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石主要出现于富钙质的基性碱性火山岩或岩浆碳酸岩中。共生矿物有白榴石、霞石、辉石、橄榄石、钙钛矿等。由于钙质同化作用,可产于碱性岩与石灰岩接触带中。也可见于炉渣和铸石中。

化学组成

成分中,Mg-Al间为完全类质同象代替,同时伴有Si-Al间的代替。故形成以钙铝黄长石和钙镁黄长石为端员的类质同象系列。Ca+2可部分地被Na+1代替。此外还可含Mn、Fe、Zn等元素,因此黄长石的变种很多,除上述钙铝-钙镁系列外,还有钠黄长石、铁黄长石等,铁黄长石常可见于铸石中。

黄长石是由含铝、镁的硅酸钙组成的硅酸盐类矿物中的一类矿物,如铝黄长石、镁黄长石都是这一类矿物。这些矿物是从富含钙的碱性岩浆中结晶而来,但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造出来,如在高炉中也可以出现它们的结晶。

结晶特征

结晶 四方晶系。晶体呈短柱状或板状,有时为不规则粒状,结晶良好的黄长石为长柱状,断面正方形。蜜黄色至褐色。硬度5~6。解理平行{001}不完全。密度2.9~3.1克/厘米^3。

光性 灰绿、黄至褐色,薄片无色。在厚切片中可见多色性:No-金褐,Ne-无色至淡黄。正中突起,折射率及光性符号因成份而变化。干涉色一级灰至黄白色,常出现靛蓝或灰褐的异常干涉色,平行消光,延性符号与光性符号相反变化过程

在基性碱性岩中,黄长石经常被方解石、方解石与石榴子石、沸石等粒状混合物首先沿钉齿缝隙代替。它也可以蚀变为纤维状褐色物质,其中一些是纤维石(Cebolite),也有的蚀变为葡萄石。

鉴定特征

以突起较高、干涉色低、常见异常干涉色及“钉齿构造”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