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君仁先生,字静山,笔名童寿,浙江宁波鄞县人。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

人物生平

戴君仁(1901—1978),字静山,笔名童寿,晚号“梅园”,清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十六日出生于鄞县之东乡大堰头(今东钱湖镇大堰村人),家中有几亩田。父亲戴廷谔,以拔贡朝考一等,先后在河南汤阴、武安、泌源县当过县令,在那些地方“施有惠政,民戴其德”。戴君仁自幼跟随父亲,生活在河南,“早粲才华”。民国六年,中学尚未读完,戴君仁就先期进入北京大学,由文预科学习升入中文系。“淹贯经史,游衍文辞”,受教于“沈兼士、吴瞿安、黄晦闻、张孟劬之门”。在大学读书时,戴君仁尤其“爱好文字学”,尤得沈兼士先生(1886—1947,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之深许。1923年毕业后,受聘于天津南开中学担任教师,兼授大学国文部。

1926年冬,学校放寒假时,母亲病危,戴君仁先生急急赶回宁波鄞州,服侍到母亲病榻前。对戴君仁来说,这次尽孝是决不失去机会的。原因在于他读中学时,前一日辞别父亲去就学,父亲却在第二日猝疾而终。戴急足从学校驰归,已来不及见上父亲一面,成为心头终身恨事。所以,整个寒假,戴君仁寸步不离病母身边,加倍孝敬,直至料理丧事。第二年(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返天津的道路受阻,于是就留在了浙江,在杭州一中担任教师。一年之后又返回宁波,执教于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今宁波中学)。1929年后,先生又受聘于浙江大学担任中文讲师。期间,在杭州,他复游于马一浮之门,沉潜涵泳。并与绍兴文士许季茀(寿裳)、许诗英(世瑛)父子、罗膺中(庸)结为好友,还娶了金石学家绍兴人顾鼎梅(燮光)先生之女志鹓为妻。戴君仁在当时对鲁迅先生的人品和文品推崇之至,对时局进行了严肃尖锐的剖析,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情感和奋发图强的人生态度。1934年,许季茀(寿裳)先生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校长,戴君仁重返北平任教,并游入熊十力先生之门,极力研究金石古文字。所以在戴君仁一生成就中,以文字、音韵、训诂为主,旁及古文辞,《中国文字构造论》是他的代表作。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由于内子志鹓夫人卧病不起,戴君仁来不及随学校向南方撤走,于是杜门不出做事,约有一个年头。之后,恩师沈兼士先生出任教会学校北平辅仁大学代理校长兼文学院长,邀请戴君仁出门,任教辅大。于是,众多文物鉴定名家如朱家溍、史树青,还有著名词学大师叶嘉莹女士就成为了他的学生。1944年,又应李季谷先生筹办鲁苏皖豫边区学院之邀,南行前往河南任教。刚到河南,正逢中原战事剧烈,于是转程赶赴陕西城固国立西北大学从教。

台湾光复的那一年,也就是1945年,台北创立师范学院,邀函戴先生去掌国文系主任。于是戴君仁在1947年便离开了大陆,应聘去了台湾。一年后,又转应台湾大学聘,出任中国文学系教授,自此在那里讲学直到终世。对于台大中文系而言,戴先生当系开宗名师,博学鸿儒。期间,台中东海大学成立和辅仁大学复校,受校长们敦请,戴君仁也到这两所大学筹创主持中文系事务。但时间很短,很快又返回台大。三校弟子,皆仰慕先生,先生亦乐于指授,所以在台湾,戴君仁是享有很高学术声望的国学大家。1978年12月,戴君仁病逝,寿年78岁。

综观先生一生,任教中学凡四所,大学凡十所。抗战期间,北至平津,西至陕西,南至浙杭,皆有教绩;战后旅台,桃李门生更是遍及台大、师大、东海、辅仁、东吴各校。则先生自二十四岁始任教席,至七十八岁终,凡五十四年来,几无一日不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并指导论文写作。其「教不厌、诲不倦」之教学精神,殆如源泉滚滚,不舍昼夜,堪为当代「老师宿儒」之典范。

