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Lugou Bridge)亦称芦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月,卢沟桥始建;1961年卢沟桥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卢沟桥正式退役;1991年卢沟桥实现封闭管理。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中文名

卢沟桥

外文名

Lugou Bridge

所属国家

中国

景区等级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占地面积

20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

著名景点

石狮子

适宜游玩季节

9~10月

別称

马可·波罗桥

别名

Marco Polo Bridge

建议游玩时长

2小时

始建时间

1189年

投用时间

1192年

类型

联拱石桥

长度

266.5 m

宽度

7.5 m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南街77号

所在地

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

建设历史

国家摄影师镜头下的卢沟桥

早在13世纪,卢沟 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在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不过当时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

卢沟桥[古迹]

“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桥身跨越卢沟,人们都称它卢沟桥。早在战国时代,卢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道。

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西)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

明代自永乐十年(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

卢沟桥公元1444年重修。由于清康熙年间永定河洪水,桥受损严重,不能再用,大量古迹在洪水中销声匿迹。

清代自康熙元年(1662年)至光绪年间,共修桥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两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殡葬于河北省易县西陵,须通过此桥。由于桥面窄,只好将桥两旁石栏临时拆除,在两侧添搭木桥,以便顺利通过棺椁。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

卢沟桥的狮子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发生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展开全国对日八年抗战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桥面加铺柏油,并加宽了步道,同时对石狮碑亭作了修缮。

1961年卢沟桥和附近的宛平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1年为保护卢沟桥减少其运输量而建立的卢沟新桥完工,但卢沟桥仍然继续承担交通运输任务。

1986年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成立,目的在于恢复卢沟桥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后铺设的柏油和1967年加宽的步道,恢复了古桥的原貌,同时将机动车的通行移至紧邻的卢沟新桥与之后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古代卢沟桥与现代卢沟桥对比图片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卢沟桥。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修缮工程

卢沟桥

1967年8月,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命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市政府)解决卢沟桥交通不畅问题。在这加宽400余米步道、建立59道混凝土挑梁的修缮工程中,由于正值“文革”,原工区主任和老工程师都在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参加劳动),由一名青年工人任施工队队长,施工队中有一名贫农出身的老石工,自己做主大胆地更换望柱91根、栏板9块。在91根望柱上共雕出石狮164只。比原有91根望柱上的狮子总数多出5只。使全桥望柱上的狮子总数达到491只。

新建“卢沟新桥”

卢沟桥的狮子

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新建了“卢沟新桥”。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1985年又在旁边建了一座新桥,旧卢沟桥从此成为文物,不再通车。

修缮古桥

1986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全面修缮了古桥。工程筹资355万元,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并清除沥青,中间空出印心,完全恢复了古桥原貌。

1988年9月3日是一雷雨天,一个霹雷将卢沟桥北侧东起第68根栏杆望柱击坏,望柱上的石狮也同时坏损。1997年又对部分被雷电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补救。

卢沟桥跨卢沟水,金明昌①初建,我正统九年②修之。桥二百步,石栏列柱头,狮母乳、顾抱、负赘,态色相得,数之辄不尽。俗曰:鲁公输班神勒也。桥北而村,数百家。己巳岁,虏焚掠略尽。村头墩堡,循河婉婉,望去如堞。

——《帝京景物略》,明代刘侗、于奕正编著。

卢沟桥横跨在卢沟河上,在金朝明昌年(1194年)第一次修建,在明朝正统九年(1444年)修复。桥长200步,石头栏杆上列有柱头,石狮子形态各异,有吃奶的,有回头抱着的,有背着的,神态和颜色搭配得很好,数量数不完。民间传说:这是鲁国公输班(即鲁班)的神妙雕刻啊。桥北面是个村子,有几百户人家。己巳年,被元朝的兵马焚烧抢夺光了。村头的碉堡工事,沿着河蜿蜒不绝,望过去就像城墙上的矮墙一样。

释义

①金明昌:金朝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

②正统九年:明朝正统九年(1444年),时为明英宗朱祁镇。

③狮母乳:指母狮和幼狮。

④赘:通“缀”,连结。

⑤得:适合。

地理位置

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距广安门10公里,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始建于金大定29年(1189年),建成于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早在700年前,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介绍到欧洲而闻名于世,当年马可·波罗就是从这里进入北京的。

主要景点

白玉碑

御题汉白玉碑

从1908年至1949年,卢沟桥没有大的修缮工程,仅个别地方添配了栏杆和石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卢沟桥的桥面加铺了柏油,修了桥上的碑亭、石栏及柱狮。1967年,加宽了400余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1986年,发起保护古桥,恢复古桥原貌的活动;统筹规划,动员各界,组织修缮。工程筹资355万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栏望柱;清除了沥青,恢复了桥面;同时修缮了宛平城,复原了城楼。并全面整修桥券桥墩。还对古桥全部望柱、栏板、地袱、桥面、华表、石碑等实施部分风化及防渗漏保护措施。桥面整修时,中间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桥的原状。1997年6月,对部分被雷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修缮补救。为了保护好旧卢沟桥这座闻名中外的古桥,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兴建了“卢沟新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

