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智,男,1939年生于江苏海门,自幼开始即在上海求学。

人物经历

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五年制)。同年考取耿淡如先生的研究生,后以中国大陆高校西方史学史专业的首名研究生毕业。

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主任。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历史学系客座教授、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世界史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研究方向

史学理论、西方史学史和世界文化史。

主要贡献

自1965年任耿师西方史学史一课助教以来,迄今在这一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有40余年,主讲课程多门均与此有关。主持省部级及国家级社科项目多项,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社科项目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究》。

学术旨趣

1、世界古代史研究。着重探讨希腊罗马文明的特征及其发展,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论“希腊的奇迹”——一项历史学的分析》等获奖论文及其他论文10余篇。

2、世界文化史研究。偏重于世界古代文化的研究,曾主编《世界文化史》。

3、西方史学史研究,这是主要的专业领域。侧重于自古典的至现当代的西方史学,兼及中外(西)史学的比较研究,已发表这类学术论文一百余篇,著作多种(详见学术成果目录)。其中学术著作的海外版有7种。《西方史学史》被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定为“推荐教材”,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另获其他各类奖项多次。近期更多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其发展史,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外(西)史学的交流与比较研究等。

学术成果

(一)主要论著

《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与张广勇合著,第一作者)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西方史学散论》 台湾淑馨出版社1995年版。

《现代西方史学》(与张广勇合著,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寻梦天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世界文化史》(古代卷,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影视史学》 台湾扬智出版公司1998年版。

《西方史学史》(主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004年第二版。

《二十世纪中外史学交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超越时空的对话——一位东方学者关于西方史学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二)主要论文(至2006年)

《希罗多德:西方史学的创立者》 《复旦学报》1981年第1期。

《〈高卢战记〉与凯撒的史才》 《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2期。

《大放异彩的古希腊戏剧》 《北京艺术》1981年第9期。

《利奥波尔德·冯·兰克》 《世界历史》1981年第6期,收入《外国历史名人传》近代部分中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81年)

《爱德华·吉本》 《世界历史》1982年第2期,收入《外国历史名人传》近代部分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81年)

《希罗多德》 收入《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82年)

《阿庇安》 收入《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82年)

《兰克与兰克学派》 上海市历史学会1981年年会论文选,1982年

《试论修昔底德朴素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复旦学报》1982年第4期

《略论伏尔泰的史学家地位》 《历史研究》1982年第5期

《伊本·卡尔敦及其〈通史〉》 《历史教学》1982年第6期

《卡莱尔和〈英雄与英雄崇拜〉》 《世界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2期

《给西方史学史一席地位》 《光明日报》 1983年3月16日史学版,收入《史坛纵论》(重庆出版社1984年)

《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史学的特点》 上海市历史学会世界史论集,1983年。

新的资料 新的窗户》 《史学史研究》1983年第4期。

《塔西陀笔下的日耳曼人》 《外国史知识》1983年第11期。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史学史研究》1984年第2期。

《汤因比与〈历史研究〉》 《书林》1984年第1期。

《美国"新史学派"述评》 《世界历史》1984年第12期。

《西方史学史研究在中国》 《史学史研究》1985年第2期

《米涅与法国革命史》 《外国史知识》1985年第10期。

《论李大钊对西方史学史的研究》 《江海学刊》1986年第3期。

《试论兰克对近代西方史学的贡献──兰克逝世百年祭》 《历史教学》1986年第10期。

《试论塔西陀的史学》 《上海市历史学会世界史论集》1986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 收入《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部分第一分册(重庆出版社1986年)。

《略论古希腊史学中的人本观念》 《复旦学报》1987年第1期。

《“天才的闪光”──维柯史学思想述论》 《史学史研究》1987年第4期。

《有没有荷马及〈荷马史诗〉》 《文汇报》1987年9月15日。

《历史学家的文化视野》 《复旦学报》1988年第4期。

《重评托马斯·卡莱尔的史学思想》 《史学理论》1989年第3期。

《处于变革中的当代西方史学》 《复旦学报》1989年第6期

《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四十年(1949-1989)》 收入《中国历史学四十年》一书(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

《我国四十年来对西方史学理论的介绍与研究》 《世界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3期。

《近十年来关于引进西方史学理论的若干思考》 《光明日报》1990年5月23日。

《论“希腊的奇迹”:一项历史学的分析》 《江海学刊》1990年第2期。

《“理想类型”:马克斯·韦伯的方法论》 上海世界史学会编《世界史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一九九〇年全国史学理论研究述评》 《光明日报》1991年3月13日。

《现代西方史学新潮在中国》 《社会科学报》1991年3月21日。

《实用·多元·国际化──略论现代美国史学的特点》 《江汉论坛》1991年第6期。

《简论当代美国史学的多元性》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办《美国研究论文摘要专辑》(二)。

