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母山,也称黎母岭,原指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山岭(或称广义的黎母山(岭)),山体高大浑圆,最高峰达1411米。现代地理也泛指海南岛的中列山脉,即广义的黎母岭——黎母山山脉(黎母岭山脉)。狭义的黎母山位于黎母山(岭)山脉东北端,是黎母山山脉主峰。黎母岭山脉的最高峰是位于五指山市北部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交界的鹦哥岭(海拔1811米)。

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中部琼中县境内,与儋州、白沙交界,它是海南三大江河———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的发源地。公园自然风光奇特,民族风情浓郁,总面积19.3万亩,地处热带常绿季雨林地带,是我国热带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主峰海拔1411.7米,山势雄伟陡拔。

中文名

黎母山

所属山系

海南岛的中列山脉

所属地区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

主要景观

三青林岭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市

海南省五指山市

票价

免费

地理位置

海南省琼中市黎母山镇

别名

黎婺山、云黎母、黎婺山、阿婆山

走向

西南~东北

长度

13km

宽度

80km

起点

南渡江上游(东)

终点

昌化江大拐弯处(西)

主峰

黎母岭

海拔

1411.7 m

地理环境

位置

主峰黎母岭是一座地垒式的断块山,属热带山地雨林,山上珍稀植

物种和重要经济植物物种多达120多种,同时是多种野生动物的乐园。向北往黎母岭徒步攀登,沿着峡谷途径小三峡、小九寨沟、天河激流等,这就是万泉河的主要源头支流。位于黎母山东南线的吊灯岭瀑布落差100多米,分三级倾泻下来,气势非凡。

黎母山

位置境域

黎母山(岭)(此山,《海南省志·自然地理志》称岭,《琼中县志》《通什市志》《白沙县志》皆称山),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高大浑圆,最高峰达1411米。

黎母山山脉以位于五指山市(原通什市)北部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交界的鹦哥岭(海拔1811米)为主体,其余部分向东北延伸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往西南经五指山市(原通什市)毛阳镇、番阳镇延伸至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是海南岛绵延最长的一组山地,长80公里,宽13公里。

五指山市境内分布有白石岭、蛙岭、红买岭、青蛙山、大岭、南串岭、番脚岭、尖坡岭、秦王岭、马或岭、林场西、山节岭、毛龙庙、万盖岭等十几座山峰。基岩大部分为下白垩统砂页岩,其余为海西、印支期及燕山期花岗岩。

从鹦哥岭发脉,自南向北,沿县西边界蜿蜒伸展,经什运乡、红毛镇至黎母山镇与黎母岭相延相接,沿线有白水岭、红布岭、中树岭、鹦哥嘴、黄家岭、托赤岭、小长山、冲向岭、毛秀岭、割菜岭、二尖岭、头尖岭、三清林岭、鹦哥傲和三曲岭。

黎母山

地质

黎母山地处区域地质构造北东与北西向两组构造交汇部位附近,且受到区内的东~西、北东和北西向三组地质构造所控制。又因为混合岩、花岗岩类岩石发育,岩性脆,所以构造表现形式,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不明显。

  • 东~西向构造

东~西向构造在本县反映:有儋县兰洋~屯昌南坤园复式向斜褶皱构造的中段伸入本县西北部,呈东~西向展布。昌江~琼海东西深大断裂带,从北边的黎母山、新进附近通过。在南部还有尖峰~吊罗东西向深大断裂从吊罗山附近通过。

在上述两条深大断裂带之间,又形成了八所~龙滚、感城~万宁两条次级东西向断裂构造,在本县也有较明显的反映。八所~龙滚断裂带,从鹦哥岭进入县境,经营根镇北至大边河,再向白马岭(中平)一带延伸。在该断裂破碎带及其两侧成为琼中岩体入侵的通道,并在南久一带直接控制了屯昌岩体的南界。

  • 北东向构造

黎母山断裂带:属于乐东~定安~铺前北东断裂带的中段。在本县内,北起雷公岭,旁侧经过黎母山(腰子),向南西什运河延伸。这一断裂构造控制了潭爷凹陷盆地南东界线,并下切了下白垩系、古生界以及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岩体。

保亭~长昌断裂带:呈北东向从乘坡、南茂一带附近通过,切割了本县抱板群上安混合岩(田)及琼中岩体。

  • 北西向构造

儋县~万宁北西向断裂带:从松涛、黎母山、乌石一带附近通过,向北西延伸。它形成于海西期后,在印支、燕山至近代均有活动。本断裂切割了琼中、屯昌岩体和白垩系松涛盆地地层。

