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闯堂》[1]是莆仙戏的经典曲目,该剧由福建剧作家陈仁鉴(执笔)、柯如宽、江幼宋依据旧本《邹雷霆》整理改编。  1979年复排上演。

《春草闯堂》讲述相国之女李半月,偕丫环春草上华山进香,遇吏部尚书之子吴独纠缠,幸得义士薛玫庭相救。吴独打死渔家女张玉莲,被义士薛玫庭愤而击毙。为避免连累别人,薛玫庭到府衙投案自首。丫环春草为伸张正义通过“闯公堂”、“涂改书信”巧妙斡旋,终于促成小姐半月跟义士薛玫庭的一桩美满姻缘。

1960年该剧首演即获好评,1979年进京参加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引起巨大反响,获得剧本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

该剧目先后有600多个剧团移植,成为许多剧种的经典保留剧目。

中文名

春草闯堂

剧种

莆仙戏

地理位置

莆田

戏曲剧情

相国李仲钦之女李半月在丫环春草的陪伴下,上华山进香,遇吏部尚书之子吴独纠缠,幸得义士薛玫庭解危。半月感激薛的救助之恩,又佩服他的高超武功,一时无以相酬。

薛玫庭下山后,又见吴独打死渔夫,抢夺渔女,一时怒起,打死吴独,为避免连累别人,主动到府衙投案自首。

春草关心薛玫庭的安危,赶到府衙探听消息,见吴母杨夫人,倚仗权势,强迫知府胡进下令杖杀薛玫庭,愤而闯入公堂阻刑。

胡进质问缘由,春草一时情急,信口认薛为相府姑爷。吴母惊讶,胡进疑春草有诈,令春草带领,前往相府询问真假。

同名莆戏

莆仙戏,福建,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主,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莆仙戏的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莆仙戏的行当沿袭南戏旧规,原来只有生、旦、贴生、则旦、净、末、丑等七个角色,俗称“七子班”。莆仙戏的音乐传统深厚,唱腔丰富,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它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用方言演唱,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风味的声腔。

据调查考证,莆仙戏的传统剧目,音乐曲牌,行当脚色都与南戏有着密切关系。莆仙戏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有剧本流传的有五十多个,如《目连救母》、《活捉王魁》、《蔡伯喈》、《张洽》(即《张协状元》、《朱文》、《乐昌公主》、《刘文龙》、《陈光蕊》、《王祥》、《郭华》、《崔君瑞》、《王十朋》、《刘知远》、《蒋世隆》、《杀狗》、《琵琶记》等。

春草闯堂

莆仙戏的部分曲牌,其名目、音韵、词格与唐、宋大曲和宋词调相同。尤其是仅存于早期南戏《张协状元》的〔太子游四门〕,却是莆仙戏常用的曲牌。莆仙戏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唱腔曲牌有一千多支,有“大题三百六,小题七百二”之称。

莆仙戏的表演据所发掘的资料证明,它是在唐百戏宋、傀儡戏的基础上形成独特表演艺术。唐咸通年间(860-870)莆泉巷《言谈录》载:“承隋唐之后,兴化百戏兴焉”。到公元954年《连江里志》记:“蔡太师作寿日,优人献技有客以丝系僮于四肢为肉头傀儡戏。”莆仙戏的表演艺术继承了迈子余年遗留下来的古南戏传统表演,莆仙戏《目连》等传统剧目里的表演就保持着宋杂剧、傀儡戏的综合艺术面貌,被称之谓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莆仙戏大棚目连戏之剧本,曲牌,声腔,鼓板,表演身段,动作程式和舞台上的一桌两椅,脸谱,化装,服装和戏帽以及道具与傀儡目连戏等一模一样,有密切的血缘关系,这是莆仙大棚目连戏全面搬演傀儡目连戏的遗迹.

莆仙戏目连戏中的表演,有“目连挑经”,罗卜的“三步一拜”,刘四贞的“十八拔”,刘贾的“蛤蟆拜”,古背生的“三节弯”,聋哑的“公背婆”等.从主角到配角,从人物形象到表演规格,都运用了人模仿傀儡的表演,并综合组成了曲牌,鼓板,表演三结合的规范化,历代流传,相继不绝.

