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结县(藏文:འཕྱོངས་རྒྱས་རྫོང,藏语拼音:Qonggyai,威利:'phyongsrgyasrdzong)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山南市中部。地理坐标东经91°.61′-91°.72′、北纬29°.01′-30°.36′。总面积约103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199人(2020年[3]。地处喜马拉雅山北坡,全县地形三面环山。物古迹众多。最为著名的有吐蕃王朝时期藏王墓群,赤松德赞记功碑和基碑,藏王墓石狮,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琼结县地处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的琼结河谷地。面积10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草场面积1.3万亩,林地面积0.72万亩。总人口18807人(2010年)。辖8个乡,35个村民委员会。区划代码为540524,长途区号为0893,邮政编码为856000,车牌号码为藏C。

琼结县2015年1至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407万元,工业增加值120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407万元。1至8月份,琼结县财政总收入为1100.3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03万元,同比增长48.68%。

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琼结县退出贫困县(区)。[2]

2019年11月,琼结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

中文名

琼结县

政府驻地

琼结镇

地理位置

西藏南部

面积

1030平方公里

人口

15199人(2020年)

方言

藏语

气候类型

高原气候

电话区号

0893

外文名

Qonggyai County

下辖地区

琼结镇

车牌代码

藏C

邮政区码

856800

机场

拉萨贡嘎国际机场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行政代码

542225

历史沿革

琼结,藏语意为“房角悬起多层”。

第八代藏王辞世后被葬在青域,建起第一座藏王墓。

从第九代到第十五代赞普时期,先后在琼结青瓦山上修建了6座王宫。

到6世纪末,在琼结建立了匹播城,这是西藏最早的城堡。

吐蕃王朝时期,琼结属于约茹青哇青域区的青隆千户所。

公元1268年,萨迦地方政权在琼结县的唐布其乡一带设万户府。

14世纪中叶,帕莫竹巴地方政权在琼结建宗。西藏噶厦政府时期,琼结为一大宗,属于山南基巧管辖。

1957年,琼结宗改为琼结县。

1959年6月,设立琼结县,隶属山南专区管辖,县政府驻琼结镇。

1960年,隶属山南专区管辖。

2016年2月,山南撤地设市,琼结县属山南市管辖。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琼结县地处西藏南部山南市、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的琼结河谷地带。91°.61′-91°.72′、北纬29°.01′-30°.36′,平均海拔3900米,全县版图面积1030

地形形成

琼姐县处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中游的琼结河流域。西、南、北三面环山,东面为狭窄谷地。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900米左右,最高海拔6450米。

气候

琼结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日照时间长,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气候干燥,冬春多风等特点。年无霜期125-153天。年日照时数2830小时。年降水量345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洪水、冰雹、病虫等。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琼结县主要有水晶石、玉石、铬铁、锑矿、铅矿等。

动植物资源

琼结县野生动植物有羚羊、黑颈鹤、水獭、天鹅、秃鹫、獐子、虫草、贝母、雪莲花、麻黄、红景天等。

行政区划

琼结县

全县辖1个镇、3个乡:琼结镇、拉玉乡、下水乡、加麻乡。共有5个居委会、16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琼结镇琼结雪居委会。

琼结镇:

辖5个居委会.

雪康仲堆白日琼结雪东嘎

拉玉乡:

辖6个村委会。

日玛岗村德庆档村强吉村
堆巴村拉玉村白那村

下水乡:

辖4个村委会。

下水村昆门村唐布齐村久村

加麻乡:

辖6个村委会。

加麻村特日村扎西村
金珠村白松村昌嘎村

人口民族

琼结县常住人口17093人,占山南市人口的5.20%,每平方米人口密度16.60人,户籍人口18807人(2010年)。

2021年6月,山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布,琼结县常住人口15199人。[3]

经济

综述

琼结县

2013年琼结县完成生产总值23380万元,同比增长27.1%,完成地区年度目标任务的120%。其中:第一产完成1610万元,同比增长4.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2.9%;第二产业完成10530万元,同比增长51.7%,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4.4%;第三产业完成11240万元,同比增长13.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3.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45:4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640元,同期增长17.7%。第一产业

琼结县粮食总产量从“九五”初的1803.28万斤,增长为2013年的2517.25万斤,增长39.54%;油料总产量从“九五”初的79.84万斤,增长为97.78万斤,增长19.9%肉类总产量从“九五”初的98.32万斤,增长为109.54万斤,增长10.9%;奶类总产量从“九五”初的182.64万斤,增长为190.12万斤,增长4.1%。基本实现了粮、油、肉的自给。

第二产业

琼结县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66万元。一是雅拉香布公司实现产值546万元。二是金藏元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重组后开始生产,实现产值350万元。三是水晶玉石厂改制顺利完成,实现生产总值170万元

第三产业

琼结县2013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1.01万人次,同比2012年增长12%,实现旅游创收51万元,同比增长23%。

名优特产

藏刀

藏刀是西藏传统的工艺品,做工精细,装潢典雅,为中国民族工艺品中的佼佼者。藏刀刀鞘上常刻有龙、凤、虎、狮和花卉等图案。有的图案上还点缀着宝石、玛瑙等贵重物品。

狐皮帽

狐皮帽用整只狐皮加工制作,其头尾、四脚均完整保留,并改进了做帽的工艺技术。这是西藏山区藏胞一生不离的四件护身宝之一。

青稞

青稞是藏族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占西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6%-60%,有的地区多达80%以上。青稞籽实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15%左右。

交通

琼结县境内泽下公路贯穿全县,是境内的主要公路。另有县道2条、乡道18条,全长总计180公里。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青藏铁路开通之前,西藏是祖国唯一没有铁路的省区。

