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都镇,隶属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地处炎陵县东北部、湘赣边界,为株洲市最东部的一个边界镇,东与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接壤,南与大院农场和策源乡为邻,西连石洲乡和沔渡镇,北与江西省井冈山市大城乡毗邻,行政区域面积246平方千米。

中文名

十都镇

车牌代码

湘B

地理位置

湖南省炎陵县东北部

面积

246平方公里

人口

12912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方言

客家语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电话区号

0731

政府驻地

晓东村

下辖地区

20个行政村,146个村民小组

外文名

Shidu town

机场

西距衡阳南岳机场140公里

火车站

炎陵火车站

行政类别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株洲市

特色产业

旅游

主要公路
邮政区码

412502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属十都。

民国时期,属久合乡。

1949年11月,属四区。

1956年5月,撤区并乡,建立十都乡。

1958年9月,成立东方红人民公社;同年11月,更名为十都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复置十都乡。

1996年9月,撤乡建十都镇。

2015年,炎陵县乡镇区划调整,将原石洲乡的大院农场代管区域划归十都镇管辖。

炎(帝陵)井(冈山)公路横贯乡境。辖良田、车溪、晓东、洋歧、红南、黄丰寨、低垅、黄上、太坪、上井、瓜僚、小江、龙口、深垅、梅冲、麻莱、南流、皮坑、密花、青石冈、桃源洞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电站、竹艺、食品、铸钢。农业主产水稻,产黑山羊、生猪、白鹅。林产有竹木加工及笋制品。桃源洞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十都镇内红色文化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古迹奇观众多。这里有开启中国革命新时代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与朱德总司令第一次会面的旧址——万寿宫,在小江等村保留着诸多革命时期的红军标语,这些珍贵的标语将成为正在筹建中的红色标语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文化资源丰富,1995年十都文化站被株洲市授予“明星文化站”称号,1996年被湖南省授予“龙灯艺术之乡”殊荣,彰显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这里有铁瓦仙、婆婆仙、千年古杉等众多奇观古迹;桃源洞国家级森林公园则是集旅游休闲疗养于一体的一块净土,洞内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有飞流直下的大瀑布,非常适合人类休闲疗养。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十都镇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西正街、良田、车溪、晓东、洋歧、红南、黄峰寨、低珑、黄上、太坪、上井、瓜寮、小江、龙口、深堤、梅冲、麻莱、南流、皮坑、密花、青石岗;5个居民小组、146个村民小组。

十都镇

截至2020年6月,十都镇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西正街社区、良田村、车溪村、晓东村、青石岗村、密花村、小江村、低垅村、黄上村、瓜寮村、洋岐畲族村、神农谷村、新龙村,镇人民政府驻晓东村。

荣誉

十都镇

2007年十都镇获得经济目标综合考核全县一等奖,在六个建制镇中位列第一,并获得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计生工作首次进入县先进行列,十都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保优,荣获株洲市2007年度治安工作“先进乡镇”和湖南省“2003——2006年度平安乡镇”荣誉称号,“一校两院”建设再创佳绩,被授予先进单位。

2021年3月25日,十都镇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2020届湖南省文明村镇”称号。

乡镇举措

为更好地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特别是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进度,为民做实事办好事,十都镇多策并举,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一、目标细化促进度

结合工作进展实际情况,对年初制定的考核目标进行进一步细化,把总体考核与单项分解考核相结合,切实促进工作进度,提升工作效率。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一些新问题新情况陆续出现,诸如计划生育、通畅工程等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为此,只有进一步细化目标考核,才能更好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切实推进工作进度。

二、责任追究强意识

坚持主要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事故零忍让。对责任进行层层分解,凡是因不作为或不当作为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除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外,同时要追究分管领导的责任,形成责任的多重追究制,以切实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更好地为民服务。

三、多方监督保质量

坚持工作效率与质量的统一,在追究效率的同时切实保证质量。为此,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参与监督。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镇党委、镇政府建立了专门的监督督察机构,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视察监督职能,积极参与监督,群众广泛参与监督,形成了多方监督机制,确保了工作工程质量。

基层建设

十都镇党委充分认识到历史赋予的责任,建设一个团结务实的班子,来领导全镇人民积极投入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十都镇

(一)强化学习,着力提高领导素质。

(二)明确责任,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三)务实求真,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四)加大党风廉洁建设,打造清正廉洁班子。

(五)优化班子结构,提高班子战斗力。

坚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务实基础,重点抓好村级干部建设。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村级干部的作用越发显得尤为重要,能否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选择能带领群众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村级干部,对农村各项事业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联系群众,重点抓好热点工作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是党优良传统和力量源泉。

