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男,1934年12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

1955年参加鞍山市曲艺团,二十四岁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1962年说了《草原风火》等30部小说,名气再一次大涨。2009年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北京评书)。2012年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参加了2015年辽宁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主要作品有《大明英烈》《百年风云》《白眉大侠》《宫门挂玉带》等。

2018年9月11日15时30分,因心脏衰竭在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84岁。[1]

中文名

单田芳

别名

单传忠

性别

出生日期

1934-12-17

去世日期

2018-09-11

身高

174cm

血型

O型血

星座
籍贯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辽宁省营口市

爱好

写作

毕业院校

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

职业

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

经纪公司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成就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

代表作品

三侠五义

喜欢的艺人

迈克尔·杰克逊

大事件

1934年12月17日出生1934年12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1955年正式登台1955年参加鞍山市曲艺团,二十四岁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

21962年因《草原烽火》名气大涨1962年说了《草原烽火》等30部小说,名气再一次大涨。

31966年-1978年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文化大革命”缓缓地拉开了序幕,也成了众矢之的,遭受了痛打。此后两年多时间,他的听力嘈杂模糊,几乎什么都听不清。1978年,单田芳获得平反。1986年提前退休1986年,单田芳提前退休。1995年任北京单田芳文化公司董事长1995年,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

62009年被确认为非遗传承认2009年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北京评书)。

72012年获得终身成就奖2012年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82018年9月11日去世2018年9月11日15时30分,因因心脏衰竭在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84岁。

9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1.6万次播放03:32单田芳出身曲艺世家,因一场大病上学梦彻底破碎,走上说书之路!1.3万次播放05:10单田芳生前珍贵影像,他讲述首次登台感受:差点喘不上来气|档案

单田芳演出照

1934年12月17日生于营口市,出身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艺人。

随父母奔波于哈尔滨、长春、沈阳、齐齐哈尔等城市演出。后到奉天,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上学后,他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十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

1939年王香桂和单永魁来到齐齐哈尔,单田芳刚满五周岁,需要人照顾。王香桂的两个学徒月梅、小梅自然充当了免费保姆。这个五岁的“大全子”(单田芳的乳名)居然是超级“淘气包”。

1953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大学,但因病退学,拜李庆海为师,正式说书。其间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学习。

演艺经历7.8万次播放24:35揭秘评书大师单田芳的从艺之路

单田芳演出照

1955年参加鞍山市曲艺团,二十四岁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

在1955—1956年间先后说过传统评书《三国》和《隋唐》等十多部,诸如《林海雪原》以及后来的《平原枪声》等。

1956年成为辽宁省仅有的具有大学文凭的评书艺人。同年正月初三首次在鞍山市内的茶社登台亮相,播讲评书《明英烈》。

1958年曲艺团走上正轨,由个体转成集体,变成了正式演员。

1962年文化主管部门规定,凡属传统曲艺必须停止,演员必须说新唱新。说了《草原风火》等30部小说,名气再一次大涨。

1966年“文化大革命”缓缓地拉开了序幕,也成了众矢之的,遭受了痛打。此后两年多时间,他的听力嘈杂模糊,几乎什么都听不清。

1968年冬天在鞍山市委党校“改造”。

1969年4月被下放到营口的干于沟。

1970年2月2日,无罪释放离开鞍山。

1974年4月25日,重病缠身的单田芳“畏罪潜逃”,暂避沈阳;随后北上长春,与逃出杜大连泡的妻儿团聚,并短期定居  。

1978年3月,全国展开“平反冤案”工作,单田芳南下鞍山,四处申诉,要求平反冤案,“落实政策”;11月16日,单田芳的“历史问题”水落石出,鞍山市文化系统在鞍山市曲艺团举行了单田芳的平反大会。

1979年5月1日重返书坛,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第一部评书《隋唐演义》(《瓦岗英雄》),此后与其合作十余载,先后录制播出了三十九部评书,风行全国大江南北几十家广播电台。其中《天京血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多达六亿。

自1981年以来先后出版了近四十部评书,是全国出版评书最多的评书艺人。《大明英烈》入选《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

1986年,单田芳提前退休  。1987年,出版了长篇评书《童林传·前传》上下册与《燕王剑侠》。1988年,出版了长篇评书《童林传·后传》上下册与《白眉大侠》。

1993年,单田芳到北京电视台录制了《七杰小五义》《明英烈》《铁伞怪侠》《千古功臣张学良》《白眉大侠》  。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兼法人代表;同年,投拍电视剧《风尘豪客》。

1995年成立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并为中国曲协会员,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

