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隶属天津市,是天津市中心市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部。河东区是天津市区连接滨海新区的前沿,是实现天津市经济中心战略东移的要地。河东区毗邻空港、海港,天津站交通枢纽坐落区内。隔海河与和平区、河西区相邻,向东与东丽区为伴,西、北与河北区相交。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038.5公顷(2019年)。[8]河东区地势自西向东南逐步降低,大部分地区为正常沉积地层。海河、月牙河、北排污河河道过境。河东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季。[7]2020年,河东区常住人口857787人。[4]

1956年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将以序数排列的行政区改为以地域命名,第四区因地处海河以东而得名为河东区。1967年1月,天津市重新被定为中央直辖市,河东区隶属之。[6]河东区辖大王庄、上杭路、东新、富民路、鲁山道、大直沽、常州道、中山门、向阳楼、春华、唐家口、二号桥、天铁13个街道办事处。有社区居委会161个、居委会筹委会(筹备组)3个。[5]2020年,河东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6亿元,税收比重达到87%,结构明显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

河东区境内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属沉积盆地传导型,低、中温热水地热田。[7]

中文名

河东区

政府驻地

上杭路街道

所属地区

天津市

面积

4038.5公顷(2019年)

人口

97.8万(2018年常住人口)

地理位置

天津市东部

电话区号

(+86)022

外文名

HedongDistrict

行政类别

市辖区

方言

天津话

车牌代码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

邮政区码

300171

下辖地区

13个街道

地区生产总值

360亿元

行政区划代码

120102

历史沿革

风景

“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大直沽是天津城市最早的聚落,是天津城区商品经济的发祥地。

天津为“古九河近地”,“地本海滨荒壤”,天津地名自直沽始。

直沽出自《金史·完颜佐传》,时称“直沽寨”,时为金贞佑二年(1214年)。直沽寨乃军队驻守卫戍的要塞,具体地点无文献记载。而传说,金时“直沽寨”就设在现大直沽这个地方。

元代,区境已有大直沽聚落。

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朝廷在大直沽置司、设熬煎办,管理盐业生产。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创海运,大直沽为海槽终点港,隶属大都路都州武清县。元朝时,天津海河流域广大地区统称为“直沽”,“延佑三年(1316年),改直沽为海津镇”。

明永乐二年(1404年),在小直沽(“荒旷斥卤之地)建筑天津卫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罢海运。

明代期间,区境除大直沽外,又增加了郭庄子、瓦庄子(俗称袜庄子)、汪庄子、郑庄子、娄庄子、张达庄、贾家沽道等7个村庄,区境称大直沽里,隶属静海县。

清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区境隶属河间府天津州。同年九月,天津州升为直隶州,区境隶属天津直隶州武清县。

清雍正九年(1731年),天津直隶州升为天津府,府治设天津县,区境从沈庄、郭庄、瓦庄至季家楼、李公楼、王庄、唐家口一带隶属天津府,时为城郊13段。其四界为:由关汛起东至王庄、西至季家楼,南至海河沿。区境其余部分隶属天津县。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后,俄国沿海河向东南强占土地5911亩为其租界(含西区),原地域内的李公楼村、唐家口村被迫迁至京奉铁路以北地区,原盐沱被迫迁到挂甲寺村一带。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海河裁弯取直,将原海河东岸区境内的挂甲寺、杨庄子等村裁至西岸(今河西区)。同年,比利时强划境内747.5亩土地为其租界,除俄、比租界外,区境其余地域均为天津县东乡的一部分。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区境除俄、比租界外均为直隶省天津县辖地。

