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钠,一种有机化合物,苯甲酸的钠盐,又称安息香酸钠。多为白色颗粒,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性,易溶于水和乙醇、甘油、甲醇,密度为1.44克/立方厘米,熔点122.4°C,沸点249.3°C(101.325干帕大气压下),折射率为1.504。[1]

苯甲酸钠的急性毒性较小,只是在人体肠道的酸环境下可转化为毒性较强的苯甲酸,摄入过量的苯甲酸及其钠盐,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2]

中文名

苯甲酸钠

分子量

144.12

别名

安息香酸钠

外观

鳞片状或针状结晶

熔点

122.4℃

沸点

249.3℃

化学式

C7H5NaO2

外文名

Sodium benzoate

水溶性

易溶于水

闪点

121-123℃

应用

防腐剂

特性

空气(特别是热空气)中微挥发

CAS号

532-32-1

密度

1.44g/cm³

产品性状

苯甲酸钠大多为白色颗粒,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性;易溶于水(常温)53.0g/100ml左右,PH在8左右;苯甲酸钠也是酸性防腐剂,在碱性介质中无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最佳PH是2.5-4.0,在PH5.0时5%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是很好。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从而起到食品防腐的目的。

产品用途

苯甲酸钠是中国食品行业常用的广谱防腐剂,天然存在于蓝莓、苹果、李子、小红莓、蔓越莓、梅干、肉桂和丁香中。在酸性环境(pH2.5~4.0)中,对酵母菌、霉菌及部分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防腐机理是亲油性较强的苯甲酸钠进入细胞膜内,干扰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而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苯甲酸可酸化细胞内的碱储,抑制细胞呼吸酶系的活性,进而阻止乙酰辅酶A进行缩合反应。

苯甲酸钠在正常用量范围内对人体无毒害作用,是较安全的防腐剂。被机体摄入后,通过生物转化作用,与甘氨酸结合成为尿酸,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葡萄糖苷酸,最终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不在体内蓄积。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体每日最大允许摄入量为5毫克/千克体重(以苯甲酸计)。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苯甲酸钠可应用的食品及最大使用量(克/千克,以苯甲酸计)如下:风味冰、冰棍类(1.0),果酱(罐头除外,1.0),蜜钱凉果(0.5),腌渍的蔬菜(1.0),胶基糖果(1.5),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0.8),调味糖浆、醋、酱油、酱油、酱及酱制品(1.0),浓缩果蔬汁(浆)(仅限食品工业用,2.0),复合调味料(0.6),半固体复合调味料、液体复合调味料(1.0),果蔬汁(浆)类饮料、蛋白饮料、茶、咖啡、植物(类)饮料(1.0),碳酸饮料、特殊用途饮料(0.2),配制酒(0.4),果酒(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