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寨子乡位于会宁县东北部,东靠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南与新塬乡毗邻,西和草滩乡接壤,北连平川区。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0公里;总面积约297.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6.6人。

中文名

刘家寨子乡

车牌代码

甘·D

别名

刘寨乡

地理位置

会宁县东北部山区

面积

297.3平方公里

人口

20226人(2003年)

方言

会宁话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电话区号

0943

政府驻地

刘家寨子村

下辖地区

辖刘家寨子、陈家庄子、斜沟、唐李家塬、袁家淌、后湾、甜水井、张家湾、寨柯、后沟、李家寨子、二塬等12个行政村

外文名

The lius stockaded village

邮政区码

730724

机场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火车站

兰州站

行政类别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下辖镇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

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66.6人

总户数

4202户

农业人口

20004人

非农业人口

222人

耕地面积

12.1万亩

地理环境

洋芋种植

刘家寨子乡属陇西黄土高原最北端,干旱山塬区,地形较为复杂,梁峁交错,沟壑纵横。海拔1834—2352米,相对高差500—600米。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由于雨量稀少,形成刘家寨子乡气候干燥。境内仅有乱马川河流经南部边缘地带,干旱仍然是刘家寨子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刘家寨子乡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12.1万亩,土壤类型为灰钙土,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糜谷等农作物。

行政区划

刘家寨子乡

刘家寨子乡驻地距县城123公里。现辖刘家寨子、陈家庄子、斜沟、唐李家塬、袁家淌、后湾、甜水井、张家湾、寨柯、后沟、李家寨子、二塬等12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4202户,20226人。其中:农业人口20004人,占总人口的98.9%,非农业人口222人,占1.1%;农村劳动力10537人,占农业人口的52.6%;刘家寨子乡有汉、回两种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9%。[1]

村委会

• 甘肃省会宁县刘家寨子乡刘家寨子村委会[620422223200]
• 甘肃省会宁县刘家寨子乡李家寨子村委会[620422223201]
• 甘肃省会宁县刘家寨子乡二塬村委会[620422223202]
• 甘肃省会宁县刘家寨子乡寨柯村委会[620422223203]
• 甘肃省会宁县刘家寨子乡甜水井村委会[620422223204]
• 甘肃省会宁县刘家寨子乡后沟村委会[620422223205]
展开表格

经济

农业发展

刘家寨子乡集镇

刘家寨子乡是一个农业大乡,粮食作物有小麦、豌豆、扁豆、莜麦、谷子、糜子、玉米、洋芋等品种,经济作物有胡麻、西瓜、籽瓜等品种。通过大搞机整梯田、集雨节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特色支柱产业马铃薯,全乡农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2008年刘家寨子乡共播种夏粮2.5万余亩,其中小麦1.3万亩,豆类及其他作物1.2万余亩,播种秋粮7.8万余亩,其中洋芋6.3万亩。洋芋种植面积占土地面积的一半,经过长期的努力,刘家寨子乡的洋芋种植已基本上形成了规模化,逐步走向市场化,已成为当地的一大产业优势产业。刘家寨子乡的羊羔肉因质优味香,远销甘肃省内外。随着农业发展,畜牧有了较有了较快的发展。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天然草场植被恢复与建设试验项目,刘家寨子乡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近2万亩,基本形成了种草养畜的规模,大牲畜存栏5448头,其中马55头、牛572头、骡771头、驴4050头,猪存栏7420头,羊只存栏16499只,其中山羊2832只,绵羊13667只。

文化

当地特产

发菜,又名“含珠藻”、“龙须菜”,因其色黑、形如乱发而得名。它鲜美可口、回味隽永,营养价值极高,又产于荒漠、半荒漠之地,故而又有“戈壁之珍”的誉称。每年11月至翌年5月,是甘肃发菜的采收季节。此时河西的戈壁荒漠草丛中,溪流里,一丛丛天然生长的发菜,举目皆是。发菜以谐“发财”之音,取“发财”之意。每年春节,亲戚朋友互相拜会,也均以发菜馈赠,表示“恭喜!发财!”的美好祝愿。发菜不但脆滑细嫩,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利尿、化痰、清热解毒、顺肠理肺、滋补等功效。常食发菜,对高血压、佝偻病、营养不良、慢性气管炎、内热痰结、甲状腺肿大、妇女月经不调等病均有一定疗效。