莆仙戏演员的基本功,总称为“傀儡核”,手部动作“上不超于眉毛,下不低于肚脐”的艺术规格.如生角的“抬步”,旦角的“蹀步”,净角的“挑步”.丑角的“七步溜”,都保持傀儡形象,当演员要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时,喜用“雀跃步”,怒用“双摇步”,哀用“双掩面”,乐用“双体肩”俱以形象表达,不拘表演感情。至今莆仙戏的演员基本功仍是继承傀儡戏的表演特色。

莆仙戏人模仿傀儡演法的艺术传承,也是受宋元傀儡戏的影响。《双鞭回两锏》中秦叔宝与尉迟恭在互相激烈对打时,秦持双锏,尉拿单鞭,运用傀儡的打法,双打、双钩、双上、双下、与傀儡表演形式,动作和身段一模一样。又如《苏武与李陵》中,苏武手持节杖,走老人步,配合“三节弯”的身段形象与李陵登台“望故乡”作“跌脚”、“摇步”、“趋保”、“魁斗吊”等。俱叫“傀儡介”,保持人演傀儡的形式和特色;再如《吕蒙正算十八罗汉》中,吕蒙正与两和尚配合,模仿傀儡形象,唱念做与傀儡演技相同,特色即有和谐幽默的表演,又有保持人演傀儡戏的艺术。

作品鉴赏

《春草闯堂》是根据莆仙戏传统剧目《邹雷廷》改编而成的。《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第十七卷中的《邹雷廷》对照。比较两个剧本,从情节、人物性格到唱词,都天壤之别。原剧中没有春草这个人物,却有一个院子名叫李用。他闯堂后用眼泪和磕头乞求李相国和小姐的同情和怜悯。陈仁鉴等改编者紧紧抓住“闯堂”这个情节,把男仆改为女婢,刻画出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勇敢智慧的丫头春草的形象。传统剧目《邹雷廷》的出目是:打死奸儿、冒认姑爷、将错就错、以女报恩、县令吞金、打虎救驾、法场阻刑、褒封团圆。《春草闯堂》以锄奸、闯堂、坐轿、证婿、堂争、改书、送婿、认婿八场戏,以相府丫环春草为核心,突出她的勇敢、正直和机敏;而且剧中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即使是小配角,也都赋予人物的独特个性。

春草闯堂

把男仆李用改为女婢春草,更符合剧情和喜剧特点。但要塑造好春草这个人物形象,难度更大。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来的男主角邹雷廷改为薛玫霆,女主角李金环改为李半月,华宁倪知县改为知府胡进,删掉二女配一夫的情节,并砍掉张玉莲等等芜杂剧情,重新布局,结构更紧凑,性格冲突更强烈,更有逻辑性和戏剧性。在认势不认理的黑暗封建官场特定历史环境下,春草凭着聪明和智慧,以巧妙的斗争方式,牵着胡进的鼻子走,进而迫使宰相李仲钦认婿。春草“闯堂”的聪明才智是随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展开,在同种种艰难险阻斗争中焕发出来的。剧本并不单纯追求笑料,而是从人物性格发展出发,巧妙地安排了一环扣一环,环环扣人心弦的喜剧情节,成功地塑造了春草、胡知府、李半月、李阁老等典型人物,深刻地鞭挞了封建官场的昏庸腐朽。

《春草闯堂》的戏开门见山,开场局用“两波起一浪”“悲剧高峰”:吏部尚书公子吴独调戏李半月,薛玫霆驱吴救李;接着吴独拦路劫女击毙渔女张玉莲;薛义愤往救,失手误死吴命。一开场就出现两个人命的悲剧,而全剧却是喜剧结构。薛是正义之士,对小姐有救命之恩,春草是小姐贴身爱婢,对薛的命运不会不闻不问,因而必然引出“闯堂”的戏来。春草闯堂斗吴夫人,回府权衡历害说服小姐认婿,在相爷面前辩理,设计骗王守备改书等等情节,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剧情发展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剧中的误会巧合设置,是依照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来安排的。如小姐遇救和打死吴独,是为了展示薛玫霆见义勇为;公堂论理和冒认姑爷,是塑造春草机智勇敢;李小姐由不认姑爷到卷帘见胡知府,是刻划相国闺女礼教深重与她感恩思报的复杂性格;李阁老与胡知府信札来往和送贵婿上京,是揭露胡知府论势不论理、善于阿谀逢迎;假婿成龙和大团圆结局,是对李阁老谨小慎微处事圆滑的最大讽刺。

获得荣誉

1979年该戏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剧目赴京演出,誉满首都。荣获全国剧本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

2010年  ,中国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莆仙戏《春草闯堂》荣登金榜,成为18部获奖剧目之一,  获得100万元奖金。 

2016年,莆仙戏《春草闯堂》选段亮相新年戏曲晚会,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是福建省唯一入选参演节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