民国十三年(1924年),中国政府收回俄租界,设特别第三区,隶属天津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天津被定为特别市。区境除比租界外,特别第三区及沈、王、郭、瓦地区隶属天津特别市,时为公安五警区,其余地域隶属天津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中国政府收回比租界,设特别第四区,隶属天津市。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重新划定市、县分界,区境除特别第三区、特别第四区及公安五警区和乡区一、五两所部分地域隶属天津市外,其余地域隶属天津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天津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成立伪天津特别市公署,并将特别第四区划归特别第三区兼管0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将东起东局子县界、南沿海河,西起东车站、北至大毕庄划为第七区二者均隶属伪天津特别市公署。其余地域仍归天津县管辖。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特别第三区、特别第四区合并,称特别第三区,其四界为:北沿京山线与第七区相接,西为海河,南至五经路,东与六、七区接壤;其余地域为第七区。其四界为:东邻东局子、天津县,南到京山线,东南至海河、天津县,西至火车站与特别第三区搭界。其余部分地域隶属天津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伪天津特别市公署将特别第三区按照普通区顺序改称为第十二区,隶属未变。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伪天津特别市公署统一市区区划,将第七区改称新四区,将第十二区改称新五区,均隶属伪天津特别市公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区境区划、隶属均沿旧制。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定为中央直辖市,区境区划沿旧制。

1951年1月4日,天津市民政局公布市区、郊区划界:四区以唐家口、复兴庄、东营门、王串场为界;五区以娄家庄、汪家庄、小孙庄、大直沽、玄帝庙为界。

1952年10月,天津市调整区划,将境内四、五区合并称第四区,此为区境单独设区级建制之始,隶属天津直辖市。

1954年10月20日,市政府将贾家沽道街道旧城防外特编间地区划归东郊区。

1956年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将以序数排列的行政区改为以地域命名,第四区因地处海河以东而得名为河东区。

1958年,天津市由中央直辖市划归河北省辖市,天津市将14个行政区裁并调整为8个。河东区地域系由原河东区全部、原东郊区大部分组成。其四界为:北与宁河县交界,南至海河,东与塘沽区搭界,西与河北区、河西区为邻,隶属河北省天津市。

1962年,天津市恢复4个郊区建制,将河东区原属东郊区部分再次划出,隶属未变。

1966年,河东区改称东风区。

1967年1月,天津市重新被定为中央直辖市,河东区隶属之。

1968年,恢复河东区名称。

2022年4月,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10]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东区

河东区是中心城区连接滨海新区的起始点,毗邻天津空港经济区、天津海港口岸,天津站交通枢纽坐落区内。隔海河与和平区、河西区相邻,向东与东丽区为伴,西、北与河北区相交。沿海河经济带8.28千米,天津中央商务区坐落其间。区境距首都北京约120千米,距天津港约38.4千米,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约7.1千米。区境域介于北纬39°04′7″~39°09′7″,东经117°11′7″~117°18′1″之间。

2021年12月,天津市河东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公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河东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038.5公顷。其中,城市用地4038.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52.04公顷。其中,铁路用地123.2公顷;轨道交通用地28.8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2.78公顷。其中,水工建筑用地22.78公顷。[8]

地形地貌

河东区5500~6500年前形成陆地,地势自西向东南逐步降低,坡降为1/6000。大部分地区为正常沉积地层。

气候
  • 气候特征

河东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季。主要特征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热同季。

  • 季节划分

河东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受地理纬度和季风影响,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雨水稀少;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 气温

河东区年平均气温为12.3℃。夏季气温最高,各月平均在24℃以上;春、秋气温大致相近;冬季气温最低,各月气温平均在-1.5℃以下。

  • 降水

河东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2.1毫米,一年之内各季节降水分配不均,相差悬殊。夏季6、7、8月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其中7、8两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以上;秋季9、10、11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13%左右;冬季12、1、2月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春季3、4、5月降水量较少,占全年降水量的10%左右。由于夏季季风盛行,降水频频,雨量集中,形成了区境高温与多雨期相伴出现,为“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

河东区一年之内盛行风向受季风环流支配,随季节发生明显转换。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高气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寒冷、多风、干燥;夏季,在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之下,盛行东南风,高温、高湿,降水多;春秋季为过渡季节,风向多变。

水文状况

河东区有海河、月牙河、北排污河河道过境。

海河

海河干流地处“九河”下稍天津市界内。北宋时称界河,亦称直沾河、大沾河、沽水、沾河等。海河之名最早出自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徐光启写的《粪壅规则》中。直到清康熙年间,界河、直沾河等诸名才为海河所替代。海河干流西起子牙河与北运河汇流口(旧称三汉河口),东流至大沾口入渤海,全长73公里,流域面积2066平方公里,横贯天津市区。流经区境的长度为8.17公里,占干流总长度的11.2%。海河干流原为自然潮汐河道,是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新河的入海尾间,并承泄天津市区沥水。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8.86亿立方米,最大727.93亿立方米(1956年),最小137.73亿立方米(1981年)。

