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2年至2014年,军队在政治中的特殊作用,使泰国成为世界上军事政变最多、权力交替最频繁的国家之一。泰国前任国王普密蓬继位以来,泰国就发生过近20次政变。

2014年5月22日,泰国军方再次发动政变。

中文名

泰国政变

外文名

The coup in Thailand

地区

泰国

时间

1932年至2014年

目的

推翻民选政府!甚至废除宪法

背景分析

泰国的政治结构比较特殊,他不象英国等其他君主立宪的国家一样,皇室只是个象征意义。在泰国:国王掌控军队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实际最高领导人,可以说是皇权鼎盛。而总理只负责国家的行政。政府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和发展。并没有丝毫的军事领导权。泰国近代历史上如果当皇权和政府相违背的时候,军队就以效忠国王的名义,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民选政府!甚至废除宪法。这样就开创了非常坏的头,民选政府的权威被极大的削弱,国家的法律也受到了扰乱,导致了泰国上到政治党派小到普通公民都漠视了国家司法政治的极端重要性。结果一遇到问题就喜欢背离正常途径,走较为极端的道路!

另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现在的皇权基本上是存活在一个国家特殊的政治平衡点上的,这需要有多个政治力量的较力来创造着个平衡点。泰王室也是如此。

历次政变

1932年政变

主词条:泰国1932年政变

1932年6月24日,暹罗(泰国)人民党领导的一次政治运动。这次政变结束了素可泰王朝以来相沿600多年的君主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因此也称1932年立宪革命。

1947年政变

1947年11月8日:军方领袖銮披汶(Luang Phibun Songkram)经政变掌权,泰国自此进入军方统治,直到1973年。

1976年政变

1973年10月14日:学生为首的约40万名抗议群众,推翻军方统治者,带来短暂民主。1976年10月6日:血腥镇压学生抗议,军方重拾政权。

1991年政变

1991年2月:顺通将军(Sunthorn Kongsompong)发动政变,推翻文人政府,设立所谓的“国家安全保护团”(National Peace Keeping Council)军事执政团治理国家。

2006年政变

主词条:2006年泰国军事政变

2006年9月19日,泰国皇家军队在泰国首相他信赴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之际发动军事政变。泰国政变军方通过当地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宣布,解散看守政府首相他信领导的内阁,由“泰国国家管理改革委员会”全权接管国家政权、临时政府及一切内部或外部事务。

2014年政变

主词条:2014泰国军事政变

2014年5月20日,军方宣布戒严。2014年5月22日下午,看守政府、为泰党、民主党、反政府示威者、反独裁民主联盟支持者“红衫军”、选举委员会和上议院的代表在陆军俱乐部参加军方召集的第二轮会谈。16时20分左右,会谈破裂。

当地时间2014年5月22日17时,巴育在当天对全国发布的电视讲话中宣布,武装部队在历经数月的政治动荡后,为了防止国内政治冲突进一步蔓延,避免更多生命损失,军方宣布接管政权。[2]

相关评论

泰国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军事政变只能短暂控制局势,对减少暴力冲突和伤亡有直接效果。但纵观历史,政变无法从根本上终结泰国的政治伤痛。2006年9月军人接管政权后结束了街头对峙局面,国家暂时恢复平静,但深层次的社会分歧并未得到解决。2013年8月,泰国再次爆发大规模反政府集会,且愈演愈烈,此后的数月中发生多次暴力冲突,造成20多人死亡、700多人受伤。长久以来,泰国存在不同阶层利益分配不均等深层社会矛盾,并由此引发循环往复的社会动乱。非政治的手段难以解决泰国根本问题,各方最终还将回到政治谈判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