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胆,中药名。为牛科野牛属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属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胆或胆汁。遍及全国。具有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热目疾,心腹热渴,黄疸,咳嗽痰多,小儿惊风,便秘,痈肿,痔疮。

中文名

牛胆

用量

内服:0.3-0.9g。外用适量

毒性

无毒

偶蹄目

动物界

纲门

脊索动物门纲

野牛属或水牛属

黄牛或水牛

分布区域

遍及全国

牛科

入药部位

胆或胆汁。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肝、胆、肺经。

功效

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风热目疾,心腹热渴,黄疸,咳嗽痰多,小儿惊风,便秘,痈肿,痔疮。

相关配伍

1、治谷疸,食毕即头眩,心怫郁不安而发黄,因大饥后大食,胃气冲熏所致:牛胆一枚(干者),苦参三两(锉),龙胆一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麦门冬汁下十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2、治久病疟疾,连年不瘥:用生牛胆一个,装糯米满,入麝香少许,阴干。每服十五粒,陈皮汤送下。(《普济方》

3、治痔漏:①犍牛儿胆、猬胆各一个,腻粉伍拾文,真麝香贰拾文。上将猬胆汁等三味和匀,入牛胆内,系头四十九日,熟旋取为丸如大麦粒,用纸拈子送入疮内,候追出恶物是效。(《鸡峰普济方》牛胆丸)②十月上巳日取槐角子,拣肥嫩结实者,用新黄瓦盆二个,如法固济,埋于背阴墙下,约二三尺深。预先寻黑牛胆五六枚,腊月八日取出装在胆内,高悬阴干,至次年请明日取出,新磁收贮。空心滚白汤下,一日一粒,二日二粒,以渐加至十五日服十五粒止;以后一日减一粒,至三十日复减至一粒止。如此周而复始。(《医便》胆槐丹)

4、治金疮臁疮:腊月黑牛胆一个,装入石灰四两,白矾一两。阴干取出,入黄丹(炒)一两,研末用之。(《古今医鉴》一捻金丹)

5、治刀箭伤,除脓止痛不怕风:牛胆一个,石灰一两,白及五钱,乳香五分(去油)。共为末,入牛胆内阴干。用时以少许研细干贴之。(《救伤秘旨》)

6、治顽麻风癣疮:用腊月牛胆一个,纳千年石灰悬挂阴干。以铜灯盏盛柏油,煎臭椿皮数沸,捞去椿皮,用油调胆内石灰,涂患处数次即愈。先以茵陈煎汤洗疮净,搽药。(《卫生易简方》)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3-0.9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取汁调涂或点眼。

禁忌

《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忌之。目病非风热者不宜用。”

采集加工

从宰牛场收集,取得后挂起阴干或自胆管处剪开,将胆汁倾入容器内,密封冷藏,或加热使之干燥。

形态特征

1、黄牛:体长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其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趾,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

2、水牛:体比黄牛肥大,长达2.5m以上。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切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生长环境

黄牛: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水牛: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

药材性状

新鲜胆囊呈长圆形或椭圆形囊状,长18-20cm,粗径5-6cm,表面有纵皱。新鲜胆汁为绿褐色、微透明的液体,略有粘性,稍干则变为浓稠状。完全干燥者,则呈绿褐色固体,揉之则呈粉末。气腥臭,味苦。

相关论述

缪希雍:“牛食百草,其精华萃于胆,其味苦,其气大寒,无毒。《经》云:寒以胜热,苦以泄结,故主心腹热及渴利口焦燥也。肝开窍于目,肝热则目睛不明,入肝泄热,故益目精也。近世以南星末酿入,阴干,治惊风有奇功者,取其苦寒制南星之燥,俾善于豁痰除热耳。”(《本草经疏》)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4、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5、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6、抗癌与促癌作用。

7、抗菌和抗病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