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明(1941.01.07-)。机械设计及理论专家。吉林省梨树人。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1992年享受政府(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玉明长期从事危险性介质透平机械的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及测控系统的研发,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并实现产业化。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2022年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16]

中文名

王玉明

别名

号韫辉(叶嘉莹先生所赐)

出生日期

1941-01-07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

梨树县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政党

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当选)、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2015年)

人物经历

1959.9-1965.7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燃气轮机专业本科毕业,分配至一机部压缩机械研究所任技术员。

王玉明

1965.09-1967.12第一机械工业部压缩机械研究所(北京)技术员。

1968.01-1982.03核工业部理化工程研究院(天津)工程师。

1982.04-1988.09天津市机械密封件厂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1988.10-1996.04天津克兰密封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4]

1996.05-2005.08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鼎名密封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2005.09-2007.08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正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2007.09-今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工程系教授。

2006.11-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十届监事会监事。

2009.12-今教育部第六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8.09-今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化工过程机械岗位)。

2005.09-今北京化工大学兼职教授。

2006.11-今《机械工程学报》编委会第八届、第十届编委,第九届副主任。

1989.10-今美国摩擦学家和润滑工程师协会(STLE)会员。

2010.4-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邀科学技术咨询专家。

2021年12月10日下午王玉明参加清华大学求真书院举办首届成人礼。[15]

研究方向

机械设计及理论,包括:

高温气冷堆轴封型主氦气风机的研发。

核电用机械密封、橡塑密封以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密封等的研发。

石化用透平机械的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及测控系统的研发。

研究成果

坚持将理论研究、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并实现了产业化。目前正在指导研究室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973计划项目课题、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多个国家级课题,进行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先进压水堆核电站主泵轴密封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获中国发明专利13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

期刊论文

王玉明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140余篇。

学术成就

王玉明院士主要从事危险性气体透平机械的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及测控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他坚持将理论研究、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作为惟一或第一发明人和第一完成人,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并实现了产业化,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特别是在石油、石化行业的大型、高速透平压缩机的轴密封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到目前为止,其应用业绩已达500台套。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10次,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一项;获中国发明专利8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5篇,EI收录6篇,ISTP收录2篇。王玉明院士是我国流体密封工程领域技术带头人和产业开拓者之一,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美国摩擦学家和润滑工程师协会(STLE)会员。

人文成就

作为诗歌爱好者,他不断将灵感和美感完美结合,创作出美妙的诗作。迄今他已创作诗词一千多首,有些已在《天津日报》、《今晚报》、《中华诗词》、《诗刊》、《文史拾遗》和《院士通讯》等报刊上发表,其中十五首收入由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赵京战同志编著的《新韵三百首》。他的首本诗集《王玉明诗选》收入诗作三百八十首,已于2008年4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外,王院士在摄影方面也颇有建树,拍摄了无数秀美的山水作品,他的首本摄影集将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前集结出版。

人才培养

王玉明认为不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人文社会学研究,都应有包容性的宽阔胸怀,践行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对科学与技术探索中的挫折与失败,更应多多体谅宽容,从而建立一种文明和谐的学术环境。[13]

与此同时,王玉明强调,学校是培养具有独立思想,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我们的学生不能成为“有用的机器”。

“在教育中,我们要强调厚德载物、诚信友善,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人性。要坚守做人的底线不动摇。”他说,在这一方面,既要强调思想品质教育,还要注重体育和美育,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人。如此,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12]

专利成果

根据2020年4月清华大学官网显示,王玉明获中国发明专利54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 [8]

  1. 王玉明. 可双向旋转的螺旋槽端面密封装置: CN.[10]
  2. 王玉明. 可双向旋转的双列双叶螺旋槽端面密封:CN.[9]
  3. 王玉明. 螺旋槽端面密封:CN.[11]

社会任职

任职单位担任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邀科学技术咨询专家
教育部第六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浙江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岗位)求是讲座教授
《机械工程学报》第八届、第十届编委,第九届副主任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十届监事会监事
展开表格

获得荣誉

获奖记录

2022年,光华工程科技奖[16]

2020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四等奖

1996年,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

荣誉表彰
获得年份荣誉称号授予单位
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务院
1992年“流体密封技术专家”称号天津市委、市政府
200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
2004年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01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展开表格

个人生活

王玉明的主业是科技工作,但业余爱好颇多。喜欢旅游和摄影,尤其擅长写诗作赋。因此赢得了“院士诗人”的雅称。 

  • 父亲深刻熏陶

王玉明的父母解放前都是小学教师。母亲在他读小学四年级时病逝,留下4个孩子由父亲一人抚养教育。为了将孩子培养成人,父亲多年未再婚娶,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他在读高中时,父亲在寒暑假时常常带领他和姐姐去建筑工地做“小工”,以补充生活和学习的费用。王玉明的父亲否定了王玉明初中毕业时想报考中专以尽快解决家庭困难的决定,让王玉明继续读高中,考大学,并且鼓励王玉明考清华,当工程师。 