地貌特征

黎母山山脉比五指山脉长而完整,止于昌化江谷地。山顶呈和缓起伏,在1000—1100米高处是一条和缓宽谷地形,谷底乎缓,土层深厚,水源充足;而在1200米高处有山地和缓面。西北坡地形则呈阶梯状,在600~900米处分布肩状地,延至山脚即为齐顶丘陵。由山顶发源流下的溪涧多形成小瀑布,盆地中曲流蜿蜒,其间有和缓的草地、胶林和稻田;出小盆地后河谷成峡,形成较大瀑布。

主要景观

主要山峰

鹦哥岭,位于本县西部。呈西南走向,横跨琼中、白沙、通什、乐东四县市,海拔1812米。是海南第二高山。据地质史料载:山体为白垩纪红层所组成,第三纪末被断裂抬升成岭,坡度陡。东面鹦哥嘴海拔1487米,状如鹦哥鸟嘴,故名。南面山腰有便文村。民国三十二年(1943)王国兴曾带领白沙起义的队伍退守岭上。1947年1月~1948年夏,便文村曾是中共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岭上水草丰足,今设有鹦哥岭牧场。

王家岭,位于什运乡北部,琼中与白沙两县界上,迤东有鹦哥岭,迤南有中树岭和白水岭。海拔1775米。

中树岭,位于什运乡北部,北连鹦哥岭,南靠白水岭和红布岭,海拔1489米。

红布岭,位于什运乡北部,鹦哥岭南端,西有白水岭,南为便文村。海拔1079米。

白水岭,位于什运乡北部偏西,琼中与五指山市(原通什市)界上,海拔1359米。

托亦上岭,位于什运乡东北部,什运乡与红毛镇界上,海拔1111米。

黎母山

冲向岭,位于红毛镇西部,琼中与白沙两县界上,海拔1112米。

毛秀岭,位于红毛镇西部,东麓有什寒村,西邻冲向岭,海拔890米。

割菜岭,位于红毛镇西部偏北,琼中与白沙两县界上,海拔1025米,为什寒河发烬地。

二尖岭,位于红毛镇北部,琼中与白沙两县界上。迤北有头尖岭,南麓有罗担村。海拔1103米。

头尖岭,位于红毛镇北部,黎母山镇南部,琼中与白沙两县界上。海拔1344米。

三星林岭,位于红毛镇北部与黎母山镇南部的两镇界上。海拔1350米。北麓为黎母山林场四分区。

鹦哥傲,位于黎母山镇南部偏西,琼中与白沙两县界上。海拔1224米。

三曲岭,位于黎母山镇南部偏西,西迤鹦哥傲,南迤三星林岭,东麓为黎母山林场。海拔891米。

黎木山,位于黎母山镇南部与乌石镇西北部两镇界上,迤北有黎母岭。海拔1123米。

黎母岭,又名云黎母,黎婺山,阿婆山。位于黎母山镇南部,黎母山镇与乌石镇界上。海拔1412米。山顶阔约1000~1200平方米,较平。西北面坡地呈阶梯状。《图经》载:传说雷击蛇卵得一女,居此生黎族,故名黎母。又云:婺女星常降此地,故又称黎婺,山上设有黎母山采伐场,北麓有新林村,南麓有大墩村。

白石岭:位于毛阳镇与白沙黎族自治县交界处,海拔1518米。

蛙岭:位于毛阳镇与白沙黎族自治县交界处,迤南为青蛙山,海拔1486米。

红卖(岭):位于毛阳镇与白沙黎族自治县交界处,北东为蛙岭,南东为青蛙山,海拔1430米。

蛙岭:位于毛阳镇与白沙黎族自治县交界处,迤南为青蛙山,海拔1486米。

大岭:位于毛阳镇与白沙黎族自治县交界处,迤北为红卖,迤东为番脚,海拔1153.3米。

马或岭:位于毛阳镇与番阳镇、白沙黎族自治县两镇一县之交界,迤北为南串岭,迤东为坡尖岭、南东为秦王岭,迤南为林场西,海拔1546.2米。

南串岭:位于毛阳镇与白沙黎族自治县交界处,迤南为马或岭,海拔1216米。

秦王岭:位于毛阳镇境内,北为坡尖岭,海拔1088米。

坡尖岭:位于毛阳镇境内,南为秦王岭,海拔1008米。

林场西:位于番阳镇境内,海拔1176米。

山节岭:位于番阳镇境内,海拔785米。

万盖岭:位于毛阳镇境内,海拔633米。

白水岭:位于毛阳镇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迤北为鹦哥岭,迤南为万盖岭,为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所在地,海拔1359米。