桥的东头是宛平县城,这是一座建于明末拱卫京都的拱极城。1937年7月7日在这里爆发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城墙上至今还留着累累弹痕。宛平县城已成为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城内北侧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城东侧辟为“抗日战争烈士陵园”。城楼上有七七事变纪念馆和中国古桥陈列馆。卢沟桥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狮子

民间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之谓,各方说法不一,此处据卢沟桥文物部门数据。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而最有特色的,则是桥墩的造法。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则在于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缭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共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迷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石狮子姿态各不相同

卢沟桥的狮子

卢沟桥的石狮子姿态各不相同。狮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戏小狮,雄的弄绣球。有的大狮子身上,雕刻了许多小狮,最小的只有几厘米长,有的只露半个头,一张嘴。因此,长期以来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说法。据统计,望柱上有大石狮281个,小石狮211个,桥上石狮共492只,桥东端还有顶着栏杆的石狮,左右各1只。桥两头有华表各1对,华表顶部石兽各1对(东边为一对狮子,西边为一对大象)。总计石狮496个,两畔还各有石碑一座:一座碑上记载清康熙二十七年(1698)重修卢沟桥的经过。另一座是乾隆所写金章宗所题“卢沟晓月”四字。碑高4.52米,宽1.27米,厚84厘米,卢沟桥为燕京八景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就发生在此。望柱上当年日军的弹痕犹斑斑可见。1981年建立卢沟桥史料陈列馆,1987年在桥北另建一座新公路桥,叫京石公路桥,全长1120米。卢沟古桥只准许行人步行通过。卢沟桥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坐落在桥西头的石碑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建成此城。城东西长640米,南北长320米,城门分东西两座,东门为“顺治”西门为“永昌”,清代改为“威严”。东西城门建有城楼、瓮城和闸楼。原来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南北城墙正中有马道并在台上盖有楼和兵房。城墙周围有垛口、望孔,下有射眼,每个垛口都有盖板,古称“崇墉百雉,严若雄关”。

三狮齐吼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性的抗战。

桥东端伏

地大

石狮

抗战雕塑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和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观光胜地。她于1995年7月7日奠基,2000年7月竣工,8月16日正式对社会开放。

抗战雕塑园位于丰台区宛平城与京石高速公路之间的三角地带,西临永定水,南望京石路,北倚宛平城,占地二十公顷。园内有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有以《国歌》为主题反映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雕塑群区以及下沉式中心广场、历史悠久的宛平城墙等主要景区。园中还种植了雪松、合欢、珍珠梅等十余种乔灌木和名贵草坪,林草相映成趣。置身于雕塑园中,举目眺望,纪念碑巍然高耸,雕塑群凝重悲壮,宛平城墙岁月沧桑,不禁令观众浮想联翩,万千感受油然而生。

雕塑群区由日寇侵凌、奋起救亡、抗日烽火和正义必胜四个部分共计三十八尊铜铸雕塑。

诗词选登;

五绝·偕游卢沟桥

李祚忠

炮火起卢沟,八年抗战遒。

石狮今又吼,古渡警千秋!

五绝·漫步宛平城及抗日纪念馆

李祚忠

仍是桥头堡,威严复故然。

卢沟知险去,钓岛看危旋!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卢沟桥桥面略呈弧形,两端较低,中间隆起。桥墩、拱券以及望柱、栏板、抱鼓石、华表等都用天然石英砂岩及大理石砌筑,而桥面却是用天然花岗君巨大条石铺设的。

卢沟桥桥下河床铺设几米厚的鹅卵石和石英砂,整个桥体砌筑其上十分坚实稳固。桥墩平面呈平底船形,北为上游,是进水面,砌筑分水尖,状若船头,长4.5-5.2米,约占桥墩四分之一。在每个分水尖的前端,各装有一根三角铸铁,边宽26厘米,锐角向外,以减轻洪流和冰块冲击,保护分水尖的稳定。在分水尖上面,又盖了六层分水石板,称风凰台,下两层挑出,以上各层逐次收进,高1.83米,既加固了分水尖的稳定性,对桥墩的承载压力也起到了平衡作用。

卢沟桥桥墩南面顺水,砌作流线型,形似船尾,以分散水流,减轻洪流对券洞的压力。桥面的大理石护栏,是由281根望柱和279块栏板交替组成的。南侧望柱141根,栏板140块;北侧望柱140根,栏板1.39块。