月牙河

月牙河,早年只是宣泄洪水而自然形成的一道河沟,人们称之为老河。清雍正三年(1725)进行人工开凿,并称之为贾家沾道引河。

1959年天津市政府大办河网化工程,将该河道进行疏浚拓宽,局部河道向东移100余米,经过裁弯取直,河的整体对河东区形成月牙形包围圈,因此正式定名为月牙河。疏浚取直后的月牙河,南起海河第二炼钢厂河口,北至北环铁路,是海河至金钟河的一条汉河,全长14.4公里(区境内10.17公里),上口宽20~30米,下底宽8米,河底高程0.6~1.6米,正常水位2米,全断面流量6~16立方米/秒,蓄水能力为46.7万立方米,属二级河道。该河流经河东区郑庄子、二号桥、中山门、万辛庄、昆仑路、常州道6个街道,张贵庄路、程林庄路、津塘路和京山铁路横跨月牙河而过。

20世纪80年代后,月牙河的主要功能为排泄沥水。1995年上半年河东区对月牙河全线进行疏浚。

自然资源

土壤:是第四纪沉积物发育而成的土壤,在农业生产上具有较高肥力。

水利:海河水系是天津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水源河道,河东区正处在海河东岸,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

植物:树木有白蜡、槐、椿、柳、杨、泡桐等。

鱼类:海河鱼类产量较多的有鲤、青、草、鲢、梭等鱼种。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风景

1953年2月,第四区辖小孙庄、十一经路、义信里、津塘公路、大直沽、贾家沾道、沈庄子、扬旗、小郭庄、郭庄子、桐德里、王庄子、新村、复兴庄、李公楼、风林村、郑庄子、振昌里、墙子、唐家口、六纬路共21个街公所和王串场、中山门、唐家口3个工人新村临时管理委员会。同年12月,3个工人新村临时管理委员会分别改建为街公所。

1956年5月12日,河东区所辖街道由24个调整为16个,即:大王庄、十一经路、大直沽、津塘公路、中山门、贾家沾道、郑庄子、唐家口、复兴庄、李公楼、郭庄子、姚家台、墙子、沈庄子、和平村、王串场。

1958年9月,河东区所属王串场、墙子街道划归河北区管辖,将其余街道合并成郑庄子、大直沽、大王庄、唐家口、李公楼、沈庄子6个街道办事处和郭庄子人民公社,并将并入河东区的原东郊区大部分地域建成新立村人民公社。

1960年,河东区将原街道办事处全部改建为人民公社,共成立郑庄子、大直沽、大王庄、唐家口、李公楼、郭庄子、沈庄子7个城市人民公社。并将新立村人民公社调整为新立村、小东庄、李庄子、军粮城、万辛庄、荒草坨、赤土7个农村人民公社。1961年将郑庄子人民公社划分为郑庄子、中山门2个人民公社。

1962年1月,天津市恢复郊区建制,将所属7个农村人民公社重新划归东郊区管辖。

1963年,河东区从大直沽、大王庄、李公楼、郭庄子、沈庄子街道划分出大桥道、十一经路、复兴庄、姚家台、和平村5个街道,加上原来的中山门、郑庄子、唐家口3个街道,共设13个街道。

1968年9月,河东区将13个街道合并为8个,即:中山门、大直沾、大王庄、郭庄子、李公楼、沈庄子、唐家口、郑庄子。

1975年8月,河东区从中山门街道划分出部分区域建立二号桥街道。

1979年7月,河东区从中山门、大直沽、唐家口分出广宁路、大桥道、向阳楼3个街道。1981年6月,河东区从李公楼街道分出常州道街道。

1985年7月,河东区从沈庄子街道、向阳楼街道分出和平村、万辛庄2个街道。10月河东区新建香山道、盘山道、昆仑路3个街道。

1986年,河东区区政府驻十一经路。辖郭庄子、沈庄子、李公楼、唐家口、向阳楼、大王庄、大直沽、大桥道、中山门、广宁路、郑庄子、二号桥、常州道、和平村、万新庄、昆仑路、香山道、盘山道18个街道,下设287个居委会。