社会

教育

琼结县2013年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均达到了100%;全面实行学前双语教育,学前两年、三年儿童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5%、65%。

文化事业

琼结县2013年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20个农家书屋和7个寺庙书屋全面建成;已拥有久河卓舞、奔堆白面藏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河卓舞、“堆巴谐钦”和“奔堆白面藏戏”成功参加各类文艺汇演。

医疗

琼结县2013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寺庙在编僧尼医疗和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农牧民免费健康体检、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得到普及,全县农牧民群众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84%。

就业

琼结县201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及时兑现农机购置补贴、农村低保户的低保资金和五保户供养资金等各类惠农资金。

固定资产

琼结县新开工项目109个,新建85个、续建2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18万元,同比增长52.0%。其中:完成国家投资17477万元,同比增长84.8%;完成民间投资11039万元,同比增长250.3%;完成招商引资1502万元,同比减少69.8%。

财政收入

琼结县2013年实现财政收入790万元,比2012年年同期增加256万元,增长47.9%,完成年度计划的67.5%。8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05万元,同比增加2650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各项贷款余额8200万元,同比增加2413万元。

消费水平

琼结县2013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1万元,增长21.3%。

旅游

藏王墓

琼结县

藏王墓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境内,是吐蕃王朝时期第29代赞普至第40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总面积385平方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松赞干布墓。藏王墓不仅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墓葬水平,同时它对于研究吐蕃王朝的兴起、衰落具有重要价值。199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赞干布墓

松赞干布墓北濒琼结河,南距芒松芒赞墓54米。两墓方位一致,都为北偏东60度,此墓封土结构较为复杂,由土、木、草、扁石构成。高13.4米,建筑非常宏伟。原来封土顶上建有一座古庙“钟木赞拉康”,“文革”中被拆除,是为祠堂而用的,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大臣禄东赞、吞弥·桑布扎等人塑像。桐堂现又重修,面积小于原建。

唐波且寺

唐波且寺

唐波且寺位于山南地区琼结县下林乡所在地,西距乡达村约一公里。座西朝东,背濒琼结季节河(亦叫香波河),前为阿布山。长期以来,由于河水的冲积,这里形成了一个较为宽阔的台地。肥沃的土地,方便的交通条件,使这里的佛教活动兴盛发展,因此,唐波且寺在很多史料中不乏记载。

唐波且寺创建于西藏佛教后宏期的火蛇年,即公元1017年。创建人名主梅·楚臣炯乃。

代表人物

噶·论弓仁噶

:噶·论弓仁噶——(657-723年)出生于噶氏家族(位于今山南琼结县),为吐蕃时期的高级将领。他的祖父噶·东赞辅佐吐蕃英主松赞干布,名垂青史。他的父亲论钦陵则继噶·东赞之后,成为吐蕃炙手可热、专统兵马的大论。699年论弓仁继其叔父赞婆率千余人投唐后,又率所统吐谷浑部七造型帐入中原。论弓仁被封为左羽林达将军“安国公”,食邑2000千户。论弓仁因长期在马上生活,“积战多疮,累积生疹”,一病不起,唐玄宗闻悉后,即遣太医往诊,无奈病入膏肓,开元11年(723年)4月5日,一代骁将不幸病逝,享年60岁。论弓仁在中原生活达24年之久,成为中原王朝中最早的藏族高级将领。

桂·熏奴贝

桂·熏奴贝——又称桂-译师(1392-1481年)出生在山南地区琼结今加麻乡境内,最初在坚耶寺出家。曾拜宗喀巴大师、天竺大智者那给仁钦等名流为师,听受显密经典,成为享誉全藏区的佛学大师、著名历史学家和大译师。桂·熏奴贝著作宏富,传世的文集有十函,其中有《时轮续大疏》、《宝性伦大注释》和著名史记《青史》。《青史》对后世藏文文献的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印度佛教史》(多罗它著)、《宗派源流镜史》(土观·罗桑却吉尼玛著)、《教法史》(贡波交著)都曾取材于《青史》,它是研究藏传佛教史和藏族历史弥足珍贵、十分可信的材料。人们将它和《西藏王臣记》、《布敦佛教史》合称为“藏文三大典籍”。

贡钦·晋美林巴

:贡钦·晋美林巴——(1729-1798年)出生于山南地区琼结县白日村。幼年出家,入白日寺,成年后,前往西藏各地和德格以及不丹等地拜师学经。后成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重要传承人,与贡钦隆钦绕江统称为宁玛派的“贡钦父子”。贡钦·晋美林巴在次仁炯寺编写《贡钦当措》后,不久便去世,终年70岁。《贡钦当措》一书,内容除了记述了佛理以外,重点还记述了藏王墓的历史概况和有关各寺的历史,所以后世又叫《晋美巴当木措》,成为研究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史料。

罗桑嘉措

: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是17世纪西藏地方最著名的佛教领袖、政治家和学者,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的建立者之一。生于公元1617年,西藏第十“饶迥”之火蛇年,前藏琼结地方人,父名都杜饶登,母名贡噶拉则。都杜饶登曾任“第司政权”的宗本,是一个贵族(小农奴主),就出生在琼结县的琼结雪村,房名德巴森康,家族名琼结巴。这个家族是当时帕竹地方政权下的一个强盛家族,日喀则曾是它的封地,并在那里任有宗本。公元1435年仁蚌巴家族曾经打击过这个家族,虽然力量有所削弱,但不久又发展起来。十七世纪初,四世达赖圆寂以后,罗桑嘉措被认定为转世灵童。

获得荣誉

荣获2008年自治区级平安县

荣获2009-2012年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荣获2011年西藏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第一名

荣获2013年全区“先进双联户”创建活动先进县

荣获2013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第一名

2019年11月,琼结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