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县,隶属于江西省吉安市,地处赣中南吉泰盆地腹地,居赣江中游,北倚吉安县和青原区,西连永新县、井冈山市和遂川县,南与万安县接壤,东南与兴国县相邻,南北最长处约57千米,东西最宽处约102千米,全县面积2495平方千米,辖23个乡镇场、279个行政村、30个社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泰和县常住人口为467807人。

泰和县古称西昌,于东汉末年建县,因“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得名,有“声名文物之邦”的荣誉。泰和文化是庐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科取士以来共产生状元3名、榜眼4名、探花4名、进士399名。泰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有开国将军18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5749名。革命胜迹有白云山战斗指挥所、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马家洲集中营、三十都秋收暴动动员大会旧址等。

2021年,泰和县GDP为235.28亿元,名义增速16.26%。[12]

中文名

泰和县

车牌代码

赣D

别名

文章节义之邦、中国乌鸡之乡

地理位置

赣中南吉泰平原

面积

2495 km²

人口

46.78万人(2020年)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202.37 亿元(2020年)

电话区号

0796

政府驻地

澄江镇嘉禾大道

下辖地区

15个镇、6个乡

外文名

Taihe County

邮政区码

343700

火车站

泰和站、泰和东站(货运三等站)

著名景点

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著名人物

萧镃

行政区划代码

360826

友好城市

浙江省温岭市

民系

江右民系

GDP

235.28亿元(2021年)

历史沿革

泰和古为扬州南境,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秦属九江郡;

西汉为庐陵县境,东汉建安四年(199年)置西昌县,为庐陵郡治,故城在今县城西1.5千米。

三国吴末,析西昌置东昌县(今吉安县永和镇),属庐陵郡。

晋朝太康元年(280年),庐陵郡治迁石阳(今吉水县东北10千米),西昌属之。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复置西昌县。开皇十年,废西昌,并东昌、遂兴(今遂川、万安)、广兴(今莲花)、永新等地置安丰县;开皇十一年(591年),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更名泰和县,属吉州(后称庐陵郡),泰和之名始此;大业八年(612年),因安丰治非津要,仍徙至西昌故城,属庐陵郡。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置南平州,领泰和、永新、广兴、东昌四县,泰和为州治;武德八年(625年),废南平州,并永新、广兴、东昌三县入太和县(改泰为太),属吉州;贞观元年(627年),吉州属江南道。贞观五年(632年),西昌因兵祸,县治复徙安丰旧治;显庆三年(657年),析太和复置永新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吉州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太和属庐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庐陵郡复改吉州,太和属之;乾元三年(760年),县治移白下驿西(今实验小学内),属吉州。

南唐保大元年(943年),析太和地置龙泉场,后升为县(今遂川县)。

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太和县升为太和州,属吉安路。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泰和县,属吉安府;清袭明制。

民国元年(1912年),泰和县衙改为泰和县署;民国三年(1914年),泰和县为庐陵道所辖,民国九年(1920年),泰和县直隶江西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泰和县属江西省第九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泰和县属江西省第三行政区;民国二十七年(1939年),日军进占南昌,江西省政府陆续迁至泰和,成立临时省会。

1949年7月28日,泰和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苏溪镇梅陂水渠主坝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省政府主持开工复修梅陂。

1950年4月5日,驻军解放军炮兵营改编为泰和县中队。

1951年,组建康复医院,治疗抗美援朝伤病员。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来县访问。

1953年,中共泰和县委在县城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4年,2月,万安所属上宏、苏溪2乡划归泰和。4月,在县城召开泰和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55年,7月,在县城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泰和县首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56年,6月,泰和县第一座水电站白土乡水口村水力发电站开工。(9月竣工,装机12千瓦)

1958年,7月,泰和至井冈山公路正式通车。

1965年,5月,毛泽东主席由井冈山经泰和至吉安。

老营盘水库

1969年,动工兴建老营盘水库。

1970年,泰和机场(今井冈山机场)开工兴建。1973年竣工。

1972年,邓小平视察井冈山糖厂(今泰和糖厂)、泰和拖拉机制造厂。

1978年,在上田设立泰和鸡原种场,进行泰和鸡保种工作。

1980年,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

1982年,泰和酒厂研制的白凤乌鸡补酒被选为国家外交部礼品酒。

1983年,千烟洲被列为江西省吉泰盆地红壤丘陵开发试验研究中心。

1988年,11月,泰和大桥工程开工。

1996年,京九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过境泰和县设站,名井冈山站。

2001年,12月,曾庆红在泰和考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006年1月1日起,井冈山站正式更名为泰和站。

