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栿属于额枋的一种,额枋,中国古代建筑柱子之间联络和承重的水平构件。内柱间的成为内额,柱脚的称为地栿。地栿位于地面(台基顶面、上枋、阶条石、垂带等顶面)上,为石栏杆的第一层,实为望柱和栏板的基座。地栿坐落在平地面(台基)上时,称“长身地栿”,坐落在斜地面(台阶垂带)上时,称“斜地栿”。

中文名

地栿

拼音

dì fú

术语类别

建筑学术语

所属系统

额枋

地栿构造

其横截面为扁矩形,其立面通常为方角带状长方形,其上面有座落栏板和望柱的凹槽及榫窝(榫眼)、连接分块(分段)地栿的“扒锔”埋设凹槽;其底面凿出排泄雨水的“过水沟”。

地栿尺寸

其总长度为台明通长减1~1/2.5地栿的高度。每块(分段)的长度不定,但应注意每两块的连结处应设在两栏拦柱之中间,实际为1~2个栏杆柱之距离,转角处的两块则为非标长度。其宽度为望板宽度的1.5倍;其上面落槽宽为望柱与栏板宽度;其高度为本身宽度的1/2;落槽深度为地栿高度的1/10.按清工部的规定,地栿的高度为望柱高度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