社会

基础设施

学生正在上课

1、道路交通初具雏形:公路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境内海(原)榆(中)、界(石铺)双(铺)等公路从这里通过,各村庄基本修通了简易公路,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乡政府驻地为中心,干支相连,乡村互通,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由于公路网形成,路况的改善,推动了车辆的迅速发展。刘家寨子乡有汽车36辆,三轮车2800多辆,摩托车3200多辆,促进了刘家寨子乡经济的迅速发展。

2、集贸市场日新月异:刘家寨子乡集镇位于刘家寨子乡腹地,是会宁县东北部3个乡,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吉县,平川区复兴乡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唯一通道,总面积2.2平方公里,有村民407户1851人,其中非农业人500人,集市十分繁荣,日成交额10万元以上,从现有的经营类别来看,有百货、日杂、五金、交电、化工、燃料、农药、种子、医药保健、机械配件、糖酒烟草、饮食服务、各类专项加工、专业修理、三轮车、摩托车销售,形式多样、门类齐全,促进了刘家寨子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并吸收民间资本,搞小城镇建设,一排鲜亮的二层商住楼为刘寨街道增添了一道风景。改善了集镇面貌,更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促进刘家寨子乡经济快速发展。

学生正在上课

3、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刘家寨子乡现有初中1所,建筑面积4279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550平方米,办公用房200平方米,生活用房2050平方米,其他用房479平方米,危房面积255平方米;课桌凳1800套(单人套);现有远程教育设备模式三1套;教职工73人,大专以上学历61人,学历合格率85.9%;在校学生1625人,其中女生755人,男女比例为1.15∶1。六年制小学15所,四年制初小1所,三年制教学点1所,二年制教学点5所,一年制教学点1所,幼儿园2所。总建筑面积12306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8624平方米,办公用房2806平方米,生活用房631平方米,其他用房295平方米,危房面积2848平方米,其中土木结构2748平方米,砖木结构100平方米;课桌凳3200套(单人套);现有远程教育设备15套,其中其中模式一4套,模式二11套;教职工140人,其中代课教师35人,中师以上学历74人,学历合格率70.5%;在校学生3009人,其中女生1490人,男女比例1.02∶1。

卫生院

1、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刘家寨子乡中心卫生院有住院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15人;刘家寨子乡有村卫生所12个,村医12人,个体诊所19个。2007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农户3816户,农户参合率91%,参合人数17579人,参合率87.9%。群众因病返贫得到了有效改善,人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了保护,身体素质不断提高。2、信息产业突飞猛进:信息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单一的程控电话,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宽带网,刘家寨子乡12个村基本上实现了社社通电、社社通电话,信息网络覆盖面在85%以上,31%的农户装有固定电话,46%的农户有移动电话。

3、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末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元,人均生活消费达到900元。农民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劳务经济的发展壮大,海(原)榆(中)、界(石铺)双(铺)铺油硬化,这里将真正成为“鸡鸣三县、龙饮一方”的旱塬码头。

城镇建设

刘家寨子乡孙塬村便民店

会宁县刘家寨子乡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五个争做”活动,即:争做理论学习上的标兵;争做业务工作上的骨干;争做作风纪律上的表率;争做勤政廉洁上的榜样;争做服务工作上的模范。使党员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积极推进寨柯村参与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新建舍饲养羊圈舍128座,引进小尾寒羊512只,新打水窖325眼,新建教室1座,计生、文化服务中心1座;小城镇建设项目稳步推进,16套商住房现已投入使用。把劳务输出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来抓,刘家寨子乡已输出务工人员4200多人,其中乡政府统一组织宁夏摘枸杞126人,新疆摘棉花127人。2007年乡上遭受了旱涝双灾,为了保证群众生活不出问题,乡上筹集救灾款8万元,救灾面粉1.4万斤分别发放到甜水井和斜沟村,确保了灾民的生产生活和安置工作。

代表人物

田学斌,1963年12月生,刘家寨子乡人。经济学博士。1979年考入甘肃工业大学机械系,1986年攻读中央党校硕士学位,后又攻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1992年调国务院办公厅工作,2003年任国务院总理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