1996年,由单田芳播讲的评书《明英烈》入选《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2000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了《单田芳评书全集》;同年,录制了200集的电视评书《栾蒲包与丰泽园》以及100集的电视评书《刘伶醉酒》。

2000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单田芳评书全集》。《中国武侠小说史》一书将其列为大陆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评书《白眉大侠》和《宏碧缘》被拍成电视连续剧播出。此外,他录制了《薛家将》等多部电视评书并自编自演了《龙虎风云会》(正续)等广播评书。

2001年,应北方电视中心邀请录制了电视评书《宏碧缘》  。2002年4月,做客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  ;同年,重返沈阳为辽宁电视台录制了电视评书《白眉大侠》续集。

2004年10月30日,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北京市文联等单位联合发起,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单田芳从艺50周年纪念大会”  ,北京曲协现场聘请单田芳为名誉主席  。2005年3月,录制完成了反映世界现代史的长篇评书《二战演义》(上部)。

单田芳演出照

2006年1月传记《且听下回分解——单田芳传》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地上市。5月28日参加廊坊人民广播电台举行建台三十周年和戏曲频道开播文艺晚会。9月29日加盟演出相声晚会《空中笑林》的十周年庆典晚会。

2007年1月26日宣布收山,《老店风云》为其收山之作。9月1日致电祝贺田连元再收高徒。截至2007年录制的评书巨作已达100多部,在听众中广泛流传,而广播电视评书《红色将帅传奇》开篇之作《贺龙传奇》是其中最长的一部,也是他在艺术上的一次新的尝试。

2008年06月21日开讲电视评书《红色将帅传奇》。

2010年7月再度出山,录制的现代电视立体评书《羊神》日前在北京杀青,并在电视台播出。

2011年出版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

2014年7月为庆祝单田芳从艺60周年,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10部《单田芳自选集》在京首发。2014年8月3日,“单田芳先生从艺60周年暨《单田芳自选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同时,由单田芳从其作品中选出10部结集推出共15册的图书《单田芳自选集》出版发行  ;12月26日下午2点,单田芳在迎新年鞍山评书专场演出中登台表演。

2015年1月28日,参加了2015年辽宁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他与田连元、刘兰芳合作,表演了互动评书《老潮人》;2015年5月录制的60集评书《千山传奇》于5月5日在鞍山广播电台新闻广播进行首播。2016年4月28日,单田芳出席知止学堂“传承文化、润泽心灵”单田芳评书进立山活动启动仪式。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1950年初春,单田芳的父亲单永魁因为帮助了“反革命”罪犯佟荣工(化名王子明),被判了六年刑,拘押在北京,而他根本不知道王子明究竟是做什么的。

单田芳演出照

一年零三个月后,单家收到了单永魁的信。母亲一狠心和父亲离了婚,丢下他和几个妹妹一去不复返。不久,母亲改嫁他人。

情感生活

单田芳演出照.

父亲入狱,母亲改嫁,就在他困惑地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时,一个年轻女子出现了。这个年长单田芳8岁的姑娘叫王全桂,也就是他后来的结发妻子。谈起自己的婚姻,单田芳毫不隐讳,他曾在公众场合坦率地表示:“我跟全桂不算情投意合,结婚也是凑合。我接受她,一句话,就是为了报恩。”

1954年10月1日和王全桂在营口正式结婚。那年,新郎刚刚十九岁。婚后仍旧在营口的家中赋闲。生活靠妻子演出的收入维持,于是决定正式下海。

1955年底跟随王全桂的演出团体迁辽宁鞍山。几十年来,妻子却总是在他最需要她的时候出现,与他患难与共。尤其是在他下放的那些年,妻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给他最大的帮助和安慰。

1992年事业如日中天时,妻子却因病离开了人世,这成了单田芳此生最大的遗憾。

健康状况2万次播放02:24原音重现 单田芳:父母不愿自己学曲艺 首次登台紧张出汗浑身湿透

1978年,单田芳为了平反冤案的问题,着急上火哑了嗓子。

“文革”期间,单田芳的牙齿被打掉了9颗,此后开始戴牙套演出,后因经常更换牙套,适应期间影响发音。单田芳于1984年把满口的牙都拔掉了,换了一口假牙  。

单田芳生活照

单田芳几十年如一日,早晨5点就起床,他说这时他的精神最好。先沏杯花茶,开始静思一天要做的事,然后读书、吃早点,接着就是准备些评书段子,下午则几乎安排的都是外面活动。紧张忙碌的生活,让他无暇思考该怎样养生、保健,“顺其自然不强求”也就成了他的习惯用语。

