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十里铺村是山东省济南市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下辖村。

中文名

南十里铺村

地理位置

莱芜平原,与泰莱老公路及莱新高速公路毗邻

人口

883人

民族

汉族

所属地区

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

户数

273

村庄简介

南十里铺村隶属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地处莱芜平原,与泰莱老公路及莱新高速公路毗邻。高速公路新建的收费站、宿舍大楼就坐落在村南。这里公路纵横,车辆川流不息,来往如梭。村北有叶家庄铁矿、省地质水文队、鲁中化工总厂。村西邻方下镇嘶马河村,东与凤城街道办事处叶家庄村连接,隔沟北望是北十里铺村,南与高庄街道办事处西汶南村隔大汶河相望。村中土地经过深翻整平,土壤肥沃,盛产小麦、玉米、大麻和10多种蔬菜。因泰莱老公路拓宽,泰莱一级公路、莱新高速公路及收费站、宿舍大楼、上下路大转盘等设施占地,现仅有土地410亩,农户273,人口883人,人均0.45亩。

明洪武三年(1370年),亓姓由安徽省迁居羊庄,复迁到此建村。明嘉靖时曾设邮铺,名钟徐铺。清朝时期,泰安府派官员来莱芜上任时,本县名人绅士必须到此迎接,因从莱城衙门口到此处正好十华里,自清朝起故称十里长亭,也叫“更衣亭”。因与北十里铺村一沟相隔,故称南十里铺。

民国二十一年前,该村为莱芜县老三区临汶乡;莱芜划为莱东、莱北、新甫三县,临汶乡划为新甫县汶南区;1945年划为莱芜县汶南区;1947年划为莱芜县方下区;1951年3月为莱芜县鲁西区,又称第四区;1958年划为矿山人民公社;1982年1月矿山人民公社改称城关镇;1984年4月改称莱城办事处;1985年10月改称城区办事处;1993年1月莱芜建立地级市,改为莱城区城市街道办事处,南十里铺相继归属;今属凤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南十里铺村建村已有600多年,建村之初只有亓姓,后有乔、安姓迁居村中,亓姓占98%。姓氏之间互相团结,合力耕读。

1948年前,南十里铺村土地瘠薄,产量很低,村民生活十分困难。据过去老人讲:“西南茅草地,北岭黄土湾,住的是草屋,吃的糠菜团。”大部分人靠推车卖菜、挑窑货换杂粮谋生,少数户做猪毛加工绳子生意,有的当长工、打短工求生。10年内人口保持在300人左右(生死平衡),没有娶进一个媳妇。