九排山:位于毛阳镇境内,海拔1067米。

青蛙山:位于毛阳镇境内,海拔898米。

番脚:位于毛阳镇境内,海拔922米。

吐仁太苦岭:位于毛阳镇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海拔792米。

火针岭:位于毛阳镇境内,海拔945米。

田轮山:位于毛阳镇境内,海拔892米。

土峰山:位于毛阳镇境内,海拔588米。

横石头:位于毛阳镇境内,海拔539米。

阜打路营:位于毛阳镇境内,海拔720米。

恒山:位于毛阳镇境内,海拔974米。

候感:位于毛阳镇与番阳镇交界处,海拔705米。

山节岭:位于番阳镇境内,海拔785米。

白沙县境

白沙县坐落于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地势陡峻,东南面高,向西北面倾斜。屹立于东南县界上的鹦歌岭海拔标高1812米,是全县最高峰。

黎母山主要沿县界分布,逾千米的山峰计64座,于西南面县界一带有斧头岭、坝王岭等16座山峰,海拔标高1051~1441米,相对高差251~641米;于南面县界一带有尖岭、道白岭、马域岭、南串岭、大岭、红卖岭、蛙岭、自石岭、石板岭、鹦歌岭等36座山峰,海拔标高1008~1812米,相对高差208~1012米;于东面县界一带有鹦歌岭、头尖岭、尖岭、割莱岭等6座山峰,海拔标高1021~1335米,相对高差221~535米;山体多呈南北向或北东——南西向绵延。山顶呈圆形、椭圆形,山坡为“W”形坡,“V”形冲沟甚发育。基岩为鹿母湾群、奥陶——志留系,华力西期辉长岩、石英闪长岩。

猕猴岭(1654.8米)、毫肉岭(海拔1530米)、单峰岭(海拔1237米),位于乐东县东北与昌江县交界处,这一带由红色、紫色砂砾岩构成,岩层经断裂和切割多成陡坡或断崖。一般山坡都达40°~50°以上,土层瘦薄,开发利用困难,以封山育林为好。

猕猴岭,在昌江王下乡西部、主峰为昌江县与乐东县分界处。海拔1655米。

自然资源

水文水系

大边河,万泉河北源,发源于黎母山和割菜岭。流经红毛镇的罗担,营根镇的加钗、高田、乌石镇的大墩、大边、中朗、长征镇的营盘、营株、红岛乡的新市农场、国营岭头茶场、中平镇的合口、大坡至白马岭采伐场旧址出县境,是万泉河的一级支流。境内河长34公里,集雨面积874.9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宽度10.53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5.4秒立方米,主河道天然落差828米,河床比降0.0066,河床平均宽度63米,河道弯曲系数1.6,主要支流有:大水、青梯河、爱罗河(加钗河)、营根河、营盘溪、兰芦河等6条,小支流70条,流域内多属丘陵。

腰子河,发源于黎母山和鸡嘴岭,流经黎母山镇的腰子圩、国营阳江农场,国营大丰农场、至松涛乡的亲足口注入南渡江。沿途有加喜河、白花河、加凯河等20多条小支流汇入。县境内主河长34公里,集雨面积415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宽度11.0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2.1秒立方米,主河道天然落差753米,河床比降0.0024,河床平均宽度45米,河道弯曲系数1.3。上游河床很陡,中、下游是丘陵地,河床比较平缓。

北麓白沙县境内,黎母岭北临南渡江上游,有南湾河、南有向民河、南清河分别在南三村、向民村、印妹村下1公里加入南渡江,其中较大的支流有南湾河,长39公里,集雨面积184平方公里,占县境内流域面积的16%。

南浇河系昌化江支流,发源于本县、白沙县、乐东县交界的金沟岭、毫岭、狗岭、猕猴岭、仑岭、南发岭和尖峰岭。全长41公里,干流域集雨面积371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091,总落差1347米。南浇河共有南碧、三派、钱铁、郎伦、洪水、荣免、南在等7条小河汇集。

土壤植被

黎母山地,土壤垂直分布规律为:山地黄壤—山地赤红壤—砖红壤—水稻土。

南方山地灌丛草甸土类,分布于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成土母质为砂页岩风化物,面积3860亩,占自然土壤的0.12%。由于气温低,湿度大,风力强,乔木难生长,天然植被为高山灌木草甸。有机质层厚而土层浅薄,强酸性,有机质含量高达8.48%。土层厚40厘米。该土类只有一个亚类,一个土属,一个土种。因位于五指山、鹦哥岭之巅,为天然风景区,宜发展旅游业。

山地黄壤,分布于山地中上部,海拔750米以上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或热带雨林,母岩为花岗岩、砂质岩、玄武岩、安山岩、石灰岩,以花岗岩为多。森林茂密,部分为原始林,地表枯枝落叶层厚达10厘米以上,土层厚度大多超过80厘米,半风化母质较多,质地轻—中壤。