2002年6月7日因胃癌住院治疗,3个月后康复。

2018年9月11日下午15时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9月15日上午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人物评价

生动、准确、鲜明是单田芳的评书的最大特点。他的嗓音特殊,剑走偏锋,常常收到奇效,机智幽默,诙谐,多抖包袱。既有平,也有爆,能够起到异峰突起的作用。(观察者网评)

单田芳生活照

从艺50多年来,单田芳已表演录制完成了111部共1.5万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开评书走向市场之先河。其作品涉及题材广泛,既有传统题材,亦有现代题材。(天山网评)

单田芳的评书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评书文化。“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华人中也有一定影响,为他赢得“单国嘴”的美誉。(千华网评)

下里巴人,市民艺术之典范。梁祝化蝶而去,人们的思绪仍会伴着乐曲的馨香翩翩起舞;下回再无分解,但一个个故事广博而不浅薄,如绵绵善意,流淌于岁月长河。在他们的艺术生命里,没有一朝成名,也没有一劳永逸,有的只是十年磨一剑的永不止步和业精于勤的水滴石穿。大师二字道出了人们的敬重,彰显了刻苦钻研、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品质,及不受环境所扰、不为世俗所动、不被利益所诱的高尚德行。(新华网评)

单先生的声音辨识度太高了,沧桑,浑厚。他一张嘴,那就是沙场,就是江湖,所有的历史演义风云变幻,都在他一个人的声音里。[1](文化学者于丹评)

单田芳录制的评书,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古今,艺术水平高超,题材广泛,数量很多,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他的评书作品不仅在国内,在海外华人中也有很大的影响。[1](大河网评)

单田芳的评书,不但有大量拟声词,也有很多手势。他一个人,就可以演出千军万马,演出不同英雄好汉的性格。在电视里看到的他,和小时候在收音机里听到的他,是高度统一的。他是独一无二的,像流星划过夜空,就不会再回来了。[3](新京报评)

创作特点

单田芳的评书兼取评书前辈赵玉峰的金戈铁马、声色剧烈的恢宏之气和杨田荣生动细腻、诙谐幽默之精华,从而形成独特的声情并茂、神形兼备的艺术风格。即说、表、评、述上自成一体,恰到好处。经他改编、创作的评书,更有其独到之处。其中干净利落的快节奏,融汇情理的知识,跌宕起伏的情节,通俗简练的语言,是单田芳评书的主要特点。

快节奏

单田芳评书干净利落的快节奏,主要体现在书的结构上。它适应了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拍一反过去艺人对游离主题的细节烦琐描述。情节进展快,不拖泥带水。他的每部书都紧紧围绕“书胆”展开,突出评书艺术的“一条筋”。每段书的安排也十分紧凑,在有限的30分钟内,既让听众听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又为下段书留下“扣子”。他的《明英烈》一开书就改变了老书《英烈传》那事无巨细、主次并存的慢节奏,删掉了朱元璋放牛、当和尚及乱石山七兄弟结拜等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情节;直接从元顺帝传圣旨,在京城开武科场,选武状元开始,继而引出了“七雄大闹武科场”、“朱元璋逃出险境”、”襄阳贩乌梅”,直至最后占领南京,建明称帝。删减适当,节奏紧凑,使听众的情绪始终随着朱元璋的命运变化而变化。单田芳在录评书《百年风云》时,参阅了《一百年英烈》《太平天国》《天京之变》《慈禧前传》《清宫十三朝》等几十种资料,但并没有把近百年的历史面面俱到地叙述,也没有把所涉及到的人物逐个介绍;而是把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以一条主线贯穿下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加以表现。结构严谨,情节生动,改变了过去老艺人说《水浒》武松杀潘金莲,一连数日也落不下刀那样的慢节奏,把一部《百年风云》说得干净利落,听众也感到“过瘾”、“解渴”  。

长知识

单田芳的评书,在向人们讲述故事的同时,还向人们讲述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知识。光是他书外书中的知识,就足以使人大开眼界。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及天文地理、琴棋书画、阴阳五行、九宫八卦等等均包容其内。而且书外知识的安排,合情入理,恰到好处,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评书《百年风云》第一回“林则徐进京陛见、穆彰阿暗耍阴谋”中,通过合理的情节安排,巧妙地向人们介绍了鸦片的知识。话虽不多,却使人们知道了什么是大烟,大烟的功能、危害及产地。正因为这些知识与书中的情节有紧密的联系,丰富和充实了情节,所以与“正书”产生了相映生辉的艺术效果。

