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名营口市鲅鱼圈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简称营口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中部的渤海之滨,坐落在营口市南端50公里,北连盖州市的沙岗镇,东接芦屯镇,南临熊岳镇,西濒辽东湾,与锦州、葫芦岛隔海相望,北距沈阳210公里,南距大连170公里。

营口开发区总面积289.85平方公里,人口388965人,下辖3镇、3个街道,8个社区、48个自然村。

2010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实现40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三次产业对全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依次为2.0%、62.5%、35.5%。人均生产总值115047 元,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长12.7%。

中文名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车牌代码

辽H

别名

营口市鲅鱼圈区

地理位置

渤海东岸,辽东半岛中枢

面积

268平方公里(2013年)

人口
方言

胶辽官话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417

政府驻地

海星街道

下辖地区

3个街道;3个镇

外文名

Yingkou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邮政区码

115007

机场

营口兰旗机场

火车站

鲅鱼圈站

著名景点

望儿山;山海广场;月亮湖公园

所属地区

辽宁省营口市

行政区类别

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代码

210804

国家

中国

简称

营口开发区

党工委书记

王百胜

管委会主任

方景广

信息简介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区)的前身是原盖县鲅鱼圈乡。

198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鲅鱼圈区。

1988年3月在鲅鱼圈区兴建营口出口加工区,列为营口对外开放先导区。

1990年8月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营口考察团建议,由营口出口加工区更名为营口新经济区。

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将营口出口加工区与营口新经济区合并,设立为国家级的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8年11月,营口市委和市政府调整了开发区管理体制,对开发区(鲅鱼圈区)的党、政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明确了营口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分别作为市委和市政府的派出机关,代表市政府对开发区(鲅鱼圈区)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事务实施统一的领导和管理,鲅鱼圈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开发区和港口建设提供社会保障和服务。

2004年1月8日,国务院批准调整鲅鱼圈区的行政区划,将原盖州市的熊岳镇、红旗镇、芦屯镇三镇成建制划入鲅鱼圈区,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有政策。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区划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3镇、3个街道,58个社区,48个自然村。

辖区街道

海星街道、红海街道、望海街道。

辖区镇

熊岳镇、红旗镇、芦屯镇。[2]

政府人员

领导信息统计截至2021年5月

职务姓名
区长孟鑫
常务副区长孙建国
副区长李红阳、陈春青、王伟、孙本胜
党组成员张玉军

管委会人员

领导信息统计截至2021年5月

职务姓名
主任孟鑫
副主任刘显君、戴伦阜、张睿、马勇、范春儒

地理环境

位置

营口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中部的渤海之滨,坐落在营口市南端52公里处,位于北纬40°151'至40°20',东经122°8'至122°15'之间,总面积26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横距3.25公里,南北纵距20公里,区地势较为平坦,多为亚粘土结构,地耐力在160-400KPA/M之间。海岸线25公里,平原地区平均海拔4.5米,最高的老虎山海拔160米。[1]

气候特点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光照充足、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9.8℃,最高气温36.9℃,最低气温-31℃,年平均降水量近700毫米,年平均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为172~188天。雾况历年平均日数为5天,冰况有流冰,但不影响万吨船舶进港。春季(3~5月)多西南风和大风天气,气候干燥少雨;夏季(6~8月)多偏南风,降水量集中,气温较高;秋季(9~10月)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冬季(11~12月)多北风或西北风,天气寒冷、气候干燥。平均风速2~4m/s,无台风影响。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6月,营口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区)常住人口541113人。[6]

民族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区)有29个民族,即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锡伯族、苗族、壮族、达斡尔族、黎族、侗族、布依族、傣族等。

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

截至2013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海岸线28.5公里,共有海域使用面积13400公顷。2008年渔业总产值实现107500万元,水产品总量119500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38000吨,海产养殖81500吨。盛产鲅鱼、对虾、海蜇等海产品。

矿产资源

营口开发区主要矿种有钼、温泉,其中花岗岩储量较大;熊岳温泉储量较丰富,日开采量可达5000吨,温度在80摄氏度左右。

营口开发区及周边地区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32种,其中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铝、锌等,非金属矿有菱镁、硼、滑石、硅等,天然矿泉水日涌水量500多吨,熊岳等地的地热水藏量丰富;沿海盐田年产海盐80万吨。[1]

交通运输

港口

营口港主港区鲅鱼圈港区位于营口开发区,拥有14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陆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共有包括集装箱、滚装汽车、煤炭、粮食、矿石、大件设备、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品和原油8个专用码头在内的61个生产泊位,最大泊位为2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30万吨级原油码头,到3亿吨。港口实现A股上市并筹资6亿元,30万吨级油轮成功靠泊。

陆路

营口开发区东侧有哈大高速铁路、长大铁路、哈大公路、沈海高速公路三条交通动脉并行纵贯南北,中部有疏港铁路、疏港公路、入区公路相应横穿东西,陆路连接东北三省以至欧亚大陆,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经济概况

综述

2010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实现400亿元,比2009年增长35%。第一产业增加值7.9亿元,比2009年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250.2亿元,比2009年增长31.3%;第三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比2009年增长43.4%。三次产业对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依次为2.0%、62.5%、35.5%。人均生产总值115047元,比2009年增长31.5%。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8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1亿元,比2009年增长33.5%。居民消费价格比2009年增长4.7%,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长12.7%。

第一产业

2010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增加值实现7.9亿元,比2009年增长12%,种植业增加值2.2亿元,比2009年下降4.4%,林业增加值0.38亿元,比2009年增长29%,畜牧业增加值1亿元,比2009年增长42%,渔业增加值4.3亿元,比2009年增长14.2%。农作物播种面积3793公顷,比2009年下降5.1%。粮食总产量13467吨,比2009年增长13.3%;水果产量114788吨,比2009年下降0.1%;肉类产量9745吨,比2009年增长9.5%;水产品产量135500吨,比2009年增长9.2%。

