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蓍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阴干。苦、酸,平。有解毒利湿,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乳蛾咽痛,泄泻痢疾,肠痈腹痛,热淋涩痛,湿热带下,蛇虫咬伤。

耐寒,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及半阴处皆可正常生长。不择土壤,但在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及石灰质的砂壤土上生长良好。全草具有解毒消肿,止血,止痛的功能。[1]

中文名

蓍草

别名

一支蒿、锯齿草、蜈蚣蒿

归经

归肺、脾、膀胱经

拼音

shī cǎo

适用科室

中医科

植物界

菊科

用量

15-45g

毒性

有毒(《中华本草》)

入药部位

菊科植物蓍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

苦、酸,平

药品类别

中药材

功效

解毒利湿,活血止痛

主治

乳蛾咽痛,泄泻痢疾,肠痈腹痛,热淋涩痛,湿热带下,蛇虫咬伤

炮制方法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分布区域

东北、华北、宁夏等

蓍属

采收时间

夏、秋二季

桔梗目

被子植物门

蓍草

双子叶植物纲

主要价值

全草药用,解毒消肿,止血止痛,又用为健胃。

医用价值

1毒蛇咬伤:鲜草捣烂外敷伤口周围。

2外伤肿胀疼痛:配法半夏、白芷,研细末,开水吞服。

3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配红牛膝、排风藤等,泡酒服用。

化学成份

全草含琥珀酸(succinicacid),延胡索酸(fu-maricacid),α-呋喃甲酸(α-furoicacid),乌头酸(aconiticacid)。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蓍草总酸流浸膏3.75g/kg给大鼠口服,显着抑制蛋清性足肿胀。总酸2.5g/kg给大鼠口服,连续7天,对棉球肉芽肿形成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去肾上腺大鼠抗蛋清性足肿实验表明,总酸抗炎作用不是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表现的。总酸对切除肾上腺未成年大鼠存活时间也无明显影响。从总酸中分离出琥珀酸、延胡索酸和α-呋喃甲酸。分别给小鼠皮下注射1/4半数致死量剂量的上述各酸,以及安全剂量(本实验为2.160g/kg)的乌头酸,均显着抑制巴豆油诱发的耳郭肿胀,延胡索酸与乌头酸作用较弱。4种有机酸皮下注射,对大鼠酵母性足肿胀也有抑制作用,其中琥珀酸与α-呋喃甲酸作用较好。琥珀酸1.225g/kg、0.613g/kg,乌头酸2.000g/kg皮下注射,均显着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乌头酸3.000g/kg、α-呋喃甲酸0.250g/kg、琥珀酸1.225g/kg皮下注射,均可显着降低组胺诱导的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2.解热、镇痛:琥珀酸1.00g/kg、延胡索酸0.50g/kg和乌头酸1.00g/kg分别给家兔皮下注射,在注射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后2或3小时,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小鼠口服总酸5.0g/kg,显着抑制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小鼠分别皮下注射琥珀酸1.225g/kg、延胡索酸0.838g/kg、α-呋喃酸0.156g/kg,也均可显着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但上述各酸和乌头酸时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反应均无镇痛作用。小鼠口服总酸5.0g/kg,l小时后小鼠活动减少,安静嗜睡,并使阈卜剂量戊巴比妥纳致睡眠小鼠数目增加。琥珀酸等4种有机酸,也有协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作用。

3.抗菌作用:10%鲜草醇溶性部分用平板纸片法,可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据报道,蓍草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成分,主要含于其酸性乙醇提取物及酸性乙酸乙酯提取物中。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饮片性状:茎、叶、花混合的段状。茎表面棕黄色略紫,密生柔毛,有顺向纵纹及纵沟,切面白色,中空。叶鞘卷缩,灰绿色或棕黄色,叶缘裂片细小如蜈蚣足。花呈半球形,枯黄棕色。气微弱,味微苦。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药材性味

味辛;苦;性平温;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活血;解毒。主感冒发热;头风痛;牙痛;风湿痹痛;血瘀经闭;腹部痞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毒。

养生功效

另外,它还能消除腹腔内各种积块,能滋润肌肤。

注意慎服

孕妇慎服:1.《贵阳民间药草》:孕妇忌服。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体虚及孕妇忌服。

蓍草附方

《纲目》云:按班固《白虎通》载孔子云:蓍之为言耆也。老人历年多,更事久,事能尽知也。陆佃《埤雅》云:草之多寿者,故字从耆。《博物志》言:蓍千岁而三百茎,其本已老,故知吉凶。本品常为占卜之用,故得此名。叶如栉齿状深裂,形似而以蜈蚣喻之。

各家论述

《新修本草》:此草所在有之,以其茎可为筮。陶误用楮实为之。《本经》云:味苦。楮实味甘,其楮实移在木部也。

《神农本草经》云:“味苦。楮实味甘,其楮实移在木部也。”

《新修本草》:“此草所在有之,以其茎可为筮。陶误用楮实为之。”

生理特性

蓍草,多年生草本,高50-2500px。其茎呈圆柱形,直径1-5m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具纵棱,被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中部有髓或中空。叶常卷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为长线披针形,裂片线形,表面灰绿色至黄棕色,两面被柔毛。头状花序密集成复伞房状,黄棕色;总苞片卵形或长圆形,覆瓦状排列。生于向阳山坡草地、林缘、路旁及灌丛间。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云:“味苦。楮实味甘,其楮实移在木部也。”

2《新修本草》:“此草所在有之,以其茎可为筮。陶误用楮实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