设置悬念

评书依靠悬念来调动听众的审美探究热情。单田芳的评书,正是通过精心设置悬念达到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来吸引、感染听众。单田芳认为,“说书即要有平,也要有爆”。评书艺术中的爆,也叫起“浪头”,单田芳的评书通过起“浪头”来感染听众,目的是达到异峰突起的感受。评书《百年风云》韶关镇钦差遇刺一回的“浪头”安排:“林则徐掀开轿帘,坐在轿内看着老百姓那种欢欣鼓舞的样子,心中特别高兴,万没想到从二楼跳下一个人来,恰好落到了林则徐的轿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这家伙把钢刀一捧,恶狠狠地对着林则徐的前心便刺,同时还吼叫道,‘姓林的,你就死在这吧!’”这个“浪头”,一下子把听众的情绪振奋了。紧接着作了一番衬托:“再看保护林大人的亲兵卫队,一个个都惊呆了,他们瞠目结舌,手足无措,连腰刀都拔不出来了,林则徐心头一凉,只有等死了。”这个衬托又是一个小“浪头”,它加重了听众对林则徐生命的担心。这时作者并不急于告诉听众林则徐的死活,而对这件事进行评论。这些情节又是为后面的大“浪头”做铺垫:“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从人群之中蹿出一人,快似猿猴,疾如闪电,跳到刺客身旁……与此同时从太白楼上又跳下一个人来……”。这一蹿一跳,把“浪头”推向了高潮。短短的几分钟内,竟起了四个“浪头”,真是平中有“浪”、“浪”中夹议、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由此可以看出,单田芳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语言简练

单田芳的评书语言通俗简练,吸收了民间丰富生动的语言,采用的多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语和口头语,贴近生活、贴近听众。语言生动、精炼、风趣、诙谐、准确鲜明、不乏画龙点睛之处。评书《百年风云》第一回的开书是“道光十八年冬,北京的气候异常寒冷,吐口唾沫都能摔成八瓣儿,刚淌出来的眼泪会冻出冰条……”语言虽少,但形象逼真,有立体感,把滴水成冰的冬天描绘得淋漓尽致。评书《明英烈》的“元顺帝密谋设毒计”一回中,说到元顺帝统治国家时的现状:“自他登基以来,荒淫无道、不理政事、大兴土木、兴建宫室、巧立名目、增捐加税。各地官吏乘机敲诈百姓、勒索民财、敲骨吸髓、如狼似虎。老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苦不可言。”一系列的排比句,生动形象、节奏鲜明,仅用了六十几个字,就把当时的社会状态交代得清清楚楚。尽管单田芳的嗓音沙哑,但他用生动、精炼、准确、鲜明的语言所供托出的气氛、塑造的人物形象,均调动了听众的想象力。这也是单田芳评书抓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合现实

单田芳选书、说书都非常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和政治事件。在录《乱世枭雄》时,正值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为此单田芳不光把张作霖当成一名军阀来讲述,他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以一个相对正面的角度去评价张作霖,也将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去往台湾的这段经历和评价融入书中。可以说,他不单单是在讲一个枭雄,更赋予了这部书、这个人物以历史意义。

在单田芳的代表作《白眉大侠》中,单田芳与其他评书艺人不同的是,将传统评书《三侠五义》的故事做了后续扩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将主要人物徐良的性格突出展示,成功塑造了一位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江湖侠客。

艺术魅力

单田芳说书用的是“东北普通话”,他的评书里不光是说书者本人,就连剑客游侠,英雄豪杰都操一口“东北腔”,这使“单迷”爱上了东北话。他满腹经纶、出口成章,评论的时候诗词歌赋随口而出,说白的时候乡村俚语张口就来。在他极富特色的语言里既有博人解颐的包袱、且俗且雅的调侃,也有蕴涵长者之风的劝慰、洋溢着亲和力的说教。这种奇特的评述语言,又亮、又帅、又亲切,属于口语体、漫画式、粗线条、东北腔。他讲什么书都很豪迈,这种气息跟他这种苍劲、沙哑的“云遮月”的独特嗓音也很贴切。

如果“说”是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情节,那么“演”就是进入角色来刻画人物。单田芳的书中人物既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也有市井无赖、粗俗愚人,他对某些人物的塑造使听众对其印象深刻,像隋唐系列里的程咬金;《童林传》里的张方;《三侠剑》里的贾明;单田芳评书的趣味性很多都是在描述他们时体现出来的。单田芳善于塑造人物特定的性格,使每个人物的动作和语言都符合人物身份。在单田芳的评书中绝对不会听秦琼张口骂粗话,但程咬金满嘴的粗话却显得更加符合角色。这里的粗话不是脏话、脏口,而是市井的粗话,这种粗话赋予了他表演时的角色感,同时也赋予这个人物特定的性格和语言。