2008年10月14日,习近平在泰和县禾市镇熊瓦村考察调研,和收割稻谷的农民一起打稻谷,与村民一起拉家常,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7]

2009年9月24日,李克强到泰和县禾市镇丰垅村粮食高产示范田调研,与农民拉起家常,算起投入产出账,认真倾听群众的建议。[8]

2012年泰和工业园成为江西省第一批重点省级工业园区,[1]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达104亿元,同比增长12.5%;财政总收入突破13亿元,达13.58亿元,同比净增2.48亿元,增长22.3%。

国务院2012年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2],泰和作为中央苏区县,2013年开始国家安排国家工商总局对口支援泰和县。[3]

2016年12月23日,泰和撤县设市审议通过。

泰和·龙江新区·天虹

2017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7.87亿元,增长9.4%;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达20.89亿元,增长8.1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5亿元,税占比调整为78.1%,提高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5亿元,增长1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4%,外贸出口增长51%。[4]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吉泰盆地中心的吉泰平原,位于东经114°17′~115°20′,北纬26°27′~26°58′之间,东南毗兴国县,西连井冈山市、永新县。泰和县东西长105千米,南北宽57千米,总面积24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泰和县境内地貌多样,山地面积占16%、丘陵面积占54%、河谷平原面积占30%,吉泰平原(泰和境内部分)为泰和最大的平原。泰和县境内地形以赣江河谷地为基准,四向延伸逐级高起,形成东南部和西部高起,中间递降,呈东北~西南向的盆地地貌。泰和县最高点为十八排主峰,海拔1176米,最低点为万合镇昌北洲地,海拔45米,平均海拔91米。

气候

泰和县年均日照1756.4小时,气温18.6℃,无霜期281天,降雨量1726毫米,光能充足,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丰沛,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水文

赣江贯穿泰和县中部,过境河段长59.1千米,仙槎河、仁善河、牛吼江、禾水、蜀水等11条支流均汇归赣江,构成羽状的赣江水系,总集雨面积1.1万平方千米。地表水多年平均总量达22.44亿立米,过境客水量多年平均达380.93亿立米,水能理论蕴藏量6.75万千瓦,现有各类蓄水工程2673座,其中大(二)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3座。

自然资源

水资源
  • 地表水

泰和县境内共有水面16.9157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23%。其中水塘、水库、水渠水面6.9523万亩,占总水面的41.1%;河流水面8.3914万亩,占49.61%;古河道水面1.572万亩,占9.29%。在河流水面中,赣江水面3.0623万亩,占总水面的18.1%。境内过境客水量多年平均为380.93亿立方米,境内产水量多年平均为22.44亿立方米。境内产水,除山区可有效利用外,丘陵、平原区由于很快形成地表径流汇入馈江,利用率值较低。各中、小河流过境客水量13.62亿立方米,境内山区部分产水8.22亿立方米,共计21.84亿立方米,构成县内可以有效利用的地表水资源。

  • 地下水

泰和县境内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属寒武纪、震旦纪、泥盆纪、奥陶纪构造裂隙弱水区。万安断裂通过境内,钻单孔出水量为日平方公里200吨;县境东西两侧山区,由于河流切断很深,河床比降大,地下水直接补给河流;有集中开采价值的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区,河谷平原冲积层的潜水赋存于河谷及湖盆砂砾石中,水量大,水质好,埋藏浅,易开采;山麓、坳脚多有泉水分布,水清、甘冽,蕴藏量不大;地下水径流量为6.42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为4.7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为1.72亿立方米,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为0.6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51739.98公顷(77.61万亩)。其中,水田44679.54公顷(67.02万亩),旱地7060.44公顷(10.59万亩)。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36350.04公顷(54.53万亩),位于2~6度(含6度)的耕地12625.88公顷(18.94万亩),位于6~15度(含15度)的耕地2622.49公顷(3.93万亩),位于15~25度(含25度)的耕地114.2公顷(0.17万亩),位于25度以上的耕地27.37公顷(0.04万亩)。

(二)园地5247.32公顷(7.87万亩)。其中,果园4050.63公顷(6.08万亩),茶园407.26公顷(0.61万亩),其他园地789.43公顷(1.18万亩)。

(三)林地164143.61公顷(246.21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29566.12公顷(194.35万亩),竹林地19773.73公顷(29.66万亩),灌木林地1402.76公顷(2.10万亩),其他林地13401公顷(20.10万亩)。

(四)草地2655.21公顷(3.98万亩)。其中,其他草地2655.21公顷(3.98万亩)。

(五)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482.55公顷(21.72万亩)。其中,建制镇用地2375.18公顷(3.56万亩),村庄用地11300.94公顷(16.95万亩),采矿用地615.06公顷(0.92万亩),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91.37公顷(0.29万亩)。

