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栎(学名:Quercus fabri Hance)是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或灌木状,高可达20米,树皮灰褐色,冬芽卵状圆锥形,芽鳞多数,叶片倒卵形、椭圆状倒卵形,叶缘具波状锯齿或粗钝锯齿,叶柄被棕黄色绒毛。花序轴被绒毛,壳斗杯形,包着坚果;小苞片卵状披针形,排列紧密,在坚果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果脐突起。4月开花,10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生长在海拔50-1900米的丘陵、山地杂木林中。

白栎木质坚硬,树枝可培植香菇,果实可食用,果实的虫瘿可入药,有着较高的利用价值

中文名

白栎

拉丁学名

Quercus fabri Hanc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山毛榉目

壳斗科

栎属

白栎

命名者及年代

Hance,1869

形态特征

白栎

落叶乔木,高达20米。小枝密生灰色褐色绒毛。叶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长7-15cm;顶端钝,基部楔形至窄圆形,缘有波状粗钝齿,背面灰白色,密被星状毛,网脉明显,侧脉8-12对;叶柄短,仅3-5mm,被褐黄色绒毛。壳斗碗状,径0.8-1厘米;苞披针形,排列紧密。坚果长椭圆形,长1.5-1.8厘米,径0.8-1厘米,果脐隆起。种子含淀粉,淀粉植物,或作饲料。

淀粉,树皮及总苞含单宁,可提取栲胶。

白栎

白栎 一名青罔树,或叫橡栎,属山毛榉科植物。果实名橡子,富含淀粉,可酿酒或制豆腐、粉丝等。亦入药。

性味苦、微温、无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幼芽、嫩芽、新枝、花及果实有毒,牛、羊,马、猪和兔等动物长期大量采食后常引起中毒,主要损害消化道,使泌尿机能紊乱,并继发局部皮下水肿。牛中毒后的主要症状为:失神呆立、阵发颤栗、食欲减损或废绝、反刍多消失、瘤胃蠕动严重减弱以至停止、腹痛、便秘、尿频至无尿,从而出现皮下水肿和体腔积水。死亡率高达16%。以上。

雄花序长6-9厘米,花序轴被绒毛,雌花序长1-4厘米,生2-4朵花,壳斗杯形,包着坚果约1/3,直径0.8-1.1厘米,高4-8毫米;小苞片卵状披针形,排列紧密,在口缘处稍伸出。坚果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直径0.7-1.2厘米,高1.7-2厘米,无毛,果脐突起。花期4月,果期10月。

成分  种子含淀粉,壳、树皮含原质、槲皮素。

生长特征

喜光,喜温暖气候,较耐阴;喜深厚、湿润、肥沃土壤,也较耐干旱、瘠薄,但在肥沃湿润处生长最好。萌芽力

白栎

强。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沙壤土上生长最好,排水不良或积水地不宜种植。与其它树种混交能形成良好的干形,深根性,萌芽力强,但不耐移植。抗污染、抗尘土、搞风能力都较强。寿命长。

产地分布

广布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至华南、西南各省区,多生于山坡杂木林中。产中国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

用途

白栎枝叶繁茂、终冬不落,宜作庭荫树于草坪中孤植、丛植,或在山坡上成片种植,也可作为其他花灌木的背景 树。木材具光泽;花纹美丽。纹理直;结构略粗,不均匀;重量和硬度中等;强度高;干缩性略大。耐腐。常做地板用材。

繁殖方法

播种:采种和育苗。花期4-5月,坚果10月成熟。壳斗杯状,包果约1/3,高4-8毫米。小苞片卵状披针形,排列紧密。果长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1.7-2厘米,径7-12毫米。果熟后即播,或藏于地窖,或润沙贮藏,来年春播。种子来自邵武,出种率67.8%,千粒重1110克,发芽率76%。

幼苗生长形态:留土萌发,主根在土中不规则伸展、较细,弯曲。侧根发达,褐色。根的萌发反映了乌冈栎忍耐恶劣环境的能力。主根长,侧根少、纤细、短,故在幼苗期应进行切根移栽。可切去主根长度的1/3-1/2,即切即移植,成活率可达100%。这种做法可促使主根萌发3条以上较粗的侧根,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栽培技术

苗期管理:同一般阔叶树苗。培育1-2年,可出圃造林。

造林方法:白栎为阳性树种,适应性强,无论是山区、丘陵均可造林,在土壤瘠薄干燥之处亦能生长,惟以土层比较深厚、肥沃的阳坡山地,生长更为良好。栽植密度,可因经营目的的不同而定,以用材为主的,适当稀一点,株行距1.5米×1.5米-1.7米×2米;以采收果实或割取绿肥为主,培育矮林,应密植,株行距1米×1米即可。

抚育管理:白栎在正常的抚育管理下,不仅可以速生,而且能长成大树。红壤低丘陵的白栎,之所以形成矮林,除了自然条件外,主要是缺乏管理,平茬次数过多,多代萌条,以致成不了材。为此,用材、薪柴宜区划经营,以发挥其生产潜力。作为用材林经营的,幼林期间的中耕除草,中期的疏伐抚育,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都应跟上。

主要价值

食用

白栎的坚果是“橡实”的一种。橡实作为一种传统的野生木本粮食资源,在食品、饲料、医药等方向的研究日益广泛。橡实淀粉无毒,能达到淀粉的食用标准。在中国福建省,白栎因其淀粉含量高,质地和口感较好,营养丰富,成为中国福建省最主要的橡实资源之一。福建省建瓯、屏南等地农民有采收白栎的传统。农民将白栎果实采收后,摊开晒干,将果与壳斗分离,去除虫眼、霉烂果实。将经精选后的果实,放入桶中浸泡10多天,并每隔1-2天换水,以去除果实中单宁等的涩味。将浸泡后的果实水磨成糊浆,按一定比例将果实与水进行稀释,然后分次装入布袋中搅拌,去除细渣,进行过滤沉淀,制作出黄褐色的白栎淀粉。在福建省闽西北农民将白栎多用于制作豆腐。在福建省闽东地区,农民多把白栎果实制成粉丝,尤其在屏南县,白栎粉丝也称为“鸳鸯面”,是当地的一个特色美食。福建省屏南山区农民在每年白栎果成熟期到山上摘果实进行加工,生产出大量的白栎粉丝。

材用

白栎木材坚硬,花纹美观,耐磨耐腐,可供家具、装修、车辆等用材。白栎嫩叶可饲养柞蚕,老叶可用来作绿肥。栎材及其枝丫是很好的薪炭材。利用栎木可培养香菇及木耳等。白栎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用途广泛,有着既能做用材林,又能做薪炭林,也能做饵料林及用果林等诸多优点,同时由于为深根性树种且根系发达,枯枝落叶层厚,能有效地改良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是中国福建省优良的经济、生态兼用型树种。

药用

白栎果实的虫瘿可入药,用于治小儿疳积,大人疝气,急性结膜炎。

观赏

白栎萌芽力强,树形优美,秋季其叶片季相变化明显,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以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可通过孤植、丛植或群植,展示个体美或群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