新中国刚解放,南十里铺村靠国家救济粮生活,没有耕地的牲畜和农具。1950年人与人组建“换工组”、“变工组”,户与户自愿结成“互助组”,农忙时互相帮助耕种。1952年冬到1953年春,亓廷瑞、亓秀春发起成立由36户组成的农业社;1955年全村农户人社;1956年由几个自然村成立五星高级农业合作社,并首次在村北岭打了一眼深18米的井,能浇地40余亩。1958年高级社分为小社,北+里铺、姚家岭、南十里铺三村为一社,亓建瑞任党支部书记,亓廷立任大队长。1963年三村分开,成为一村一社,后称为南十里铺大队,下分5个生产队。1960年初,在村西南名叫大西岭的一片坟地里栽上以‘金帅”、“卫锦”等为当家品种的果树362株,并在果园东边打了一眼深12米的大口机井,先用柴油机后用电动机抽水浇地,浇果树,尔后又在村南、村西连续打机井5眼,全村浇地全部电动水利化。1962年9月,莱芜县首批在这个村建立了蔬菜基地。1964年春大队长亓耀荣带领全村青年在汶河沙滩边植树造林长400米,挖沙填土造地30余亩。村里每年收获的大量新鲜蔬菜,供给莱城厂矿居民。每年收苹果4万余斤,供应济南、上海等城市,经济收入可观。“文革”前夕,这个村已有养猪场一处,还有油坊、馍馍坊、挂面坊、棉花加工厂、饭店等一批集体副业项目,当时在十里八乡是小有名气的。“文革”初期,村科技队以“大寨”为榜样,按照农业“八字宪法”的标准科学种田,经过优良品种培育试验,选取了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良种和玉米良种、棉花良种。对小麦等作物,实行单株、单穗精选,建立选择园、原种园,进行良种提纯复壮,试种成功后在全县推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村每年向全县推广小麦良种都在4万公斤以上。山东省著名小麦专家余松烈教授等人给予好评,并亲临该村科技队指导讲课,为村里培养了一批像亓玉华、亓廷联等农技通式的“土专家”、“田秀才”。1970年至1973年,县农业局选派村科技队长亓振顺3次赴海南岛繁育玉米、高粱杂交种,在全县推广种植。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科技队植保组从害虫标本、危害程度、灭虫方法上都已已建立档案,及时配制药物送往各生产队。1974年4月,莱芜县农业局定点在该村设立了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点,按期刊方式印发《作物病虫害防治情报》,寄往全县各社、队。由于这个村在农业生产、良种推广、科学治虫、积造土杂肥等方面做出了优异成绩,曾多次被省、地区、县评为农业生产先进单位。许多领导、专家、教授、农科人员、社队干部,曾20多次前来取经学习,对村小麦产量跨“长江”、过“黄河”的事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由于村粮食产量高,交公粮、卖余粮多,推广良种,山东农业科学电影制片厂、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日报》等单位,都摄影、采写文章,对这个村的成绩作了公正的宣传。

1977年春天,曹桂芬向村民传授生豆芽技巧,全村80 010的农户做豆芽生意,许多农户买上了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还有的户新盖了砖瓦房,增添了生活用品和家具。为此,有人写文章称之为生豆芽是“小窝里抠出大螃蟹”的好生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踏上了致富路的快车道。退伍军人、个体经销户亓增臣,1981年5月开设了一处经营150多种日用商品的百货铺。他采取了“三一样”、“四不卖”原则,第一个成为该村每年获利上万元的户,受到有关部门表彰,挂上了“文明小康户”匾牌。青年农民亓肖玉,1983年3月,对准商业冷门找财路,靠经营针头线脑、钮扣鞋带、文教用品,在莱城官寺商场摆起小商品杂货摊,生意兴隆,并引来江苏、济南等厂家前来登门送货,年获利一万两千多元。他还出资扶持6户青年农民搞起了家庭副业。亓耀兴办起了洗煤厂、沙场、汽车运输队、饭店和化工厂,为村里安排了许多剩余劳力。

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迅速增长,电机维修、车辆修配、加油站、粮油店、百货批发、饭店、理发店、出租车等布满泰莱公路两侧,还有生豆芽、养蘑菇、种温室、开服装店,以及三轮车运销蔬菜水果的、搞建筑劳务输出的,全村从事二、三产业的青壮年劳力达80%以上,开创了家家文明经商、户户生意兴隆的可喜局面。

80年代至90年代,修成了4条长1500多米、宽10米、沙土石子混合路面的南北、东西街。1984年7月12日深夜,一场大雨过后,洪水通过汶河防洪堰决开的口子,冲进村里,造成了多间房屋、栏圈倒塌,冲毁玉米、蔬菜田350多亩,生产路1500多米,财产受到损失。当年秋种后,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用分段到户出义务工的方式,经过秋冬春三季施工,又修筑了第二条东西长2华里、高4米、宽1.5米的防洪大堰,彻底消除了汶河水患。1986年春,村里对村内住宅统一规划,新盖了一批新瓦房,90%的农户告别了土坯墙的旧房子,4户村民还盖起了样式典雅、风格独特的两层楼房。为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繁荣农村经济,1999年初春,在莱芜电业局和方下供电所支持帮助下,对村内使用了几十年的线路进行了整网改造,投资20万元更换线杆、电线和新变压器,彻底改变了过去线路老化,跑冒滴漏严重、安全系数低、电价高的后进局面。为了这项电力整网联网工程的实现完成,全村党员、干部、村民纷纷捐钱,出工出力。为表彰捐资者,1999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村两委在新建变电室南墙上立石碑一座,把206个人的名字刻在上面。

