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粲(420-477年),原名愍孙,字景倩,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宰相,东晋丹阳尹袁豹之孙,太尉袁淑之侄。

少孤好学,颇有清才。跟从宋孝武帝刘骏,除尚书吏部郎郎、太子右卫率、侍中。孝建二年,起为廷尉,太子中庶子,领右军将军。累官尚书令,领丹阳尹,封兴平县子。

宋明帝刘彧病危时,袁粲与褚渊、刘勔并受顾命辅佐太子刘昱,派兵平定了桂阳王刘休范的反叛,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后升任司徒,刘昱被杀后,其弟安成王刘准在萧道成的扶植下继承皇位,袁粲升任中书监,升明元年,起兵反抗把持朝政的萧道成,事败后与其子一并被杀,时年五十八岁。

中文名

袁粲

别名

袁愍孙、袁景倩

性别

出生日期

420年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所处时代

南朝宋

封爵

兴平县子

景倩

逝世日期

477年

主要成就

官至宰相、辅助朝政

官职

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领司徒等

人物生平

元嘉中,为扬州从事,历安北镇军、北中郎参军、南中郎主簿。宋孝武帝举义,转记室参军。及即位,除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侍中,免官。起为廷尉、太子中庶子,领右军将军,出为辅国将军、西阳王子尚北中郎长史、广陵太守,行兖州事,仍为永嘉王子仁冠军长史。大明初复为侍中,领射声校尉,封兴平县子,免。寻为西阳王子尚抚军长史,又为中庶子,领左军将军,出补豫章太守,复还为侍中领长水校尉,迁左卫将军,加给事中,转吏部尚书出为海陵太守。前废帝即位,复为吏部尚书,徙右卫将军,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明帝即位,转司徒左长史、冠军将军、南东海太守,迁领军将军,徙中书令,转尚书仆射,领吏部,加中书令。又领丹阳尹,徙右仆射,迁尚书令。后废帝即位,加卫将军,授中书监、开府仪同三司,领司徒。宋顺帝即位,出镇石头,谋攻萧道成,事泄,被斩。有集十一卷。

轶事典故

清整

风操,自遇甚厚,常著《妙德先生传》以续嵇康《高士传》以自况,曰:有妙德先生,陈国人也。气志渊虚,姿神清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舜之遗风。先生幼夙多疾,性疏懒,无所营尚,然九流百氏之言,雕龙谈天之艺,皆泛识其大归,而不以成名。家贫尝仕,非其好也。混其声迹,晦其心用,故深交或迕,俗察罔识。所处席门常掩,三径裁通,虽扬子寂漠,严叟沈冥,不是过也。修道遂志,终无得而称焉。

又尝谓周旋人曰:“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我既不狂,难以独立,比亦欲试饮此水。

人物评价

沈约:辟运创基,非机变无以通其务;世及继体,非忠贞无以守其业。辟运之君,千载一有;世及之主,无乏于时,囗囗须机变之用短,资忠贞之路长也。故汉室倾颓,文举不屈曹氏;魏鼎将移,夏侯义不北面。若悉以二子为心,则两代宜不亡矣。袁粲清标简贵,任属负图,朝野之望虽隆,然未以大节许也。及其赴危亡,审存灭,岂所谓义重于生乎!虽不达天命,而其道有足怀者。昔王经被旌于晋世,袁粲等亦改葬于圣朝,盛代同符,美矣!

亲属成员

宗族

袁粲出身于陈郡袁氏,是东晋历阳太守袁耽的玄孙。袁耽之子袁质,仕晋为琅邪内史。陈郡袁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高门大族,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兰陵萧氏并称四大侨姓。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袁质袁湛(晋·右仆射)袁淳袁植
袁豹(晋·丹阳尹)袁洵(宋·吴郡太守)袁顗(宋·雍州刺史)袁戬(宋·黄门侍郎)
袁昂(梁·司空)袁君正(梁·吴郡太守)
袁敬(陈·散骑常侍)
袁泌(陈·司徒左长史)
展开表格亲属

母亲:王氏,出身琅琊王氏,东晋太尉长史王诞之女。

外孙:王筠,出身琅琊王氏,王僧虔之孙,王揖之子,仕南梁,官至太子詹事。

史书记载

《宋书·卷八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人物关系

袁豹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