卢沟桥望柱和栏板石迎面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望柱项端各雕有一头大石狮,在其头上、足下或胸前背后又雕有一些小石狮。桥两端作为抱鼓石用的,东端是两头大石狮,西端是两头大石象,身躯硕大,憨态可掬。在顶栏石狮、石象之外,各竖华表一个,高4.65米,下设八角须弥座,上穿云板石,莲座圆盘之上雕有一头石狮,迎向桥外、神态自若,有如迎送行人。

卢沟桥东端北侧立有乾隆御笔”卢沟晓月”碑,及碑亭。

康熙皇帝重修卢沟桥碑立于碑亭之外。乾隆皇帝重修卢沟桥碑立于桥西端北侧。

设计参数

卢沟桥全长266.5米(桥身213.5米,两端雁翅各26.6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身总宽9.3米(含地袱、仰天和栏杆),桥面宽7.5米。有桥墩10座,共11个桥孔,全以白石建造。桥身、拱、桥墩以腰铁牢固,桥墩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尖端加装三角铁柱,称“斩凌剑”,以抗御洪水和春冰。东西两端拱券各11.5米,中间拱券13. 42米。中心主桥孔跨度21.6米,余孔渐收,近岸孔跨度约16米。

两侧桥栏有石雕栏板279块,望柱共281根,南侧有望柱140根,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每根柱头均雕有大石狮,共281个,大狮身上有小狮198个,顶栏上2个,华表上4个,大小总计485只。桥两端东有石狮,西为石象,紧抵桥头望柱。

建设成果

  • 由巨大花岗条石铺设

卢沟桥桥面略呈弧形,两端较低,中间隆起,用天然花岗巨大条石铺设的。桥下河床铺设几米厚的鹅卵石和石英砂,整个桥体砌筑其上十分坚实稳固。

  • 纵联式实腹砌筑法砌筑的拱卷

卢沟桥的半圆拱券采用纵联式实腹砌筑法,使11个拱券联成一体。拱券龙门石上,2019年依然保留有中间三个被称作虬蠖的拱顶龙头,雕工十分精美。拱券石块之间都用铁铜子或铁件联结加固,桥墩内部也都用铁活上下拉联,桥脚以铁柱穿石,俾使千载永固。这在中国大石桥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

文化特色

  • 卢沟晓月碑亭

古时,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明月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所以“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1698年重修时,康熙帝下令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的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帝亲笔题写的“卢沟晓月”碑。

  • 雕刻石狮子

卢沟桥桥面两旁有石栏杆,栏杆望柱头上雕刻着石狮子,桥头立有石制华表。石栏杆共有279个,南面为139个。栏板平均高度约85厘米,断面呈现下大上小的形状,底厚约23-30厘米,顶端厚约20-25厘米,收分表现较为明显。栏板内部涵盖了立枋、瘿项等几部分。寻杖呈八边形,但去掉了四角,瘿项部分并非镂空,隐约展示出瓶形,造型粗壮,同明清时期的宝瓶风格有着较大差异。花纹大多为云头图案,表现出简约的特点,体现出《营造法式》石栏杆的“云拱”之味。裙板部分的构件囊括了上枋及装板等,同明清时期石栏板风格相像,不过整体扁平化特点明显,中部未设置立枋。另外就是部分暗红色砂石,雕刻有宝瓶荷叶,风化程度尚可,推测为康乾时代所做;最后是某些较新的石质,雕刻不够精细,推测制作时期约为晚清至解放前。因其数多,且小狮子多雕于隐蔽处,故明代即有“卢沟桥的狮子一数不清”的歇后语。

金元时期的石狮身躯比较瘦长,狮子头比例特别大,显得脑袋大,面部较窄,嘴巴上翘,下巴不丰满,嘴部微微张开,但总体上雕刻的狮嘴中间不掏空,类似一种假的张开。腿也特别短,前腿上还有些鳞状的盔甲纹。头上卷毛不甚高凸,全神贯注,颈部系带飘逸。头前挂一个小铃。这些都是金元时期狮子的特征。

明代的石狮身躯稍微粗短,或足踏绣球,或足踏小狮,或身上有小狮。狮子嘴部张开,舌头向上舔着,嘴方且大,中间是空的。清代的石狮突胸张嘴,雕刻细腻,身上间有小狮,颈下有一宽大的系带,卷毛非常髙凸。雕刻的纹路比较深,神情的表现主要在脸部,眼睛拉长,眯缝着眼。这时候的狮子应该说不像以前那么凶猛。雕工精细,身上的花纹包括铃铛上的花纹都刻得相当细。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的石狮外表甚新,雕刻比较粗陋,狮子后头卷发变大了,以前都是九圈十圈,现在就一圈两圈。狮嘴、鼻子、眼睛不刻那么深了,明显很随意的,没有什么比例。所用石质颜色不。这些雕刻上的变化,反映出这个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处于动荡和萧条之中。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卢沟桥的石狮子进行了多次大修或翻修。但是在修缮时没有按照原来的数据去翻刻。石料选择的标准也不同,有好有坏,参差不齐。总体来说,卢沟桥上的501个石狮子历经金、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各个时期的修补,融汇了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成为一座自金代以来历朝石雕艺术的博物馆