新世纪伊始,南十里铺村党支部、村委会,正在带领村民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着可爱的家园。这个有着光荣历史的村庄,富裕文明之花将永远常开。

人文自然

南十里铺村临大汶河。清末、民国时期,年年夏季河水暴涨,村西南田园一片汪洋,颗粒无收。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二十四日突降大雨,河水凶猛如兽,冲塌房屋90%以上,牲畜家禽淹死无计其数。

民国二十一年,村长亓锡珍,提议修筑南北和东西两条大堰,这一良策得到村民一致同意,按人口地亩摊工摊钱,全民齐发动,利用冬春两闲之季开工修堰。3年时间,将东西长2华里、南北长1华里、铺底4米、高4米、顶宽1米的大堰修完。从此村民不再担惊受怕,年年五谷丰登,大堰两边栽植的紫穗槐、白蜡条,既固堰防水土流失,又增加了经济收入。为表纪念,当时亓化刚老师为修大堰编了一首诗歌,供学生读唱。

南十里铺村自古以来村民生活贫穷,文化教育落后,人人都深受不识字之苦。民国二十年清除“关帝庙”神像,办起一处小学,学生30余人。1938年1月,日军侵占莱芜,学校停办。1940年,村长亓勤生领着亓秀生、亓耀法等10余名学生到嘶马河小学就读。一年后学校分开,庙内小学村办公用,只好租借一农户民宅当学校,学生40余人。1943年到1946年学校仍借民房使用。学生除了学文化,还分批划组到公路、街头站岗放哨,严防敌人捣乱。为了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成立了夜校,根据年龄大小,识字多少,分别编成“成人班”和“识字班”。根据实际需要,自编乡土教材。1947年国民党进攻莱芜,学校解散。1948年解放后,北十里铺和南十里铺两村合办小学一至三年级班,学生50多人。1951年亓耀昌考入西关完全小学,这是该村解放后第一个考入完小的。之后又有10余人考入完小。1953年,因北十里铺学校成立完小,校舍少学生多,一、二年级学生又迁到村庙上学。1956年五星大社成立共产主义小学,时间不长又分开办学。1959年该村盖起坯墙草顶房屋8间,师生从庙内搬进门窗明亮的新学校。1962年一、二年级学生75人,教师增加到4人。

20世纪50年代,村里基本扫除文盲。由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村里出现了第一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亓耀同考取哈尔滨军工大学,毕业后在部队服役多年,为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转业后任省立医院高级工程师。亓传英山东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在中原油田医院任主任医师。亓耀南莱芜师范毕业后,任中学高级教师。亓孟春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师、学区校长。70年代初,村党支部书记亓丰瑞带领村民在原有校舍的基础上,又建起8间新瓦房教室,该村自办学校,一至七年级8个班。70年代,村里普及小学教育.有11人高、初中毕业,担任了村、生产队的财会、技术人员。根据村民对农业科学知识的需求,成立了农科教育班。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2年,村里普及初中教育后,有15人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7人考入国家重点大学。亓新峰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在首钢做技术工作。亓振国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任北京某报社编辑。亓爱峰上海工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汽车制造部门工作。亓鹏荣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又考取国家公务员,在政府部门任职。

南十里铺村自1950年后,挑选部分能说会道、有演唱技艺的成年人,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借春节和农闲季节,走街串巷为人们演出。“文革”期间,村里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改编自演的吕剧《红灯记》等戏曲,除在本村多次演出外,还到十里八乡、厂矿、机关慰问演出,受到了人们交口称赞。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录