(三)树立威信,重点抓好廉政为民建设。威信,威望和信任也,这是领导干部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表现,是领导干部顺民意、得民心的重要表现

(四)规范长效,重点抓好责任制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作用,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就必须做到权责相符、权责一致,明确干部的责任。

(五)形成合力,重点抓好班子团结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党,主要靠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要的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六)贤上庸下,重点抓好用人机制建设。要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就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形成贤上庸下的良好竞争机制。在建立科学严格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的淘汰机制。

(七)加强教育,重点建设一支学习型班子。

创新教育

2001年以前,十都镇有学校31所,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教育资金的分散投入。根据大部分群众的意见,十都镇于当年9月开始集中办学,全镇只设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班均人数分别达到51和45人。为解决集中办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十都中心小学探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低龄儿童寄宿制管理办法,突出抓好以下几项管理工作:一是对低龄学生采取生活保育管理。每30个寄宿生配备一位专职保育员,住在学生寝室里专门照顾学生生活起居。学校在聘任教师时首先聘任保育员,2001年暑假还组织保育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二是牢牢把好安全关。学校实行封闭管理,设立严格出入登记制度,学生凭卡进出,家长星期五下午接子女回家、星期日下午送子女到校,都必须到门卫处签名。同时,还与110、120保持了联系,保证学生万一出现安全或伤病情况时,能得到公安和医疗机构及时的帮助;三是投资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强化后勤管理。对校园进行了改建和维修,购置了彩电、VCD和适合儿童观看的光碟,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开水桶、餐桌、课桌凳,增设了仪器室、电脑室、阅览室,添置了部分教研器材等。学生食堂配备了负责的炊事员,学生每餐花0.3元、0.5元和1元即能分别买上一份新鲜可口的蔬菜或荤菜;四是加强课外活动管理,合理安排全天的作息时间和各年级、各时段的活动,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今,十都镇的管理办法已在全县各乡镇得到推广,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实行农村集中办学避免了资金的重复、分散投入,充分发挥了资金效益。由于资金集中投入,许多中小学危房基本消灭,乡镇中学、中心小学都建立了电脑室,有的还建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音体美器材等都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低龄儿童寄宿制集中办学激活了农村教育的办学机制,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缩小了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差距,确保了山区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有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今年,国家财政部、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同志到该县调研后,对集中办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指出:农村集中办学,为农村教育特别是山区教育的改革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新路,不仅指明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教育财政投入的调整确定了方向,必将对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起到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法制治镇

2006年以来,十都加大了法制宣传力度,法制宣传成效显著。一是利用出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办法制讲座等形式,使民众有充足的机会学法懂法,从而能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8月份,出宣传栏4期,发放《治安管理条理》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举办法制讲课、讲座各一期。二是深入到经常上访甚至进京上访的钉子户家中,宣传讲解党和政府的政策以及维护自己权益的正确途径,同时也向其说明过激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通过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减少了越级上访现象,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1—8月份,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1件次,同比下降20%,成功调处率100%。三是深入到企业了解企业情况和遇到的法律困难,成功调处了8期起因修电站、开采瓷泥、招商办厂等带来的重点工程矛盾纠纷,为企业的施工、生产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四是积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明确工作分工、明确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从内部挖掘法制宣传的潜力。通过以上有效措施,全镇人民能够积极主动的学法懂法用法,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为“五五”普法开了个好头,为镇党委和政府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优势产业

炎陵县十都镇是一个林业大镇,全镇有林地面积10万余亩,其中笋竹林面积7万亩,因此笋竹林开发一直是该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支点。近年来,远程教育的东风在十都镇强劲刮起,十都镇充分抓住这一机遇,依托远程教育站点这一平台,以中欧天然林合作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笋竹林优势产业,取得了良好效果。

答疑解惑

欧盟天然林项目的开展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查询,自2004年南流村建立远程教育站点来,南流村就自费开通了宽带,平时大家有什么资料需要查询就会主动到站点来,需要召开研讨会时,也会在站点聚集,然后就不懂或者有困惑的问题,利用站点宽带网络进行查询,及时解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农村党员干部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查找解决的疑难就达3000多条。

学教并举

十都镇

中欧天然林合作项目涉及面广,包括社区建设、技术发展、农民培训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前,大家对一些科学发展和社区管理没有深刻认识,在笋竹林开发和建设上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远教站点建成后,大家会自觉地下载或者在线观看学习一些有关社区建设、农民培训、实用技术的讲座,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并结合本村实际,进一步消化吸收,从而对本村发展和人才开发作了中长期规划。通过学教有近300余位农民群众自办笋竹加工厂或其它企业,带动和为村民年人均增收1500元。搞活市场