山地赤红壤,赤红壤分布在海拔400~750米的高丘、低山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多被破坏为次生林,灌丛草地。成土母质多是花岗岩、砂质岩、安山岩的风化物、土壤剖面层次比较分明,发育完整。

砖红壤,砖红壤分布在海拔150~400米之间的丘陵、台地、阶地上。母质多样,以花岗岩、砂质岩、安山岩风化物为主,亦有洪积、冲积物,母岩风化强烈,常有数米到十数米的风化壳。土壤颜色暗棕红,含铁量高,土壤富铝化程度高,全剖面有铁结核分布,成层或多层。由于地形位置、水热状况良好、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是最适宜热带作物生长的土地。至2000年,大部分已被开垦利用种植橡胶、胡椒、南药、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

水稻土分布在水源丰富的山间谷地、丘陵、盆地及河流两岸。

矿藏资源

黎母山中段五指山市段具有优势和资源潜力的矿产资源主要是分布在毛阳镇和番阳镇一带的萤石矿,其中什统萤石矿已达大型规模萤石矿床,以及分布在畅好乡境内牙日和毛阳镇境内毛阳石灰岩,以及冲山镇饮用天然矿泉水,南圣镇同甲饰面用花岗闪长岩板材。

琼中县国营大丰农场三级水电站旁边黎母山金矿化点,未开采。铜矿点分布于黎母山、松涛乡与番企之间的公路边,1950年试采后,由于品位低而停采。锡矿分布于黎母山林场医院东面约4公里的小河沟两侧的冲积层中,面积300亩,含锡139~500克/吨,总储量56.7吨,未开采;灰白色花岗岩,分布在黎母岭公路两旁。

元门铅锌矿:位于元门乡北西3.3公里。1970年653地质队发现检查,1984年934地质队普查。矿体存于二迭系灰岩破碎带中,有3条矿脉,北西,倾向北东,主矿体已控制长368米,厚4.76米。求获铅锌金属量共2万余吨,属小型矿床。

元门金矿点:砂金,位于元门乡红茂、翁村一带河流冲积层中。1959年海南地质大队普查。含金为砂砾层或粘土层,已圈定3个块段长725~1300米,厚0.4~1米,含金0.65克/立方米,储量规模属矿点。

于元门红坎电站东南1公里处,有4条含金石英脉或破碎带,倾向北;东或北西,倾角50~80°。1986年海南地质大队检查,含金品位一般0.13~1克/吨,个别达2.5~11克/吨。

民水泥灰岩:位于元门乡向民村北1公里。1971年653地质队普查矿区地层时代为二叠纪,矿体长800米,宽130米,共分三层。第一层厚10米,第二层厚9米,第三层厚60米,总厚度79米。平均化学成分cao48.74%、Mgo2.24%、sio25.50%、so30.004%。求获C+D级水泥灰炭矿石量1243.966万吨,报告经审批,剥采比按0.5计算,批准储量431.2万吨,其余储量难于利用。

此外,矿区附近还有可作为水泥配料的粘土和页岩55.5万吨。

林木资源

鹦哥岭林区包括白岭、青蛙岭、红卖岭、马或岭、冲向岭、割菜岭。有天然林12.16万亩,(内灌木林3.34万亩)。主要林木有:花梨、母生、青皮、鸡尖、陆均松、竹叶松、油丹、红罗、油楠、粗榧、稠类等。

加铁岭林区包括黎看岭、蒙天岭、黄猄角岭。有天然林8.69万亩(含疏林0.15万亩、灌木林2.30万亩)。主要林木种类有:绿楠、鸡尖、石梓、陆均松、竹叶松、油楠、油丹等。

黎母山林区包括三青林、鹦哥敖。有天然林14.66万亩(含疏林3.39万亩、灌木林2.31万亩);人工林1.12万亩。主要林木种类有:坡垒、青皮、石梓、陆均松、粗榧、毛丹等。

松涛林区有天然林1.55万亩(含疏林0.11万亩,灌木林1.06万亩),人工林0.84万亩,未成林地0.05万亩,宜林地0.32万亩。主要林木为南亚松。现由松涛林场经营。1988年划归省林业局。

细水林场,位于白沙县东部。东邻细水乡福门村,南接白沙农场10队,西达牙叉镇志针村,北至松涛水库。全场共设1个林区,面积7.2万亩。以造林为主,1987年有人工造林716亩,内有窿缘桉、母生、花梨、油茶、大叶桉、樟树等林木。