亓义鸿 亓 昌 亓延廷 亓廷如 亓振玉 亓修仁 亓乐廷 亓宪廷 亓勤生

二、历任村支书

1940年3月-1941年12月 亓丰杰

1942年1月-1942年12月 亓勤生

1943年1月-1944年12月 亓勤友

1945年1月-1947年2月 亓润德

1948年1月-1978年12月 亓建瑞

1978年12月-1984年11月 亓丰祥

1984年12月-1986年11月 亓玉功

1986年12月-1989年3月 亓尚文

1989年4月-1994年5月 亓丰祥

1994年5月-1998年12月 亓秀忠

1999年1月-2000年11月 亓尚文

2000年12月- 亓占明

三、历任村主任

1945年1月-1946年12月 亓荣刚

1947年1月-1947年12月 亓太水

1948年1月-1952年12月 亓荣刚

1953年1月-1956年12月 亓太水

1957年1月-1957年12月 亓百常

1958年1月-1963年12月 亓丰之

1964年1月-1967年2月 亓耀荣

1967年3月-1970年12月 亓丰瑞

1971年1月-1982年12月 亓秀春

1983年1月-1988年2月 亓丰栋

1988年3月-1989年3月 亓丰祥

1989年4月-1989年12月 亓秀银

1990年1月-1992年12月 亓丰相

1993年1月-1999年4月 亓秀忠

1999年4月-2001年2月 亓爱文

2000年11月- 亓传元

四、副县级及其以上干部

亓耀华 湖北省建四处党委书记(副厅级)

亓立明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检察长

亓化刚 曾任泰安地区粮食局副局长

亓润功 曾任浙江省看守劳改大队党委书记

亓勤友 曾任泰安地区公安局、交通局、城建局长

亓效刚 曾任青岛市崂山区检察院检察长

亓耀平 解放军某部离休干部(团政委)

安玉林 解放军某部离休干部(团政委)

亓铭兰 解放军某部医院党委书记(团政委),已离休

亓耀明 曾任黑龙江省国营海林农场工会主席

亓建杰 武汉市某区检察院检察长

亓任刚 上海某港务局党委书记

亓修德 新汶矿务局潘西煤矿工会主席

亓润德 曾任公社社长,18级

亓明伦 曾任莱芜市政协秘书长,已离岗

亓传华 解放军某部副司令员(师级)

亓会平 新汶矿务局党办主任、南冶煤矿党委书记

亓芳臣 曾任莱芜市(县)司法局局长、莱芜市仲裁办副主任等职,已离岗

亓学祥 泰安市土地管理局副局长、招商局长、泰山建委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

亓利荣 鄂庄煤矿党办主任、纪委副书记

五、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亓跃南 莱芜市凤城街道办中学高级教师

六、南十里铺文化遗迹及名人轶事

①南十里铺村东北角(东头南北街北头)有“关圣帝君阁”一座,清同治十三年岁次甲戌元月建修,现保存完好。

②村西头“文化大革命”初期有《毛主席去安源》大型油画牌坊一座。

③清朝末年,武举亓春田使用大铁刀,重123斤,铁盔10余斤。相传,在一次骑马比武时,不慎失手大刀落地,他立即用脚挑起大刀,继续比武,并说这叫“金钩钓鱼”,大受观众称赞。当时其练功石有两块,现一块保存完好,另一块遗失。