1988年1月,河东区代管天津涉县铁厂街道。

1995年3月,河东区增设鲁山道街道。

1995年,河东区共设19个街道和一个代管街道,即:二号桥街道、鲁山道街道、盘山道街道、香山道街道、昆仑路街道、常州道街道、万辛庄街道、向阳楼街道、广宁路街道、中山门街道、大直沽街道、郑庄子街道、和平村街道、李公楼街道、唐口街道、大桥道街道、沈庄子街道、郭庄子街道、大王庄街道和代管的天津铁厂街道。

1998年1月27日,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将河东区所辖20个街道调整为18个。即:撤销香山道、盘山道、沈庄子、郭庄子4个街道;将原香山道、盘山道二街道辖区合并组建东新街道;将原沈庄子、郭庄子二街道辖区合并组建春华街道。

2000年,河东区辖13个街道:大王庄街道、大直沽街道、中山门街道、富民路街道、二号桥街道、春华街道、唐家口街道、向阳楼街道、常州道街道、上杭路街道、东新街道、鲁山道街道、铁厂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18年,河东区辖13个街道:大王庄街道、大直沽街道、中山门街道、富民路街道、二号桥街道、春华街道、唐家口街道、向阳楼街道、常州道街道、上杭路街道、东新街道、鲁山道街道、天津铁厂街道,有社区居委会161个、居委会筹委会(筹备组)3个。

街道
大王庄街道大直沽街道
中山门街道富民路街道
二号桥街道春华街道
唐家口街道向阳楼街道
常州道街道上杭路街道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河东区户籍人口722723人(根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总户数291259户。常住人口97.28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8.26‰,人口死亡率24.02‰,人口自然增长率-15.76‰。

2018年,河东区常住人口97.80万人。人口中汉族为主体,另有回、满等40个少数民族。

2021年5月,天津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河东区常住人口为857787人。[4]

政治

区委常委白雪峰、刘涛、张洪政、李鹏旺[9]
区长周波
区委书记范少军

领导信息统计截至2021年1月

经济

综述

2017年,河东区生产总值实现296.31亿元,增长4.5%,可比价增速-0.1%。全区第二产业完成24.46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总量的8.25%;第三产业完成271.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的91.75%。

2017年,河东区完成财政收入379457万元,同比减少35.55%;固定资产投资142.56亿元,同比减少13.6%,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37亿元。;河东区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完成352.6亿元;河东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1279元,同比增长8.3%;河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7.6亿元,其中税收占比达到77.55%。

2017年,河东区营业税收入1660万元,增值税收入67367万元,企业所得税收入29361万元。居民消费性支出31139元,同比增长8.8%。在居民消费八大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烟酒的支出为10389元,占消费性支出的33.4%;用于居住的支出6213元,占消费性支出的20.0%;用于交通通信的支出为3045元,占消费性支出的9.8%。用于衣着、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均呈上升趋势。

2017年,河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达到77.55%。金融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447亿元。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完成352.6亿元,新引进企业和项目2540个,其中亿元企业10家。

2018年,河东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2.5%,财政收入完成29.43亿元,其中税收占比85.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0亿元。

2020年,河东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6亿元,税收比重达到87%,结构明显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

第二产业

2017年,河东区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完成352.6亿元,新引进企业和项目2540个,其中亿元企业10家。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金贸产业园区建设,第一热电厂地块等4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到484亿元,中建六局总部等一批央企签约落地。

2017年,河东区推进金贸产业园区建设,4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到484亿元,一批央企签约落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东分园实现工业产值5.1亿元,全区科技企业总数达到3140家。盘活楼宇面积27.4万平方米,全区50座楼宇实现税收41亿元。新增民营企业7141家,总量达到34671家。63家中小企业完成新一轮转型升级,推动6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3家企业实现挂牌。完成4个地块收储,出让建材仓库地块,推动14个综合性项目建设。

