥和元年(前8年)八月初九,中山王刘兴去世,子刘箕子嗣位。七年,汉哀帝刘欣死后无子,王莽拥立刘箕子即位,是为汉平帝。太皇太后王政君立东平思王孙、桃乡顷侯子刘成都为中山王。新朝建立(9年),王莽废除中山王国。中山国国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

疆域

汉代中山国西倚太行山脉,腹拥华北平原,其都城卢奴(今定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南北孔道上,南连邯郸,北接涿蓟。

文化传统

文献反映出汉代中山文化中的重商传统。《盐铁论·通有》说中山国“纂四通神衢,当天下之蹊,商贾错于路,诸侯交于道,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务本,田畴不修”。所谓“纂四通神衢,当天下之蹊,商贾错于路,诸侯交于道”,说明中山具有良好的商业贸易交通条件;所谓“好末”“不务本”,同《史记·货殖列传》所说“仰机利而食”基本同义,本是对中山人不务农本的批评之语,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批评之语反映了当时工商业在中山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三国志·蜀书》记载,东汉末,枭雄刘备起事之初,“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中山国地区有重视儒学的传统。在1973年定州八角廊中山怀王刘修墓中,出土了《论语》《文子》《太公书》等珍贵古籍。汉人事死如事生,这些古籍陪亡人长眠地下,说明墓主生前必是一位喜好读书甚或有较高学术素养的诸侯王。刘修卒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其时距汉武帝采纳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建议已近80年,所以,八角廊汉墓出土典籍,亦可视作汉武帝之后儒风流布的结果,这也为我们了解汉代儒学的发展变迁提供了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