(六)交通运输用地6122.85公顷(9.19万亩)。其中,铁路用地371.09公顷(0.56万亩),公路用地2191.73公顷(3.29万亩),农村道路3405.73公顷(5.11万亩),机场用地154.3公顷(0.23万亩)。

(七)湿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020.82公顷(30.04万亩)。[13]

生物资源

泰和县森林覆盖率达61.6%,森林蓄积量达630万立方米,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30余种。高等植物资源有25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树达89种,是江西省木材重点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

泰和县境内已发现钨、石灰石、瓷土、型砂和石膏等20余种矿种。其中钨矿总储量130万吨,品位1.5%;石灰石、瓷土、型砂分布广,储量大;南溪石膏矿品位达95%以上。

行政区划

泰和县政区图

泰和县辖16个镇、6个乡、2个场(澄江镇、碧溪镇、桥头镇、禾市镇、螺溪镇、石山乡、南溪乡、苏溪镇、马市镇、沿溪镇、塘洲镇、冠朝镇、上模乡、沙村镇、水槎乡、上圯乡、老营盘镇、中龙乡、小龙镇、灌溪镇、苑前镇、万合镇、武山垦殖场、泰和垦殖场),县政府所在地澄江镇是泰和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北距南昌市区262公里、吉安市区42公里,西上井冈山市区114公里。

截至2020年3月,泰和县辖15个镇、6个乡、2个场。县人民政府驻澄江镇嘉禾大道。

辖区详情
澄江镇桥头镇禾市镇螺溪镇苏溪镇
马市镇塘洲镇冠朝镇沙村镇老营盘镇
小龙镇灌溪镇苑前镇万合镇沿溪镇
石山乡南溪乡上模乡水槎乡上圯乡
中龙乡武山垦殖场泰和垦殖场

人口民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泰和县人口情况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总数

全县常住人口总数为467807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县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1222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44418人,减少8.67%。

二、户别人口

全县共有家庭户153155户,集体户8347户,家庭户人口为420515人,集体户人口为4729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4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64人。

三、性别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38248人,占总人口的50.93%;女性人口为229559人,占总人口的49.0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7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81。

四、年龄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1608人,占总人口的26.00%;15-59岁人口为261709人,占总人口的55.94%;60岁及以上人口为84490人,占总人口的18.0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8994人,占总人口的12.6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5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2.4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08个百分点。

全县人口年龄构成
年龄人口数比重
总计467807100.00
0-14岁12160826.00
15-59岁26170955.94
展开表格

五、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739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522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054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7065人(以上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4042人上升为5857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272人上升为1394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2496人下降为40732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9477人下降为29299人。

全县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3年。

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60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5290人,文盲率由3.3%下降为1.20%。

六、城乡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37651人,占总人口的50.8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0156人,占总人口的49.2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53586人,乡村人口减少9800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87个百分点。

经济

综述

2020年,泰和县实现生产总值202.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96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93.44亿元,同比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80.97亿元,同比增长3.1%。三次产业比例由2019年的13.03∶47.01∶39.96变化为2020年的13.82∶46.17∶40.01。

2020年,泰和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5.03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税务部门完成18.88亿元,同比下降4.6%;财政部门完成6.15亿元,同比增长24.5%。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3亿元,同比增长8.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6.5亿元,同比下降1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4亿元,同比下降37.2%;教育支出10.7亿元,同比增长0.6%;科学技术支出1.19亿元,同比增长0.8%;农林水支出5.69亿元,同比增长16.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5.69亿元,同比下降39.8%。

2020年,泰和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0.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5.03亿元,同比下降4.6%。

2020年,泰和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万元,同比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9万元,同比下降1.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779元,同比下降3%;衣着支出867元,同比增长0.1%;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743元,同比下降45.3%;医疗保健支出1583元,同比增长11.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986元。同比增长7.3%;交通和通讯支出4205元,同比增长63.2%;居住类支出2877元,同比下降39.3%;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876.6元,同比增长89.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万元,同比增长7.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1万元,同比增长8.2%,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485元,同比增长17.6%;衣着支出744元,同比增长27.7%;居住支出2822元,同比下降6.7%;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484元,同比增长9.3%;交通通信支出1115元,同比下降7.4%;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495元,同比增长28.1%;医疗保健支出885元,同比下降10.2%;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146元,同比下降6.7%。

2021年,泰和县GDP为235.28亿元,名义增速16.26%。[12]

第一产业

2020年,泰和县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6%。其中:农业产值23.47亿元,同比增长3.3%;林业产值5.06亿元,同比增长4.6%;牧业产值20.28亿元,同比增长0.7%;渔业产值4.64亿元,同比增长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8亿元,同比增长7.3%。