风景

第三产业

2018年,河东区4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12个项目竣工。全年赴京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招商活动34次,成功举办西南地区招商推介会、京津冀青年经济领军人物创新发展大会等多个专场推介会。引进各类企业3639家,其中超亿元企业、项目10个,实现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364亿元。对接3个承接首都功能转移项目签约协议额超过26亿元。商业银行税收超20亿元。20座楼宇8.6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业态升级,品牌调整率达到22%以上。

风景

文化

文化遗产
河东区文化遗产
序号类别项目名称市级批次国家级批次
1传统音乐广陵琴派第三批——
2曲艺天津快板第四批——
3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拦手门武术第一批第三批
4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形意拳(宋派形意拳)第四批——
展开表格

交通

1985年,天津市修建“三环十四射”干道,其中中环线、内环线的东半环均在河东区区界。东兴路、张贵庄路、红星路连通中环;十一经路、新开路连通内环;卫国道、津塘路和张贵庄路成为“十四射”中的射线路。

截至1995年,河东区境内有干线道路29条,总长约67千米,面积150万平方米;一般道路171条,总长约9.4米,面积约75.4平方米。

天津市通莎客运站位于河东区西北部,地铁2号,5号线,津滨轻轨地铁9号线过境,区境主要干道有昆仑路,卫国路,津滨大道等。

社会

文化事业

2017年,河东区文化局以迎庆党的十九大为主线举办104场活动,举办文化“六进”公益讲座63场;街道文化站达标率为92%,社区文化活动室达标率为81%,全区152个社区文化室设立图书角、配备了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益岗;打造建设在商业综合体内的公共图书馆;河东区数字图书馆自有数字资源量达到70TB;组织天津市第九届暨河东区第十一届家庭文化艺术节活动。

2017年,河东区举办公益讲座72场;公益展览37场;公益培训428次;文化活动182场。与北京市、河北省等十余个地市文化部门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建立起文化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成功策划并举办“京津冀家庭戏曲、曲艺大赛”、“传承好家风——天津、内蒙古、贵州三地摄影展”等特色文化活动共计20场。

2017年,河东区制定《河东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成两家文化企业的评估奖励工作;以“文化+”系列讲堂为载体,举办10场讲座;创新思路打造“o2o”非遗文创模式。

2017年,河东区共出动执法人员1405人次,检查经营单位562家次,办结案件24起,罚款4.15万元,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300余册,维护了正规出版物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2018年,河东区举办第九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第五届直沽文化旅游节和2018京津冀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巡展;文化馆建设主体封顶,嘉华图书馆二期及10个街道图书分馆投入运营;推进档案馆库达标建设,完成《河东区志(1979~2010)》复审工作。

教育事业

2017,河东区与宁县和迭部县对口帮扶工作稳步推进,引进北京教育资源,同时开展教育资源向河北省输出,实现教育交流、资源共享。

2017年,河东区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新建1所小学校区和1所幼儿园,提升改造4所幼儿园;35名教师被评为天津市学科领航教师;区教育局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2018年,河东区完成社区配套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工建设,一〇二中、天铁二中被评为市级特色鲜明学校,七中、四十五中品牌高中建设顺利推进,中高考成绩较好。启动学科领航教师培养工程,建立教育人才培养新高地。

河东区部分高校
类别学校列表
高等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天津音乐学院
部分中学天津市第七中学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天津市第一〇二中学
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天津铁厂第二中学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学
天津市第八十二中学天津市第九十八中学天津市第八中学
科技发展

2017年,河东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完成133%,市内六区排名第一,累计达3140家;新培育规模过亿元企业3家,完成150%,累计达39家;11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完成220%,累计达54家;5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完成200%,1家企业实现挂牌上市。

2017年,河东区万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提升至12.7件;完成29家专利试点位的申报、考核及结项;服务企业成功申报天津市专利项目及申报天津市专利试点园区;为第一家全国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五十四中学授牌,第二实验小学成功申报2017年度市级知识产权示范校,已获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授牌。

2017年,河东区科普基地建设列入全区二十项民心工程;建成“科普e站”74家;启动“科普大篷车校园行”活动,向广大师生展示多领域的科普展品;围绕“科技强国创新圆梦”主题举办第31届科技周,面向全区开展70多项科学传播活动;全区开展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186余项,完成市科协下达的任务。

