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十景”是指江西省南昌市老城区及其周边的十处特色自然、人文风景。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景点有西山积翠、滕阁秋风、洪崖丹井、东湖夜月、徐亭烟柳、铁柱仙踪等等。

南昌,古称豫章,城内有东、西、北三湖,山清水秀,自然景观优美。自唐代以来,许多名流学士,墨客骚人,驻足流连于此,为之吟诗作颂,写下了难以胜计的名篇佳作,也因不朽诗文的点染而传美于天下。

中文名

豫章十景

所属地区

南昌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西山积翠

历史事件

明代杰出诗人曾棨《南昌八景》七律组诗闻世之后,每首的标题也就成了高度概括南昌景色的风景题名

滕阁秋风

滕王阁 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为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后,王绪曾为滕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又作《滕王阁记》,传为“三王记滕阁”的佳话。后大文学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记》。由此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之后来的文人学士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真可谓序以阁流芳,阁因序传名。

现滕王阁经过第二十九次重建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胜利落成,这不仅仅给古城南昌增色添辉,而且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纷至沓来的中外游人。

徐亭烟柳

徐亭,即徐孺子亭,位于市内西湖中。南昌的西湖很小,但景色不错,那儿辟为孺子亭公园。西湖岸边,垂柳成行,溶溶如烟。在这烟柳的掩映中,悄然隐着一座八角亭,也就是我们说的徐亭。每逢春雾蒙蒙,或秋雨绵绵之际,亭树与湖水相映,景色尤为迷人,更能使人体味到“徐亭烟柳”的意境。

徐亭,是为纪念东汉末年的名士徐孺子而建的。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诗句。

徐孺子简介

徐孺子(79-168),名稚,孺子为其号,豫章北沥村人。自幼家境贫寒,但刻苦读书,年轻时就闻名于海内。可他清贫自乐,淡泊自守,既不肯和当时的腐败朝廷同流合污,也不愿苟且于世、随波逐流。他常亲自耕稼,官府多次征辟,皆不出仕。陈蕃、胡广等上流荐举,汉恒帝备厚礼征召,他因不满宦官专权,终不愿为官。时有“南州高士”之美称。《后汉书》中有他的传。徐子孺谢世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节操高尚的布衣之士,在他读书垂钓之处立亭纪念。

关于徐孺子的故事,民间流传不少,如《东湖墨鲫》、《孺子绝琴》、《孺子吊师》等等。徐孺子的著述,今已不传。

徐孺子名言

他的名言“大树将颠,一绳所维;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仍被人们引用。

徐孺子的高尚,对后世颇有影响,仰慕颂扬的诗文不少。唐代诗人陈陶有《题徐稚湖亭》之作,权德舆有《徐孺子亭马上口号》之篇。宋代苏辙、黄庭坚、杨万里、朱熹等均有吟诵。

南浦飞云

南浦飞云,顾名思义,指的是江畔沙浦风起云飞的美景.不过,古人指的是抚河桥畔南浦园一带的风光,古时为南浦驿,有南浦亭.南浦最初建亭,唐时为驿馆----南浦驿。就是官办的送往迎来之所。南浦一带,古时候风景是非常美的。南浦飞云,在唐代已蔚为一景,王勃《滕王阁》诗句就是证明。这里是豫章古城游览胜地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江西临川人,政治家兼文学家。人称“王荆公(按:王安石曾封为荆国公)行文,落笔便古”,其诗词也很好。他写过一首《南浦》七绝,诗曰:南浦东岗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章江晓渡

章江,也就是赣江。晓渡,清晨过渡之谓也。1927年以前,南昌有城墙,有七座城门,其中三座城门(即章江、广润、惠民三门)外,均有渡口,而以章江门外的为最。广润、惠民二门外的渡口为抚河支流汇入赣江处的渡口。“章江晓渡”一景,指的是章江渡口。

据传,章江渡口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或许还要早一些。一一带由于抚河的汇入,赣江水面更为开阔,水流较缓,往来安全,距城内的衙署又最近,故在封建时这里辟为接官送府的码头。官渡民渡,熙来攘往,一幅生动的风俗画卷。

每当晨曦初露,浩浩江水波光粼粼,帆影参差。沿江一带,名迹甚多,有江南名楼滕王阁,有南浦亭,以前还有章贡读书楼、涵虚阁等。对岸为沙井,远处有绵延起伏的西山。“湛江晓渡”、“滕阁秋风”、“南浦飞云”、“龙沙夕照”诸景相连,又遥队“西山远翠”一景,恰似一幅美不胜收的风景画长卷。

