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是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牡丹皮味苦、辛,药性微寒。归肝、心、肾经。牡丹皮的主要成分为酚类和萜类化合物、鞣质、多糖、没食子酸、矿物质元素等。其中,酚类和萜类化合物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牡丹皮药材及饮片中,丹皮酚的含量不得少于1.2%。

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牡丹皮和牡丹酚的毒性小。

中文名

牡丹皮

别名

牡丹根皮

分布区域

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

性情

苦、辛,微寒

用量

6-12g

毒性

小毒

采收时间

秋季采收

功效与作用

  • 牡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 现代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抗惊厥、降血糖、抗肿瘤、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 牡丹皮可治疗温毒发斑、热入营血、夜热早凉、吐血衄血、无汗骨蒸、闭经、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等。
  • 牡丹皮可用于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激素依赖性皮炎、中风后尿潴留。

注意事项

  • 如果您有牡丹皮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牡丹皮。
  • 血虚有寒者,请谨慎使用牡丹皮。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止使用牡丹皮。
  • 哺乳期女性使用牡丹皮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 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和饮酒。
  • 如果牡丹皮出现变质反应,请不要继续服用。
其他注意事项
  • 请记住:
    •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使用方法

  • 牡丹皮可煎汤内服,服用时要遵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 煎汁内服,每日常规使用剂量为6~12克。
  • 牡丹皮可泡酒使用。
    • 桂心酒(内服):和芍药、牛膝、土瓜根、牡蛎等中药配伍使用,能凉血消炎、温经散寒、散瘀止痛、搜风通络,可用于治疗寒凝血瘀及骨节疼痛。
    • 搐鼻药酒(外用):与白芷、羌活、荆芥等中药配伍使用,可活血祛风、扶正驱邪,主要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也可治风寒感冒及伤风。

不良反应

  • 目前,未查到有资料显示牡丹皮有毒性作用,也未见有按规定剂量服用牡丹皮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如果有长期使用的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何选购

  • 牡丹皮道地产区为安徽省南陵县,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区。
  • 牡丹皮可分为连丹皮和刮丹皮,其具有如下特征:
    • 连丹皮:为灰褐色或黄褐色的半筒状或筒状,有纵向剖开的裂纹,向内微微卷曲或张开,外表面长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栓皮脱落处为粉红色;内表面有明显的细小纵向纹路,淡灰黄色或浅棕色,常见发亮的结晶。质地硬而脆,容易被折断,断面为淡粉红色,比较平整,粉性。闻起来气味芳香,味微微发苦、涩。
    • 刮丹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为淡灰黄色或红棕色,部分可见有灰褐色斑点状残存外皮。
  • 应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

中成药

  • 六味地黄丸:有滋阴补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亏损所致的头晕耳鸣、骨蒸潮热、腰膝酸软、消渴、盗汗遗精。
  • 双丹口服液:能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可用于治疗瘀血痹阻引起的胸痹,缓解胸闷、心痛等症。
  • 麦味地黄丸:能滋肾养肺,主要用于肺肾阴亏、眩晕耳鸣、咽干咳血、潮热盗汗、腰膝酸软、消渴等。
  • 七味都气丸:可补肾纳气、涩精止遗,用于治疗肾不纳气引起的胸闷、喘促、气短、久咳、咽干、盗汗、遗精、小便频数等。
  • 血美安胶囊:能清热养阴、凉血活血,主要用于血热伤阴挟瘀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改善皮肤紫癜、烦热、口渴、盗汗、鼻衄、齿衄、妇女月经过多等。

牡丹皮和地黄功效对比

  • 牡丹皮是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二者的功效有相同之处,但各有侧重。
    • 牡丹皮和地黄都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治疗温病热入营血引起的壮热神昏、舌绛口干、血热妄行引起的斑疹吐衄,以及温病后期余热未尽所致的夜热早凉、热退无汗。
    • 牡丹皮善于清解阴分伏热,又可以活血散瘀,多用于癥瘕、血滞经闭、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肠痈初起、痈肿疮毒。地黄擅长养阴生津,多用于热病伤阴所引起的内热消渴、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

相关配伍

1.《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

2.《唐本草》:“畏贝母、大黄。”

3.《日华子本草》:“忌蒜。配地骨皮:除热。”

炮制方法

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1]

植物文化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

2.《本草经疏》:“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毒,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寒热者,阴虚血热之候也。中风瘛疭、痉、惊痫,皆阴虚内热,营血不足之故。热去则血凉,凉则新血生、阴气复,阴气复则火不炎而无因热生风之证矣,故悉主之。痈疮者,热壅血瘀而成也。凉血行血,故疗痈疮。辛能散血,苦能泻热,故能除血分邪气,及症坚瘀血留舍肠胃。脏属阴而藏精,喜清而恶热,热除则五脏自安矣。《别录》并主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者,泄热凉血之功也。甄权又主经脉不通,血沥腰痛,此皆血因热而枯之候也。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无汗,及小儿天行痘疮,血热。东垣谓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亦此意也。”

3.《本草汇言》:“沈拜可先生曰:按《深师方》用牡丹皮,同当归、熟地则补血;同莪术、桃仁则破血;同生地、芩、连则凉血;同肉桂、炮姜则暖血;同川芎、白芍药则调血;同牛膝、红花则活血;同枸杞、阿胶则生血;同香附、牛膝、归、芎,又能调气而和血。若夫阴中之火,非配知母、白芍药不能去;产后诸疾,非配归、芎、益母不能行。又欲顺气疏肝,和以青皮、柴胡;达痰开郁,和以贝母、半夏。若用于疡科排脓、托毒、凉血之际,必协乳香、没药、白芷、羌活、连翘、金银花辈,乃有济也。牡丹皮,清心,养肾,和肝,利包络,并治四经血分伏火。血中气药也。善治女人经脉不通,及产后恶血不止。又治衄血吐血,崩漏淋血,跌扑瘀血,凡一切血气为病,统能治之。盖其气香,香可以调气而行血;其味苦,苦可以下气而止血;其性凉,凉可以和血而生血;其味又辛,辛可以推陈血,而致新血也。故甄权方治女人血因热而将枯,腰脊疼痛,夜热烦渴,用四物重加牡丹皮最验。又古方用此以治相火攻冲,阴虚发热。又按《本经》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诸症,总属血分为眚。然寒热,中风,此指伤寒热入血室之中风,非指老人气虚痰厥之中风也。其文先之以寒热二字,继之以瘛疭惊痫可知已,况瘛疭、惊痫,正血得热而变现,寒热又属少阳所主者也。”

4.《得配本草》:“丹皮、川柏,皆除水中之火,然一清燥火,一降邪火,判不相合。盖肾恶燥,燥则水不归元,宜用辛以润之,凉以清之,丹皮为力;肾欲坚,以火伤之则不坚,宜从其性以补之,川柏为使。”

5.《本草求真》:“世人专以黄柏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胜。盖黄柏苦寒而燥,初则伤胃,久则伤阳,苦燥之性徒存,而补阴之功绝少,丹皮能泻阴中之火,使火退而阴生,所以入足少阴而佐滋补之用,较之黄柏不啻霄壤矣。”

6.《本经疏证》:“牡丹皮入心,通血脉中壅滞与桂枝颇同,特桂枝气温,故所通者血脉中寒滞,牡丹皮气寒,故所通者血脉中热结。”

7《神农本草经》:“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8.《名医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9.《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10.《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11.《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12.《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13.《本草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