第二产业

2010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98.4亿元,比2009年增长28.25%。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75.05亿元,比2009年增长33.54%。鞍钢鲅鱼圈分公司完成工业产值233.67亿元,比2009年增长50.44%。滨海工业区完成工业产值57.9亿元,比2009年增长40.42%。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92.2亿元,比2009年增长21%;华能营口电厂完成工业产值31.8亿元,比2009年增长6.85%;港务局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1.25亿元,比2009年增长14.18%。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销售产值完成790.1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8.9%。

2010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钢材564.7万吨,比2009年增长29.91;粗钢639.2万吨,比2009年增长26.66;合格生铁644.7万吨,比2009年增长22.05;焦炭243万吨,比2009年增长12.09;耐火材料制品28.5万吨,比2009年增长28%;塑料制品11.7万吨,比2009年增长12.1%。发电量完成110.99亿千瓦时,比2009年下降18%。

2010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66亿元,比2009年增长21.6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3.9亿元,比2009年增长3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3亿元,比2009年增长106%,利润总额实现42.7亿元,比2009年增加13.4亿元。

第三产业

建筑业

2010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7.5亿元,比2009年增长43.97%。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65亿元,比2009年增长91.2%;实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391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65%;上缴税金1.9亿元,比2009年增长26.7%;实现利润1.7亿元,比2009年增长30.8%;全员劳动生产率180134元/人(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比2009年增长2.8%。2010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64.9亿元,比2009年增长30.6%。其中,住宅投资50.1亿元,比2009年增长13.6%。房屋施工面积1186.2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56.3%;房屋竣工面积433.6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35%。商品房销售面积203.9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33.9%;商品房成交额78.2亿元,比2009年增长66%。

国内贸易

2010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4.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1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15.5%和12.4%。

消费品

2010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5亿元,比2009年增长19.6%。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3.9亿元,比2009年增长37.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5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6亿元,比2009年增长58.2%。从商品类别上看,食品类零售额15.8亿元,比2009年增长18.8%;衣着类零售额8.3亿元,比2009年增长19%;文化体育用品类零售额1.4亿元,比2009年增长26.1%;汽车类零售额2.38亿元,比2009年增长19%。

外贸

2010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引进外资项目31个,比2009年增加9个。合同外资额69031万美元,比2009年增长6.57%。外资实际到位27352万美元,比2009年增长36.1%。已开工亿元以上工业及物流项目35个。已签约的重点项目43个,其中工业项目31个。重点推进项目30个,其中工业项目21个。内资项目资金实际到位68.6亿元。新注册企业4590个,其中法人单位504个。出口创汇完成11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56%。

交通邮电

2010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交通运输及邮电业实现增加值54.3亿元,比2009年增长18.8%。港口货物吞吐量22579万吨,比2009年增长28.3%,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33.8万标箱,比2009年增长31.6%。公路客运量完成1114万人,比2009年增长7%,公路货运量完成6540万吨,比2009年增长13%。邮政业务总量2001万元,比2009年增长0.6%;电信业务总量8952万元,比2009年增长0.6%。移动电话用户92900户,国际互联网用户7890户,分别比2009年增长13.4%和1.2%。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截至2010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事业单位五险参保人数308472人,企事业单位五险收缴扩面人数18823人。城市低保发放额1115万元,农村低保发放额640万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13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类学校50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12所,小学32所,职专1所,进修学校1所。在校学生50260人,其中高中8977人,初中13352人,小学26132人,职专1799人。教师人数2869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13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卫生机构23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151893人。计划生育率97.87%。

风景名胜

山海广场

山海广场景区位于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区)西部海滨旅游带,总占地面积40平方米,由山海广场、月牙湾浴场、观海提(栈桥)、渤海明珠观景台及鲅鱼公主雕塑等组成。成为营口市及开发区的城市迎宾大厅。[4]

望儿山旅游区

望儿山旅游区位于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区)熊岳镇望儿山村,是以母爱为特色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望儿山从平原拔地而起,孤峰陡立,山石嶙峋。暗红色的山石与周围碧绿的果园相映成趣,恰有碧海丹心的意境。明代青砖古塔屹立于山顶宛如慈母远眺大海,山腰天然形成的慈母头像惟妙惟肖。“慈母浩海通天地,母爱绵绵贯古今”。围绕母爱主题,旅游区内建有慈母像、拜母亭、步母石、哺乳轩、望儿塔、拜母祠、报母泉、母恩池、念母祠、仙人桥、母子桥、母爱世界、慈母馆、风范园等20多处主题旅游景点。

营口市于1995年创办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每年五月份“母亲节”这天,望儿山旅游区都要开展各种敬母爱母活动。1996年,望儿山被辽宁省建设厅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评为“最佳主题活动奖”。2010年,被评为游客喜爱的“辽宁五十佳景”。[3]

月亮湖公园

月亮湖公园地处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区)红海河与二道河的交汇处,由人工堤坝蓄存海水而成。公园总面积91万平方米,是一个以海洋文化为主题,集娱乐、休闲、文化、饮食、观光、健身、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4]

泰城海滨温泉旅游区

金泰城海滨温泉旅游区位于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区)南部海滨,与山海广场和月亮湖公园毗邻,是集休闲旅游、运动康体、商务娱乐、住宿餐饮于一体的海滨温泉旅游综合体。主要包括海景酒店、悦海景俱乐部、室外网球场、沙滩排球场、游艇码头、养生温泉、马术场、休闲度假别墅区等几大板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