《近代以来西方史学反省的历史考察》 《史学理论丛书》(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11月)

《史学理论:1990年综论》 《中国历史学年鉴》(三联书店1991年12月)。

《我国新时期的西方史学研究》 《复旦学报》1992年第1期。

《时代变革与近现代西方史学的反省》 《探索与争鸣》1992年第2期。

《关于深化西方史学研究的断想》 《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眼在远处 手在近处”──关于西方史学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第2期。

《略论世界史在二十世纪的重构》 《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5期。

《现代美国史学在中国》 《美国研究》1993年第4期。

《我国新时期的美国史学史研究》 《世界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1期。

《“放眼世界 展示全球”──巴勒克拉夫的世界史理论与实践》 《复旦学报》 1994年第1期。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美国史学》 《江海学刊》1994年第2期。

《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及其在中国的回响》 《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期。

《继承与超越:西方古典文化三题》 《探索与争鸣》1994年第7期。

《论古罗马的政治文化:一项历史学的分析》 《江海学刊》1995年第1期。

《民主政治、理性观念与中庸之道──试析古希腊人的“思想自由说”》 《复旦学报》1995年第3期。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古罗马兴衰的启示》 《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12期。

《罗尔德·阿蒙森传》 载《寻梦天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二十世纪前期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行程》 《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第1期。

《二十世纪后期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行程》 《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第2期。

《略论古希腊的城邦文明》 《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超越时空的对话:我国新时期引进西方学术文化的若干思考》 《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探索者的足印》 《探索与争鸣》1996年第7期。

《一九八五年:中国西方史学史的一页》 《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第3期。

《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领域》 《学习与探索》1996年第6期。

《论基督教在中韩两国传播的现代命运》 《复旦学报》1997年第2期。

《历史认识论对现代社会的回应》 《学习与探索》1997年第3期。

《战后西方史学的重新定向》 《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第4期。

《年鉴学派的演进》 《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第5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新趋向》 《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第6期。

《关于西方古典史学入华史的学术通信》 《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1期。

《论基督教在中韩两国传播的现代命运》 《韩国研究论丛》1998年第四辑。

《西欧社会从中古向近代转型的基础》 《探索与争鸣》 1998年2月。

《释“年鉴现象”》 《世纪论评》1998年2月。

《近代中国对基督教入华的回应》 《复旦学报》1998年3月。

《社会科学新史学派》 《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2月。

《历史学的新领域与新方法》 《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4月。

《世界史重构的新潮流》 《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6月。

《当代西方史学发展的前景》 《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8月。

《近20年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 《史学史研究》1998年12月。

《宗教的力量——通向心灵重塑之路》 《学术研究》1999年第7期。

《历史学的重构》 《探索与争鸣》1999年第12期。

《恺撒的三月十五日》 《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4期。

《21世纪中国的西方史学理论研究诌议》 《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

《重现历史——再谈影视史学》 《学术研究》2000年第8期。

《西方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中州学刊》2000年第1期。

《西欧社会近代转型问题断想》 《浙江学刊》2001年第5期。

《吉本史学生涯随记》 《历史教学问题》2001年第5期。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基督教——以现代中韩社会为讨论中心》 《学术研究》2001年第7期。

《耿淡如与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 《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4期。

《心理史学在东西方的双向互动与回响》 《学术月刊》2002年第12期。

《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之异同——三论影视史学》 《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1期。

《关于20世纪中西史学交流史的若干问题》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2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把历史交还给人民”——口述史学的复兴及其现代回响》 《学术研究》2003年第9期。

《论口述史的传统及其背景》 《江西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

《“惩罚暴君的鞭子”:塔西陀的社会历史观及其他》 《河北学刊》2003年第1期。

《历史教育与现代影视》 《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第2期。

《苏联史学输入中国及其现代回响》 《社会科学》(沪版)2003年第12期。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回应》 《复旦学报》2004年第1期。

《傅斯年、陈寅恪与兰克史学》 《安徽史学》2004年第2期。

《论基督教伦理道德的特征及其现代回响》 《基督教学术》(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苏版<世界通史>的中国回应》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2004年第5期。

《论民国时期中西史学交流的特点》 《史学月刊》2004年第11期。

《“多面的历史”——西方史家掠影》 《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1期。

《兰克史学和它的世界影响》。

《论民国时期中西史学交流的特点》 《历史教学问题》 2005年第3期。

《人大复印(历史学) 》2005第2期。

《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最初实践与传播》。

《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沉浮》。

《马克思主义史学与西方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勃兴》。

《再论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史的若干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

《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沉浮》。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

《关于深化西方史学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再论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史的若干问题》。

《关于开拓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以西方史学史为中心》。

《珠辉散去归平淡——苏联史学输入中国及其现代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