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诠理答难》为敦煌道教文书之一。敦煌文书《道教真理答难》的具体内容是辩论道教义理。本书至少有六节,五节内容。树因果义。标明题目的有四节:第三竖本迹义,第四竖真应义,第五竖境智义,现存第六第一竖内容完全看不到,王卡先生认为第一竖为有无义。第二竖无题名,但其内容都是关于“理”与“教”关系的辩论。《道教义枢》第二十六节为“理教义”,此节亦专门论述“理”与“教”的关系。所以,王卡先生将文书第二竖命名为“理教义”是正确的。

文书每节都是先竖义立论,然后是主客问答,用“问”、“问曰”、“难”、“难曰”、“难云”、“责”、“责云”表示客方一发问,用“答”、“答云”表示竖义方回答。

相关介绍

有关收录佛道论衡之文献的不少,较重要者有《弘明集》、《广弘明集》、道宣之《集古今佛道论衡》、法琳之破邪论、神清之北山录、智升之续集古今佛道论衡等。关于汉末大叛乱以后的道教,我们拥有的材料也是令人失望的。它们要么所记日期不准确,要么根本不记日期,要么就根本抱有明显的偏见,像在释、道二教论战交锋时所写的小册子那样。除此之外,由于这些现存材料未经充分细心研究,所以不可能给这个时期的道教描绘出一幅准确的画面。元初时期因佛教徒奏请“自道德经外,宜悉焚去”,至元十八年(1281),诏令除《道德经》外,其余道书和道经印板尽行烧毁。其中道家哲学义理精华,帝王崇道记和道士与佛教论战之书,这些书经此焚经之后大部分不存。从此记录历代佛道论战的典籍也只剩佛教单方面的记录诉述。由于只剩佛教单方面的记录诉述,其中对道教描绘多抱有明显的偏见,这也导致研究佛道论衡的困境。直到敦煌出土《道教诠理答难》才得窥见佛道论衡真貌[1]

佛道论衡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有关佛道论衡的资料多为佛教方面的,由于各种原因,缺乏道教方面的记载"像《集古今佛道论衡》、《广弘明集》等都是佛教典籍"这些古籍对研究佛道关系史有重要价值"但是,由于这些资料是佛教单方面的记载,其内容具有选择性,难免有门户之见"这种情况为现代人研究佛道论衡盖上了重重迷雾"要了解佛道论衡的真实面目,除了要掌握佛教方面的一记载,道教方面的记载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刁-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佛道论衡的历史事实"敦煌文书BD4687是道教方面对义理答难的一记录,无疑可以填补这一空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