单田芳一般很少在广播和电视评书里长篇大论地去评说,一般会在叙述故事或表演人物的过程中,适时、适宜地蜻蜓点水式的点评。因为广播和电视评书要求节奏紧凑,而在书馆里说书可以拉一些典故,比如说西汉故事里面可以拉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点。而广播电视评书是有时间性的,电视评书一讲就二十分钟,广播评书一讲就三十分钟,还要插播一些广告,这就决定了一讲当中不能涵盖太多枝蔓情节,否则就不能涉及多少实质性内容。

单田芳在《童林传》中讲到十三省总镖局的镖师胜英回到家后,没先回房里跟夫人打招呼,而是先到他老母亲房里去问安时。单田芳评说道:“过去古人都讲百善孝为先,您说现如今如果谁家孩子不孝顺爹妈,可能工作和对象都找不着。胜英作为一个老镖头,对于母亲的孝,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寥寥点评,却让人会心一笑同时领悟一定的人生道理。当然,单田芳点评相对长一点的有《乱世枭雄》这部书,其中讲杜立三和张作霖二人不和,杜立三总想整死张作霖,张作霖给他讲过去八拜结交和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单田芳在其中加入群鬼斗荆轲这个故事,弟弟为了报答哥哥对自己的恩情,举剑自刎,随后哥哥带着几百鬼魂和荆轲决斗,讲得让人潸然泪下。

单田芳在他的评书里会恰到好处地插入评论。前文的群鬼斗荆轲属于书外书,书外书是“评”的一种,俗称“拉点”。上面说不孝顺父母将来找不着对象找不到工作是属于点评,这些都属于评。

“噱”就是噱头,俗指评书里的包袱和笑料。1995年,辽宁电视台评书连播开办十周年特别节目上,单田芳说了一段《姜子牙下山》的评书。故事讲述的是姜子牙昆仑山修道下山找老友宋义仁,宋义仁得知姜子牙70多没有妻室,便介绍邻村马家庄马太公68岁的女儿马小姐给姜子牙。不料宋义仁当面提亲,马小姐很难为情便出了屋,谁曾想马小姐出门后,却贴着门侧着身子听宋义仁介绍姜子牙情况。就是这段描绘,反差感很强,非常具有夸张性和趣味性,为了表现出老太太既娇羞又心急的心情,单先生用“芳心乱跳、玉体不安”这八个字来评说,引得现场观众哄堂大笑。观众没想到马小姐对自己婚姻有如此迫切的需求,单田芳又把一个68岁的老太太跟一个年轻少女的娇羞做了融合,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虽是意料之外,但属情理之中。

这种事先铺垫好后抖开的包袱俗称挖坑。单田芳在评书叙述过程当中挖坑巧妙,不露痕迹,让观众笑得没有精神准备。单田芳让这些包袱、笑料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效果,这就是高明的噱头。

单田芳很擅于学方言和戏曲,在他的评书里既有没鼻子的房书安,也有嗓子眼儿像塞了块烂肉的贾明,既有大姑娘、小媳妇的细声细语,也有老太太、老头的苍老声音。这种声音的模仿就是“学”。他在《白眉大侠》第一回给徐良开脸里,讲述徐良走着高兴还唱起来了,唱了一段山西梆子。他唱山西地方戏一是为了塑造徐良这个人物,告诉观众徐良是山西人;二是体现了徐良诙谐幽默的性格。

有时候,“说、演、评、噱、学”这几点有交叉。比如“说”的过程当中就会有噱头,“演”跟噱头也有关系。学老太太、学方言、学没鼻子等“学”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更好地演出这人物神似和形似的东西。这也说明了“说、演、评、噱、学”互相有关联,缺一不可。

参演作品

参演电视剧7部全部隋唐演义风尘豪客白眉大侠1994年电视书场野火春风斗古城楚汉争雄查看更多参演电影1部乱世枭雄常驻嘉宾节目3档2011-05-27年代秀天天向上夫妻天下

主持作品

主持节目
节目名称首播时间播出平台
天天故事会2007河北卫视
书籍作品22部全部瓦岗英雄说唐后传评书简介: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宫门挂玉带薛仁贵征西评书简介: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获得荣誉

3次全部华鼎奖获奖1次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1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获奖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