黎母山

国营猕猴岭采伐场建于1959年9月。场址原设在江边乡报白村附近,1992年底因扩建广坝电站工程,迁出东方岔路口零公里处。1996年,全场员工225人,其中干部11人,工人214人。场内设有营林、森工和行政3个股。

经营面积18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3.9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15.7万立方米。花梨、子京、坡垒、粗榧、荔枝、母生、油丹、青梅等珍贵木材约占总资源的43%。至1996年,共建设林区公路19公里,生产木材11.8万立方米,造林面积0.25万亩(其中采伐迹地更新面积0.22万亩),年均生产木材0.34万立方米,年均造林面积214亩。

旅游信息

从海口出发通常走海榆中线,北距海口约183公里,海口———屯昌县乌石镇(约153公里,柏油路)———森林公园门口(15公里,土路)———林业局场部(15公里,山路)———吊灯岭瀑布岔路口(3.5公里,山路狭窄崎岖不平)———黎母庙(5.5公里,崎岖山路)或吊灯岭瀑布(2公里,山路狭窄)。

山上还生活了一些危险动物。黎母山的野蜂相对较多,尤其在雨季,下雨前后较容易碰上。黎母岭和吊灯岭瀑布基本上没有山蚂蝗,但在黎母岭会遇到一些。在黎母山曾经有人看见过竹叶青和眼镜蛇,从预防的角度说,最好在裤腿上洒上一些雄黄水。另外山上还有野猪出没。

交通

白(沙)什(运)段,1064年由海南公路分局派员进行实地测量,并制定初步设计方案,但因南训——什运段山高坡陡、弯道多、土质差、易塌方等原因没有动工修建。1978年始由国家拨款390万元修建,其中南训——鹦歌岭段由白沙县负责,鹦歌岭——什运段由琼中县负责。于1984年12月由外包工队承建完成。1985年转入路面维修,全长44公里,列入省级公路。1986年8月正式通车。

乌那公路1943年日本侵略军强征民夫修筑。1953年,为沟通岛西岛中交通,重新勘测,翌年重修,并从榕木坡延至乌石,1956年通车。时由那大工区管养,1959年3月归琼中县接管。全长67公里,县境内长49公里。1957年定为省道公路。

旅游开发

猕猴岭风景区,位于东方市境内,距八所55公里,靠近大广坝水电站。站在猕猴岭放目远眺,湖水、轻舟、森林、沙滩、阳光融为一体,美不胜收。景区240平方公里范围内奇峰各异,峰中有仙人洞、猕猴洞、传奇神秘,虎头山、龟山、狮山、神女山,神形兼备。还有气势磅礴的瀑布,400多种动物,300多种热带天然林树木。猕猴岭上五尖松挺拔笔直,雄伟壮观。

猕猴岭主峰高1655米,为海南省第三高峰,林区下游10公里处是广坝水电站。猕猴岭下有个猕猴洞,面积2000多平方米,地面离洞顶最高处570多米。洞内有2个石厅,石厅相通。洞厅底有松软沙滩,一泓泉水清澈见底,长年不涸。山洞里的石笋、石幔、石柱,林林总总,千形万状。似黎族妇女形象、十八罗汉、撒花天女、欲飞白鹤、开屏孔雀、戏水鸳鸯。又似猴、马、鹿、狮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传说此洞是黎族“三月三”的发源地,是当年阿贵和阿贝相恋幽会的地方。两人在洞中结成夫妻,生男育女,繁衍黎族子孙,直至死在洞里,阿贝化身为石,永留洞中。其石像胸部乳房凸起,乳头滴水,传说是阿贝哺育黎家后代的乳汁。观之,亲切感人,耐人寻味。

名称变迁

黎母岭之名,最早似可追溯到晋代。如南宋《诸蕃志》:“(海南)按《晋书》分野属婺女分,谓黎牛婺女星降现,故名曰黎婺,音讹为黎母。”又《方舆胜览》转引北宋《琼州图经》:黎母山。《图经》:岛上四州,以黎母山为主山,特高。每日辰巳后,云雾收敛,则一峰耸翠插天。申酉间,复蔽不见。此必所谓“南极星芒所降之地”也。

宋代认黎母岭为海南最高峰。《宋史·王祖道传》记载:崇宁间(1102-1106年)知桂州王祖道“请于黎母山心立镇州,为下都督府,赐军额曰靖海”,镇州遗址在今东方市东河镇中方村一带。据此,这“黎母山”应该是猕猴岭(海拔1654米)或霸王岭(海拔1560米),这正是从沿海抵达海拔1500米以上高峰最近、道路相对好走的一条线。宋代的定位影响到元初。至元三十年(1297年)邢梦璜《平黎碑记》载元军大征,“勒(石)黎婺岭”及五指山,其石即“大元军马下营”摩崖石刻,在乐东尖峰岭下。