2020年,泰和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87万公顷,同比下降2.5%。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66万公顷,同比下降1.9%;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29万公顷,同比下降6.6%;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48万公顷,同比下降2.3%。

2020年,泰和县粮食产量55.68万吨,同比增长1.03%;油料产量2.63万吨,同比下降7.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1.98万吨,同比增长2.1%。

2020年末,泰和县生猪存栏36.53万头,同比增长91.2%;全年生猪出栏44.35万头,同比下降7.6%;年末牛存栏19.86万头,同比增长2.95%;全年牛出栏14.48万头,同比增长19.2%;年末家禽存栏77608百羽,同比下降6.5%;全年家禽出栏274629百羽,同比增长32.4%。全年肉类总产量91878吨,同比增长6.9%。水产品产量2.66万吨,同比增长2%。

2020年末,泰和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3.66万千瓦,同比增长1.8%。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1万吨,同比下降10.8%。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086吨,同比增长16%。有效灌溉面积56.75万亩,同比下降1.6%。

第二产业

2020年,泰和县工业增加值81.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0.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9%;增加值同比增长5.1%。2020年,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5.51亿元,同比增长28%;现有投产工业企业135户,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71.66亿元,同比下降2.4%;营业收入284.98亿元,同比下降0.1%;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08.1亿元,同比增长56.1%。

2020年,泰和县本地注册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6家,完成总产值14.45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营业收入9.16亿元,同比下降0.3%;营业利润3790万元,同比下降1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2.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4%。

第三产业

2020年,泰和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4.06亿元,同比增长4.3%;零售业商品销售额45.68亿元,同比增长4.6%;住宿业营业额0.61亿元,同比下降7.3%;餐饮业营业额7.56亿元,同比下降3.9%。

2020年,泰和县游客总接待量424.38万人次,同比下降14.96%。旅游总收入46.68亿元,同比下降14.95%。

2020年,泰和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83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出口2.49亿美元,同比下降25.44%;进口4.33亿美元,同比增长55.8%。实际利用外资1.17亿美元,同比增长7.5%;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72.19亿元,同比增长9.1%。

2020年,泰和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

2020年,泰和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441.86万元,同比增长3.9%。电信市话年末用户1.89万户,同比增长45.5%;农话年末用户0.23万户,同比下降81.9%。年末手机用户12.94万户,同比增长25.9%。年末移动通信用户27.7万户,同比下降2.1%;年末联通通信用户6.6万户,同比增长1.5%。

2020年末,泰和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2.78亿元,比年初增加8.96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住户存款230.5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39.65亿元,广义政府存款42.55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6.37亿元,比年初增加21.31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短期贷款85.52亿元,同比增长14.6%;中长期贷款134.86亿元,同比增长9.9%。

文化

文物古迹

泰和县有古塔25座、古桥35座、古祠518栋、牌坊37座、古庙17座、古文化遗址10余处、古墓7处;革命胜迹有白云山战斗指挥所、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马家洲集中营、三十都秋收暴动动员大会旧址等。

  • 白口城遗址

白口城遗址位于泰和县城西南3公里赣江南岸,城址面积23万平方米,形状呈倒梯形,分为内外城。外城全长1941米,除西北部部分损毁外,大部分保存完好。内城平面呈方形,处在城内北侧,全长861米,面积4.3万平方米。外城现存7处豁口,西北角、南正中及北上中3处豁口,为城门;2006年6月,白口城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快阁

快阁座落在泰和县城东隅泰和中学内,始建于唐乾符元年(874年),旧名慈氏阁,北宋初知县沈遵更名快阁。快阁历经四次兵火六次重修五次重建。1973年,快阁被龙卷风摧毁,1984年重建,但未能竣工。占地约1225平方米(比原扩大2倍),通高约24米(比原加高4米)。为泰和县西昌八景之一,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泰和县委、县政府投资1.2亿元重新修缮快阁、征收周边33栋民房,腾出空地100亩建设快阁体育文化公园。

金山岭遗址座落在螺溪镇黄洲村委槎源村南约200米的丘陵中,南临禾水河。因烧窑取土,地下的古代遗物都暴露在地面上,采集有残石刀、陶鼎(鬲)足及方格纹、米字纹陶片。经考古鉴定,属战国遗址,为证史、补史提供了实物资料。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府山城遗址