章江晓渡是清晨之景,古时争渡的情景已看不到了,唯有南昌港依然繁忙,上赣州、下鄱阳湖的船只在此停泊。如今,取代了舟渡的大桥却另有一种景象,尤其是在夏夜,桥上华灯齐放,宛如眼长串的明珠,与城区辉煌的灯火相互辉映,恰似天上银河落人间。炎夏南昌素有火炉之称,而赣江边则比较凉快,市民们往往到八一大桥上追凉,凭栏远眺,江风送爽,别有一番情趣。六十年代初,郭沫若先生来昌观看赣江风光,曾兴致勃勃的赋诗,吟哦到:“八一大桥八一路,东风万里赣江边。”一时传为佳话。

关于章江,古文献的记载非常多,特别是郦道元的《水经注》,描述得非常详细。章江渡口的传说故事也很多,如《吴猛划江》、《船工胡曹赞智杀洋教士》、《娄妃投江》、《朱元璋渡江登城》等等。

龙沙夕照

龙沙,也称为龙沙岗,位于南昌老城区西北约三里的赣江之滨,现下沙窝沿江处,江畔是一片晶莹的白沙滩。郦道元〈水经注〉载道:“赣水,又北迳龙沙西,沙甚洁白,旧俗九月九升高处也。”宋代学者乐史〈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说:昔时该地“洲北七里一带,江沙甚百而高峻,左右居人时见龙迹”。龙沙,自汉、晋以来,就是交游的好去处。

龙沙,是南昌古城门---德胜门外的最高处,旧俗重九登高之地,在唐朝时尤为风行。如今龙沙沿江一带,已辟为游泳场,每到夏日,男男女女游泳的人非常多,有如蛟龙戏水。当太阳西沉、晚霞满天,水中的倒影则尤为光滟动人。

洪崖丹井

洪崖丹井位于南昌西郊湾里区的梅岭风景区之中,是“豫章十景”之一。据史书记载,黄帝乐臣伶伦曾遵帝命创制音律。传说伶伦自受黄帝之命,一路寻来,渐渐来到梅岭的洪崖山脚下。正当他靠着一根竹子坐下来歇息时,耳边传来一阵悦耳动听的声音。伶伦很好奇,寻着那声音过去,只见不远处一位老翁正吹着一支两头空空的小竹竿。伶伦向老翁讨要来,也试着放在唇边吹出,想不到那空气和竹子相撞的声音,空灵而辉煌,让人沉醉。这不正是自己苦苦追寻的乐声吗?经过多次的摸索,伶伦通过改变竹管的长短创制了能够稳定音准高低的音律。洪崖丹井旁还矗立着一座后人建造的乐祖塑像,描绘的是伶伦手托排箫,面朝苍天的景象,似乎是正向上天祈求灵感。

洪崖景区内崖壁陡峭,一条山涧自北面的乌晶山蜿蜒下注,有如“游龙吐水”,又若“白练拖玉”。每逢春夏之交,暴雨过后,山涧水涨,那水流便形成飞鸣而下的大瀑布,非常壮观。涧泉流到“洪崖”之处,汇成渊潭,即为洪崖丹井所在。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洪崖丹井特有的地下水流和通道,井水深不可测,长年不干涸。传说洪崖丹井是四两丝钱打不到底,下通赣江东海。

洪崖丹井是南昌最古老的名胜古迹之一,历史上众多名人都曾来此游洪崖,观瀑布。晋朝文学家郭璞在他的《游仙诗》中就用了“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的典故,可见洪崖成名之早。唐朝茶圣陆羽,将洪崖瀑布泉水品为“天下第八泉”。唐朝著名诗人张九龄则在游历洪崖后叹道:“仙井今犹在,洪崖久不还。”范成大、欧阳修、岳飞、汤显祖等名人也都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洪崖丹井近旁有翠壁丹崖、仙乐溪、乐神宫等景点。明朝大学士张位游洪崖后曾击石成吟:“逢泉皆可坐,击石自成吟。处处藤萝好,重重紫翠深。人稀莺啭谷,院静鹤盘林。何福生居此,桃园莫更寻。”的确,钟灵毓秀的洪崖丹井因乐祖而有了音乐,因音乐而有了灵魂。