远教站点有大量的经济学方面的教学案例,大家通过学习,逐步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市场开发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笋竹林开发逐步树立起了依托市场、联合企业的发展思路,保证了笋竹林的整体可持续开发和建设,逐步探索出了产业优势与经济效益、产业优势与农民增收的最佳结合点。当前,“山上建基地、山下办企业、山外跑市场”逐渐成为炎陵县十都镇笋竹林开发的新模式。近年炎陵县十都镇通过笋竹林开发兴办企业近100家,每年通过网络信息及网络销售产品产值上亿元。

特色风景

"红""绿""古""闲"四大特色旅游资源争奇斗艳:"红"有"井冈第一站"旧址--朱毛第一次会面的万寿宫、红军标语集中地小江村万家大屋、瓜寮的红军墓群等;"绿"有吸"亚洲第一氧"的好去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神农谷,负氧离子含量为亚洲之最、千年古杉和飞流直下的大瀑布;"古"有坐落在海拔1400多米的瓜寮金巅山峰之中香火缭绕的帝母殿(婆婆仙);"闲"有炎陵县首个集旅游、休闲、避暑、观光于一体的密花生态休闲园。

瓜寮山上婆婆仙

瓜寮山清水秀,四面环山,他东连八面山,西接炎帝陵,北接茅坪,南接神农谷;这里是神农氏之母的居住地,骆宾王的栖息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是将古、红、绿高度浓缩、集于一身的风景胜地。

古:在海拔1400多米的金巅山上有座古庙,它是由数块巨石组成的天然石洞。高数十米,抬头望去摇摇欲坠。远远望去,一块巨石,如同竖立的蚌壳,另一块巨石则横叠其上,象鸟的翅膀一样张开,似乎只要有一点风,就要被吹落下来。石洞深三十余米,宽三米,进洞就能看见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帝登龙座天颜喜,母住金巅庙貌新",上面有"帝姥殿"三字,正中放着帝母神像,右边是炎帝,左边是育子娘娘的神像。据说,婆婆仙是为纪念炎帝的母亲而建造的,故又称帝母殿。炎帝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疗伤,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最多的时候,一天中毒七十二次。一天,他误尝断肠草而死,消息传到天庭,顿时,天昏地黑,电闪雷鸣,女娲刚刚补上的一块石头,被震动下来,正好落在瓜寮山上。炎帝的母亲因思儿心切,在麋鹿的带领下,顺着炎帝在桃源洞黑龙潭边洗药时留下来的脚印,跋山涉水,来到瓜寮山上。她纵目远眺,正好看到鹿原陂下,旌旗猎猎,人头攒动,载着炎帝灵柩的木筏,正逆洣水而上。她背倚"飞来石",悲痛万分,化作了一块石头。曾经给炎帝遮过阴的山鹰,正好张开翅膀栖息在"飞来石"上,她看到鹿原陂下的一幕,也悲痛万分,化作了石头,给炎帝的母亲遮风避雨。于是,人们在这里修建一座仙庵,并取名为"婆婆仙"。

"婆婆仙"始建于南朝时期,清朝时重建。这里历来香火旺盛,鼎盛时一天有数千朝拜者,直到现在,逢年过节,附近的村民,还有茶陵、宁冈等地的香客,都会来上香祈福。平时,香客、游人也是络绎不绝。

石洞有一石台,名曰棋盘石,上面刻着"阿溪事业容,小家各西东;玉盘逢八月,雁落荒野中。从容改范蠡,路漫思屈公;孤蓬从此去,叶飘随秋风。"这是骆宾王因避武氏之难在瓜寮立寨时的题诗。骆宾王瓜寮立寨名曰狭谷寨(今饶友根屋后),以耕种打猎为生。他乐施好善、携困济贫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好评。他惜别时送给吴姓老人一张告书,叫他收好不要给人看。老人不识字,但也未给人看。老人死后,他儿子在他衣柜里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日出行屋影,晚霞挂树梢;左星七寸起,右勾一杆苗。恩为久住地,种下一国宝;送君夜明珠,福人土里刨。"

瓜寮仙下有棵千年古杉,树龄在200年以上,并留有一首诗"行路天昏昏,暴雨袭我身;傍无避雨处,只好沐树荫。你有孪兄弟,我却独一人;此时多感慨,何日见阴晴。"这是骆宾王躲雨时刻在树皮上的。前人传后人,诗意至今犹存。