④二门亓百福是庠生,相传二门死人不泼汤,即从此开始。

七、红色地下堡垒

英雄气壮山河,保垒永存史册。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南十里铺村涌现出了许多精忠报国的热血男儿。抗战和期,日寇盘踞在距该村只有5公里的莱城和相邻的嘶马河村(建东、西两围子)。日、伪军经常出没南十里埔村,骚扰百姓,抢夺财物,搞得民不聊生,夜不能寐。为雪国耻和家仇,许多进步青年自觉走了上革命道路。他们偷割敌人电线,拆桥毁路,护送过往八路军及抗日军政干部,配合我军搜捕敌伪分子,为进村开会的八路军站岗放哨,收集敌人的政治、军事情报,利用各种方式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个村先后有9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其中有残死在日军屠刀下的亓义鸿烈士,有随徂徕山起义部队英勇作战血洒疆场的亓延琰(亓昌)、亓廷如、亓延廷、亓修仁烈士,也有被敌特残杀、活埋的亓勤生、亓宪廷烈士,还有爆炸英雄亓振玉、亓乐廷烈士。他们的英雄业绩可歌可泣,是南十里铺村的荣耀,也是家族和后人的光荣。1940年,在新甫县(汶南区)委领导下,南十里铺村建立了地下党支部。新甫县公安局直接指挥该支部的敌斗争。党支部书记亓章森,带领亓振华、亓润德、亓效刚、亓立庆、亓立明、亓宪廷、亓冠玉、亓振恒、亓延宣等10名党员,除加强学习扩大组织等自身建设外,在县委和公安局的秘密指导下开展对敌斗争,目标对准国特刘伯戈一伙。他们搜集情报,深夜锄奸,为党做了大量工作。嘶马河据点自1940年冬安设后,日寇、汉奸数百人盘踞在这个交通要道上,经常枪杀、活埋、酷刑拷打抗日军政人员和无辜群众、为了除掉对泰山地区抗日根据地带来威胁和破坏的嘶马河据点这个毒瘤,1945年6月11日晚,支书亓章森按上级指示,担任嘶马河据点内线总指挥,深入虎穴,打八敌人内部,里应外合,瓦解敌人。在攻克嘶马河据点战斗中,他们做了周密安排。当晚11点半钟,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嘶马河据点东北炮楼炸成一片废墟,尔后围墙多处被炸。这个日寇、汉奸、国特盘踞了5年之久、称之为固若金汤的据点,顷刻间土崩瓦解了。这次战斗中,亓润功、亓效刚、亓立明等7名内线及参加部队,除一轻伤员外,无一伤亡,仅仅打了一个半小时结束战斗,共歼灭敌特50余人,俘虏25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300余支。除敌大队副乘混乱之机逃跑外,其余国特、伪军中队长以上骨干分子20余人被活捉。

战斗结束后的第三天上午,泰山军分区司令部在莱北县雪野区虎口崖村召开了祝捷大会。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政治部主任欧阳平等首长表彰了参战部队,并接见了亓章森等内线人员。会上授予亓章森、亓润功、亓立明等同志为“无名英雄”的光荣称号,同时,每人奖励旧法币10000元,南十里铺党支部被誉为莱芜县党组织的一个“红色地下堡垒”。抗日战争胜利后,亓章森等“无名英雄”们,又走上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新战场,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成为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中坚。他们所建树的伟业,将与日月同辉,江河共存。

嘶马河据点拔掉后,亓章森等“无名英雄”身份已公开,不能在本村继续工作,由亓振华担任村支部书记,带领党员、村干部积极分子与敢特势力进行斗争。1947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莱芜等地,国特刘伯戈带领还乡团趁机卷土重来。南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亓振华一家人遭到残害,其母亲被匪徒严刑拷打,活活打死后尸体在屋内无人敢埋。亓振华的三叔亓勤俭被国特抓起来后,受尽苦刑,用绳子捆绑活埋在村南水濉里。亓振华的四叔亓勤贤在区装部工作,领导派他夜间回村了解情况和探望家属,伪保长告密,被国特逮捕,证据不足释放后,又被还乡团抓去,逼其供出党组织活动情况住址。亓勤贤坚贞不屈,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为了党的事业,亓振华一家三位亲人,惨死在国民党的黑手之中。亓振华的一家,是革命的一家,也是遭受敌人残害最严重的一家。后人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