2018年,河东区新增科技企业178家,其中规模过亿元企业3家,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2家;金贸产业园区新注册企业78家;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26亿元;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5618名各类人才落户我区;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建成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转型企业187家,全年新增民营企业4372家,新增民营企业集团2家;推动5家企业完成股改。

医疗卫生

2017年,河东区组建“专家工作室”6个,与医联体内市属公立医院进行项目对接;建立88间家医工作室、161个家医服务团队,签约28.5万人,覆盖率31.3%;重点人群签约16.6万人,覆盖率60%;高血压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6.7万人,规范管理率79.3%;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2.6万人,规范管理率79.2%;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竣工;建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天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实施。

2017年,河东区完成妇女病免费体检和备孕妇女免费孕前优生检查10941人次;完成孕优检查1150对,完成率115%。承担1000例国家“十三五”课题出生队列研究项目,完成区域儿童死亡病例评审,有效控制儿童死亡率;全面落实天津市妇女儿童促进计划20项政府惠民项目,12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出生人口信息采集到位率99.97%。为育龄群众依法生育登记6708例,再生育审批106例。共有“特扶”家庭4033人,其中失独家庭1557人,发放“特扶”金2122.68万元。

2017年,河东区完成5家“健康单位”建设;建立健康小屋17家,实现街域100%全覆盖;创建健康社区54个、健康学校5所、健康餐饮5家;完成富民体育公园“健康主题公园”、桥园公园健康一条街和健康步道建设。河东区代表天津市承接“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胆固醇管理项目”,承接“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完成筛查12071人。

2017年,河东区组织开展春季灭鼠和密度监测工作,鼠密度下降率为81.25%,达到国家标准;开展夏季灭蚊、灭蝇和灭蟑,病媒生物防治水平较往年有所提升。

2017年,河东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8.5万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取得成效。

2018年,河东区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和非法行医专项治理,实施区域智慧门诊项目,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医联体专家工作室”全覆盖,完成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创建工程;家庭医生有效签约近30万人,深化续约履约服务,提供特需上门医疗服务1.5万人次。

体育事业

2017年3月至11月期间,河东区举办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九运会在河东区体育中心、部分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健身场馆举行;选出河东区绿色健身站点10个,参加2017年天津市“绿色健身站”的评选工作,使我区市级绿色健身站达到50个以上;在12个街道70个社区安装室外体育健身器材547件。

2017年,河东区完成全运会河东区火炬传递任务;完成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群众羽毛球比赛组织工作;完成“全运会”开幕式2000名观众组织工作;组织河东区3000人次社会群众观看全运会的赛事活动。

截至2017年,河东区有在训运动员323人,注册运动员总计1476人;上半年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项目获得:国家级第五名1个,市级第一名1个、第二名3个、第五名1个。3月份通过国家体育总局认定,取得“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称号。

2018年,河东区参加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举办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10余项;为社区新装、维修健身器材1700余件,河东体育场改扩建主体工程进场施工。

社会保障

2017,河东区实施“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取消10项行政许可事项,减少99件行政许可申请材料;实施19家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对78家区属国有企业进行清产核资,17家启动了出清出让程序;扎实开展“双万双服”活动,累计解决线上问题1324件,线下问题579件,问题收集率名列全市第一,按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2017,河东区全年支出比重达78.7%。新增就业4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住房保障受益群众累计达到10万户。发放各类救助金、补贴2.8亿元;创建12个市级美丽社区;新建2个、转型升级16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东新街道被国家三部委评为全市唯一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

2018年,河东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18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15家区属国有企业出清出让,完成区房管局等单位政企分开、事企分开改革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制三化”制度改革,完善联合审批,“五减”改革减少政务服务事项87项、取消申请材料619件、取消审批环节24个、减少证照28个、压缩办理时限679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减少群众和企业各类办事证明309项;扎实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落实“天津八条”“河东九条”,成立河东区服务企业家办公室,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各级领导包联、走访活动,解决问题2505件。