府山城遗址位于沙村镇学士里山上,东连319国道和丘陵,西、南临云亭河,土城,为南朝(陈)筑,“陈置隋废”(县志载)。土城中暴露的古代遗物有石铲(残)和回字纹、云雷纹等陶片。经考古鉴定,属西周遗址,其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1984年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泰和县部分文物保护单位
老营盘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白云山战斗指挥所县委县苏旧址马家洲集中营
南无桥(沿溪镇潋溪村“南无阿弥佗佛”)龙头山塔(又叫狗子脑塔,明代列为西昌八景之一)槎滩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创筑最早规模最大的古建水利工程)杨士奇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宰相墓)
尹直墓(尹直,弘治间入内阁(副宰相),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萧彦祥墓罗钦顺墓(上模乡油居村委桃岗村南150米的山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子章墓:座落在上模乡讴里村委林川村后井坑山上。郭子章,冠朝镇冠朝村人,官至兵部尚书,谕祭,赠太子少保,谥文定)
曾彦墓(位于泰和县沙村镇新华村委三山里村山垇里。曾彦,今泰和沙村南坑人,成化十四年(1478)状元及第,大魁天下,为泰和县三状元之一)陈循墓(位于澄江镇龙门村委康家组陈家山上。陈循,泰和县三状元之一,明朝宰相,辅弼五代皇帝)周矩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矩后唐天成二年(927)进士)飞锡桥(座落在碧溪镇江边村西北约1公里处的泰井公路旁。因桥西北建有飞锡阁而得名。南宋嘉熙年间江边村李氏建)
方言

泰和县方言主要为赣语。赣语分布于泰和县全境:澄江镇、禾市镇、螺溪镇、石山乡、南溪乡、苏溪镇、马市镇、沿溪镇、塘洲镇、冠朝镇、上模乡、上圯乡、灌溪镇、苑前镇、万合镇、武山垦殖场、泰和垦殖场;赣语泰和方言按口音不同大致可分为5个小片。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桥头、碧溪、老营盘、中龙、小龙、水槎、沙村等乡镇。

特产1756次播放03:23泰和乌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营养药用价值最高的乌鸡丨致富经380次播放02:33庐陵百味丨带你去泰和,找世界上最好吃的萝卜! #庐陵百味 #美食309次播放04:40是心心念念的泰和早酒呀 #泰和早酒 #民间传统美食

泰和县的土特产品有泰和乌骨鸡、冠朝猪、竹篙薯,以及甘蔗、红瓜子、油茶、百合、车前子、蜀口茶和传统加工产品酱菜、豆豉、木雕工艺品、土纸等。

交通

泰和县铁路有京九铁路、衡茶吉铁路、昌赣高速铁路,公路有105国道、319国道,高速公路有大广高速公路、泰井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井冈山机场距离泰和县城15千米。

2020年末,泰和县域铁路里程97.48千米,公路里程3162.64千米,高速公路里程164.43千米,水运航道里程91.5千米。

2020年末,泰和县营业性汽车拥有量3921辆。其中载客汽车73辆,1887客位;载货汽车3848辆,5.78万吨位。

泰和县交通图

2016年末县域铁路里程78.37公里,公路里程2398.07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47.366公里,水运航道里程91.5公里。

年末汽车拥有量4888辆。其中载客汽车150辆,3739客位;载货汽车4738辆,54442吨位。

1932年修建了境内第一条公路--赣粤线泰和段。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通过发动群众进行大规模建设,开始实现乡乡通公路。

自1996年京九铁路通车开始,作为区域交通中心,泰和县的对外交通获得大发展的机会,经过赣粤高速公路、泰井高速公路、G72泉南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公路、吉安绕城高速的修建和井冈山机场的扩建,迅速构建起包括航空、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在内的现代交通网络,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泰和县已经实现了村村通三级公路。泰和力争重新拥有历史上交通枢纽的地位,争得泰和在全国交通领域中的应有地位。

京九铁路贯通泰和县65公里,在县境内设有3个车站,位于县城新区的泰和火车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县级火车站,辐射旅游胜地井冈山及周边三县一市,为赣中南物资主要集散地。

G105、G319国道在县城纵横交汇,呈十字状贯穿泰和县;赣江由南而北纵流全境,上溯赣州,下达长江中下游各大中城市;

井冈山机场距县城西郊15公里,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村村通公路三年决战工程顺利实施。泰和县基本形成以京港台高铁、京九线为主干,承南接北,水陆空并进的高标准立体交通网络。

民航

泰和井冈山机场(又名泰和机场、井冈山机场)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的泰和县螺溪镇境内。因螺溪镇原名三都乡,该机场又常被称为“三都机场”。

泰和机场(又名三都机场)始建于1970年,1973年竣工。2004年泰和机场更名为井冈山机场,并进行第1次扩建,2010年进行第2次扩建,2015年进行第3次扩建。井冈山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100万人次,年客机起降能力12821架次,年货邮吞吐能力3500吨。井冈山机场的进出港航班可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南京、厦门、长沙、合肥、南宁、成都、重庆、昆明、天津、西安等城市;

