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宝玺是乾隆皇帝根据周朝是历史上皇帝绵延代数最多的朝代,共绵延25代,乾隆皇帝也想让自己的王朝能像周朝那样长久辉煌下去,于是下令内务府大臣到大内库房中挑选上等的印玺二十五方加以重刻,将清二十五宝玺 俸放于交泰殿内。

中文名

二十五宝玺

收藏地

澳门老葡京大酒店西楼L层

材质

金、玉、栴檀木

所属年代

清代

类别

文物

含义

二十五宝玺

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1]

乾隆皇帝将清二十五宝玺 俸放于交泰殿内。交泰殿成为至宝之殿。

出于保护文物的考量,展品一般均为仿制品。故宫博物院授权百工坊仿制的25方宝玺可以和大众零距离对话交流。其中一套由澳门实业家何鸿燊先生收藏并陈列在澳门老葡京大酒店西楼L层。

简介

梁海燕装置艺术 宝玺

梁海燕装置艺术 宝玺

其实清朝早期印玺的运用很是混乱,一般不管什么文件上都乱苓印,没有固定的章法,乾隆皇帝有鉴如此,于是下令内务府大臣到大内库房中挑选上等的印玺二十五方加以重刻,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二十五宝(有关二十五之数的确定有好几种说法,但以上的说法是最常见的)。

历史由来

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重新排定后的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乾隆十一年厘定之御宝的宝文,除青玉“皇帝之宝”为满文篆书外,其余全部为满文本字和汉文篆书两种文字。乾隆十三年,创制满文篆法。为使御宝上的满汉文字书体协调,乾隆皇帝特颁旨:除“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青玉“皇帝之宝”四宝因在清入关以前就已使用,“不宜轻易”外,余二十一宝一律改镌,将其中的满文本字全部改用篆书,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二十五宝。

二十五宝玺平时密藏于紫禁城交泰殿的宝盝中,一宝一盝。宝盝为两重,皆木质,制作精美。宝盝置木几上,外罩绣龙纹的黄缎罩,分列于御座左右。

二十五宝玺质地有金、玉、栴檀木,印纽有交龙、盘龙、蹲龙型制,雕制精美,同时也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典章文物。

相关信息

(1)大清受命之宝;白玉质;面14厘米见方,通高12厘米,纽高8.2厘米;以章皇序之用

(2)皇帝奉天之宝;碧玉质;面14厘米见方,通高15.2厘米,纽高11.5厘米;以章奉若之用

(3)大清嗣天子宝;鎏金质;面7.9厘米见方,通高7.6厘米,纽高5厘米;以章继绳之用

(4)皇帝之宝 青玉质;面12.5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纽高6.3厘米;以布诏赦之用

(5)皇帝之宝;栴檀香木质;面15.5厘米见方,通高16.6厘米,纽高11厘米;以肃法驾之用

(6)天子之宝 白玉质;面7.8厘米见方,通高6.4厘米,纽高4.2厘米;祭祀百神之用

(7)皇帝尊亲之宝;白玉质;面6.8厘米见方,通高6.1厘米,纽高4.3厘米;以章奉若之用

(8)皇帝亲亲之宝;白玉质;面7.2厘米见方,通高7.7厘米,纽高4.2厘米;以展宗盟之用

(9)皇帝行宝 碧玉质;面15.6厘米见方,通高13厘米,纽高7厘米;以颁锡赍之用

(10)皇帝信宝;白玉质;面10.5厘米见方,通高6.5厘米,纽高5厘米;以征戎伍之用

(11)天子行宝;碧玉质;面15.5厘米见方,通高13.8厘米,纽高7.8厘米;以册外蛮之用

(12)天子信宝;青玉质;面12.1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纽高4.5厘米;以命殊方之用

(13)敬天勤民之宝 白玉质;面10厘米见方,通高9.8厘米,纽高5.3厘米;以饬觐吏之用

(14)制诰之宝 青玉质;面13厘米见方,通高14.7厘米,纽高8.5厘米;以谕臣僚之用

(15 ;敕命之宝 碧玉质;面11.3厘米见方,通高9厘米,纽高5.5厘米 于诰敕谕旨上钤用

(16)垂训之宝 碧玉质;面13厘米见方,通高10.5厘米,纽高5.9厘米;以扬国宪之用用

(17)命德之宝 青玉质;面13厘米见方,通高10.4厘米,纽高6.2厘米 奖励忠良之用

(18)钦文之宝 墨玉质;面11.7厘米见方,通高9.8厘米,纽高5.5厘米;专钤于有关文教之谕旨

(19)表章经史之宝;碧玉质 面15.3厘米见方,通高13.2厘米,纽高7厘米;以崇古训之用

(20)巡狩天下之宝 青玉质;面15.3厘米见方,通高13.3厘米,纽高7.3厘米;以从省方之用

(21)讨罪安民之宝 青玉质;面15.3厘米见方,通高13.9厘米,纽高7.5厘米;以张戎伐之用

(22)制驭六师之宝 墨玉质 面17厘米见方,通高10.8厘米,纽高6.6厘米;以整戎行之用

(23)敕正万邦之宝 青玉质 面13厘米见方,通高10.7厘米,纽高6.3厘米;以诰外国之用

(24)敕正万民之宝 青玉质 面12.6厘米见方,通高10.4厘米,纽高6.2厘米;以诰四方之用

(25)广运之宝;墨玉质 面19厘米见方,通高15.6厘米,纽高9厘米;以谨封识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