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元贞,男,1906生,字季甫,号难老园、天下好事者,广东兴宁宁新人,曾担任北京大学日语系、长春大学(后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山西大学文史系教授。

1993年逝世。

人物生平

罗元贞(1906—1993),字季甫,号难老园、天下好事者,广东兴宁宁新人。1929年起,先后在上海社会学院、北平大学等院校学习。次年,由中共党员伍扬俊(兴宁人)介绍加入共产国际外围组织——红色国际互济会,后被该总会派任长江工作巡视员。1932年冬回到家乡,次年春应聘为兴宁县立一中国文教员,并将带回的《共产党宣言》、《莫斯科印象记》及“左联”等文艺书刊,秘密传给学生阅读。1934年春,在县立一中组织“三四读书会”,不少学生由此接受进步思想而走上革命道路,还与教师傅思均创办进步刊物《微光》(后改名《微言》),宣传进步思想;冬,受到国民党兴宁县党部的警告,被校长袁荫庭解聘。1935年,赴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文学院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担任《时事日报》总编辑,并参加兴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宣传抗日救亡。

1939年以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日语系、长春大学(后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山西大学文史系教授。1951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武则天问题批判》,史学界从此开始对武则天进行认真研究和重新评价。他对诗词有较深的研究,著有《诗词漫话》、《通用诗韵》、《龚自珍之情诗》、《龚定庵之情诗与情人》、《对联集锦》、《难老园诗词选》、《错字考查》、《武则天研究》、《武则天集》(与人合编)、《武则天评传》等,以及立论新颖的文史论文多篇。

“一字之师”由来

新中国建国初期,在东北大学执教的罗元贞教授看到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仅3年时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禁喜从心起,在1952年元旦向毛泽东同志写信贺年。同时,在信中建议毛主席将《七律·长征》中第五句“金沙浪拍悬崖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因为这首诗“五岭逶迤腾细浪”中,已有一个“浪”字,在同一首诗中,出现相同的两个字,一向为诗家所忌。不到半个月,毛泽东同志就亲笔给罗元贞教授回信:

元贞先生:

1月1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此复。顺颂教祺。

毛泽东

1952年1月9日

果然,那首诗正式发表时,“浪拍”已改为“水拍”。1958年12月,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对自己的诗所作的批注中写道:“浪拍:改水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因此,后来人们称它为毛泽东诗词的“一字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