  • 水木清华眷念

王玉明1956年入高中,当时的语文教材分为两门:一门是“汉语”,一门是“文学”。“文学”是按照中国文学史的顺序编排的,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开始,一直到明清小说为止。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之美深深地感染了他。一些名篇如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七律·登高》等等,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产生了当一名诗人的梦想。他对于文学的兴趣几乎超过了数、理、化。然而父亲认为他将来的主业应是理工科,文学只能当作业余爱好。于是他从县城中学毕业后考进了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燃气轮机专业学习。

王玉明进入清华大学后,选择了“燃气轮机专业”。该专业的一个独特优良传统就是极端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直觉”。几十年后,王玉明在《新清华》报上发表了题为《执著·直觉·激情·雄风》的短文,阐述“物理直觉”对于一个科技人员的极端重要性:“记得叶大均老师给我们上《叶轮机原理》的课时就特别强调物理概念,强调各种因素对事件发展趋势影响的定性分析,使我受益匪浅。在3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的许多发明创造都得益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物理直觉’”。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和学风不仅为他后来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为他实现“诗人之梦”提供了沃土。

他在清华读书之时,毛泽东诗词开始公开发表。那些气势磅礴、艺术感染力极强的诗词,他不仅能够背诵,而且反复吟诵,不断体会,收获极大。当时,王力先生《诗词格律十讲》发表。王玉明以前是完全不懂格律的,看了这本小册子之后,再对照分析毛泽东诗词,他初步理解了诗词格律,体会到格律并不是如有些人所贬斥的“镣铐”,而是体现了诗歌的音律之美。他寒暑假很少回吉林老家,于是就整天泡在图书馆里,借唐诗、宋词、元曲来读,学习其意境之美,修辞之美,音律之美。在他清华毕业40周年之际,他将读书时的处女作《调笑令·水木清华》稍作修改,在天津《今晚报》上发表:“杨柳,杨柳,细雨斜风浴就。鹅黄淡绿新装,轻歌曼舞艳阳。阳艳,阳艳,水木清华眷念。” 

  • 众里寻她千百度

王玉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与核工业相关的研究所工作,先搞了几年危险性气体透平机械的试验研究,后于1970年初被调到“动密封攻关组”工作,从此便一直从事危险性气体透平机械的非接触式流体密封装置及其测控系统的研制、应用和产业化。在许多人看来,“密封圈”或“密封件”是小玩意儿,但他干一行,爱一行,不搞则已,一搞就搞出了兴趣,矢志不渝地干到底。他在试验室和工业现场都曾遭遇过挫折甚至失败,但他都咬着牙坚持下来了。特别是在工业现场试车时,他多次冒着风险亲自指挥,一连30多个小时不睡觉。

他在科技攻关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搞发明创造也需要诗词创作那样的激情、直觉和灵感,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他在遇到技术难题时,许多方案都是在枕边“灵机一动”想出来的。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做学问的第三种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丹心念念报中华

王玉明认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应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近年来,他诗兴大发,写了不少豪迈风格的诗词,他的诗题材有以写景为主,也有以抒情为主的,努力追求情景交融;他的诗风有豪迈的,也有婉约的;诗的形式以格律诗为主,也有自由体的。自由体诗则以闻一多先生所说的“新格律诗”为主要形式,运用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努力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他对于“传统”与“现代”不存偏见,虽更爱传统的,但不排斥现代的,甚至打算尝试向现代派学习一些有益的东西。他认为如果能熔传统和现代于一炉,那将是一种新的境界。 [14]

他在《五律·我心飞翔》,表达了一个院士诗人的特有情怀:

既然寻境界,何必避风霜?  

暮降关山月,霞生天海阳。  

潮平涛有寂,心静宇无疆。  

冰雪崖礁立,碧空逐鸟翔。

人物评价

玉明院士是中国流体密封工程领域技术带头人和产业开拓者之一。(清华大学评)[1]

作为机械设计及理论专家,王玉明院士不仅在学术方面有极深的造诣,更在诗词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北京理工大学评)[3]

王玉明的和蔼、平易与质朴,跟文人身上常有的那副“派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文人诗”之外,我们能感受到另一脉清芬隽永的诗风流动在王玉明身上。(新浪教育评)[2]

“大家都知道,王玉明先生是工程院的院士,在他的专业领域里他是很有建树的人,但他同时又是一个诗人,一个摄影家,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把科学之美和人文之美集于一身的人,这一点也说明了两种美的相通。我想也正像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的:‘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汇合。’在山脚下为什么分手呢?他们要各做各的事;在山顶上汇合,就是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他们都是创造真善美。我想科学美和人文美,不仅是浅层次的感性美,更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中国工程院前副院长杜祥琬院士评)[7]

“王玉明院士延续了清华会通的传统,自在清华求学开始,就对诗词创作情有独钟。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的霍松林先生称王玉明是‘一个以情与美为自己终生追求的诗人与科技专家’,‘他爱祖国,爱人民,爱亲人,爱朋友,爱山河自然、风云花草,对宇宙间的一切,都葆有一份拳拳深情,拥有民胞物与的宽厚胸怀。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能无论对于科学技术发明,还是文学艺术创作,都始终具有一种旺盛的创造能力,洋溢着极其充沛的生命激情。’如果再加上‘爱清华’,就更能反映出他对清华的赤子深情。” (清华大学原副书记胡显章教授评)[7]