红:瓜寮原是革命老区。井冈山革命时期,长期有红军驻扎在这里,曾经为红军的征粮区。瓜寮还有两处红军的哨站,第一处设在船形与低垅交界,第二处设在月形水口。两处哨站主要用于防范我军粮食运输途中被敌人偷袭。同时,瓜寮还是红军的屯粮区。听说有一次,运粮队在过松木坪时遭遇白匪袭击,送粮人无一生还。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的尸体全被埋在松木坪的一个山窝里,墓地群至今仍能找到。国民党为了阻止瓜寮人民对红军援助,在瓜寮实行三光政策,积极援助过红军的农户均遭到白匪的迫害。瓜寮人为井冈山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绿: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最高海拔1340米,平均海拔约1000米,可临空眺望湘赣两省多处小城镇、小村庄,可观日出日落,观雾化、赏雪景等,令人心旷神怡。同时森林覆盖率极高,空气清新,富含氧离子,流绿滴翠是其主色调。这里林木葱笼,古木参天,有"远看山是树,近看树是山"之说。林中,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奇花异竹,举目皆是。清新的森林空气,美丽的森林景色,让游人流连忘返。

民族风情

湖南省唯一少数民族村-畲族村,座落在十都镇洋岐村。古风淳朴的十都,素有"龙灯艺术之乡"的美称,民间文艺千姿百态:"三节龙"、"火星龙"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底蕴而饮誉全国,"三节龙"获得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金牌,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歌、客家山歌广为传唱;龙狮、龙灯历史悠久;畲族文化、客家文化、龙狮龙灯文化交相辉映,成为十都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水文

十都镇辖区内有小江河(自西向东),青石岗、密花河、昌背河、南流河(自东向西)交汇于晓东村新坪组,为沔水河的上游,沔水流经境内晓东、车溪、良田等村,从良田村曹家组出境流入沔渡镇境域。

自然资源

十都镇境内己探明矿藏拥有花岗石、硅石、萤石、钾长石等。耕地面积1.6万亩,林地面积28.81万亩。

人口

2011年末,十都镇总人口1187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00人。另有流动人口132人。总人口中,男性6068人,占51%;女性5811人,占4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567人,占97.4%;畲族312人,占总人口的2.6%。2011年,人口出生率11.2‰,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6.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8人。

截至2018年末,十都镇户籍人口为1291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十都镇完成财政总收入472万元,其中国税完成313万元,地税完成1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0元。

2018年,十都镇有工业企业30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农业

2011年,十都镇实现农业总产值0.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4%。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9146吨,人均769千克,其中水稻8706万吨,玉米55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4588亩,产量7006吨。

十都镇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

,生猪饲养量1.9万头,年末存栏6456头;牛饲养量1911头,年末存栏1586头;羊饲养量1724只,年末存栏989只;家禽年饲养量11.8万羽。全年造林0.18万亩。

工业

十都镇以竹木加工、采矿业为主。

2011年,十都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50.8%。完成工业税415万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工业增加值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拥有工业企业29家,职工1020人。

商业

2011年,十都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264万元,比上年增长35%;集镇农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3210万元。

金融业

2011年,十都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2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十都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42人,专任教师7人;小学1所,在校学生558人,专任教师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338人,专任教师2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3%。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87%,比上年增长7%。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十都镇有农机站1个,科技人才7名。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十都镇有镇文化站,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0处,各类图书室21个,藏书共30余万册。2011年末,电视用户2800户,其中有线电视入户3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十都镇有镇级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20个。共有床位12张,固定资产总值108.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2名,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2人。20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十都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5户,人数35人,支出6.6万元。医疗救助6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83人次,共支出2.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2户,人数467人,支出35.7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0.5万元。社会福利费7.5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4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1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5321人,参保率97%。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十都镇有邮政所1处,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6个,固定电话用户0.1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8.4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0.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42部/百人,互联网用户0.1万户。

基础设施

  • 能源

2011年末,十都镇有小水电站22个,总装机容量27145千瓦,年发电量7385万千瓦时。

  • 水利

2011年末,十都镇境内有山坪塘和水坝783处,水圳1750条,总长875千米,灌溉面积15355.5亩。

  • 给排水

2010年,十都镇年供水11.9万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管道6000米。新建和改建下水道2500多米。

  • 供电

2011年末,十都镇拥有35千伏变电站1座,配电变压器62台(其中公变38台,专变24台),总容量4990千伏安,售电量455.8万千瓦时。

  • 园林绿化

2011年末,十都镇有绿化面积0.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0%,人均绿地0.25平方米。

交通

十都镇境内有204省道经过。

历史文化

  • 地名由来

十都镇因境内清代属“十都”。

  •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人布龙”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火星龙”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