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藤(Calamus giganteus Becc.)攀援藤本,茎粗壮,长达几十米至上百米,带鞘茎粗5.5厘米,裸茎粗3厘米。叶大型,羽状全裂,顶端具强壮的带爪纤鞭;叶只见一部分;羽片不等距或偶有2片成组着生于叶轴两侧,披针形,长50-55厘米,宽5-7厘米,基部渐狭,具明显皱折,顶部渐尖,5-7条明显叶脉,两面几无微刺,边缘疏被紧贴微刺,横脉细而明显,稍密集,波状弯曲,几连续;叶轴中部上面具短直刺,边缘及背面具爪状刺,上部背面具几个合生的爪状刺;叶柄上面平坦或微凹,背面凸圆,背面及边缘具刺;叶鞘具明显的囊状凸起,在凸起处无刺,其余部分具宽的薄片状三角形渐尖的下弯的长3-4厘米的刺,其间混生有小的水平或微向上的短刺。

中文名

巨藤

棕榈科

植物界

省藤族 CALAMEAE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初生目 Principes

拉丁学名

Calamus giganteus

亚科

鳞果亚科 Lepidocaryoideae

省藤属

巨藤

分布区域

云南南部

体征

攀援藤本,茎粗壮,长达几干米至上百米

亚族

省藤亚族 CALAMINAE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00-800米的热带森林中

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茎粗壮,长达几干米至上百米,带鞘茎粗5.5厘米,裸茎粗3厘米。叶大型,羽状全裂,顶端具强壮的带爪纤鞭;叶只见一部分;羽片不等距或偶有2片成组着生于叶轴两侧,披针形,长50-55厘米,宽5-7厘米,基部渐狭,具明显皱折,顶部渐尖,5-7条明显叶脉,两面几无微刺,边缘疏被紧贴微刺,横脉细而明显,稍密集,波状弯曲,几连续;叶轴中部上面具短直刺,边缘及背面具爪状刺,上部背面具几个合生的爪状刺;叶柄上面平坦或微凹,背面凸圆,背面及边缘具刺;叶鞘具明显的囊状凸起,在凸起处无刺,其余部分具宽的薄片状三角形渐尖的下弯的长3-4厘米的刺,其间混生有小的水平或微向上的短刺。雄花序未见;雌花序粗壮、大型,仅见顶部的分枝花序,二回分枝,顶端具短的带少数皮刺的尾状附属物;一级佛焰苞未见;二级佛焰苞管状,疏被爪状刺,上部稍膨大,具干枯的三角形瓣片;小穗状花序生于小佛焰苞口或稍里面,长12-18厘米,硬挺,稍弓形,小穗轴之字形曲折,每侧有花14-16朵;小佛焰苞短管状漏斗形,稍斜截,一侧延伸为三角形的短尖;总苞托伸出于各自的小佛焰苞口并贴生于上个小佛焰苞的基部,浅杯状,近轴面稍扁,具2个龙骨突起;总苞套在总苞托内,浅杯状,具浅3齿;中性花的小窠半月形,基部具小突起;雌花未见。果被梗状,长约3毫米;果实长圆形,全长约2厘米,直径1.4厘米,鳞片18纵列,草黄色,中央有沟槽,具淡红褐色的内缘线,近顶端变宽,干膜质,具细的啮蚀状齿。种子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约1.4厘米,宽0.9-1厘米,厚0.8-0.9厘米,背面有凸起和深的洼穴,种脊面扁平,具长圆形的深的合点孔穴,胚乳浅嚼烂状,胚基生。果期11月。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是叶鞘上的囊状凸起处无刺,果实较小,长圆形或近圆柱形(原变种卵状椭圆形,长2.8厘米),果被较短(原变种长6毫米),鳞片18纵列(原变种仅15纵列)。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00-800米的热带森林中。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模式标本采自勐腊。

主要价值

藤茎质地中上等,可供编织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