铁路

城市轻轨

吉泰走廊轻轨已经开始规划建设。

300km/h以下低等级铁路

1996年京九铁路通车开始,作为区域交通中心,泰和县的对外交通获得大发展的机会。京九铁路贯通泰和县65公里,在县境内设有3个车站泰和火车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县级火车站。

350km/h国家骨干高铁

泰和高铁站效果图

京港台高铁的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小时,昌深高铁自南昌枢纽引出,沿既有京九通道向南延伸,设高铁泰和站。

泰和站综合交通枢纽占地14.6万㎡,铁路客运站场占地5.5万㎡,共设7个站台,铁路客运站房面积1万㎡,站前广场占地5.3万㎡,公交场占地3.8万㎡。

公路

高速公路

大广高速

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在泰和县城纵横交错,对外公路交通极其便利。2007年底,境内公路总长2053公里。

G45大广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北段在江西一般称为武吉高速公路,在吉安南出入口以南2km处与赣粤高速公路重叠,或分段称为昌泰高速公路、泰赣高速公路)从北至南纵贯泰和县,在县境内设有泰和和马市两个出入口。

G72泉南高速公路(江西段分段称为石吉高速公路、吉莲高速公路)自东南的兴国县入泰和县境,至县城以北的石山乡与大广高速相连,规划在泰和境内设泰和东互通、泰和互通和泰和枢纽互通三个出入口。

G1517广吉高速公路(在建)自东向西横穿泰和,终于泰和北互通,并在其境内设有万合互通、泰和北服务区。

泰井高速

S50泰井高速公路是自泰和至井冈山的省内横线高速公路,在泰和县境内设有泰井枢纽(泰井高速起点)、机场互通、禾市互通、白鹭湖互通和碧溪互通四个出入口。

国道

G105国道自北部的吉安县进入泰和,途径泰和县城、马市、苏溪,向南进入万安县。

G319国道东接兴国县、西连井冈山市,横贯全县一半的乡镇,从东向西依次连接了老营盘、上圯、沙村、冠朝、塘洲、县城、南溪、螺溪、禾市、桥头和碧溪,是县内最重要的公路。

水运

纵贯全县的赣江是县内主要航道,上溯赣州,下通长江,历史上,赣江水运曾泰和县最重要的对外交通方式,在泰和县城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受水电工程和降水量减少的影响,赣江通航能力大大降低。再加上公路、铁路运输的冲击,长途水路客运已经完全取消,内河货运也有所萎缩,仅局限于海铁联运集装箱、木材、砂石、石油等大宗货物的运输。

投资24亿元的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位于万合镇)预计将渠化航道38公里,有效提高赣江航道的通航能力,常年通行1000--3000吨级集装箱轮和散装货轮。

泰和县河流众多,水网纵横,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绝大部分村镇是依水而建,渡船是河道两岸居民沟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渡口众多。赣江上原有永昌市、印霞江两处汽车轮渡,90年代初泰和大桥建成后,前者停止了运营。由于桥梁增多,短途班车班次增加,多数渡口的客流量都逐渐减少。

管道运输线

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于2008年2月开工,其中泰和境内33公里,途径螺溪、南溪、马市、苏溪4个乡镇,计划2011年前全线贯通。

社会

教育

2020年末,泰和县共有普通中学38所,在校生3.84万人,比2019年减少1175人。县内高中入学率为61.8%,小升初升学率为100%。小学学校173所,在校生5.07万人,比2019年减少2889人;特殊学校一所,在校生199人;幼儿园370所,在园人数2.18万人。

文化事业

2017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拥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家。年末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有线电视用户达10.25万户。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11.93万册,比上年增长3.9%。

截至2019年末,泰和县共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拥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家。年末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有线电视用户达10.45万户。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17.95万册,比2018年增长16.8%。

2020年末,泰和县共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拥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家。年末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有线电视用户达10.45万户。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13.04万册。

卫生

2017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57所,其中:医院6所、卫生院25所。卫生机构床位数2634张,其中:医院1639张、卫生院735张。年末执业(助理)医师968人,注册护士124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2.42万人。

截至2019年末,泰和县共有卫生机构520所,其中:医院8所、卫生院24所。卫生机构床位数2880张,其中:医院1968张、卫生院698张。年末执业(助理)医师1388人,注册护士1168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1.87万人。

2020年末,泰和县共有卫生机构521所,其中:医院8所、卫生院24所。卫生机构床位数2174张,其中:医院1279张、卫生院705张。年末执业(助理)医师1067人,注册护士112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8.22万人。