西山积翠

西山,位于赣江西侧,距南昌市区约三十公里左右。因为这座山在南昌市古城之西,故名。西山横卧鄱湖之滨,周回三百多里,主峰海拔841米,地跨新建、安义、湾里等县区,是南昌市西面的天然屏障。西山,山势险峻,风岭怪石峥嵘,山间流水潺潺,四时葱茏,修竹茂林,鸟鸣山幽,风景非常秀丽,是夏日避暑的好地方,所以人们常称之为“小庐山”。初唐诗人王勃有“珠帘暮卷西山雨”的咏叹;每逢雨后,滕王阁上凭栏,远眺西山,苍翠欲滴,景色如洗,为“豫章十景”之一,冠以“西山积翠”之名。西山积翠”一景可谓种灵秀,其中许多旅游者探胜的好去处,如:萧风引风台、罗汉坛、葛仙坛、紫阳宫、梦山石室、玉隆万寿宫、天宁寺、洗药湖、明宁王墓、皇姑陵、吴王濞造钱洞、中日友好林、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等等。自晋代以来,谢庄、薛道衡、王勃、张九龄、施肩吾、杜牧、陆游、朱熹、汤显祖、陈弘绪等等,许多名士都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篇。

铁柱仙踪

说道“铁柱仙踪”这一景,得先来讲讲万寿宫。万寿宫,在南昌有两座:一座在市内翠花街,另一座在南昌市区以西约三十公里处的逍遥山.前者叫南昌万寿宫、铁柱万寿宫;后者叫西山万寿宫,玉隆万寿宫.南昌市内的已不复存在,在"文化大革命"中作为"四旧"给破坏了。坐落在逍遥山的玉隆万寿宫。香火旺盛,游人香客不断."铁柱仙踪"指的应是铁柱万寿宫,因不复存在,所以只有着重说说玉隆万寿宫这一"仙踪"了。

说到万寿宫,必然要联系到许真君,因为万寿宫就是为了真君而兴建的.许真君,姓许名逊,字敬之,因曾任蜀郡旌阳令,所以又称其为旌阳先生。

传说许真君于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升天为仙,时136岁.他升仙后,为了纪念他,在南昌铁柱井畔立"许旌阳祠",后扩建为"铁柱万寿宫";在新建镇龙井畔立祠建观,后扩建为"玉隆万寿宫".至尽在玉隆万寿宫中,还有许逊手植柏、炼丹井、镇龙井。

自东晋以来,历代题写铁柱仙踪的诗文甚多,诸如孟浩然、范成大、陆游、王安石等都有留题.宫内还存有一快清乾隆四年(1739)江西巡抚写的"不朽仙踪"石碑。

东湖夜月

南昌市八一公园内的东湖,似一块天然巧成的翡翠,嵌在珠光宝气的闹市区之间。满湖碧水,映衬着百花洲的奇花异草,被人誉为“江南一大佳风水池。”

每当夜幕低垂,星月交辉之际,“东湖夜月”的清姿秀色,更是撩人心魄。历代无数名人高士,曾为它的清姿秀色所倾倒,就连词风豪放的辛弃疾,也常在此留连小憩,寻觅诗情,每每柳外寻春、花边得句,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词章。

唐代翰林学士、右拾遗李绅作《东湖》诗,曰:“菱歌罢唱鷁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霞散浦边云锦载,月升湖南镜波开。鱼惊翠羽金鳞跃,莲脱红衣紫(药)摧。浦口值春偏怅望,数株临水是寒梅。”

苏圃春蔬

东湖波间,百花洲畔,浓柳疏竹掩映的小洲便是“苏圃春蔬”。此处亭台巧致,曲径通幽。朝辉夕晕之时,波光倒影,迷离潋滟,疏风淡月之中,轻歌互答,笑语融融。凡来南昌游历之人,都以先游“苏公圃”为快事。

“苏公圃”是宋代名士苏云卿隐居之所。苏云卿于南宋绍兴年间到南昌,在东湖小洲上结庐独居,白天挑水浇菜,夜晚秉烛织履,常将盈余接济乡邻,人们尊之为“苏翁”。苏云卿少年好友张浚在朝为相,遣人前来请其入朝为官,苏半夜悄然离去,从此一去不返,后人慕其高洁,曾立“苏公祠”以祀。

“苏圃春蔬”也就成为豫章十大盛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