主要成就

先生于学,考证、辞章、义理兼治。初治训诂小学;后居杭州、北平,日游马一浮、熊十力先生之门,以问天道性命之学,于是沈潜涵泳,所诣乃益深远。学界咸称其崇六经而尊孔孟,法程朱而笃践行;徵实于考据,归本于义理。其讲学上庠,初以文字、声韵、训诂为主,并授诗文古辞。晚乃讲「经学史」、「宋元明儒学案」及「古文讨论」诸课,盖忧世支离,恐学者迷其方,特以传示文化之大统为心。毕生著述,老而不倦。

人物作品

所著有《中国文字构造论》、《谈易》、《阎毛古文尚书公案》、《春秋辨例》、《梅园论学集》、《梅园论学续集》、《梅园论学三集》、《梅园杂著》、《梅园诗存》、《梅园外篇》,合为「梅园十种」。总题《戴静山先生全集》。

人物评价

先生尝自述其学思历程云:「我在大学读书时,爱好文字学,毕业后在各大学教书,也喜欢讲些文字学方面的知识。来到台湾,在台大还是教文字学和训诂学。……文字学可算是我的谋生工具,是我养身的食粮。而我用来作精神食粮的,却是另一种学问,就是为现代人不大喜欢的理学。」又云:「我开始看理学书,那时还不到三十岁。我首先看的是《传习录》,后来看《二程全书》。嗣后才看朱子的书。我看这些书,是用来治我的毛病的。我自幼喜欢空想,可以无端从一件事想起,辗转的想入非非,想得脑袋痛。有时想到自身利害有关的问题,无端悲喜,种种烦恼,炽然于胸。看些理学书,心气可以平静些,我无意成为一个理学家,但是看久了,不期而想写几句。……由于我爱看朱子的书,先是研究朱子,后来颇渐转移到汉儒,又转到经学思想史,因而集内颇有关于儒家思想史的论文。」据此,可知先生为学,先由小学转至理学,再至中国经学史与思想史;故其述作,率循汉宋折衷之路,不发空言,言必有据。晚年讲授「宋元明儒学案」,亦皆出自心之所安,虽未尝崖岸自高,而义理有得于心,自是鞭辟入里,高人一等。其门生皆谓老师解经之语,句句铿锵,生动警策,有如暮鼓晨钟,深唤人心儆醒向上。

对近世学风之厌弃儒学,先生深有所感云:「近大半世纪来,儒家在中国社会上已不受尊崇,颇有人以为中国科学不发达,由于儒家保守主义作了障碍,这实在是错怪了儒家。但你若作卫道式的呼号,是不容易得人同情的。我只根据些实在的材料,或真确的事实,来看儒家——尤其是宋儒。」先生有心卫道,却不徒发口号,乃以训诂实证之法,做阐明儒家义理之学问;其著书立说之宗旨,不在小学,而在理学,故综览独照,一摄于理;浑融擘析,惟求至当,都讲南北,迪化青衿,务为敦励节操,勉尚志守,慎本末之序,祛门户之私,期以明德而致远,约礼而博文。

然而,先生之才华与贡献,却不仅限于小学、理学与经学,而更及于诗古文辞。其所编著之《诗选》及《高中国文课本》,数十年来,皆为台湾各大专院校及高级中学沿用为基本教材。徐复观先生盛赞其诗云:「我以为戴先生最高的成就是他的诗,同时很难有人可与之并驾。他诗中有『四人咏』。所谓四人。是指诗人、美女、志士、壮夫四种人。第一首:『诗人侔造化,得心之同然。体物无遁遗,如我所欲言。』又『契妙忘年义,缘情通后先。群生虽殊分,于此徵一源。』可见他心目中的诗人,是圣贤的感情化,感情的圣贤化。所以假使我称他是为出色的诗人,也绝不会使他的『学人』的地位减色。」先生诗作,澹雅省净,格调高古;尤其五古,苍劲典重,颇与后山、简斋相似;而以清润娟秀之笔蕴蓄儒家生命哲学之作,则又饶富宋诗之韵味。如其诗云:「饿卧何需百尺楼,曲肱小阁足神游。」「我与渊明同一室,终朝相看两忘言。」「独立小窗看暮雨,翩然一雀下庭心。」不仅具有儒家不忮不求之胸怀的风骨,更已达至道家超然忘我之高远境界。故徐先生赏其诗兼尊其人,云:「戴先生的思想和性格,有些和陶渊明相近。陶渊明是以儒家思想立根基,而以道家思想为作用的。陶渊明的性格,是『悠然见 南山』的襟怀,是『提剑出燕京』的筋骨。不仅《梅园诗存》中的和陶诗,极有陶诗的情味;其他篇什,朴厚温润,使读者挹之不尽,殆一如其人,一如其家,这是从性情生活中流出的诗。」