社会保障

2017年末,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3600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4177人。以关注困难群体、保障基本民生为重点,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2017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32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697人。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5个。

截至2019年末,泰和县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1.86万人。

截至2019年末,泰和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2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5万人。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4个。

2020年末,泰和县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2.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8.22万人。

2020年末,泰和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67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953人。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3个。

基础设施

活力泰和“龙江新区”

2012年,马头山、村口垅等7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占坑、大沙塘等15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螺溪、禾市2.8万亩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全面建成,苑前、万合、苏溪等小农水高标准农田全面开工,马市防洪堤五河治理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上圯防洪工程、洞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南车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加快推进。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83万亩、通道绿化里程110.6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7.65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6平方米,城镇化率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达48.76%。泰和大道北延、滨江大道一期、泰和大道南延一期、工农兵大道东延一期、白凤大道“白改黑”二期等路网新建、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文沿路(西段)改造扎实推进。新行政中心大楼顺利封顶,体育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西昌广场、泰和门即将全面竣工,日产5万吨自来水厂一期工程春节前实现试运行,嘉禾公园、澄江便民服务中心、泰和物流园等项目稳步推进。

2016年,泰和征地3195亩、房屋拆迁2.3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1.15平方公里,新增近万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5.7%,提高1.5个百分点。龙潭大道、澄江大道西延,滨江大道北延、胜利路南延等路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体育中心二期,商会大厦、城区污水网管等建设加快推进。70个中心村、新农村建设点全部达标成型,高标准打造了苏溪旗山村、马市车田村、沿溪草坪村及苏马线美丽乡村示范带,荣获省、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旅游

泰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古塔25座、古桥35座、古祠518栋、牌坊37座、古庙17座。有古文化遗址10余处、古墓7处。白口城遗址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已确定为庐陵县治;快阁始建于唐乾符元年,被录入《中国名胜词典》,因北宋黄庭坚任泰和县令期间作《登快阁》诗而闻名遐迩,黄庭坚、陆游、文天祥、杨万里等文人骚客都曾亲临游览题咏;建于后唐的槎滩陂,为当时江西水利之冠,至今仍在发挥灌溉效益。“红色”方面,泰和是革命老区之一,革命胜迹遍布泰和县各地,白云山战斗指挥所、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马家洲集中营、三十都秋收暴动动员大会旧址等,让人心驰神往。

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

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泰和县桥头镇,总面积13770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2880公顷,水域面积890公顷,森林覆盖率89.9%。公园以森林多样性、白鹭栖息地和湖光山色为主要特色,分为游览观光和生态保护两大区,在两大区中再细分为水上游乐、度假休闲、宗教文化,露营和植被生态保护、湿地生态保护六个小区。

天湖山

天湖山位于水槎乡境内,最高峰十八排,海拔1176米。海拔1000米以上自然生长着天然草甸约1万余亩,平整无任何杂木。山顶有“天湖”,湖边有座观音古寺,山腰有万亩次原始森林,有“虎头崖”、“蛤蟆石”、“观景台”、“将军石”、“取经回头石”、“童子拜观音”、“鹰嘴石”等。

金滩古林

金滩古林位于塘洲镇朱家村金滩自然村南面的赣江河畔,与泰和的历史名胜“龙头山狗子脑塔”隔江相望,当地人称作麻州,古樟树林面积约300多亩,林内生长着樟树、枫树、水蜡树、油珠树等多种名贵树种,林业部门已登记编号树龄200年以上的古树就有200多株,大的樟树要5至6个人合抱才能围拢。

白口城遗址

白口城春秋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县城西南郊赣江大桥南岸,东靠赣江大桥引桥和319国道,北临赣江,城址分内城和外城,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经考古勘探、发掘表明,它是我省目前发现保存最好、面积最大、文化堆积最厚的一座汉~晋时期的城址,说明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这里就已成为江南的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2006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快阁

快阁

快阁座落在县城东隅泰和中学内。始建于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为我县西昌八景之一。它为研究古建艺术及泰和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望仙桥

望仙桥,又名迎仙桥,座落在县城东门快阁东面“望仙门”下。据传晋代王子瑶、唐代匡智叔侄在东面王山成仙,站在桥上可望见此山而得名。桥东西向,横跨护城河,为隋唐至清代东达吉州,西至龙泉(万安、遂川)的必经桥。北宋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本县萧平野重建,清康熙、乾隆间修。桥单孔单拱,粉红石并列错缝砌成,长8.30米,宽3.33米,高3米,桥面铺青条石。它的保存有助于古建技艺和桥梁的研究。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排