南宋乾道与淳熙间(1171-1177年)任职广西的范成大与周去非,传世著作《桂海舆衡志》与《岭外代答》,系统记载了海南风物。他们笔下的黎母岭令人神往,为历代反复引用,但基本内容仍沿北宋:“(黎人)皆环黎母山居耳。若黎母山巓数百里,常在云雾之上,虽黎人亦不可至也。秋晴清澄,或见尖翠浮空,下积鸿蒙。其上之人,寿考逸乐,不接人世。人欲穷其高,往往迷不知津,而虎豹守险,无路可攀,但见水泉甘美耳。此岂蜀之菊花潭、老人村之类耶?”(《岭外代答》)

当时较大的一次“黎人归化”,首次提到了五指山:“淳熙元年(1174年),五指山生黎峒首王仲期率其旁八十峒、丁口千八百二十归化。仲期与诸峒首王仲文等八十一人诣琼管公参……犒赐遣归。”(《桂海舆衡志》)

王仲期的八十峒生黎,真的环绕五指山而居吗?未必。古代对汉民系以外的族群都泛称为黎。借助南渡江,宋代汉文化圈势力大概可深入至今定安县城一带,而周边多半汉黎相间。王仲期们在与更深山族群的盐铁贸易中,了解甚至直接观察到五指山。范成大是广西经略安抚使,正管着海南,记述权威。王仲期率众归化,留下腹地高山的第一个触目记载——五指山。

“五指”峰峦特殊,没亲见是不可能得出此名的。但范、周二人(包括当时所有人)显然还不知道五指山就是最高峰,“虽黎人亦不可至也”的黎母岭才是。此时黎母山何在,与五指山是何关系,尚未有正面的阐述。

元明之间认为五指山就是黎母山,也有概略的正确定位。明天顺初(1457年)《大明一统志》载:黎母山,在定安县南四百里。山有五峰,又名五指山。极高大,屹立琼、崖、儋、万之间,为四州之望……一名黎婺山,方言讹为黎母云。这部国家级地理志,是最早正面记载五指山状况的史料,此前仅得一个名字。《一统志》已认识到五指山是最高峰。

现代存明代海南方志中,对两山是否相同的记载多有参差。年代较早的《琼台志》最为正确,该词条先引用“黎母即五指”的传统说法:定安县,山类:黎母山。一名五指,在县南四百里思河生黎峒中。五峰如人指屹立,四州之山脉、水源皆出自此。而最后特加按语,指出两山其实并不相同:“黎母即五指,志传沿书久矣。近访熟黎村者,皆言身涉其地,五指居中。其地南界陵水、崖州、感恩诸处,土色皆浮白,北来者多赤。旁有黎婺山,尤甚峻。一水湍急,流出镇川。据此,则黎婺当别为一山无疑。”“镇川”当是“镇州”的笔误,在昌化江边,上游正是从五指山西麓流经鹦哥岭脚下,山势确比五指山更为险峻,这段河床坡度也大,终年水势湍急。《琼台志》这段对大山大河的描述基本准确,胜于明代其他方志,是现存史料中,但对黎母岭的认识和定位尚未精准。

鹦哥岭

按清康熙间关于黎母岭的定位,便是今称鹦哥岭的海南第二高峰。

康熙三十年(1691年)成书的《定安县志》,首次给出两座山的明确里程:黎母岭:即光螺岭,《通志》误作二山,在县西南,属生黎地,距城二百八十里。大五指山:在县正南思河都界外,属生黎地,距县城四百三十余里,其高际天,其广莫测,五峰如指。

稍后的康熙《琼州府志》全按县志这两词条,唯独将黎母岭的距离改为“三百八十里”。虽然该志此不见巧残页,但参照其后的雍正、道光《广东通志》及乾隆、道光《琼州府志》相应词条,均近全文引述《定安县志》,皆为“三百八十里”,可确证无疑。

自康熙二十八年吴启爵平定山区,“开十字大路,南通崖州,东通万州,西通儋州”以后,海南中部的大山大河位置及里程已基本明确:五指山,南距定安县城四百三十里;黎母岭即今鹦哥岭,西南距城三百八十里。康熙末期《皇舆全图》,标绘海南四座大岭:五指山、纵横岭(今南茂岭)、黎母岭(今鹦哥岭),方位都准确。

