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全宋诗

作品体裁

七言律诗

作品类型

托物寄情

主题

抒怀

主题

赞颂

四季

冬天

植物

梅花

植物

水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王充道是作者的友人,当时在荆州做官。开篇运用比喻,以曹植《洛神赋》中的凌波仙子来比喻水仙花轻盈幽美的姿态以及月下的倩影,极其精切奇妙。颔联进一步渲染,用联想和想象写出水仙花是由断肠动人。颈联写水仙花有倾国倾城之美,并用山矾和梅来衬托水仙之美。尾联一改前面的婉约细腻之调作粗犷之语,使前后的笔调不一,尤其是篇末忽做转宕,将花与思绪一起撇开,而展示门外“大江横”的景象,使意境由幽深细微顿转为开阔爽朗。这一转折,不仅给人一种壮美的感受,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对世界心境的变化以及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为千古传诵的名句。[3]

首联“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把植立盆中不动的花朵,写成“轻盈”慢步的仙子,化静为动,化物为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姿态写得非常动人。微月,任渊注:“盖言袜如新月之状”,这说得通。但假如把“微月”看成步的补语,即谓缓步于“微月”之下,也是有依据的,《洛神赋》的“步蘅薄而流芳”句,“蘅薄”亦作“步”的补语。这两句直呼“凌波仙子”,未写到花。

颔联“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就由洛神转到花,点出洛神是用以比花。上两句写姿态,这两句写心灵,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作者对花有深情,表现出它有一种“楚楚可怜”之态,像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一样,使人为之“愁绝”。“断肠魂”移来状花,但说的还是洛神。洛神的断肠是由于对爱情的伤感,《洛神赋》写她:“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这三个字无论说水仙或说洛神,都是很动人的,因为把其整体概括成为这样的一种“灵魂”是有极大的引起联想和同情的力量的。

颈联“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上句仍从水仙说,用“倾城”美人比喻花的清香洁白的芳韵;下句则拿山矾、梅花来比较,说水仙在梅花之下而居山矾之上。山矾,这个名字是黄庭坚起的,山矾本名郑花,木高数尺,春开小白花,极香,叶可以染黄,黄庭坚因其名太俗,改为山矾。用山矾来比水仙,也始于黄庭坚,有些人不服气,说山矾和水仙不好相比,黄庭坚一时兴到之言,不是仔细在那里品评。表面上,前五句都用美女形容水仙,写得那样幽细秀美,第六句忽作粗犷之笔,把三种花都男性化了,大谈“兄弟”问题;前后不统一,不调和,几乎有点滑稽。实际上,作者正是有意在这种出人意外的地方,表现他写诗的随意所适,抒写自由,读者用不着费心去考虑他的比喻是否完全贴切。

尾联“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被花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与黄庭坚,都不是真正“恼花”,恼花是来自爱花。杜甫是恼赏花无人作伴;黄庭坚是恼独坐对花,欣赏太久,感到寂寞难受。诗说赏花之后,想散散心,换换眼界,故走出门外。但作者所写出门后对之欣赏而“一笑”的,却是“横”在面前的“大江”。这个形象,和前面所写的水仙形象相比,“大”得惊人,“壮阔”得惊人;诗笔和前面相比,也是“横”得惊人,“粗犷”得惊人。这两句诗,不但形象、笔调和前面的显得不统一,不调和,而且转接也很奇突。

全诗前六句写出了水仙花出尘脱俗的仙姿、洁白素雅的花色、淡雅的清香和俊逸高雅的神韵,后两句来个陡峭的转折,在强烈的反差中体现出参差变幻之美,进而表现了作者的精神追求。[1]

创作背景

此诗是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黄庭坚奉召东归,路过沙市过冬时所作。黄庭坚被卷入新旧党的斗争后,曾贬谪四川的黔州(治所在今彭水)、戎州(治所在今宜宾)数年,五十一岁时,奉召自四川回到湖北,乞知太平州(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在荆州(治所在今江陵)沙市候命。[5][1]

作品评价

宋人杨万里《水仙花》:“金台银盏论何俗,矾弟梅兄品未公。”

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此诗的起四句是“奇思奇句”,“山矾”句是“奇句”,结句是“遒老”。[5]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宋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宋元祐二年(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黄庭坚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1105年5月24日,客死宜州(广西宜山县),追谥文节。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方笑一主编 . 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 第6卷 . 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03 . 191 .[3] 张志勇著 . 宋代诗歌选讲 . 保定 :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16-12 . 191 .[4] 朱安群 等 . 黄庭坚诗文选译 . 成都 : 巴蜀书社 ,1991 . 156-157 .[5] 陈祥耀 等 . 宋诗鉴赏辞典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 553-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