  • 文化作品

明代画家王绂所画的《卢沟晓月图》

  • 诗词作品

《乾隆咏卢沟桥二首》滑芴新波泛薄陵,春山苍郁有云兴。天边诗境卢沟道,半拂吟边忆我曾。凭栏历历好时光,麦垅才青柳欲黄。只有幽怀同渴壤,几时一倒沃天浆。 卢沟晓月碑亭
《余幼孜咏卢沟桥》卢沟夭娇出桑乾,月照河流下石滩,茆屋鸡声斜汉曙,沙汀雁叫早霜寒。水光漠漠山烟白,野色摇摇塞草残。千古长桥枕南北,忆曾题桂倚阑干。 卢沟晓月
《陈孚咏卢沟桥》长桥弯弯饮海鲸,河水不溅冰峥嵘。远鸡数声灯火沓,残蟾犹映长庚横。道上征东铎声急,霜花如钱马鬃湿。忽惊沙际金影摇,白鸥飞下黄芦立。 石狮子
《杨荣咏卢沟桥》河声流月满声残,咫尺西山雾里看。远树依稀云影淡,疏星寥落曙光寒。 石狮子
  • 历史典故

民国26年(1937年)7月6日,日军在卢沟桥演习,谎称丢一士兵,要求进宛平城搜査,遭到军政单位拒绝。7月7日,日本对华侵略军炮轰卢沟桥、宛平城,中国驻军奋起还击,掀起了全民抗日的序幕。7月8日,日军两度炮击卢沟桥,中国军民60多人牺牲,200多人受伤。

  • 主题活动

2017年为了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八十周年,卢沟桥景区首次推出了《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珍藏版门票》。同年7月8日上午,第31届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在北京园博园举行。

2018年7月7日19时,“江河铭记”——全民族抗战爆发81周年首都各界群众纪念活动在丰台区卢沟桥桥头举办。

  • 旅游资源

卢沟桥历史博物馆:卢沟桥历史博物馆展览包括历史之桥、科学之桥、艺术之桥、文化之桥、英雄之桥五部分,全面展现了卢:沟桥的历史和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1987年7月6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北京卢沟桥畔落成,邓小平题写馆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周边是以明清风格为主体的仿古建筑,正前方为修缮改造一新的和平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高达14米的国旗杆竖立在广场北侧。

保护措施

2021年3月,被北京市文物局确定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价值意义

作为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和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卢沟桥不仅是丰台区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影响深远的国家重大活动纪念地。承载着丰厚的历史资源,如今的卢沟桥已成为宣传中华民族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张名片。站在卢沟桥上放眼望去,周边的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永定河河渡码头、平汉铁路桥遗址、抗战雕塑园等,与卢沟桥一同构成一幅壮观的历史文化图卷。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卢沟桥: “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雄浑优雅,古朴端庄,建筑特色与艺术审美兼备,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记》中盛赞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

旅游指南

票价

20元,登城费3元

1.身高1.2米以下(含1.2米)儿童免票;身高1.2~1.5米(含1.5米)儿童,门票半价优惠。

2.65~69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门票半价优惠;70周岁以上(含70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免票。

3.全日制在校学生凭学生证,门票半价   优惠。

4.现役军人(含军校学员)门票半价优惠

5.残疾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凭有效证件免票。

开放时间

旺季(4 月1日~10 月31日):07:00~19:00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08:00~17:00

交通信息

公交车

乘983、459、339、624、310、458、896、309路公交车或旅游车至抗战雕塑园站下车即到。

自驾

沿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驶,进入周口店路,直行进入桥西街,沿桥西街行驶230米,过卢沟桥文化旅游区。

飞机

卢沟桥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49.57公里,从机场乘出租车1小时车程,费用大约109元。

火车

卢沟桥距离北京火车站23.94公里,从火车站乘出租车45分钟车程,费用大约57元;

卢沟桥距离北京西站12.69公里,从火车站乘出租车24分钟车程,费用大约35元;

卢沟桥距离北京北站18.47公里,从火车站乘出租车35分钟车程,费用大约46元;

卢沟桥距离北京南站17.98公里公里,从火车站乘出租车34分钟车程,费用大约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