2018年,河东区完成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的相关任务,实施河东区45项民心工程;实现新增就业4.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4万元;建成9家大学生孵化基地,扶持创业1309人;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239件;全年累计发放低保、低收入保障金1.86亿元;连续8年开展为残疾人办10件实事活动;全区已有22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对社区服务办公用房和为民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创建了13个市级、9个区级美丽社区;改造5个菜市场,恢复4个菜市场功能,引进“农鲜超市”“蔬菜大篷车”、早餐示范店等一批社区商业便民设施;完成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任务,做好对退役军人的优抚解困工作;打掉6个黑恶势力团伙;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5%,化解74件历史积案;解决产权证历史遗留问题,2670户居民实现安居梦。深入企业排查2.15万次,整改隐患4732项;启动“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建立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对全区3527台注册在用电梯开展专项安全治理,;全年火灾数量同比下降32%,直接财产损失下降84%;加强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

基础设施

2017年,河东区完成“1+4”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累计完成8.3万平方米棚改任务,开工建设一批定向安置房;实施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三年改造,对11个片区、78万平方米房屋进行综合维修,对20个片区中楼体外檐、电梯等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排险抢修;对5个小区的二次供水实施改造,推进唐口二号路、劳动道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提升了6座垃圾转运站和20座环保公厕;完成9条重点道路立面整修、3条精品道路整治,新建提升绿化面积35.8万平方米;全年累计拆除违法建设24.5万平方米;关停12家散乱污企业;实现散煤清零和清洁能源替代全覆盖。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年均浓度实现双降,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588件问题全部按时办结。

2018年,河东区成立区规划委员会,做好与市总规编制衔接工作;配合建设华昌道立交桥项目,改造新阔路卡口断头路,完成164条道路、27片里巷、900公里管道提升养护,完成管网改造,解决低洼淹泡问题;推进钢渣山等3个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建设;9个地块具备出让条件;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8.49万平方米,累计完成16.93万平方米;在建保障房项目实施;完成232个片区、80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功能性改造任务,对51万平方米严损房进行排险修缮,河东区被天津市评为“2018年度旧楼区长效管理工作优秀区”,鲁山道街道被评为“旧楼区长效管理十佳街镇”,常州道街道被评为“旧楼区长效管理示范街镇”;实现环卫道路扫保市场化,实施“一团四线”市容整体提升工程,完成十一经路、卫国道等道路沿线6.1万平方米街景立面整治,新增和提升绿化面积22万平方米,万新公园海绵城市项目投入使用,拆除违法建设52万平方米,取缔23个占路市场,在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考核中由一般档次提升到优秀档次;开展大气综合治理攻坚战,完成对12家“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和监管,完成35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任务,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3%,达标天数比例达到55.6%;落实各级河长责任制,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治理,对长年污染的护仓河进行综合整治,全区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施汪庄子、一热电地块土壤治理修复工程,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顺利推进。

旅游

风景名胜

风景

河东区大直沽商贸文化旅游区,是天津市政府确定的发展天津海河经济的重要开发节点之一,“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大直沽地区是天津市的发祥地。

荐福观音寺

荐福观音寺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27号,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荐福观音寺是由佛教荐福庵异地重建的新道场。位于小孙庄的荐福庵原是周馥的家庙,是河东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常住尼僧20人。

风景

海河公园

海河公园位于海河西岸,东岸自狮子林桥至月牙河,西岸自金钢桥至四新桥,1983年9月建成。1985年邓颖超为青年园题写了园名,1986年李先念视察海河公园题写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碑文,海河公园已成为天津的旅游热点之一。

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占地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天津市第一座遗址类博物馆,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主体建筑中央为元明清大殿基址,周围设两层展厅。展览的主题为“海洋的旋律”,以二百余件出土文物及与海洋文化、妈祖文化有关的船舶、建筑等复原模型和三百幅图片。

元朝海运的兴盛,促使了中国北方地区第一座妈祖庙——大直沽天妃灵慈宫(1281年~1284年)的诞生,它比建于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卫城早100多年,与福建湄洲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并称为中国三大妈祖庙。

风景

143次播放01:06“馆”中窥城:从天妃宫遗址看天津历史文化变迁

获得荣誉

2019年11月,天津市河东区获得“‘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称号。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

2021年1月,入选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名单。

2021年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

2021年2月1日,被表彰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2月,入选拟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