十八排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新桥村境内,因沿山边有18条横排(山路),故此得名“十八排”,十八排上山峰林立,延绵起伏,风光秀丽,海拨1176米,为全县最高峰,与兴国县接壤,森林覆盖率达95%。有“天然氧吧”之称。省重点工程山地风电“能源谷”项目就建在“十八排”山脊上,完工后的“十八排”已经成为新桥村的重点旅游景点。

泰和天湖山

泰和天湖山位于水槎乡西阳畲族村,海拔1152米,是全县第二高峰,其植被呈三个层次分布:山顶是万亩高山草甸,平缓起伏,郁郁葱葱,如蒙古草原,与山腰的茂密森林界线分明,景致奇异,蔚为壮观。山顶有“天湖”,湖水清澈,一年四季不干涸,湖边有座观音古寺,四季香烟缭绕;山腰有万亩次原始森林,丛林中怪石嶙峋、飞瀑成群,有“虎头崖”、“蛤蟆石”、“观景台”、“将军石”、“取经回头石”、“童子拜观音”、“鹰嘴石”等,天然造化,栩栩如生,有“历古潭”、“三叠泉”、“玉带飞虹”等瀑布,或汩汩流淌,或湍急奔流,还有50多种珍稀树木,如:树枝全部向一个方向生长,且像一只只托起的手的“千手观音树”、直径达三尺生于峭壁上的“楠木王”、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银杏”、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等;山脚是万亩翠竹、千亩高山茶场,还有几个历经千年的古法造纸坊点缀其间。

科甲第(明德堂)

科甲第(明德堂)座落在万合镇梅冈村,是一座具有明清典型特色的古祠堂,于宋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始建。该祠堂座北向南,虽经760多年风雨仍保存良好,它的存在对研究明清的历史、民俗及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2000年7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贞节坊

贞洁坊座落在桥头镇龙洲村。此石牌坊为严略三之妻温氏守节而立。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粉红石石榫串固,四柱支撑而成。全坊四柱三间三檐,平面呈长方形,长4.9米,宽1.4米,高5.5米。坊柱和石匾均浮雕有龙凤、花卉和人物。雕工精细,线条流畅,形态逼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稳重壮观之感。其制作工艺和装璜艺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古老的民族建筑技艺和雕刻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资料。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调禅师墓塔

不调禅师墓塔座落在水槎乡西阳山黄龙坪上,座北朝南,外呈馒头形堆,封土高约10米,直径20米。在唐后期调公自桐城(安徽)来水槎西阳山,三年后募捐建“宝藏寺”,辖脚庵108座。甲申调公殁,戊子兵乱,寺尽焚,“黄龙坪”调公墓塔仍在,后人为纪念他,山下二村取名为黄龙村和宝藏寺。其墓于1982年被挖开三层,地下墓塔呈八角形,下存几层不祥。它为考证我县的佛教史提供了佐证。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府山城遗

府山城遗址座落在沙村镇学士里山上。它证实泰和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1984年公布为到县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人物

罗韬(886年—969年),字洞晦,一字晦夫,号匡山先生。今泰和县苑前镇书院村人,创办了泰和县历史上第一所学校,也是吉安最早的学校之一——匡山书院,为古代著名的教育家。

刘过(1154年—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今澄江镇南门村委龙洲村人。辛弃疾任浙江安抚使时,曾招为幕宾,参与军事,后因受投降派挟制,离职而去。

杨士奇(1365年—1444年),名寓,字士奇,号东里,今泰和县澄江镇城东人。永乐十五年(1417年)进翰林学士;永乐二十年(1422年)改左春坊大学士;仁宗即位(1424年),升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

梁潜(1366年—1418年),字用之,号泊庵,今澄江镇西门梁家人。历任广东四会、阳江、阳春知县。

罗钦顺(1465年—1547年),字允升,号整庵,今泰和县上模乡上模村人。初授翰林编修,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南京太常少卿、南京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摄尚书事、南京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吏部尚书。

郭子章(1542年—1618年),字相奎,号青螺,又号虫宾衣生。今冠朝镇冠朝村人。官至福建建宁府推宫,广东潮州知府,四川提学佥事,浙江参政,山西按察使,湖广、福建布政使。

郭辉勉(1914年—1939年),又名郭征,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一旅参谋长。9月29日在河北省行唐县秦台乡秦台存围歼日伪军的战斗中,不幸牺牲,终年25岁。

郑士志(1915年—1935年),原名郑来福,今中龙乡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抢渡金沙江战斗中牺牲,时年38岁。

获得荣誉

2019年3月,泰和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11月,泰和县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0年1月2日,泰和县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3月,泰和县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8月,被评为江西省双拥模范县。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