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宋词三百首

词牌名

双双燕

作品类型

思妇闺怨

主题

感叹

主题

孤独

四季

春天

动物

燕子

作品赏析

燕子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诗如杜甫,词如晏殊等,然古典诗词中全篇咏燕的妙词,则要首推史达祖的这首《双双燕》了。这首词对燕子的描写是极为精彩的。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神形毕肖,而又不觉繁复。

上片“过春社了”,“春社”在春分前后,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相传燕子这时候由南方北归,词人只点明节候,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燕子归来了。此处妙在暗示,有未雨绸缪的朦胧,既节省了文字,又使诗意含蓄蕴藉,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度帘幕中间”,进一步暗示燕子的回归。“去年尘冷”暗示出是旧燕重归及新变化。在大自然一派美好春光里,北归的燕子飞入旧家帘幕,红楼华屋、雕梁藻井依旧,所不同的,空屋无人,满目尘封,不免使燕子感到有些冷落凄情。

“差池欲住”四句,写双燕欲住而又犹豫的情景,由于燕子离开旧巢有些日子了,“去年尘冷”,好像有些变化,所以要先在帘幕之间“穿”来“度”去,仔细看一看似曾相识的环境。燕子毕竟恋旧巢,于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因“欲住”而“试入”,犹豫未决,所以还把“雕梁藻井”仔细相视一番,又“软语商量不定”。小小情事,写得细腻而曲折,像一对小两口居家度日,颇有情趣。

“软语商量不定”,形容燕语呢喃,传神入妙,“商量不定”,写出了双燕你一句我一句,亲昵商量的情状,“软语”其声音之轻细柔和、温情脉脉形象生动,把双燕描绘得就像一对充满柔情密意的情侣。人们常用燕子双栖,比喻夫妻,这种描写是很切合燕侣的特点的。果然,“商量”的结果,这对燕侣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了。于是,它们“飘然快拂花销,翠尾分开红影”,在美好的春光中开始了繁忙紧张快活的新生活。

下片“芳径,芹泥雨润”,紫燕常用芹泥来筑巢,正因为这里风调雨顺,芹泥也特别润湿,真是安家立业的好地方啊,燕子得其所哉,双双从天空中直冲下来,贴近地面飞着,你追我赶,好像比赛着谁飞得更轻盈漂亮。广阔丰饶的北方又远不止芹泥好,这里花啊柳啊,样样都好,风景是观赏不完的,燕子陶醉了,到处飞游观光,一直玩到天黑了才飞回来。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春光多美而它们的生活又多么快乐、自由、美满。傍晚归来,双栖双息,其乐无穷。可是,这一高兴啊,“便忘了、天涯芳信”。在双燕回归前,一位天涯游子曾托它俩给家人捎一封书信回来,它们全给忘记了!这天外飞来的一笔,出人意料。随着这一转折,便出现了红楼思妇倚栏眺望的画面:“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由于双燕的玩忽害得受书人愁损盼望。

这结尾两句,似乎离开了通篇所咏的燕子,转而去写红楼思妇了。看似离题,其实不然,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试想词人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描写燕子徘徊旧巢,欲住还休?对燕子来说,是有感于“去年尘冷”的新变化,实际上这是暗示人去境清,深闺寂寥的人事变化,只是一直没有道破。到了最后,将意思推开一层,融入闺情更有馀韵。[3]

原来词人描写这双双燕,是意在言先地放在红楼清冷、思妇伤春的环境中来写的,他是用双双燕子形影不离的美满生活,暗暗与思妇“画栏独凭”的寂寞生活相对照;接着他又极写双双燕子尽情游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暗暗与思妇“愁损翠黛双蛾”的命运相对照。显然,作者对燕子那种自由、愉快、美满的生活的描写,是隐含着某种人生的感慨与寄托的。[1]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物词,其创作时间和创作契机已难以确考。有论者认为,此词有弦外之音隐喻韩侂胄之事。邓廷桢《双砚斋词话》:“史邦卿为中书省堂吏,事侂胄久。嘉泰间,侂胄亟持恢复之议,邦卿习闻其说,往往托之于词。如《双双燕》前阕云‘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后阕云‘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大抵写怨铜驼,寄怀毳幕,非止流连光景、浪作艳歌也。”可备一说。[4][1]

作品评价

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七:形容尽矣。姜尧章极称其“柳昏花暝”之句。

陆辅之《词旨》:“警句”:“愁损玉人,日日画栏独凭。”又“词眼”:“柳昏花暝。”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史邦卿《题燕》曰:“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可谓极形容之妙。“相”字,星相之相,从俗字。

卓人月《古今词统》:不写形而写神,不取事而取意,白描妙手。

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欲”字、“试”字、“还”字、“又”字入妙。

潘游龙《古今诗余醉》卷十四:“欲”、“试”、“还”、“又”字,妙。入“相”字作星相之相看,妙。

王士禛《花草蒙拾》:仆每读史邦卿《咏燕》词:“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又“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以为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矣!

贺裳《皱水轩词筌》:史邦卿《咏燕》,几于形神俱似矣。……常观姜论史词,不称其“软语商量”,而赏其“柳昏花瞑”,固知不免项羽学兵法之恨。

许昂霄《词综偶评》:清新俊逸,兼有之矣。

张惠言《词选》批注:此调后四句,一律六字,颇嫌板滞。

黄苏《蓼园词选》:词旨倩丽,句句慰贴,匠心独造,不愧清新之目。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下:贺黄公谓:“姜论史词,不称其‘软语商量’而称其‘柳昏花暝’,固知不免项羽学兵法之恨。”然“柳昏花暝”,自是欧、秦辈句法,前后有画工、化工之殊,吾从白石,不能附和黄公矣。[3]

作者简介

史达祖(1163~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南宋婉约派重要词人,风格工巧,推动宋词走向基本定型。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北伐失败后,受黥刑,死于困顿。

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代表作《双双燕·咏燕》,风格工巧绮丽,让人看出在一个饱受折磨的外表之下是一个灵动轻盈的灵魂。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双双燕·咏燕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本书编委会 . 中华诗文经典诵读 高中卷 三年级 . 合肥 :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5-06 . 129 .[3] 黄岳洲 .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下卷) . 北京 :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13 . 834-835 .[4] 吴熊和 . 唐宋词汇评·两宋卷(四) . 杭州 :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 2923-2928 .[5] 徐中玉 金启华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 163-16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