康熙间,方志对五指山、黎母岭里程的准确定位,是古代地理志的一个重大进步。

黎母岭

然而,晚清对山岭记载出现系列异动,造成黎母岭“北移”,影响至今。

1861年成书的同治《广东图》,定安县自北至南依次出现光螺岭、大黎母岭、加钗峒、鹦哥岭、毛立锥、红毛峒、大五指山等标示。用当代地图解读,“大黎母岭”“大五指山”分别是当代黎母岭、五指山;“鹦哥岭”同当代,与此前表述大有不同。稍后的同治《广东图说》,对“大黎母山”“鹦哥岭”里程、方位的叙述,更是混乱。

十余年后,光绪四年(1878年)印行的《定安县志》,把黎母岭替换成“鹦哥钩岭”。清代各版《琼山县志》,对黎母岭向无记载,因其不在域内,到民国《琼山县志》,受《定安县志》影响,该岭在没有任何来源交代的情况下,白纸黑字:“黎母岭,在水会所南二十里林湾都。高六十余丈,长有六里,山林丛杂,甚为崎岖……”这个新的“黎母岭”,直接影响了20世纪的地图标绘和行政建置“黎母山镇”。

其实,今天的黎母岭最早是作为“头平岭”见诸《琼台志》记载的:“头平岭,在(琼山)县之西南三百二十里许西黎都。四畔皆山,延绵凡数十里。中峙起一峰,特高而顶平,树木阴翳。”

简介

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不管远望还是近观,山峰、云雾、湖潭、峭壁与幽谷、鸟鸣和蝶飞等都给人一种灵性的美丽,这里还有许多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的珍稀频危野生动物。由于这里为黎苗族聚居,黎苗风情浓郁而纯朴,园内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让人在充分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内心深处又有一种感慨甚至对人生的感悟。

传说中的黎母山是海南黎族祖先的主要栖息地,是黎母邬麦化成。黎母山是受古代武将吟颂较早的海南名山之一,又是神话传说较多的地区之一。早在900多年前宋朝大文豪苏轼就赋有《题黎婺山》的诗章,后元明清文士武将和者不少,有的还刻石永志。近人关于黎母山的诗文更多,可见具影响之久远,文化底蕴之深厚,这也正是黎母山森林公园优胜于其他森林公园的重要一筹。

文化活动

文物胜迹

水会所城遗迹,在黎母山水上市。城墙东西相距600米,南北相距300米,总长1180米,土石结构。现存残墙高2.5米,宽3米,长300米。建墙石砖为0.38×0.18×0.09米和0.28×0.05×0.9米两种。茅桥村后有“水会平黎善后碑记”一块,据《琼州府志》王弘海《水会所平黎善后碑记》载:城为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按察副史林如楚建。置参将府,调千户1员带兵300驻守。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机炸废。1985年,出土碗片、瓷片、瓦片、筒片等274件,现收藏于县文化馆。

水上村摩崖石刻,“泽布千秋永,功成六月奇,驱除志尚远,遗恨早班师”位于黎母山镇水上村东面4公里处的水上岭上,每字大14×18厘米,10×11厘米,直书楷体阴刻。下款有“万历庚子温陵庄渭扬题”。庄时任参将,是镇压黎马矢起义军头目之一。

革命旧址

(一)白沙起义遗址,位于鹦歌岭腰,为1943年8月白沙起义地点。起义军原住地在岭的西北半山腰间,遗留的4根草屋柱子藏于县文化馆,岭上遗址有“三脚灶”石头等。

(二)琼崖纵队司令部遗址,位于阜龙乡文头村东北面约1公里处,为1945年琼崖纵队司令部驻地。有当年使用过的两口水井遗址。

(三)琼崖纵队挺进支队旧址,位于细水乡南晚一队东面约12公里处,与鹦歌岭相连,与什寒岭遥相对峙。为1945年挺进支队驻地。有当年使用过的“三脚灶”和平台屋基等遗址。

军事历史

元至元二十八年至三十年(1291~1293),元朝统治者在海南岛设“黎兵万户府”,隶湖广行省平章都元帅府,辖五指山和黎母山各黎峒。各峒黎兵由峒首统率。元朝统治者不仅驱使“黎兵”镇压当地农民起义,还征调他们参加远征。

民国三十四年(1945)八月,琼崖纵队挺进支队李振亚、符荣鼎部1400人,自白沙开进红毛、什运、毛阳、毛贵、毛栈、加钗、营根、新市、什万一带活动;同年冬至翌年初,第三支队符哥洛部1000人驻营根,该部第六中队李永统部驻中平、南平、太平建立陵保特别区;第二支队陈武英部1400人,驻思河、岭门和黎母山一带;翌年四月,前进支队符振中部500人,驻什运,主要任务是肃清国民党军,保卫司令部安全。民国三十六年(1947)初,琼崖纵队司令部驻红毛乡便文村,翌年六月迁毛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冯白驹,副司令李振亚、吴克之。下辖第一、第三、第五3个总队,8个支队(团级)。同年秋,第四支队马白山部1个中队,驻松涛、黎母山建立琼白边区。

