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如宋人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云“唐人咏马嵬之事多矣。世所称者,刘禹锡曰:‘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白居易云:‘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此乃歌咏禄山能使官军皆叛,逼迫明皇,明皇不得已而诛杨妃也。噫!岂特不晓文章体裁,而造语蠢拙,抑已失臣下事君之礼矣。老杜则不然,其《北征》诗曰:‘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乃见明皇鉴夏、商之败,畏天悔过,赐妃子死,官军何预焉!《唐阙史》载郑畋《马嵬》诗,命意似矣,而词句凡下,比说无状,不足道也”。又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亦谓“刘梦得《扶风歌》、白乐天《长恨歌》及(温)庭筠此诗(按,指《过华清宫二十二韵》),皆无礼于其君者”。此皆批评刘禹锡此诗无礼于君王,不如杜甫和郑畋的“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诗的曲折又含蓄。其实,刘禹锡此诗乃是同情于杨贵妃被逼死,指出当时“六军逼杀天子之妃”的事实,这正是诗人不为君讳,直指现实的可贵。诗中对杨贵妃被杀的同情,也见于“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二句。关于杨贵妃之死,诗人采用民间“吞金屑”之说,而不采用被缢杀的显得更可怖的记载,这不仅表明当时部分人民对杨贵妃被逼死的同情,同时也是诗人寄寓同情的表现。此诗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特点,在于其采用乐府诗体,加之语言较通俗易懂,故赢得评论家的好评,如宋人范温《诗眼》云:“刘梦得‘绿野扶风道’一篇,人颇诵之。其浅近乃儿童所能。”[1]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马嵬行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