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城市,它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述到新石器时代,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于此,各种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举世闻名的半坡遗址、阿房宫、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大小雁塔和西安碑林。在西安艺术文化的长河中,同样涌现了无数的艺术明珠,唐诗、秦腔、长安画派、关中皮影戏、木偶戏以及农民画等等,无一不在中国的艺术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文名

西安文化

分类

长安画派、关中皮影戏、木偶戏

著名景点

半坡遗址、阿房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概述

古老而神奇的城市,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基本介绍

西安文化

秦腔

也称“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是京剧、豫剧、川剧、河北邦子等剧种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脸谱、身段、角色、门类和演技均自成体系。它发祥与陕西关中,流传于西北地区。

京剧

有近200年历史,流行全国,是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剧种,被称为“国粹”,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京剧唱腔优美、舞蹈独特,且融入了中国武术的技巧,演唱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除此之外,令人惊叹的脸谱和辉煌艳丽的服装头饰也堪称,不愧为中华国宝。

豫剧

豫剧在陕西流传也很广泛,经典剧目《花木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歌舞剧

由陕西省歌舞剧院创作并演出的大型古典宫廷乐舞《仿唐乐舞》和《唐-长安乐舞》展现了唐代舞蹈辉煌、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编舞和配乐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赢得了国内外广大观众和专家学者的赞誉,已连演上万场,长盛不衰,成为陕西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话剧

话剧传入中国已有70多年历史,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吸取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崭新的面貌和旺盛的生机赢得了广大观众。1999年《迟开的玫瑰》获得诸多好评,引起广泛关注。

电影艺术

西安的电影艺术可以说全国出名,大导演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红高粱》等剧在国际影坛都占有一席之地,《水浒传》里的许多演员也均是陕西文艺界的知名演员。西安电影制片厂也有众多高水平的电影作品问世,其创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文学艺术

陕西的文学艺术创作在全国有着明显的代表性。柳青的《创作史》,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均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改革开放后,陕西文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涌现出贾平凹、陈忠实、京夫等一批优秀的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震动了文坛,被称为“陕军东征”和“西北风”。

国画艺术

——长安画派  尊基人为中国现代画坛一代宗师赵望云、石鲁先生。长安画派的创作以中国西部的人文风情为主要题材,艺术表现上追求生动、新鲜、活泼,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画坛上一支雄大的力量。

眉户

眉户在陕西关中地区最为流行,也为外省如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山西等地群众所喜欢,它是由民歌脱胎发展而来的。盛行于华阴、华县地区的称东路眉户,西路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及户县,唱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眉户的唱腔音乐有50多个曲牌,可以表现人物在舞台上丰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剧情。

陕北剪纸

剪纸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喜爱,其中陕北剪纸犹为引人注目。陕北剪纸包含秦、汉之风,风格既纤细秀美,又粗犷大方,粗中见巧工,土中观美感,曾连续数年分别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获得好评。近年来,陕北剪纸艺人多次出访外国献艺,引起轰动。

著名民间剪纸艺术家杨玉琴,自幼酷爱剪纸,是陕西民间剪纸协会的会员,其剪纸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各国友人收藏。从1994年6月份起,杨玉琴老人用了整整三年半的时间,精心剪成了1000幅精美的大型剪纸作品。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包罗万象,人物、典故、历史、传说、民间故事、花鸟虫鱼等无所不有。

户县农民画

陕西农民画源于民间,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构图简洁美观,注重色彩数量,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游客和专家的好评。陕西农民画主要分布在关中的户县,陕北的安塞和洛川。户县被誉为“农民画之乡”已拥有2000多名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许多优秀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

凤翔彩绘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以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生动逼真而享誉海内外。传说明代朱元璋的军队驻扎此地,士兵大都是江西老表,会制陶手艺。落户为农后,他们在农闲时做些玩具和礼物,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今天的彩绘泥塑。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更加繁盛,成为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面花

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当地人称为花馍。每逢婚丧嫁娶,年节庆典,乡亲们制做出各种各样的花馍,造型别致,形态逼真,或摆茶陈列,或馈赠亲朋,即可食用,又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品。制作花馍,和面、蒸馍的火候都有讲究,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状好、不变形的花馍。

唐三彩

中国唐代以黄、绿、蓝、褐、紫等多种颜色为主要釉色经焙烧而成的陶制品。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铅釉的流动,各色均呈现出浓淡的层次或各色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绚丽多彩的色釉。俗称“唐三彩”。

唐三彩的出现与发展和唐代厚葬风气有着直接的关系。唐三彩虽然属于陶器的范畴,但与一般低温釉陶器不同。从原料上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高岭土)制成。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锻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如利用氧化铜烧成绿色,氧化铁烧成黄褐色,氧化钴烧成蓝色,并在这些基本色调的基础上,成功地烧制成澄黄、赭黄、翠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色彩。从烧造工艺上看,它是经两次锻烧而成,先是在1100℃左右的高温下素烧,然后施釉,再经过约 900℃低温烧制而成。

三彩陶器的造型,一般可以分为3大类:一类是生活用器,一类是俑,再一类是各种模型,以前两类为最多。生活用器有瓶、壶、罐、钵、杯、盘、碗、盂、烛台、枕等10多种,每种又有许多式样,如瓶有双龙耳瓶、双系扁瓶、花口瓶、洗口瓶和细颈瓜腹瓶等。俑可分为人和动物两类:人俑有贵妇人、男女侍俑、拉马俑、文官俑、武士俑、胡俑、天王俑等;动物俑有马、驴、骆驼、猪、牛、羊、狗、鸡、鸭等。模型常见的有亭台楼阁、花园中堆砌的假山和各种房屋、仓库、厕所、车、柜等,凡是与死者在世时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无不具备。

三彩器作为一种随葬品出现在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650~756)。出土三彩器的重要纪年墓按其年代顺序有:昭陵陪葬郑红泰麟德元年(664)墓、献陵陪葬虢王李凤上元二年(675)墓、西安东郊红庆村独孤君妻元氏长庆三年(703)墓、乾陵陪葬永泰公主神龙二年(706)墓、乾陵陪葬懿德太子神龙二年(706)墓、昭陵陪葬越王李贞开元元年(718)墓以及西安西郊鲜于庭诲开元十一年(723)墓等。可见三彩陶器的制作至迟在唐高宗时期就已经开始并很快发展起来。长安是唐代都城,洛阳时称东都,三彩器以这两地唐墓出土数量最多。此外,还有今江苏扬州和山西、甘肃两省的唐墓也有三彩陶器出土,其他地区出土者甚少。这说明以三彩陶器随葬,盛行于西安和洛阳的皇室和权贵,此后才推广到其他地区和其他阶层。

皮影戏

皮影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道具戏之一,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戏映照在屏幕上,由艺人们在幕后操动影人,伴以音乐和歌唱,是一种深受人民欢迎的古老而又奇特的戏曲艺术。皮影萌芽于汉,发展于唐,兴盛在宋朝。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传统剧目有《会阵招亲》《游西湖》等。

麻鞋

麻鞋是一种制作精巧、美观、经济、实惠,留传于民间的工艺品。麻是一种草本植物,用麻的径皮纤维制成绳索、布,再编成鞋子-麻鞋,也即是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