战事

陈仲达镇压黎民起义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五指山、黎母山诸峒黎族人民起义。五月,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都元帅陈仲达令廉希恕带兵2.1万镇压。次年七月,副都元帅朱斌统兵进入五指山腹地追杀起义军。至元三十年(1293),起义军被剿灭,首领符十九等8人被杀。

白沙起义民国三十一年(1942)七月十六日,时属白沙县的红毛乡黎族首领王国兴、王玉锦、王高定、王传立等10多人,联合苗族实行大规模武装起义。1943年,国民党纠集1000多兵力,从番阳、加钗、林加和儋县雅星乡分路进攻起义队伍。由于义军弹药不足,缺乏斗争经验,被迫分路撤上鹦哥岭、什寒山、毛兴岭和什乒山。十月,吉有理、王文聪等在澄迈县的六芹山找到中共琼崖特委。特委书记冯白驹亲切接见他们,高度评价白沙起义,并派出武装工作组到什寒山、鹦哥岭支持和帮助王国兴继续同国民党开展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

人文景观

1、黎母石像和黎母庙黎母石像本身既是一个奇特的自然景观,同时又饱蕴人文内涵。是黎民族的始祖圣像,常受黎人宗敬祭拜,体现出黎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它的发现过程更充满神秘传奇色彩。为祀黎人之祖。元代曾在(琼州)府城内建有黎母庙,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重建(已毁)(《岭南胜概》卷六),现在黎母山上的黎母庙则是近人所建,庙里正厅金殿上,黎母娘娘神像活灵活现,每年“三月三”及三月十五前后,各支黎胞乃至各方并非黎族的善男信女,不远百里,不畏山高路险,竞相前往祈祷祭拜,彩旗香火纷呈,热闹非凡,成为罕见的深山盛会,是一项特有的旅游景观,对各方各界游客诱惑力颇强。

2、黎婺山石壁(宋)

在黎母山顶,高丈余。大二丈,中间有东坡手书诗一首。近此壁裂开二幅云。(《定安县志》)

3、黎婺山石崖(元)

在山巅,元都帅朱斌统兵入黎,抵古镇州,遂登五指山,次黎婺山,各刻石:大元军马到此。(《定安县志》)

4、东坡岭摩岸石刻

位于湾岭镇金包村后头岭东北2公里处(原名梅岭,后因曾忠修苏东坡黎母山诗其上,故又名东坡岭),在岭顶有一石高丈许,大八九尺,三面皆平净,后面独佗,明万历27年,管理太平营兵务把总曾忠在其石正面刻“平黎勒石”十三行,在其下旁面直书楷体阴刻苏东坡黎母山诗一首,每字大5×8厘米。旁刻曾忠和东坡韵一首。

前题和韵(明)太平营兵务把总曾忠黎口剑耸扦银簪,百万貔貅捣指南,

口列星基成阵八,柱标功盖横分三,

飞鸟尽空天色白,良弓藏已蠹尘兰,

世平不用追风犬,猿臂勋名傍石谈。

5、邓公峰石(平黎记作定功峰,明)

明游击将军邓钟,于万历27年,率兵攻破石夹门后,曾于隘口处石壁上勒石以记其事因,并和东坡黎母山诗一首。

前题和韵(明)游击将军邓钟

五指擎空耸若簪,婺庭此口见征南,

总缘圣主威咸五,敢道将军略有三,

剑洗天河飞练白,旗销瘴疠拂云兰,

东坡留与诸君会,肯负勋名帛上谈。

6、石蛇路。

在湾岭镇的碑记岭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长500米,宽1.47米,乱石砌成,状如青蛇,蜿蜒伸向圩门。嘉庆年间,圩氏凿一石碑立于头,意为将蛇钉死,免其伤人。

7、水会所城遗址。

位于黎母山水上市,城墙总长1180米,现存残墙K300米,砖石结构。茅桥村后原有工弘海的“水会所平黎善后碑圮”一块,(已被日机炸毁)

8、水上村摩崖石刻

位于黎母山镇水上村东面4公里处的水上岭上,每字大14×18厘米,10×11厘米,直书楷体阴刻,系万历年间庄渭扬参将关于平黎的题诗。

9、三百年前黎族祖先刀耕火种遗迹。

中国林科院广州热林所1989年从黎母岭脚下一些乔木的生长过程及生物化学成份分析中发现这个遗迹,这给黎母山是黎民族祖先聚居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

黎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