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鲵鱼纹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38厘米口径6.8厘米,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出土地点

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

所属年代

新石器时代

文物原属

仰韶文化遗物

彩陶鲵鱼纹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高38厘米口径6.8厘米

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原始崇拜

远古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不同氏族的人群,他们结成较大的部落,在文化上互相影响,经济上也有了一定的交流,但各自氏族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性,并都有与众不同的信仰和崇拜。同半坡的人面鱼纹一样,这件彩陶瓶上的鲵鱼图案也是器物制作者信奉的神话形象。

西北大鲵

瓶用细花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生动可爱。鲵鱼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生长在山溪之中,四肢短小,尾大而扁,身上有斑纹,因为"声如小儿啼",所以又称为“娃娃鱼”。鲵鱼在现今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但甘肃省只见于天水武都两个地区,此瓶正好发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龙的祖先”

鲵鱼绘于瓶上,是这个不知名的氏族的图腾纹样,可能是他们信奉的祖先形象,鲵鱼的脸酷似人形,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身躯卷曲似在游动,两只前肢彷佛在支撑着身体,使头昂起,像是在呼喊着生命,又像是跃动着自由。有人认为这种人面鲵鱼是中国最早的龙图,视之为龙的“史前祖先”,也不无道理。

瓶体上的图案准确地表现了鲵鱼的特点,反映了远古人类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和艺术再现水平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