先生之为人,诚然一如其诗:纯粹贞静,朴厚自然;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事亲孝,交友笃。台大、东海中文系已故名师如台静农、许世瑛、郑骞、屈万里、徐复观等,皆其挚交。凡与接席者,莫不醉其醇和。尤于学生,先生皆乐所奖掖;其有片善,即赞誉不绝,人咸尊其通德。而今先生虽已作古,其门生或有治经学者,或有治小学者,或有治理学者,或有治思想史者,或有治诗文者,皆能绍述其业,光大师门。先生之于台大中文系,当系开宗名师,博学鸿儒;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国醇儒,学人气象,是经师,亦是人师,诚令人缅怀不已也。

学术年表

大略

1901年 1岁

8月16日生于浙江省鄞县。

1917年 17岁

8月考入北京大学文预科。

1919年 19岁

1月与顾志鹓女士结婚。

8月入学北京大学本科中国文学系。

1923年 23岁

6月自北京大学毕业。

8月任教天津南开中学,兼授南开大学国文。

1926年 26岁

撰〈转注说〉。

1927年 27岁

春,任教浙江第一中学。

1928年 28岁

1月辞去浙江第一中学教职。

2月任教浙江第四中学。

1929年 29岁

夏,任浙江高级中学文科部主任。

9月,任国立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兼任讲师。

1931年 31岁

撰《中国文字构造论》。

1932年 32岁

撰〈五言诗发生之研究〉。

1934年 34岁

出版《中国文字构造论》。

8月任北平大学文理学院文史系教授,旋兼院长秘书。

1938年 38岁

7月辞去北平女子大学教职。

8月任北平私立辅仁大学讲师。

1940年 40岁

8月撰〈万历解〉。

1944年 44岁

1月辞去辅仁大学教职。

8月任教国立西北大学,讲授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

1947年 47岁

7月辞去西北大学教职。

8月来台任教台湾省立师范学院。

1948年 48岁

7月辞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教职。

8月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1951年 51岁

陆续发表古诗文研究二十余篇。且自是年起,几乎月月皆有学术性论文发表在台

湾各大学报期刊中。

1952年 52岁

出版编注《诗选》及高中国文教科书1、3、5册。

1953年 53岁

编撰高中国文教科书2、4、6册。

1954年 54岁

出版编注《宋诗选》。

1955年 55岁

8月应私立东海大学校长曾约农先生之借聘,主持策画成立中国文学系。

11月就任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6年 56岁

8月东海大学借聘期满,返回台湾大学任教。

1957年 57岁

8月起台湾大学休假1年,受聘为东海大学客座教授。

1958年 58岁

台湾大学休假期满,返校任教。

1961年 61岁

11月出版《谈易》。

1963年 63岁

3月出版《阎毛古文尚书公案》。

8月借聘任辅仁大学在台复校首任中文系主任。

1964年 64岁

辅仁大学借聘期满,返回台湾大学任教。

11月出版《春秋辨例》。

1970年 70岁

9月影印手钞《梅园诗存》三百册,分赠亲友。

出版《梅园论学集》。

1973年 73岁

8月自台湾大学退休,改任兼任教授。

9月兼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

1974年 74岁

11月出版《梅园论学续集》。

1975年 75岁

6月兼任东吴大学研究教授。

出版《梅园杂著》。

1976年 76岁

重新出版旧作《中国文字构造论》。

1978年 78岁

12月9日逝世,享寿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